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34)
2023(7405)
2022(5398)
2021(4762)
2020(3609)
2019(7847)
2018(7800)
2017(14219)
2016(7799)
2015(8667)
2014(8759)
2013(8436)
2012(7455)
2011(6714)
2010(6740)
2009(6363)
2008(6364)
2007(5638)
2006(5384)
2005(4952)
作者
(22587)
(18903)
(18767)
(18048)
(12129)
(8933)
(8508)
(7300)
(7271)
(6735)
(6456)
(6405)
(6165)
(5996)
(5874)
(5718)
(5574)
(5477)
(5471)
(5435)
(4725)
(4623)
(4548)
(4397)
(4237)
(4191)
(4182)
(4109)
(3921)
(3731)
学科
(33828)
经济(33792)
管理(26410)
(24648)
(20130)
企业(20130)
(15438)
业经(12405)
中国(11989)
农业(10872)
方法(10484)
(9073)
(8664)
数学(8245)
数学方法(8171)
地方(8112)
(7987)
发展(6803)
(6795)
(6251)
(6021)
(5943)
资源(5694)
环境(5621)
农业经济(5487)
(5380)
(5377)
理论(5330)
产业(5293)
(5197)
机构
学院(115121)
大学(114479)
管理(45454)
(44933)
经济(43878)
理学(39153)
理学院(38768)
研究(38394)
管理学(38122)
管理学院(37915)
中国(29866)
(24143)
科学(23080)
(21064)
(19015)
(18642)
中心(18100)
(17803)
研究所(16914)
财经(16792)
(16431)
师范(16317)
业大(15766)
(15231)
北京(14869)
(14406)
农业(14306)
(13887)
经济学(13515)
师范大学(13113)
基金
项目(78727)
科学(62986)
研究(58821)
基金(57750)
(50343)
国家(49882)
科学基金(43199)
社会(39381)
社会科(37140)
社会科学(37124)
(30452)
基金项目(30303)
自然(26615)
教育(26413)
自然科(25873)
自然科学(25866)
自然科学基金(25403)
(25143)
编号(24507)
资助(21818)
成果(19862)
重点(17700)
(17457)
(17162)
国家社会(16847)
课题(16489)
(15682)
(15320)
教育部(14820)
项目编号(14682)
期刊
(54733)
经济(54733)
研究(31720)
中国(25746)
(20810)
学报(18429)
科学(17844)
管理(17165)
(16378)
农业(14261)
大学(14195)
学学(13121)
教育(12737)
业经(10913)
(10251)
金融(10251)
技术(8702)
财经(8503)
经济研究(7983)
资源(7668)
图书(7619)
(7392)
问题(7273)
(6714)
(6591)
书馆(5714)
图书馆(5714)
现代(5686)
(5508)
社会(5369)
共检索到173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良  
随着国家对基层资源投入的加大,村庄出现精英俘获资源的治理内卷化问题。基于个案追踪,发现多元行动主体围绕下乡资源展开博弈,却难以跳脱内卷化困境。运用理性选择理论,找回普通村民与村庄精英的复杂博弈关系,挖掘行动者行为选择的心态及动机。研究揭示资源下乡与行动者行为选择相抵牾的四组深层机制:村庄精英缺乏荣誉等要素激励,偏好以权谋利,导致资源下乡带来的公共利益分配竞争机制挤压合作机制;亲族博弈反复纠缠削弱关系信任机制;村庄精英依托信息自由裁量权限,构建项目信息差序扩散机制;对村庄精英异化项目经营自由裁量权限的利己行为的弱约束机制。四组机制是资源下乡带来基层治理内卷化的内在根源。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田孟  
分税制改革深刻影响了政府间关系及其行为逻辑,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乡村治理逻辑和面貌。当前国家越来越倾向于采取"项目制"的方式向下输入资源,以解决农村公共品的需要。现行关于项目制的研究,对于项目体制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缺少足够的关注,没有能够注意到项目制本身的竞争性特征及其运作,具有将国家下乡资源转化为私人资源的环节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制不仅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且往往会造成很多的意外和异化结果,滋养了不断膨胀的新乡村利益共同体,造成乡村治理内卷化。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项目体制和基层组织进行一定的改良和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国家与农民的实际需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傅广宛  杨宝强  
基层政府的"公司化"运作、政策执行的运动性以及权威的弱化与分割等是其治理"内卷化"的具体表征。通过八省区实地调研,本文分析了在治理"内卷化"背景下与农民权益相关的生产性与民生类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指出基层治理"内卷化"不但造成农民权益难以实现,更拉大了农村社会的贫富差距。非正式权力对乡村治理的介入引致基层治理混乱与社会"灰化",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多维视角下保障农民享有公共产品权益的结构性安排。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娜  
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面临着治理内卷化的风险与挑战,以权力结构的视角审视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可以发现乡村治理正在经历着从想象共同体到利益共同体的演变。通过对我国乡村治理研究与实践的回顾,可以发现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着三种权力模式:宗族式治理模式、公司型治理模式以及灰色化治理模式。这三种治理结构中暗含着"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的"合谋"与"博弈",包含着精英结盟与精英俘获的权力格局与权力运作模式。伴随着传统乡村熟人社会行为逻辑的消解,乡村治理的支配规则正在由传统礼俗与规范向经济理性转变,而乡村治理中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也正在由想象共同体转变为利益共同体,最终导致乡村治理的内卷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罗茜  
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家乡村教育资源投入效用较低,出现“投入增长,发展有限”的“内卷化”现象。这一现象与乡村教育功能发生三重偏移相关,具体表现为文化传播功能被挤压为抚育照料、社会化功能转化为“只教不育”以及选拔功能下降为保底式完成任务。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进行分析发现,资源投入乡村教育并未推动教育系统中的学生系统、教师系统和课堂教学系统等子系统各自发挥功能并形成均衡结构关系,从而导致教育系统陷入功能偏移的“病态”后果。上述分析表明,国家教育资源投入需重视乡村教育结构并引导其达到平衡,才能推动教育功能的目标化实现,打破资源投入“内卷化”的困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毛恩荣  周志波  许美利  
近些年,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数字经济税收也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数字经济自身的特征,传统的税收治理规则和秩序已不适用于数字经济的监管,各国政府及一些国际组织为重构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体系作出了艰辛的努力却暂未取得实质性成果,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表现出典型的内卷化趋势。本文在分析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内卷化现象的基础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剖析其根源,并构想了未来的破局之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盖子瑞   何敬  
经济责任审计对我国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财经法纪合规和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层治理的重视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对身处执政最前端的乡镇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审计监督的重要环节。文章探讨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将乡镇体制机制以及国家出台的相关制度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密切结合,进行深入思考,希望能为新时代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云发  
以"权力"为分析单位和分析视角来观察,民族旅游开发作为村寨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权力结构的重要变量,带来了诸多力量"积极"参与村寨治理,然而并没有明显改善村寨治理,而是出现了权力"内卷化",主要表现在资本参与下的权力异化、权力依附与裹挟下的权力弱化、利益分化下的权力离散等方面。民族旅游开发的村寨治理要实现权力"去内卷化",既要理顺各权力主体诉求的利益目标,也要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资本优势,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不断加强村民主体性参与力度,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形成充分合作。应当重塑国家"在场"的村寨公共性目标,强化基于赋能与赋权话语的制度供给,形成"一核多元分层"的权力配置模式,重视运用地方性知识优化基于认同和信任的村寨权力结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建红   蒋艳辉  
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是当代数字乡村的研究热点,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以长沙县果园镇为例,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果园镇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合作网络建构的过程及运行机理。研究发现:果园镇以果园镇政府为核心行动者,长沙市政府和县政府、中国电信、果园镇党组织、长沙县红花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为人类行动者,“数字果园”平台为非人类行动者,所有行动者经过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和动员四个阶段完成转译,从而建构高效运行的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合作网络。研究得出: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合作网络需要以数字平台为依托,搭建主体共场参与渠道;以数字红利为内驱,创建利益共融联结模式;以数字治理为向度,构建行动共治运行机制。在主体共场、利益共融、行动共治的共同作用下,合作网络得以建构并高效运行,最终促成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建红   蒋艳辉  
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是当代数字乡村的研究热点,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以长沙县果园镇为例,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果园镇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合作网络建构的过程及运行机理。研究发现:果园镇以果园镇政府为核心行动者,长沙市政府和县政府、中国电信、果园镇党组织、长沙县红花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为人类行动者,“数字果园”平台为非人类行动者,所有行动者经过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和动员四个阶段完成转译,从而建构高效运行的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合作网络。研究得出: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合作网络需要以数字平台为依托,搭建主体共场参与渠道;以数字红利为内驱,创建利益共融联结模式;以数字治理为向度,构建行动共治运行机制。在主体共场、利益共融、行动共治的共同作用下,合作网络得以建构并高效运行,最终促成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祥林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主导下的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供需不对称、重"植入"轻"培育"、项目制弱化了本真文化等问题,广大村民成为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观众"。乡村文化的执行主体、承接主体、责任主体和参与主体缺位,出现乡村文化内卷化现象。因此,必须通过创新文化服务的供给机制,从空间的角度理解乡村文化建设,重构乡村居民的生活空间、物理空间、价值空间、制度空间、角色空间。通过空间转向建构社会资本,提升乡村居民信息交换效率,提升互信水平,拓展行政权力与乡村居民的对话通道,改变乡村居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激发村民的文化情怀,形成乡村文化发展共同体。乡村发展环境已经从初期发展阶段时专注农业产业转轨到目前的乡域整合发展格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在于转变乡村居民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形成基于乡村本真的文化氛围,提升村民的内在素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涨宝  狄金华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瑞波  唐鸣  
实现社区治理的去内卷化,要求社区回归自治本位,形塑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治理格局,激活社区成员的主体性参与。技术赋能为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一种解释机制。基于个案观察发现,作为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新路径,技术赋能驱动下的社区居民自治项目运作,以组织嵌入、资源动员和风险规避的方式,使社区治理网络得以形塑、社区内外资源得以整合、社区治理程序得以规范,从中体现出去内卷化导向下的社区"再组织化"逻辑。这一逻辑强调横向互动的组织化合作、自下而上的组织化决策以及普遍认同的组织化程序。加快社区治理去内卷化,应把握基层社区"再组织化"的逻辑取向,以技术赋能取代技术治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社区居民自治项目的运作效能,丰富社区治理创新形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雪霖  
财政资金的项目化供给是实行分税制以后上下级政府间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国家涉农资金的项目制供给被认为比一般转移支付有效。实践表明,以政府为主导的项目供给模式在实践中的绩效与制度设置目标相背离,并呈现出治理内卷化的趋势。其成因在于制度设置上存在去治理化的事本主义逻辑和逐利性的科层体制。在国家财政资金"反哺"农村的后税费时期,以村社为主导的分权普惠模式应是未来国家财政资金转移方式变革的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宝君  陈伟东  
社会结构在从单向度政府控制向多向度政社合作转变的过程中,居民自治内卷化趋势一直没有改变。传统的"行政化"视角已经无法解读这种现象,"主体性"视角能够顾及结构转换和个体特征,清晰地看到居民自治内卷化的根源和历程。居民自治内卷化源于居民主体性的缺失,具体表现为主体意愿、能力、动力和价值的缺失。破解内卷化的根本路径是赋权居民,通过赋权培育,激发和释放居民的主体性,核心是要把事务的决定权、行动权、评价权交给居民。不过,这需要制度化、结构化的多维赋权机制,包括制度赋权、组织赋权、社区赋权、团体赋权和自我赋权的综合运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