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95)
- 2023(20727)
- 2022(17007)
- 2021(15488)
- 2020(13076)
- 2019(29187)
- 2018(28646)
- 2017(54822)
- 2016(29403)
- 2015(32944)
- 2014(32453)
- 2013(31595)
- 2012(28527)
- 2011(25529)
- 2010(25561)
- 2009(23919)
- 2008(22350)
- 2007(19785)
- 2006(17425)
- 2005(15761)
- 学科
- 济(128234)
- 经济(128071)
- 管理(88489)
- 业(82943)
- 企(68710)
- 企业(68710)
- 方法(50530)
- 数学(44329)
- 数学方法(43851)
- 中国(37136)
- 财(35054)
- 农(33056)
- 融(30072)
- 金融(30064)
- 银(28905)
- 银行(28842)
- 制(28748)
- 业经(28446)
- 地方(28175)
- 行(27689)
- 学(26006)
- 农业(22515)
- 务(22288)
- 财务(22216)
- 财务管理(22173)
- 企业财务(21175)
- 体(20795)
- 贸(20143)
- 贸易(20126)
- 易(19564)
- 机构
- 学院(411342)
- 大学(410986)
- 济(175849)
- 经济(172407)
- 管理(156343)
- 研究(139707)
- 理学(134944)
- 理学院(133532)
- 管理学(131146)
- 管理学院(130437)
- 中国(110651)
- 京(84469)
- 科学(83696)
- 财(83164)
- 农(70221)
- 所(69468)
- 财经(66111)
- 中心(66083)
- 研究所(63150)
- 江(61478)
- 业大(61459)
- 经(60068)
- 经济学(55848)
- 农业(54994)
- 北京(52097)
- 范(50848)
- 院(50548)
- 师范(50174)
- 经济学院(50072)
- 财经大学(49192)
- 基金
- 项目(280726)
- 科学(222114)
- 基金(206551)
- 研究(201213)
- 家(181654)
- 国家(180191)
- 科学基金(154984)
- 社会(131725)
- 社会科(124970)
- 社会科学(124944)
- 省(109476)
- 基金项目(109178)
- 自然(100061)
- 自然科(97797)
- 自然科学(97768)
- 自然科学基金(96025)
- 教育(92477)
- 划(92164)
- 资助(82968)
- 编号(79010)
- 重点(63987)
- 成果(63752)
- 部(61925)
- 发(60300)
- 创(58984)
- 国家社会(55833)
- 创新(55305)
- 课题(54899)
- 科研(54267)
- 制(53566)
- 期刊
- 济(193658)
- 经济(193658)
- 研究(120543)
- 中国(81468)
- 学报(67301)
- 财(65913)
- 农(63988)
- 科学(60726)
- 管理(59069)
- 大学(51741)
- 融(49668)
- 金融(49668)
- 学学(49565)
- 农业(41927)
- 教育(37935)
- 技术(35048)
- 财经(33926)
- 经济研究(32476)
- 业经(30225)
- 经(29195)
- 问题(25043)
- 业(21521)
- 版(20083)
- 技术经济(19787)
- 统计(18800)
- 贸(18630)
- 理论(18467)
- 科技(18431)
- 商业(18093)
- 现代(17751)
共检索到613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鲁春义
从经济主体角度来看,当前的金融化现象使得家庭、非金融企业以及金融企业等经济主体之间呈现新的经济关系,而且这些经济主体的行为与该国经济之间产生更紧密联系。尤其是在资本转移过程中,经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使得其金融化行为具有新的跨行业、跨时期、跨区域等特征。从全球角度来看,这种新的特征使得经济主体的资本转移机制更依赖于国内外金融体系,而且更具有弹性。这就使得系统性经济风险产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出现金融经济危机。因此,我国推行金融自由化一定要适度,监管部门应高度警惕系统风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晓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资本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目前,民营资本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即产融结合。大量的民营资本先后进入金融领域,且这一趋势仍在不断扩大蔓延。但实际上,我国的金融体系很不完善,民营资本的进入确实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但相应地也可能造成金融风险形成不良后果。因此,在产融结合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本文深入剖析了民营资本金融化的现状及成因,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产融结合效应 民营资本金融化 风险 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韩田
文章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开始追溯借贷资本的演化,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借贷资本已经演化为资本金融化的状态,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演变为全球资本金融化。这是一个长期的演化历程,也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形式。次贷危机后,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全球资本金融化进入第二阶段——世界经济被动金融化。在这个阶段,美元滥发造成的后果是世界金融体系更加脆弱不堪。对于拥有巨额美元储备的中国来说,美元贬值的掠夺和金融化的结构失衡是双重打击。挽救这一劣势的策略唯有以人民币国际化打破美元霸权和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从而促使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因此,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冲突下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国内金融监管水平是当下中国急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
借贷资本 金融资本 金融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倪霓
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经济金融化进程,但从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泛金融化的倾向性。这种泛金融化扭曲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内在联系,引致了一系列新兴风险与资源错配效应,对金融安全与稳定也形成压力。因此,研究如何防范泛金融化可能形成的风险、如何构建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自2008年起我国M2/GDP比重不断增高,与GDP增长率形成明显"剪刀差",一般认为这是对我国经济泛金融化的基本界定。本文试从三
关键词:
金融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广立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营资本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经济联系愈加紧密,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此大环境下,民营资本先后进入金融领域,甚至控制一些金融机构。具体来讲,民营资本主要集中在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基金业、信托业、金融租赁等众多领域。民营资本作为一支新的力量,丰富了我国的金融市场,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完善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必须看到,在这种产融结合的大趋势下,民营资本金融化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暴露了民营资本金融化的弊端,需要全面正确认识这一趋势,采取相应措施扬长避短。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民营资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飞
通过实证检验融资融券制度对上市公司金融化行为的影响,发现与没有进入试点的上市公司相比,融资融券试点公司的金融化水平显著上升,且融资融券对企业金融化的效应在非国有和区域市场化进程较低的样本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是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约束和被收购的威胁等因素促使企业更多地进行金融资产配置。因此,证券监管部门需要反思融资融券制度的缺陷,保障股票卖空机制发挥治理效应,激励企业专注于实体经济。同时,合理规范我国金融体系,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出台反恶意收购的监管政策,有效化解融资融券制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伟呈 范爱军
基于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视角,探究了数字金融推动实体企业增长的内驱机制与作用机理。采用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未参股金融业的非金融企业数据,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和实体企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具有较强发展实力和良好外部环境的企业,数字金融通过驱动技术创新遏制了源于"借势取利"企业的金融化趋势,并助推了企业增长;对于发展实力较弱且外部环境严苛的企业,数字金融通过驱动资本积累抑制了源于"蓄势谋远"企业的金融化倾向,并助推了企业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成思 张步昙
传统理论大多认为金融发展和金融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支持作用,然而金融危机后,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经济金融化问题也成为各国制定金融发展战略与金融改革顶层设计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对经济金融化的理论前沿进行系统梳理,归纳经济金融化的分类和界定标准,阐释经济金融化的多层动因与多重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均衡金融杠杆率作为评判金融化对经济发展利弊的基准之一,以期为探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实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金融化 金融发展 金融杠杆 实体经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顾洪梅 孙兆东
近年来,伴随中国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金融的不断深化,国有产业资本金融化趋势明显,运行机理出现新的情况,因此关注和研究国有产业资本金融化对金融业的价值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有产业资本金融化现状据国资委官方网站信息,截至2014年末,中央直属企业(下称"央企")共有112家,其中有57家参股或控股金融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倩
人力资本金融化是目前一个较新提法。推行人力资本金融化计划,可以较好地满足企业员工财富增值与保值的需求。人力资本金融化成为重塑人才管理战略的新路径。文章结合相关理论,在对人力资本金融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人力资本金融化与企业人才管理的契合性,并提出如何基于人力资本金融化重塑企业人才管理战略。
关键词:
人力资本金融化 人才管理 战略 路径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潘海英 周敏
基于2002~2016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金融化指数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检验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与阶段特征。结果表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合理的金融化波动阈值,在合理阈值范围内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正外部效应;超出合理阈值则具有负外部性。此外,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高涨期与衰退期,二者之间均存在"阈值效应",且高涨期内实体经济增长对金融化的波动更为敏感;在正常期,金融化能够有效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针对性地制定合理有效的经济金融政策,实现金融与实体的良性互动,以更好地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关键词:
金融化 实体经济 非线性效应 阶段特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姜松 黄庆华
本文研究经济金融化对城镇化影响的总体效应和阶段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金融化并没有对城镇化产生不良影响,相反其通过实现金融部门规模经济、引导资金再分配和加速资本积累等途径对城镇化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在东部影响显著为正,中部和西部影响显著为负;在不同经济金融化阶段其对城镇化影响效应不同。
关键词:
经济金融化 城镇化 规模经济 工业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济江 徐朝辉 张建军
当前我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趋势没有逆转,理论界多将金融化视为同质性,忽略了实体企业非过度金融化与过度金融化之间的差异。采用2007—2020年实体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经济后果视角,分析过度金融化的绩效效应、风险效应和创新效应,并探讨何种类型的实体企业更偏好过度金融化。研究结果发现,相比非过度金融化,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显著抑制主业发展和企业创新,过度金融化降低了短期破产风险却加大了未来的长期破产风险。相比内部控制质量好、处于成长期的实体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差、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实体企业更倾向于进行过度金融化;过度金融化的特征在不同产权性质、创新依赖性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异。研究有助于厘清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带来的危害,为政府出台分类监管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创新能力 主业业绩 破产风险 实体金融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翔夫 程心怡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力度,企业的研发行为受诸多因素作用,近年来经济"脱实向虚"对企业研发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文章系统梳理经济金融化的相关文献,从宏观金融发展、微观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公司治理与人力资本配置等角度对我国企业研发行为进行分析,探究金融化因素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机制。文章的结论是,应充分利用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带来的外源融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资,同时要防范金融化产生的过度金融资产配置、高管追求短期绩效和人才"虹吸效应"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经济金融化 研发行为 影响机制 虹吸效应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梁
利用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构筑资金池是当前经营行为金融化实践样态的共同指向。实体产业和金融业的界限日益模糊且实体产业资本正规模化地向金融领域蔓延,而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各种金融工具则突破了传统金融管制藩篱,经营行为金融化由此呈现双重系统性特征。从生成逻辑来看,经营行为金融化是金融监管体制、金融模式创新、旺盛投资需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放任其发展将会威胁消费者资金安全、加剧资本无序扩张、强化经济体的空心化,因而急需从法治角度寻求规制经营行为金融化之道。既有规范已经彰显对经营行为金融化的限制导向,但在规范体系、规范对象、规范主体等层面欠缺系统性。通过对“存款”的扩大解释,可以将经营行为金融化纳入《商业银行法》第11条的规制视野。为实现强化监管和鼓励创新的平衡,在引入《商业银行法》第11条的同时要保持规制的适度谦抑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