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26)
2023(6375)
2022(5141)
2021(4850)
2020(4063)
2019(9110)
2018(9180)
2017(16842)
2016(9530)
2015(10657)
2014(10947)
2013(10607)
2012(10090)
2011(9260)
2010(9540)
2009(8721)
2008(8580)
2007(8067)
2006(7289)
2005(6365)
作者
(30432)
(25373)
(25048)
(23919)
(15828)
(12092)
(11565)
(9920)
(9701)
(9202)
(8704)
(8632)
(8338)
(8221)
(8216)
(7848)
(7395)
(7392)
(7297)
(7282)
(6563)
(6336)
(6279)
(5812)
(5731)
(5681)
(5569)
(5530)
(5249)
(5138)
学科
(35927)
经济(35891)
管理(25818)
(18752)
(14788)
企业(14788)
地方(12214)
中国(12059)
(11366)
(11045)
方法(10985)
(9782)
数学(9000)
数学方法(8893)
(8681)
(8196)
业经(7975)
资源(7358)
农业(7274)
(6933)
理论(6924)
环境(6855)
(6214)
金融(6206)
(6001)
银行(5976)
(5920)
地方经济(5884)
(5789)
结构(5757)
机构
学院(134230)
大学(133008)
研究(52902)
(47698)
经济(46297)
管理(45196)
中国(39277)
理学(37360)
理学院(36786)
科学(35927)
管理学(35900)
管理学院(35655)
(31337)
(29103)
(28395)
研究所(25975)
中心(23553)
(23161)
业大(23053)
农业(22913)
(22811)
(20062)
北京(19966)
(19913)
师范(19758)
(19031)
(18188)
技术(17597)
财经(17387)
科学院(16662)
基金
项目(91001)
科学(69469)
研究(65273)
基金(62298)
(56886)
国家(56437)
科学基金(46019)
社会(38221)
(36942)
社会科(35966)
社会科学(35953)
基金项目(32777)
(31657)
自然(30492)
教育(29880)
自然科(29505)
自然科学(29490)
自然科学基金(28924)
编号(27626)
资助(25347)
成果(23113)
重点(21735)
(20923)
课题(20763)
(19128)
(17939)
计划(17861)
科研(17054)
创新(16967)
科技(16689)
期刊
(60045)
经济(60045)
研究(38799)
中国(36586)
学报(27459)
(26247)
科学(23417)
教育(20083)
大学(19104)
农业(17680)
(17630)
学学(17596)
管理(16922)
技术(12168)
(10865)
金融(10865)
图书(10832)
资源(10523)
业经(10235)
(9648)
经济研究(8789)
财经(8539)
书馆(8124)
图书馆(8124)
问题(8081)
(7527)
(7205)
业大(7069)
职业(6855)
(6741)
共检索到216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清  张福生  
山西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转型,农业主体功能区发展建设的新阶段。进行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带的开发,是区域性农业主体功能培育的主要内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英  
主体功能区理论是我国为应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此理论可以促进我国各地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学科建设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现状和不足,进而阐述了主体功能区理论与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最后构建了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发展策略,以此来实现各地高等教育之间的互利和合作,并为满足区域经济升级转型发展输出人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忠权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但要从构想走向实际操作却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是自身需要完善和发展,在划分标准、划分层次、划分的基本单元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二是面临行政区利益的冲突;三是面临与各种空间规划或区划的衔接和协调;四是在实施保障方面,面临差别化区域政策的制定、实施主体的明确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等问题。因此,主体功能区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建设:①选择合理的行政区单元;②逐步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③平衡主体功能区与行政区的关系;④建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核心地位;⑤完善主体功能区划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丽群  李娜  李国煜  伍世代  王强  林蕙灵  董政  黄玉娟  
区域的功能定位对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重要的影响。论文以福建省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四大功能区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为基础,采用地均投入产出技术效率表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剔除非期望产出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福建省2009—2015年四大主体功能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行差异化评析。结果表明:1)福建省2009—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有所提升,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优化开发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最高,而农产品主产区最低,农产品主产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增速最快,而优化开发区增速最慢,表明建设用地利用程度与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存在一致性。2)福建省各主体功能区内要素投入产出存在显著空间分异,且呈现高低值格局之分。根据不同功能定位的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特点提出针对优化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伟  卢秀容  
农民受土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生产经营规模小、自身积累少以及组织化程度低等条件限制 ,现阶段充当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尚有一定困难 ,而政府在充当这一主体时又会产生委托一代理人问题 ,也不宜扮演主体角色。最佳的选择是 ,由农民合作组织和工商企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主体 ,政府主要在引导、服务和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效昭  
经济结构调整,在我国“十一五”时期要加快步伐。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动力应来自于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企业应居于主体地位。但企业在现实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很复杂。总结国内外历史的、现实的经验教训,必须理清思路,采取措施,切实确立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体地位,促使调整的成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新  霍小平  
从对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城市功能作用的认识出发,以均衡空间的构建为目标,对城市功能的调整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应推动城市由部门专业化向功能专业化转型,强化城市的"源"功能,避免"孤立发展",完善城市网络,充分发挥城市的组织带动作用,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莉萍  孙文明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推进,国际环境行动理事会创建的动态权变生态资源配置模式"生态预算"是最有效的推进工具。文章对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的外部环境进行PSR模型分析,确定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的运行目标,设计子系统内部的结构,并论证了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子系统之间的合作机理。中国只有建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才能让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变成可执行的语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杏梅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时期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之一。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空间规划与建设,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此,分析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并从八个方面提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俐艳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编制好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地确定省内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并按照功能定位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明确省内各区域发展方向,规范空间开发秩序,逐步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旭佳  
构建政府异质性偏好的理论模型.选取广东省为样本进行研究.测算不同主体功能定位下政府财政支出偏向.结果发现:优化开发区域公共财政支出偏向于经济建设领域.重点开发区域公共财政支出侧重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发展模式.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公共财政支出则以资源环境保护为重点.这是由于:对国土资源空间划分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域.决定不同功能区域所承担的职能也不尽相同.政府在公共财政资金支出偏好选择上相应有所侧重.因而也造成各功能区财政支出偏向的不同。应该指出的是.各类主体功能区政府要在“经济建设偏好”和“资源环境偏好”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提升公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国家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曹利群  孙希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凌霄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系统中的主体是适应性主体。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实质是基于利益追求的主体在适应性选择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主体基于利益追求的适应性选择成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源动力。为了能够获得调整政策的有效性,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执行等要建立在主体适应性的基础之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效昭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中国面临新的经济结构调整,但结构调整的主体不明。中国要保障结构调整成功,必须明确主体,并使各主体各就其位。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政府作为最主要主体的现状必须改变,让位给企业,实现职能转换,清晰地界定行为的原则、政策、策略,做到科学、合理地进与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