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76)
2023(6711)
2022(5889)
2021(5236)
2020(4717)
2019(11007)
2018(10834)
2017(21632)
2016(11929)
2015(13781)
2014(14082)
2013(14483)
2012(13723)
2011(12628)
2010(12766)
2009(11982)
2008(12239)
2007(11208)
2006(9677)
2005(8559)
作者
(37394)
(31560)
(31461)
(30028)
(19719)
(15015)
(14567)
(12412)
(11716)
(11215)
(10620)
(10465)
(10058)
(9919)
(9870)
(9848)
(9844)
(9364)
(9064)
(8912)
(7885)
(7797)
(7780)
(7163)
(7114)
(7062)
(6989)
(6874)
(6430)
(6376)
学科
(59692)
经济(59650)
(34424)
管理(34125)
方法(28038)
(26301)
企业(26301)
数学(24812)
数学方法(24643)
(16902)
地方(13256)
中国(12941)
业经(12926)
(11907)
(11415)
农业(11317)
产业(10124)
(9995)
贸易(9994)
(9818)
(9662)
(9204)
环境(8747)
技术(8669)
资源(7935)
地方经济(7704)
理论(7498)
(7180)
(7093)
财务(7076)
机构
学院(185795)
大学(184966)
(81238)
经济(79615)
管理(72372)
研究(63399)
理学(62397)
理学院(61725)
管理学(60770)
管理学院(60426)
中国(46744)
科学(40062)
(39348)
(35339)
(33774)
(33441)
研究所(30597)
业大(29651)
中心(29319)
(28419)
农业(28172)
财经(27467)
经济学(25457)
(24756)
北京(24666)
(23793)
师范(23574)
经济学院(23303)
(22604)
(21963)
基金
项目(123131)
科学(95925)
研究(88967)
基金(88027)
(77040)
国家(76440)
科学基金(64422)
社会(56297)
社会科(53529)
社会科学(53510)
(49158)
基金项目(46955)
自然(41110)
(40932)
自然科(39970)
自然科学(39955)
教育(39680)
自然科学基金(39275)
编号(36610)
资助(36367)
成果(28911)
(28721)
重点(27951)
(27496)
(25534)
课题(24565)
创新(23938)
科研(23403)
国家社会(23292)
发展(23101)
期刊
(87478)
经济(87478)
研究(49651)
中国(33876)
(31576)
学报(30033)
科学(27497)
(26034)
管理(24011)
农业(21550)
大学(21485)
学学(20177)
技术(16468)
业经(15298)
教育(14656)
经济研究(13836)
财经(13616)
(13325)
金融(13325)
问题(12565)
(12251)
(11925)
技术经济(11122)
资源(10869)
图书(9842)
统计(9741)
商业(9452)
(8990)
(8914)
(8873)
共检索到267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庭政  李博洋  段宁  降林华  但智钢  
基于资源再生产业特征,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外部性理论和全球价值链三个不同视角,对资源再生产业集群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证明了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完全满足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需求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资源再生产业集群是多重外部性的集合体,集群化发展模式是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资源再生产业环境正外部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对资源再生产业二次污染问题的有效管理方式;而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来看,资源再生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集群是"水往低处流"的必然结果,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大循环也是必然的趋势,集群化发展模式是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庭政  段宁  武春友  
资源再生产业是解决资源危机、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迅速,在一些区域产业集群特征凸显。因此,本文采用产业集中度和区位商法,对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在省域层面的集群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特征非常明显,2007年产业集中度CR4达到71.15%,广东、浙江和湖南三省已形成资源再生产业集群,2007年三省的区位商分别达到1.781、1.987、8.491;同时还发现重庆、湖北、天津、江苏、上海也初具集群雏形,为从产业集群角度探索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模式提供依据。此外,在对广东、浙江和湖南三省产业集群进行深入分析和验证时还发现:广东、浙江模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雪锋  
资源再生产品市场发育存在诸多障碍,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群体行动达成一致,才能促进市场完善。本文运用协调博弈方法,着眼于再生产品市场整体性演化,分析有限理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群体行为变化机理及其策略均衡。研究认为,自发市场中消费者群体的购买行为取决于再生品与非再生品的价值比较,而由于存在无代价"漂绿者",生产者群体趋于不生产再生品;在政府干预下对再生品生产进行补贴,且对进行"漂绿者"处罚,生产者才会整体趋于提供再生品。前者市场趋于萎缩,后者市场得以扩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文进  柳杨青  
人口再生产中微观经济利益与宏观经济利益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其统一或矛盾及其力量对比,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口生产的规模经济作用等因素有关。人口生产的变化是人口生产中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实现我国人口质量构成系统由宝塔型向橄榄型转变,一要普及社会性养老保障;二要实行强制性九年或十二年义务教育制;三要改变目前对质高劳动力紧而对质低劳动力松的计划生育政策;四要加快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庭政  段宁  
借鉴经典"结构—行为—绩效"范式,以资源型产业为参照对象,从资源再生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角度,对资源再生产业特征进行深入解析,研究认为:资源再生产业是一个"落脚自由"的产业,技术弹性大,产业链较长,产业关联度大,具有规模经济性,兼具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双重特征。这样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其市场波动性大,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灵活;反映到市场绩效上,其环境外部性表现出双面性,既具有明显的环境正外部性,又表现了很强的负外部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钱俊生  
自然资源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它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工业革命后300多年来,掠夺式开采和挖掘,全球绝大部分工业生产可利用的矿产资源已不在地下,而是以废弃物的形式,如"汽车坟墓"、"钢铁坟墓"、"电子垃圾"等堆积在城市地表,并还在以每年100亿吨的数量增加。这一与消费同步增长、纯度较高的"城市矿山",可以取代大部分矿藏、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科学证明,物质是不灭的,世界上有多少新,就会留下多少旧。将报废产品"再生"成同类新产品,比利用矿石生产,产业链可缩短90%、节能减排超过80%。随着原生资源的枯竭和再生资源的"富集",资源再生产业正在成为世界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国清  赵红超  
本文认为,基于财政是现代社会建设的核心,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不仅包括财政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以及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而且包括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这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原理,完善财政基础理论体系,避免不应有的财政政策失误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指引下,强化对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关系的研究也很有必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俊生  刘向群  
中国已经成为资源消耗大国,实施再生型资源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资源再生产业与"循环经济"取代"线性经济"、经济全球化形成"国际大分工"和"国际大循环"的发展趋势同步,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资源再生产业是一座"富矿",没有"资源再生"就没有中国的"环境保护"。中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为什么步履艰难?它和进口渠道不畅,国民对资源短缺认识不足、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的影响,来自国内外"利益集团"的阻力,以及政策不到位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提出中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对策和建议:①在经济相对滞后、交通便利的地区建立"资源再生加工区";②建立畅通的全球物质回收"绿色通道";③建立"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吉续  
在不受严格约束的权力介入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三部门即政府、企业和家庭,分裂为五个部门,即政府、权力所有者、竞争企业、垄断企业和家庭。中国社会再生产是竞争企业简单再生产和垄断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统一,其物质条件是过剩产品的存在和增加,其实质目的是权力所有者权力租金的增加。权力所有者的权租及挥霍的增长与垄断企业的垄断利润及社会过剩产品成比例,并且快于社会经济的增长。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伏虹  
劳动力再生产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通过分析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分离以及二者的双重转化揭示了劳动力再生产的实质是资本支配劳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以及鲍尔斯、金提斯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的再生产理论都是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具体发展。立足中国体制转型和劳工再生产的实践,这三种理论都只能解释部分事实。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劳工问题”主要涉及劳动力的再生产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二者呈现为两种不同进路:前者指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其劳动力资源的接续补充、代际传承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型塑过程;后者是指,面对集体主义时代的阶级实体消解、改革以来阶级话语消失的双重背景,传统产业工人和新型工人群体的“再形成”过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谭晓军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研究消费服务业的发展也正是强调要遵循这样一个协调、均衡的科学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文中消费服务部门是指与消费相关的服务部门,对其社会再生产图式的创立是本文对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一个尝试性补充。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董晓远  
马克思再生产图式的数理分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董晓远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再生产理论受到了各派经济学家的普遍推崇。这一理论着重阐明了:社会再生产要能顺利进行下去,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及各部类内部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一深邃的思想,是通过形式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柳琦,丁云龙  
近年来,随着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寻求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已经成为一个学术热点问题,并且受到了不同学科的关注。在比较典型生产方式基础上,提出技术成因是产业集群的内生根源;从技术进步、产业技术链以及技术产业化三个维度,对产业集群的技术成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提出:技术进步是同质企业趋于集中的诱因,产业技术链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技术产业化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万质贵  
以科学的方法来判断零售市场的变化,进而对市场疲软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这对于正确认识市场形势、把握市场趋势、制定正确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判断市场是否疲软,不能以社会商品零售额增减速度为尺度,而应从再生产角度,以产销比例关系是否协调来考察市场疲软与否,理论界和经济管理部门一般都是根据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速度下降这一变化判断得出的。实质上,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得出的结论是模糊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