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79)
- 2023(15654)
- 2022(13485)
- 2021(12193)
- 2020(10433)
- 2019(23346)
- 2018(23018)
- 2017(44100)
- 2016(24344)
- 2015(27276)
- 2014(26898)
- 2013(26481)
- 2012(24434)
- 2011(22337)
- 2010(22504)
- 2009(21412)
- 2008(21102)
- 2007(19226)
- 2006(16980)
- 2005(15034)
- 学科
- 济(100418)
- 经济(100321)
- 管理(73999)
- 业(68431)
- 企(55085)
- 企业(55085)
- 方法(45947)
- 数学(40674)
- 数学方法(40270)
- 农(28051)
- 中国(27074)
- 财(26144)
- 学(22218)
- 业经(21280)
- 地方(20942)
- 贸(20196)
- 贸易(20190)
- 易(19650)
- 环境(19585)
- 技术(18987)
- 制(18911)
- 农业(18728)
- 务(16351)
- 财务(16311)
- 财务管理(16271)
- 和(16158)
- 银(15992)
- 银行(15920)
- 企业财务(15409)
- 行(15187)
- 机构
- 学院(360129)
- 大学(358788)
- 济(144275)
- 经济(141231)
- 管理(135511)
- 研究(122103)
- 理学(117202)
- 理学院(115843)
- 管理学(113809)
- 管理学院(113154)
- 中国(90784)
- 科学(80000)
- 京(75860)
- 农(68983)
- 财(65337)
- 所(64510)
- 业大(59232)
- 研究所(59141)
- 中心(55840)
- 农业(55254)
- 江(53868)
- 财经(52756)
- 经(47751)
- 北京(47150)
- 范(46783)
- 师范(46174)
- 经济学(44156)
- 院(43703)
- 州(43050)
- 经济学院(40301)
- 基金
- 项目(243502)
- 科学(189231)
- 基金(174279)
- 研究(171048)
- 家(155379)
- 国家(154127)
- 科学基金(129397)
- 社会(107957)
- 社会科(102395)
- 社会科学(102356)
- 省(97572)
- 基金项目(92848)
- 自然(85322)
- 自然科(83196)
- 自然科学(83164)
- 划(82410)
- 自然科学基金(81634)
- 教育(78294)
- 资助(71065)
- 编号(69030)
- 重点(55946)
- 成果(54626)
- 发(53618)
- 部(52826)
- 创(50912)
- 创新(47823)
- 课题(47753)
- 科研(47470)
- 计划(47102)
- 国家社会(44524)
- 期刊
- 济(154218)
- 经济(154218)
- 研究(96985)
- 中国(66243)
- 学报(64710)
- 农(60965)
- 科学(56679)
- 财(50009)
- 大学(46404)
- 管理(46254)
- 学学(43977)
- 农业(41807)
- 教育(34493)
- 技术(31449)
- 融(29115)
- 金融(29115)
- 业经(26604)
- 财经(25749)
- 经济研究(25320)
- 业(22420)
- 经(22120)
- 问题(21092)
- 技术经济(19299)
- 资源(18578)
- 科技(18437)
- 版(18080)
- 图书(17537)
- 贸(17432)
- 统计(17395)
- 商业(17264)
共检索到517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蓉蓉 耿弘 时正杰
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的视角,本文运用Super-SBM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2010-2015年的技术效率,并检验其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地区间技术效率差异明显,低水平集聚特征明显。利用固定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区域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研发投入对技术效率产生负作用,第三产业占比、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和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 刘婷
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碳约束下的物流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空间特征和演化趋势,并通过Tobit回归考察我国区域物流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5年,我国物流能源效率没有明显的提升趋势,并且区域的东西分化特征较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物流业的规模、能源价格和能源消耗结构是影响我国物流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兵 王丽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曼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方法测算了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7年各地区工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环境规制成本,并对影响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技术效率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并且技术效率越高的地区,环境管制成本越低;考虑环境因素后,中国各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降低,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环境约束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人均GRP、FDI、工业结构、能源结构、人口密度对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方向性距离函数 技术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海良
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目标对我国环境效率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考量,选取2004—2018年城市层面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基于EBM-DEA模型测度中国环境经济效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其演化特征进行考察,进而构建空间Tobit模型检验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中国环境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水平尚有待提升,同时城市间与区域间环境效率差距渐趋缩小;空间维度上,中国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并存的聚敛态势,具有典型的空间“锁定”特征;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与环境效率显著正相关,而城市化推进和外商投资等则与之显著负相关,且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文章提出建立跨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和多维度的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海良
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目标对我国环境效率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考量,选取2004—2018年城市层面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基于EBM-DEA模型测度中国环境经济效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其演化特征进行考察,进而构建空间Tobit模型检验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中国环境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水平尚有待提升,同时城市间与区域间环境效率差距渐趋缩小;空间维度上,中国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并存的聚敛态势,具有典型的空间“锁定”特征;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与环境效率显著正相关,而城市化推进和外商投资等则与之显著负相关,且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文章提出建立跨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和多维度的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刘华军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构建了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采用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测度思路,对污染排放约束下中国分省份及区域的农业水资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并采用Bootstrap断尾回归模型对污染排放下农业水资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2011年、2012年全国平均农业水资源效率分别为0.693、0.671,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未达到生产前沿。在八大区域中,北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水资源效率最高,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农业水资源效率处于低水平。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农田水利建设和环境规制对于提升我国农业水资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水资源丰裕程度则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梁林 李青 刘兵
基于环境约束视角,开展了四方面研究:①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不考虑和考虑期望产出两种情况下的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分析其时空格局,发现非期望产出显著降低整体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环境因素对四大地区的制约强弱排序依次为东北、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②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算各省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揭示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演变机理,发现相邻省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的集聚特征且呈现增强态势;同时呈现相似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变化趋势不显著;③通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非期望产出因素的影响程度,发现工业三废对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显著影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对其影响程度最大,工业废水排放量次之,工业粉尘排放量影响程度最小;④提出基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科技资源配置优化对策。
关键词:
环境约束 科技资源配置 时空格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静 汪克亮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利用非参数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实证测算了多重目标约束下2000-2009年我国29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指数(TFEECI)及其分解成分,并借助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因能源技术进步而提高,平均改善率为1.09%,累计改进8.37%;三大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的变化特征,整体上显示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全国范围内,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均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传忠 郑丽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近年来的工业效率变动进行了总体分析和评价,同时结合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对2005—2007年我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邹朋飞 谢国斌
本文在使用Meta-frontier分析框架下综合考虑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利用WSBM-Undesirable模型和GMM-SYS方法估计了我国各省市区的经济增长效率,检验了经济结构变迁、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效率有促进的作用,通货膨胀在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抑制作用大于东部地区,而外资利用、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表现各异,金融发展也并未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静 任继达
工业用水效率的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区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最新DEA模型——Min DS估计了各地工业的用水效率;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区域的影响因子对工业用水效率的作用。研究发现:全国总体的平均用水效率为0.75,东中西的平均用水效率分别为0.79、0.70和0.77,纯技术用水效率东部表现最好,而规模效率西部地区表现最优。另外,南方省区的工业用水效率要低于北方省市。工业化比重对工业用水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而用水规模对其产生负向影响。文章给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兵 卢金勇 陈茹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环境约束下中国30个省火电行业2001-2007年的技术效率,并对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沿海地区或煤炭资源丰富省份的技术效率较高,东部地区技术效率优于中西部地区,而全国火电行业的技术效率平均水平为0.940;火电行业发展模式与技术效率变化率呈负相关关系;利用面板数据以及可行性广义最小二乘法对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机组容量利用率、燃煤效率与环境约束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环境约束与技术效率基本呈现"U"型关系;在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中,通过引入时间变量,发现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得到体现。
关键词:
环境约束 技术效率 方向性距离函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燕 谢蕊蕊
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进入中后期阶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由此,国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考察工业经济增长时,能源环境因素就不容忽视。为此,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能源和环境因素约束下的我国2001-2009年区域工业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考察,对区域之间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逐年提高,其中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高于效率提高;非期望产出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工业的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小燕 王静 彭伟
本文运用金融融量模型对东西部的农村资金供给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农户投资、财政支农等多元投资渠道下的农业资金配置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农村资金供给稍优于东部地区,但两地区均存在较大的金融缺口且资金配置效率低下,说明农业资金存在供给约束和效率瓶颈。实证表明,从资金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水平角度确定合理的资金投入渠道和方式对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有显著作用,同时,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户教育水平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的提升对提高农业资金配置效率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业资金 配置效率 金融融量 距离函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解春艳 黄传峰 徐浩
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面源污染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别从省域与区域层面探讨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近60%省域的农业技术效率未达到生产前沿;东部地区效率值最高,中部地区最低;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处于最优生产前沿面,长江中游地区处于较低水平;粮食主销区效率值最高,粮食主产区最低;农业技术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U型关系,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农业财政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种植结构存在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