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6)
- 2023(8131)
- 2022(6603)
- 2021(5868)
- 2020(5092)
- 2019(11350)
- 2018(10949)
- 2017(21632)
- 2016(11278)
- 2015(12268)
- 2014(11863)
- 2013(11877)
- 2012(10641)
- 2011(9075)
- 2010(9219)
- 2009(8881)
- 2008(9261)
- 2007(8383)
- 2006(7506)
- 2005(7205)
- 学科
- 业(75845)
- 企(71181)
- 企业(71181)
- 济(55471)
- 经济(55398)
- 管理(54257)
- 财(24945)
- 业经(24935)
- 方法(24803)
- 农(21284)
- 务(20607)
- 财务(20602)
- 财务管理(20589)
- 企业财务(19639)
- 数学(17547)
- 数学方法(17471)
- 农业(16701)
- 技术(15261)
- 制(12538)
- 策(12514)
- 划(12211)
- 企业经济(11970)
- 中国(11483)
- 经营(11207)
- 和(10937)
- 理论(10560)
- 技术管理(10357)
- 体(10173)
- 体制(9193)
- 决策(8949)
- 机构
- 学院(167094)
- 大学(159283)
- 济(77680)
- 经济(76541)
- 管理(73533)
- 理学(62957)
- 理学院(62527)
- 管理学(62067)
- 管理学院(61772)
- 研究(45338)
- 中国(40688)
- 财(39316)
- 京(31324)
- 财经(30899)
- 经(28115)
- 农(25426)
- 江(25391)
- 经济学(23688)
- 科学(23039)
- 财经大学(22714)
- 商学(22598)
- 商学院(22431)
- 经济学院(21560)
- 中心(21529)
- 所(21266)
- 业大(20947)
- 经济管理(20453)
- 州(20014)
- 农业(19792)
- 北京(19316)
- 基金
- 项目(103735)
- 科学(85310)
- 研究(79874)
- 基金(78435)
- 家(65374)
- 国家(64713)
- 科学基金(59326)
- 社会(55060)
- 社会科(52403)
- 社会科学(52388)
- 基金项目(41807)
- 省(41584)
- 自然(36499)
- 自然科(35710)
- 自然科学(35705)
- 教育(35320)
- 自然科学基金(35206)
- 划(32380)
- 编号(31498)
- 资助(30937)
- 业(29413)
- 创(25689)
- 部(23569)
- 成果(23500)
- 制(23185)
- 国家社会(23146)
- 创新(22913)
- 发(22331)
- 重点(22211)
- 人文(21817)
共检索到249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孟一
在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大环境下,大量企业开始采用债务融资方式获取资金以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增强自身规模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长远发展。因此,开展企业借债扩张影响因素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资本配置效率、企业困境与企业借债扩张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发现:资本配置效率与企业借债扩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企业困境与企业借债扩张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资本配置效率能够削弱业绩困境与企业借债扩张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资本配置效率 业绩困境 借债扩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肖钰 黄亮华 翁欣
本文研究地方政府积极借债背后的干预动机和市场化程度制约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以我国2008-2011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在地方干预经济动机越强,政府举债程度越高的地区,过度投资程度越大;而民营企业在政府干预动机越强的地区,过度投资程度越小。政府的干预动机推进了国有企业过度扩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营企业的过度投资。在市场化改革推进较快的地区,政府对企业控制能力有限,约束了政府的干预动机,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程度较小。
关键词:
政府借债 政府干预 市场化改革 过度投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廖甍 孟勇 王亚飞
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担保和偿债来源能够放大其债务融资能力,而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框架,揭示了金融摩擦异质性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剧了资源错配;其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结合2009年中央政府放松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管制这一外生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资源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剧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这一结论在经历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验证了理论框架的假设,即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相对更多的提高了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和资本边际收益产品,进而拉大了部门间价值生产率的离散程度,造成资源错配的加剧;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引发的资源错配最终降低了加总的全要素生产率。上述结论丰富了现有针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经济效应分析的文献,不仅拓展了理论支撑,还提供了详实的经验证据,对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大勇 贺京同
本文针对虚拟资本与货币传递机制的关系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首先回顾了虚拟资本的扩张与泡沫现象,然后剖析了货币传递机制之争,最后通过虚拟资本对货币传递机制的影响分析了货币政策所存在的困境。
关键词:
虚拟资本 货币传递机制 货币政策 困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博 梁蕴佳
更好地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率对于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银监会2011年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融资限制政策为冲击,结合丰富的微观数据,从效率损失的视角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政策启示。研究发现:以负债率为考核的信贷限制政策使地方政府通过注入土地资产来降低融资平台的负债率,随后的债券发行监管放松促使其融资方式从信贷融资转向债券融资,而规模扩张动机和较低的债券融资成本进一步刺激了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扩张;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的扩张对中小企业的投资、雇佣、工资和收入都产生了挤出效应,其中的重要渠道是,商业银行持有大量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间接挤出了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基于Whited和Zhao (2021)的融资错配模型,本文发现中小企业在面临债务融资受阻时,由于缺乏权益融资的渠道而不能灵活地调整其投入和产出,并最终导致了资源错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增长伴随的挤出效应和资源错配效应严重制约了公共财政支出的稳增长效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姜付秀 张敏 陆正飞 陈才东
处于转轨经济与新兴市场中的中国企业具有强烈的扩张冲动。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以深沪两市2002—2005年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扩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我国企业的扩张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的总投资水平、内部扩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企业拥有充裕的现金流时,正相关程度更大。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外部扩张(并购)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本文的联立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实施的扩张战略会加大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张立乐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提升资本配置效率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作为地方政府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本文利用省级政府债务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在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低和财政独立性低的样本中更显著。机制分析显示,房地产价格在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倒“U”型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传导的作用。上述结论表明,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无异于饮鸩止渴,优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邵文波 李睿 施炳展
近年来,高技能劳动力大量涌入公共部门和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非生产性国有企业,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部门却出现人才短缺问题。这种人力资本错配值得重点关注,已有研究主要从劳动报酬和行业垄断等角度展开,而文章主要考察基于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劳动力职业选择和人力资本所产生的影响。首先,在理论上运用模型证明地方政府的债务扩张会扩大公共部门规模,并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效应吸引劳动力进入。“学历门槛”和薪酬考核的非市场化会导致公共部门对高技能劳动力形成“虹吸”效应,并引致人力资本错配。其次,在实证上,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将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通过多种计量方法分析发现: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和规模扩大,高技能劳动力在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公共部门和金融行业,相对于实体部门会形成工资差距,导致人力资本错配;进一步将所有行业区分为公共部门、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速会吸引更多高技能劳动力进入公共部门和国有企业,导致人力资本过剩。实证中还发现,提高市场化程度可以有效抑制上述影响。该结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劳动力职业选择倾向公共部门的原因,为规范和控制地方政府举债,逐步摆脱土地财政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拓展了解决人力资本错配问题的思路。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峰娟 李越
2013年3月,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企业破产法》裁定,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整。这家曾经的光伏巨头终因盲目扩张导致严重的资不抵债,最终宣告破产。本文从尚德公司在经历高速扩张后迅速陷入困境的现象入手,研究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的关系,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无锡尚德 风险管理 企业扩张 财务困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菲 金祥义
本文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对民间借贷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展开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企业面临着普遍的融资约束问题,民间借贷作为非正规金融的核心发展模式,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途径。同时,民间借贷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并且这一作用对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样本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民间借贷能够通过融资约束渠道和创新驱动渠道影响企业出口。进一步研究发现,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民间借贷能够为受正规金融排斥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此外,本文考虑多种稳健性检验并采用控制函数法解决因双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民间借贷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依然稳健。因此,政府应规范民间借贷的发展,同时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正规融资便利,从而促进企业出口。
[期刊] 改革
[作者]
伍戈 徐剑 高莉
信用扩张在资金供需两端都受到一定约束。就资金供给端而言,银行较低的风险偏好对信贷扩张构成掣肘,"压存量、限增量"的基调下表外融资依然承压,信用风险较高使债券融资难以大幅放量。就资金需求端而言,从严调控使得房地产销售及融资需求难以显著回暖,基建投资受债务约束而提升幅度有限。为此,有必要从资金供给端和资金需求端进行政策调整。
关键词:
信用扩张 信用风险 融资约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育辉 莫一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张引起高度关注,其对企业的影响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并购为视角,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会抑制企业的并购行为,具体表现为降低并购概率、并购频率且缩小并购规模;第二,由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导致的企业融资约束加剧、风险承担能力降低和投资机会减少是造成上述负面影响的重要机制;第三,上述影响在非国有、融资需求大、高管风险偏好程度低和非市政相关行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第四,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降低企业的长期并购绩效。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深化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认识,还能够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提供实践指导和证据支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俊现
选取2009—2018年的城投债和非金融企业微观财务数据,基于债务治理转型视角,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广义倍差法量化评估城投债扩张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治理转型前,具有隐性担保属性的城投债通过“资金组合效应”提高了非金融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了企业杠杆率;治理转型后,城投债扩张对非金融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失去效力。异质性分析表明:治理转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对负债期限和杠杆类型的影响则不存在显著差异。效应评估结果显示:治理转型对非国有企业短期融资、国有企业长期融资和借贷融资渠道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恕立 刘文武 胡宗彪
企业投资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为目的,是一种经济意义上的帕累托改进过程,但不同的扩张方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本文基于范围经济理论,对企业范围扩张的投资效率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将范围扩张界定为企业在多个行业即经营范围上的投资扩张,主要包括纵向一体化和多元化扩张两种方式。企业范围扩张的投资效率除受到一般投资效率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影响外,还会受到范围扩张的协同效应与协同成本的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基于企业资源理论,探讨了范围扩张协同效应的产生机理。基于作业成本法,分析了范围扩张的协同成本构成。最后,构建了企业范围扩张的边际投资效率理论模型。
关键词:
范围扩张 投资效率 协同效应 协同成本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袆 王骥跃
一、并购的内涵与方式 “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统称。兼并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有价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以使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收购是指企业用现金、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由于在运作中其联系远远超过区别,所以兼并、收购通常作为同义词使用,统称为“购并”或“并购”,泛指在市场机制下企业为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企业并购的方式主要有承担债务式、现金购买式和股份交易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