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13)
- 2023(16470)
- 2022(14161)
- 2021(13378)
- 2020(11129)
- 2019(25655)
- 2018(25292)
- 2017(48998)
- 2016(26503)
- 2015(29913)
- 2014(29599)
- 2013(28764)
- 2012(26348)
- 2011(23626)
- 2010(23499)
- 2009(21384)
- 2008(21013)
- 2007(18192)
- 2006(15900)
- 2005(13800)
- 学科
- 济(102607)
- 经济(102463)
- 管理(81665)
- 业(75811)
- 企(64603)
- 企业(64603)
- 方法(49094)
- 数学(42558)
- 数学方法(41947)
- 财(30264)
- 农(27556)
- 中国(26380)
- 业经(23945)
- 制(22715)
- 学(22666)
- 务(19531)
- 财务(19452)
- 财务管理(19407)
- 地方(18766)
- 企业财务(18455)
- 农业(18336)
- 理论(18195)
- 贸(17441)
- 贸易(17434)
- 易(16930)
- 技术(16738)
- 和(16643)
- 银(16420)
- 银行(16372)
- 环境(16359)
- 机构
- 大学(377936)
- 学院(374252)
- 管理(149958)
- 济(147105)
- 经济(143936)
- 理学(130895)
- 理学院(129429)
- 管理学(126988)
- 管理学院(126301)
- 研究(121015)
- 中国(89222)
- 京(78988)
- 科学(75291)
- 财(70457)
- 所(59393)
- 农(58206)
- 财经(56596)
- 业大(55858)
- 中心(55018)
- 研究所(54329)
- 江(53625)
- 经(51522)
- 范(49590)
- 师范(49113)
- 北京(49111)
- 农业(45567)
- 经济学(44835)
- 院(44351)
- 州(43185)
- 财经大学(42474)
- 基金
- 项目(262397)
- 科学(207687)
- 基金(192406)
- 研究(191742)
- 家(167349)
- 国家(165983)
- 科学基金(143601)
- 社会(121649)
- 社会科(115200)
- 社会科学(115171)
- 基金项目(102158)
- 省(101438)
- 自然(93893)
- 自然科(91712)
- 自然科学(91686)
- 自然科学基金(90045)
- 教育(89051)
- 划(85845)
- 资助(78457)
- 编号(77747)
- 成果(63007)
- 重点(58626)
- 部(58486)
- 创(54883)
- 发(54645)
- 课题(53066)
- 创新(51208)
- 教育部(50601)
- 制(50333)
- 科研(50228)
- 期刊
- 济(156620)
- 经济(156620)
- 研究(107885)
- 中国(67392)
- 学报(59949)
- 科学(55211)
- 财(54926)
- 管理(54436)
- 农(52570)
- 大学(46394)
- 学学(43723)
- 教育(41423)
- 农业(36208)
- 技术(32590)
- 融(30649)
- 金融(30649)
- 财经(27874)
- 业经(25428)
- 经济研究(24447)
- 经(23721)
- 问题(20447)
- 版(18441)
- 图书(18346)
- 科技(18018)
- 理论(17922)
- 业(17647)
- 技术经济(17393)
- 实践(16362)
- 践(16362)
- 现代(16356)
共检索到532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郝立新 冯显婷
资本逻辑不是纯粹客观的“物”的逻辑,过于强调资本逻辑的增殖原则易造成资本逻辑解读的泛化,这一阐释路径不仅缺乏从资本作为社会关系维度的历史性分析,还缺乏从资本自我否定维度的矛盾性分析。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内在矛盾的运动规律,与资本的本质概念相统一。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内在矛盾的运动过程中得以发展,是资本确立自身界限与超越自身界限的矛盾展开过程,具体表现为生产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之间,以及资本生产与生产力自身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不断产生与扬弃的过程进一步凸显了资本逻辑的作用边界,这种矛盾在资本生产过程中最终造成剩余价值实现的困难与利润率下降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典型样态的资本逻辑蕴含着自身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资本所造成的社会化生产趋势与资本占有形式的矛盾运动表现为资本逻辑自身的扬弃过程。而当资本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限制时这一矛盾则表现为一种有限的资本逻辑,生产过程的矛盾已经不是资本生产与社会形态之间的制度性矛盾,而是一种外在矛盾。这也就意味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的发展模式超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典型样态的资本逻辑,生产关系的调节将生产与生产条件的内在矛盾转化为一种可限制或可解决的外在矛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世祯
在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认真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十分必要。我国学术界由于长期忽视对《资本论》的学习与研究,以至于出现诸多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的误读与误解,特别是见诸于商品和货币的关系、货币与纸币的关系、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年剩余价值率与年利润率的关系以及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之间的关系等,亟需通过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学习与研究进行辨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繁荣 胡家勇
以往研究侧重从阶级统治(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两方面概括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主要内容。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国家职能观点、生态理论等的分析发现,生态职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题中之意。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其中包含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的物质变换、生态公共利益、生态系统的全球共享性等思想,均要求各国政府发挥其生态职能;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马克思主义国家生态职能的具体内容包括政府合理的生态规划、举办生态公共工程、引导生产方式向生态化转变等。系统分析马克思主义国家生态职能理论,对于厘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资本论》 国家生态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繁荣 胡家勇
以往研究侧重从阶级统治(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两方面概括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主要内容。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国家职能观点、生态理论等的分析发现,生态职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题中之意。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其中包含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的物质变换、生态公共利益、生态系统的全球共享性等思想,均要求各国政府发挥其生态职能;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马克思主义国家生态职能的具体内容包括政府合理的生态规划、举办生态公共工程、引导生产方式向生态化转变等。系统分析马克思主义国家生态职能理论,对于厘清我国生态
关键词:
《资本论》 国家生态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钊 靳永茂
交换关系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交换关系理论破解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交换的虚假平等幻象,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关系的实质,即揭示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矛盾的历史事实。梳理《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分配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发现,交换关系理论在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从而明白《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马克思的交换关系理论蕴含着“从后思索法”“抽象力分析法”“辩证总体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新时代重新激活《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交换关系理论能够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理论资源和方法论启示。新时代为优化我国数据商品交换以及批判数字拜物教需要以马克思交换关系理论为指导,破解平台经济中劳资关系矛盾、收入分配极化、劳动强度增加等问题需要整合生产四环节,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消费环境,加大政府、行业、协会、社会大众的协同监管,以完善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治理规则和颁布相关法律为抓手,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亚南 王兴芬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创新的本质在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引发生产方式的革命化。资本主义条件下创新活动既有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还有激烈的竞争、市场需求的牵引、生产部门的关联效应等外在压力的驱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一种创新理论,从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阶段的历史演进中概括出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生产组织创新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思想,揭示创新的主要构成在于技术过程和生产组织的变革。熊彼特创新理论是马克思创新思想的传承与深化,而且只是其研究领域的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关于创新的思想具有理论价值的首创性,同时具备应用价值的时代性,对我国创新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定鑫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质的规定性在于以生产社会化达到相当高度为历史起点、以创造剩余价值为生存形式,以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为"基因"、内含着竞争性,在生产的技术条件方面以机器或自动化生产为标志,在生产的社会关系方面异质于封建生产方式或小生产。从社会横向发展层面看,需要厘清这个生产方式所涉及的两个界限,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形形色色现象或其他生产方式,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等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各地的具体运行模式,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欧美模式"曾经造成诸多负效应;从社会纵向发展层面看,就要认识到这个生产方式作为"现代生产方式"仍有其历史的生命力,我国应通过倡导新发展理念主动驾驭其积极成果与风险性,使之为社会主义服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峰明
就资本的本性而言,作为一种经济范畴,资本是一种形式规定或具有形式规定性;其中,生产关系构成其本质规定,承载生产关系的种种物质实体则构成其物质规定。资本以实现价值增殖为目的,为此就必须与工人发生雇佣关系,雇佣劳动(制)从而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际内容。雇佣劳动既不同于独立劳动,也不同于合作劳动。为生产而生产、为消费而消费,是资本最为本真的行为特征和规律,由此造成了各种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些问题的发生,要从根本上解决和消除这些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关键词:
资本 资本特性 资本行为规律 《资本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全胜
近年来,资本与劳动力交换中的正义和非正义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持续关注和争论的话题。塔克等学者认为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换是正义的行为,而胡萨米等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这些争论又重新燃起“马克思与正义之争”等深层次问题。只有全面理解资本与劳动力交换中的正义和非正义问题,才能有效解析“马克思与正义之争”这一长期争论的话题。从《资本论》及其手稿来考察,广义的“小流通”或“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换过程”既包括(流通领域内的)劳动力的买卖过程,又包括(生产领域内的)劳动力的消费过程。从广义角度来说,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换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买卖、资本生产。这三个阶段之间呈现出层层推进的关系,又具有共同的内容: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换与生产。在流通领域内,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换体现着各种表面的、虚假的平等、所有权和正义;在生产领域内,则处处体现着实质的不平等、(工人)所有权丧失和非正义。在马克思看来,在生产领域内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换,适用于流通领域内的平等、所有权和正义会转变成对立面,资本(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成果,造成不平等,使工人逐渐丧失其所有权,最终演变成工人受到各种劳动对象的宰制,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姜英华 叶泽樱
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和起统摄作用的逻辑形式,资本逻辑的神秘性和形而上学的抽象同一性背后隐藏的是人的存在境遇和人与人的真正关系。《资本论》通过对商品、劳动、货币等经济范畴和资本逻辑的历史考察和辩证分析,揭示了人的异化关系,批判了人的存在样态,为"现实的历史"的变革指明了道路,为诊断和反思现代性提供了存在论解释,从这一意义上说,《资本论》是关于"如何超越现实"的新的存在论。
关键词:
存在 资本 现实的历史 《资本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莫小丽
正确理解"社会"概念,无疑是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思想中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主义理论乃至整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国内学界围绕"社会"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索。吉登斯在评述传统社会观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求解,提出"社会"概念的四因素说。对此,文章从经济哲学视角出发指出"社会"概念的本质规定是经济—生产关系;吉登斯所谓的社会空间、"所有权"、"制度丛结"和社会认同这四个因素都只是"社会"概念的外在影响因素。两种"社会"概念之间的差异源于分析"社会"的方法论的差异。就方法论而言,既不能把不同层次的社会规定混为一谈,更不能用具体层次的社会规定去排斥甚至取代本质抽象层面的社会规定。就理论与实践意义而言...
关键词:
社会 整体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 吉登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付文军
《资本论》就是"论资本"。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以资本为核心进行了有效的理论省察,并向我们展示了资本的本质是"物化"的社会关系。同时,它还作为一股社会力量、一个过程范畴、一种阶级属性和一种价值形式广泛地存在于社会之中。由资本范畴不难看出,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由资本逻辑管控着的社会,"是"与"应该"的矛盾贯穿这一社会始终。由于资本宰制所体现的逻辑落差,资本批判的张力得以凸显,资本拜物教得以"祛魅",资本世界得以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堡骏 王金秋
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历史的批判,确定《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是商品这一最简单的范畴。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既可以看成是资本主义商品抽象掉了资本关系所剩下的一般商品,也可以看作是历史上存在的作为资本主义历史前提的简单商品。前者是从《资本论》作为反映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的逻辑过程,从最抽象的范畴,逐步加进不同的历史规定性而上升到具体范畴的逻辑起点;后者则是从《资本论》作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反映论,所描述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事实的角度来看的历史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商品一般正确地反映了简单商品生产,商品一般和简单商品生产就没有本质区别。正确认识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不仅是...
关键词:
逻辑起点 科学抽象法 商品一般 简单商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生平 张晶晶
资本逻辑是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本身所呈现的一种内部联系,它不仅是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更是资本本性在全球视域内的必然选择,是增值逻辑和扩张逻辑的内在统一。资本逻辑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核心,通过对其实体形态、关系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深度批判,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二律背反。这种悖论性的存在根源于资本逻辑本身,是资本二重性的必然结果,成为生产方式本身所无法克服的内在弊病,必须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让资本创造的财富为全体劳动者平等地享有。资本逻辑本身就蕴含着超越资本逻辑的潜在力量,这不仅是资本自反性的必然结果,也是扬弃资本、超越资本逻辑的内在动力。我们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共同富裕为本质,培育资本的伦理精神和人文情怀,建构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成勋
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及其启迪———读《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笔记李成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00836)马克思的科学巨著《资本论》中所包涵的丰富的理论财富,至今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关于自然力理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人从《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