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63)
2023(5925)
2022(4910)
2021(4804)
2020(3935)
2019(9460)
2018(9138)
2017(16791)
2016(8815)
2015(10263)
2014(10058)
2013(10335)
2012(9898)
2011(9240)
2010(8975)
2009(8615)
2008(8521)
2007(6991)
2006(6423)
2005(6067)
作者
(24880)
(20879)
(20771)
(20057)
(13399)
(9965)
(9473)
(8222)
(8105)
(7483)
(7355)
(7054)
(7010)
(6828)
(6660)
(6490)
(6166)
(6074)
(5881)
(5626)
(5403)
(4965)
(4944)
(4805)
(4730)
(4710)
(4512)
(4392)
(4269)
(4082)
学科
(46313)
经济(46281)
管理(22270)
方法(20150)
(19213)
数学(18913)
数学方法(18842)
中国(16400)
(12939)
企业(12939)
(10763)
(10572)
贸易(10565)
(10417)
(8735)
地方(8110)
(7745)
环境(7519)
农业(7372)
(7306)
(7233)
业经(6955)
(6862)
金融(6862)
(6816)
(6763)
(6763)
银行(6756)
资源(6750)
(6599)
机构
大学(132705)
学院(127608)
(68750)
经济(67922)
研究(54580)
管理(47196)
中国(43919)
理学(39962)
理学院(39486)
管理学(39062)
管理学院(38812)
(29569)
科学(29336)
(28839)
(27471)
研究所(24981)
中心(23681)
经济学(23589)
财经(23094)
(21527)
经济学院(21316)
北京(19752)
(19294)
(18960)
财经大学(17449)
科学院(17264)
(16806)
(16740)
师范(16707)
研究中心(15501)
基金
项目(84718)
科学(67901)
基金(65491)
研究(62029)
(58040)
国家(57694)
科学基金(48438)
社会(43484)
社会科(41473)
社会科学(41464)
基金项目(33315)
自然(28939)
自然科(28149)
自然科学(28141)
自然科学基金(27701)
资助(27683)
(27646)
教育(27323)
(25004)
编号(22359)
(21411)
中国(21013)
国家社会(20518)
重点(19810)
(19343)
成果(18715)
教育部(18533)
人文(16989)
(16597)
社科(16252)
期刊
(72320)
经济(72320)
研究(44244)
中国(29347)
(20998)
科学(19372)
学报(19255)
管理(18358)
(16395)
大学(14501)
经济研究(13412)
学学(13215)
财经(12360)
(12260)
金融(12260)
农业(11855)
(11289)
(10944)
世界(10536)
国际(10500)
教育(10305)
问题(10102)
技术(9873)
资源(8727)
业经(8045)
(8003)
图书(7429)
技术经济(7162)
统计(6801)
经济问题(6090)
共检索到207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曾先峰  李国平  
使用扩展的钱纳里—塞尔奎因模型分析了1985~2007年资源再配置对中国工业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985年以来我国工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工业行业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结构红利"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并不显著。我国工业资源再配置"弱效应"的直接原因是资本和劳动力的配置不合理,而深层次的根源在于政府主导性的投融资体制、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以及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中国工业资源再配置效应的关键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投融资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发挥市场在引导要素流动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核心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胥朝阳  沈斌  
战略并购作为存量资源再配置的主要手段,可以推动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减轻经济结构的不均衡程度。当存量资源被纳入高端企业控制后,生产要素的效率和收益率得以提高,产生资源再配置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姚战琪  
本文使用跨产业面板数据,对1985—2007年中国经济总体和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增长和要素再配置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估,并剖析了影响要素再配置效应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和论证了:(1)无论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还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都得出相似的结果,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经历了改革后到1993年的剧烈波动,在1993—2007年期间出现下降趋势。(2)要素再配置效应作为生产率增长的一个来源,在改革后的表现差强人意,在经济总体6部门和工业部门都表现为要素再配置的贡献效应较低。劳动要素的结构变化伴随着经济6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但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总配置效应为负值。(3)工业部门和经济总体的资本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先峰  张浩阳  
结构调整与要素再配置对生产率提高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案例研究发现,1985~2007年间中国工业行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在水平值与增长率上都存在系统性差异。工业整体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贡献度达到94.79%。而行业之间的劳动力再配置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其中静态资源再配置效应为0.81%,动态资源再配置效应为4.39%。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雪兰  龚元  
本文运用2003-2007年39个行业196220家工业企业数据,以中间投入为不可观测生产率冲击的代理变量,通过生产函数估计和产出增长分解,并引入多马权重估算产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及技术进步效应,以此为基础分析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产业增长的关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银行业集中度影响产业增长的主要路径为资源再配置而非技术进步;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有利于产业增长中资源再配置效应的发挥;银行业竞争度与产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之间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关系;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可促进产业资源再配置与技术进步;产业政策能够激励重点鼓励行业开展技术创新。因而,要发挥银行业市场结构优化对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应培育多元化金融产业主体,畅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促进银行业良性竞争;创新降低信息不透明度的信息生成与沟通机制,着力提高产业信息透明度;密切银行业结构优化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配合,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追求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涵月  孙慧  王慧  辛龙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以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政策(两控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三重差分法从企业间和企业内两个层面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加总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控区政策提高了控制区内重点治理行业的总生产率水平,但是并非通过创新补偿发生,而是通过优化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作用,这种作用机制在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显著,并且加强环境监管力度能使政策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源再配置的作用。微观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两控区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滞后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两控区政策提高了低生产率企业的市场退出概率,促进劳动力、资本和补贴收入向高生产率企业再配置,扩大了高生产率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提高了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还发现,两控区政策提高了非控制区重点治理行业的市场进入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雪兰  龚元  
本文运用2003-2007年39个行业196220家工业企业数据,以中间投入为不可观测生产率冲击的代理变量,通过生产函数估计和产出增长分解,并引入多马权重估算产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及技术进步效应,以此为基础分析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产业增长的关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银行业集中度影响产业增长的主要路径为资源再配置而非技术进步;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有利于产业增长中资源再配置效应的发挥;银行业竞争度与产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之间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关系;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可促进产业资源再配置与技术进步;产业政策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涵月  孙慧  王慧  辛龙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以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政策(两控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三重差分法从企业间和企业内两个层面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加总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控区政策提高了控制区内重点治理行业的总生产率水平,但是并非通过创新补偿发生,而是通过优化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作用,这种作用机制在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显著,并且加强环境监管力度能使政策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源再配置的作用。微观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两控区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滞后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两控区政策提高了低生产率企业的市场退出概率,促进劳动力、资本和补贴收入向高生产率企业再配置,扩大了高生产率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提高了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还发现,两控区政策提高了非控制区重点治理行业的市场进入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铭  
本文基于1990~2006年的城市统计数据研究了地理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本文发现,在1990~2006年,总体上来说,对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到大港口(香港、上海和天津)的距离越远,其负面作用越大。在2006年,距离大港口500公里左右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要比大港口附近地区低大约50%。在距离大港口450公里以内的范围,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张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在更远的内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张有降低平均土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放松政策管制,实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跨区域再配置,能够为中国经济的下一轮增长提供新的动力。而限制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跨区域再配置有可能在中长期导致效率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毛中根  洪涛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中国31个省(市、区)1985-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政府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年末在岗职工人数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变截据和变系数相关模型对政府消费的增长效应进行计量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政府消费的系数为4.656;在省(市、区)层面上,各地方政府消费的系数均大于零,但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财政支出方式应逐步实现从政府投资向政府消费转变,并调整政府消费的内部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曾先峰  李国平  
资源再配置的增长效应一直都是经济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国内对资源再配置增长效应研究的文献有限且较为分散。本文梳理了基于宏观视角的资源再配置增长效应的理论演变脉络,以及基于宏微观相结合视角下资源再配置增长效应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国内对于资源再配置增长效应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深入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寿平  
要素流动推动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且影响着技术进步水平的增长。在估计37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与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工业结构变化的技术进步率增长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率在不断改善,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较明显倾向于第二、三类产业;资本要素对技术进步率增长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内部增长效应;劳动力变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较大,但是主要依靠内部增长效应来促进技术进步率的增长,其中劳动力的流动对第三类产业具有显著的"结构红利"。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步晓宁  张少华  张天华  
传统宏观经济增长的分解框架仅仅关注微观的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无法识别要素层面的这两种效应以及两种要素的经济利润。为此,文章借助一个新的基于要素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框架,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增长动能、配置效率以及经济利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率增长是其产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这个结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产业以及不同地区均适用。中国工业企业正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移。(2)企业自身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增进效应贡献最大,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抑制效应大小来看,其抑制作用抵消了企业技术进步的绝大部分。具体到资源配置效率程度大小来看,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资本配置效率年均恶化程度至少是劳动配置效率的两倍,而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微弱。(3)就要素获取的经济利润份额来看,资本占优,高达3. 2%,资本利润是劳动利润的至少四倍,劳动利润的上升极为有限。民营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中东部地区企业获取了更大的资本利润,而外资获得了更多的劳动利润,体现了外资进入中国的战略取向。东部获得了更多的利润说明其反哺中西部地区的必要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辉  
在传统经济发展理论中,对市场有效性的假设和要素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对国别间人均产出的巨大差异的解释很大程度上被归结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全球一体化,国别间技术差距在减少,反而人均产出差距增大。我们发现一国的人均产出水平的影响因素除了技术进步,还很大程度上受到该国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芳芳  王磊  周亚虹  
该文基于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整合的事实,实证分析了市场整合、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文章通过总量生产率分解方法构造资源配置效率度量指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检验了上述机制。为了确保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该文采用中国各省份之间的交通成本构造市场整合的工具变量,然后用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排除扰动项同期相关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整合有助于省级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并促进人均GDP增长,所以当前我国应当大力破除地方政府的各种市场保护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