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92)
- 2023(18702)
- 2022(15894)
- 2021(14752)
- 2020(12445)
- 2019(28572)
- 2018(28184)
- 2017(54484)
- 2016(29375)
- 2015(33096)
- 2014(32671)
- 2013(32215)
- 2012(29125)
- 2011(26028)
- 2010(25855)
- 2009(24062)
- 2008(23872)
- 2007(20960)
- 2006(18523)
- 2005(16575)
- 学科
- 济(121003)
- 经济(120836)
- 业(106566)
- 管理(102174)
- 企(95335)
- 企业(95335)
- 方法(54867)
- 数学(44731)
- 数学方法(44143)
- 财(38236)
- 农(35994)
- 业经(35774)
- 中国(29514)
- 务(26907)
- 财务(26827)
- 制(26785)
- 财务管理(26783)
- 企业财务(25416)
- 农业(24914)
- 技术(22400)
- 地方(22371)
- 理论(22227)
- 和(22051)
- 学(21647)
- 贸(20751)
- 贸易(20742)
- 易(20167)
- 划(19999)
- 体(19453)
- 环境(18805)
- 机构
- 学院(417800)
- 大学(415936)
- 管理(171761)
- 济(168148)
- 经济(164581)
- 理学(148271)
- 理学院(146759)
- 管理学(144362)
- 管理学院(143577)
- 研究(131360)
- 中国(101176)
- 京(87969)
- 财(80727)
- 科学(79746)
- 农(65096)
- 财经(64220)
- 所(64075)
- 江(62030)
- 中心(60583)
- 业大(60214)
- 经(58434)
- 研究所(57825)
- 北京(54942)
- 范(52479)
- 师范(52034)
- 农业(50762)
- 经济学(50165)
- 州(49717)
- 院(48127)
- 财经大学(47742)
- 基金
- 项目(283102)
- 科学(224948)
- 研究(209397)
- 基金(207302)
- 家(178698)
- 国家(177182)
- 科学基金(155107)
- 社会(133457)
- 社会科(126564)
- 社会科学(126533)
- 省(110624)
- 基金项目(109914)
- 自然(100637)
- 自然科(98305)
- 自然科学(98283)
- 自然科学基金(96534)
- 教育(96033)
- 划(91794)
- 编号(85684)
- 资助(84575)
- 成果(68344)
- 部(62770)
- 重点(62457)
- 创(60593)
- 发(59618)
- 课题(57654)
- 创新(56095)
- 制(54991)
- 国家社会(54986)
- 教育部(54382)
- 期刊
- 济(186852)
- 经济(186852)
- 研究(120502)
- 中国(79348)
- 管理(67624)
- 财(65696)
- 学报(60809)
- 农(59764)
- 科学(57455)
- 大学(47293)
- 学学(44373)
- 教育(43530)
- 农业(41323)
- 技术(38892)
- 融(34953)
- 金融(34953)
- 业经(32665)
- 财经(31617)
- 经济研究(28429)
- 经(27059)
- 问题(24302)
- 业(23558)
- 技术经济(21744)
- 图书(21394)
- 现代(19867)
- 理论(19581)
- 财会(19475)
- 科技(19457)
- 商业(18928)
- 版(18855)
共检索到613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春晖
全球生产网络下如何突破"升级困境"是当前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吉利汽车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分析了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本土企业升级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升级是一个协同演化的过程,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状况是影响其与发达国家领先企业建立网络联系的重要因素,作为网络资源的网络联系又决定了企业升级潜力及内部资源的进一步积累。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本土企业应采取主动性网络管理策略,构建由企业自己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以实现升级。
关键词:
本土企业 资源 网络 协同演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娜娜 徐雨森
逆向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在后发企业的创新追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分析了不同阶段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具体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因不同发展阶段所拥有的资源能力以及由此建立的创新网络不同,其逆向创新实现路径呈现多元性;本土市场独特优势以及基于创新网络开展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上的努力是影响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关键因素;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创新网络嵌入的协同是创新网络化背景下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升级的关键。本研究完善了后发企业自主创新路径的相关研究,为本土企业逆向创新实践提供了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立锋 徐明棋
在企业构建全球生产网络的格局下,企业资源、网络构建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协同演化机制,作为影响我国民营跨国公司成长的内外因子,构建全球生产网络为企业获取全球资源提供了路径,而企业构建全球生产网络的动机和机会受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的影响,这两个子系统通过彼此影响和相互作用,进而对跨国公司成长产生协同促进效应。两者协同程度越高,就越能够促进跨国公司的成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倩
基于复杂网络和创新网络的概念,对创新网络中核心主体的知识协同及其演化活动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构建知识协同演化模型,设置知识主体的协同行为策略和创新网络结构更新规则,模拟新兴技术企业与学研机构间知识协同活动的动态变化,研究在"纵向交叉"型创新网络中,核心主体间的知识协同及其演化活动对主体及整体网络的知识水平、知识增长率、合作水平以及协同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固定主体策略和网络结构下,具有更多积极知识主体的创新网络更有利于知识协同;在固定主体策略下,网络结构更新越快,知识协同效果越好;主体策略和网络结构同时发生变化时,知识主体较快的策略更新速度伴随较快的网络结构更新速度更有利于形成较好的知识协同效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益民 赵志彬 徐猛
动态能力演化是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匹配过程,注重从微观层面分析动态能力产生与演变机制的现有研究,忽视了动态能力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宏观环境中不断演化的事实;而基于GVC治理范式的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则相对忽略了企业层面能力形成、开发的内生互动过程。本文通过对Sanmina公司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全球价值链升级与重构过程中企业动态能力协同演化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细致刻画了升级不同阶段中动态能力的阶跃过程。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升级过程经历链内右端攀升、链内左端攀升与跨链嵌入升级三个阶段,其分别对应不同阶层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演化是动态能力的阶跃过程,从一阶动态能力阶跃至二阶动态能力,再由二阶动态能力阶跃至三阶动态能力。EMS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背后是一个动态能力协同演化的过程,即动态能力的阶跃支撑了EMS企业的全球价值链链内攀升与跨链嵌入活动,而后者又为企业动态能力的阶跃提供了机会与资源基础。
关键词:
链内攀升 跨链嵌入 动态能力 协同演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核成 李鑫 周泯非 刘聪
对汽车行业后发企业吉利汽车进行纵向单案例研究,深入分析制造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演发展方式实现能力升级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①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同演化对企业能力升级具有积极影响,其中,效率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能够推动企业能力升级,互补性、锁定性和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导向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均对企业能力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效率性导向与技术导向之间的互动会对能力升级产生抑制作用;②能力升级效果也会对二者的导向选择产生反馈影响,促进共演过程向有助于能力升级的方向发展;③对大型制造企业而言,在发展初期,效率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企业能力积累。在发展后期,随着互补性、锁定性和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增加并与技术导向创新相结合,更能实现创新能力提升。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蒋瑜洁
动态能力对于中国民营制造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持续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然而中国民营制造企业如何构建动态能力,尚未得到学界的充分认识。本研究在引入日本制造企业动态能力构建机制研究框架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吉利汽车的单案例分析研究,探索并尝试阐释了中国民营制造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机制:由于企业先期经验、资金、技术等资源积累不足,组织内外环境变化加剧,组织计划的不确定性增加,非计划突发应对式动态能力发展路径成为主导;由于企业"感知、补足、重构"过程时间缩短和员工离职率偏高,动态能力主体范围缩小并集中于组织忠诚度较高的多样职能背景出身的高层管理者;同时需要强化组织外部支持,建立全职能对接式产学联盟,在员工入职前培养中层和基层员工的组织常规能力,从而支持组织基本职能的运行。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组织特征,构建东方特色企业治理理论,对于中国民营制造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动态能力 构建机制 吉利汽车 案例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韵江 赵宏园 暴莹
本文以猎聘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研究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资源编排动态演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新创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经历着纵向资源结构化—横向资源结构化—双向资源结构化的资源获取过程;通过丰富性重组、开拓性重组和多元化重组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形成商业模式创新所需要的能力;采取补缺式、桥接式和迭代式的环境撬动方式,实现价值创造;将战略定位与资源编排手段有效匹配,可以实现商业模式在新颖性和效率性方面的创新。本文既丰富了资源编排演化方面的文献,还可以为新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践行动提供管理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黎常
以吉利汽车和绿源电动车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企业家的制度创业行为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的制度创业行为过程包括构建变革使命、宣传变革使命、动员资源建立联盟以实施变革;在此过程中,企业家运用不同策略实现各环节的活动,最终达到制度创业的目标。
关键词:
制度创业 企业家才能 制度企业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书杰 蒙丹
在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网络式成长模式中,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GPNs)、制度环境、企业资源和企业战略四大动力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企业成长的复杂动力机制。本文利用横向多案例研究方法对我国三家本土企业华为、吉利和万向国际化成长过程的比较分析验证和说明了这一动力系统理论。GPNs下我国制造企业网络化成长可分为两类:自主发展型企业和网络嵌入型企业,GPNs对不同类型企业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差异化的作用机制;三家企业的发展战略都体现出对外部环境的能动性适应,网络成长模式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优化战略;GPNs的演进不断为企业提升内部专有能力和网络优势创造机会;GPNs发展状况和潜在机会、国内制度环境以及企业资源能力三者成为企业战略制定的根本和依据,而企业战略对三者也具有能动作用,我国制造企业可以利用生产网络综合动力系统促进创新。
关键词:
全球生产网络 企业成长 动力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伟 史晋川
本文详细刻画了在中国转型经济的特定体制环境中吉利集团的成长与进入壁垒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转型经济中民营企业逐步成长的路径特征是民营企业持续回应和消解进入壁垒的结果。在均衡状态下,管制性壁垒对经济性壁垒存在部分替代效应。转型经济中政府对特定行业的管制,在提高民营企业管制性进入壁垒的同时,显著弱化了市场性进入壁垒。这种管制性壁垒对市场性壁垒的替代效应也导致了转型经济时期民营企业家在均衡状态下"政治企业家能力"对"一般企业家能力"的部分替代,这构成了转型经济中有关民营企业的企业家能力的独特内容。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进入壁垒 转型经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画斌 陈政融 许庆瑞
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三十多年的纵向案例研究,分析和归纳了经济转型背景下海尔集团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制。研究表明,领导机制渗透在海尔的各个方面,是海尔创新能力能够发展的基础;组织机制为人才培养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学习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极大地增强了海尔领导层的实力;协同机制贯穿在海尔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为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丰富了企业能力学习理论,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海尔集团 创新能力 机制 案例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倩 曹兴
本文从分析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特征着手,从微观角度介绍了创新网络中知识主体的协同行为策略,知识主体进行策略选择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以及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从而总结出新兴技术企业知识协同的过程和网络化模式以及知识主体进行知识协同的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蕴琦 徐雨森
以华为大学和华润大学为典型案例,分析了企业大学的组织资本组合与功能体系的协同演化。通过探索性案例分析,归纳了企业大学组织资本组合的构成维度——包括师资网络资本、知识吧资本、内知识流程资本和外知识流程资本。发现组织资本组合作为功能体系的重要支撑,随着企业大学功能体系的完善呈现序贯性演进。揭示了组织资本组合与功能体系之间存在双向互促的影响机理,构建了组织资本组合和功能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阶梯"共演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竹 左晶晶
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通过案例研究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实现创新驱动的路径:(1)观念创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应该秉持开放包容的原则,突破地域局限,合理开放地利用外部资源。(2)市场驱动和创新驱动并举。"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应该是通过创新驱动的方式推动制造业的成长。(3)开放式创新和自主创新并重,以开放式创新促进自主创新。利用好"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广泛深入地学习吸收沿线国家或地区,特别是沿线发达国家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以开放式创新促进自主创新,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业 创新驱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纵向市场机制的产业技术进步协同效应研究
基因演化视角的学术创业企业成长机理研究:基于东软集团的纵向案例
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链重塑机制——来自华为集团与美的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
企业复杂核心技术的后发追赶及动力机制——基于华为无线网络技术的纵向案例研究
纵向产业链延伸与CSR对企业绩效的协同影响研究——基于资源型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平台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动态合作演化研究——菜鸟网络纵向案例研究
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价值创造与演化——资源编排视角的纵向单案例研究
基于二次创新动态过程的企业网络与组织学习平衡模式演化——海天1971~2010年纵向案例研究
双加工视角下制造业在位企业可持续商业模式演化研究——基于陕西鼓风机集团2001—2017的纵向案例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整合风险分析——基于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