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96)
2023(8496)
2022(7049)
2021(6671)
2020(5552)
2019(12833)
2018(12598)
2017(24170)
2016(13016)
2015(14846)
2014(14620)
2013(14739)
2012(13774)
2011(12610)
2010(12359)
2009(11784)
2008(11792)
2007(10276)
2006(9177)
2005(8724)
作者
(34939)
(29460)
(29418)
(28220)
(18872)
(13813)
(13316)
(11271)
(11216)
(10328)
(10221)
(9803)
(9657)
(9505)
(9437)
(9189)
(8779)
(8601)
(8577)
(7990)
(7621)
(7042)
(6982)
(6729)
(6682)
(6618)
(6594)
(6219)
(5755)
(5754)
学科
(57992)
经济(57901)
管理(41573)
(36911)
(30900)
企业(30900)
方法(26010)
数学(23621)
数学方法(23519)
中国(19299)
(17754)
(17083)
(13641)
贸易(13631)
(13602)
(13470)
(12841)
银行(12831)
(12329)
(12036)
金融(12034)
业经(11694)
(11306)
(10661)
财务(10642)
财务管理(10621)
企业财务(10136)
体制(9716)
环境(8505)
农业(8157)
机构
大学(192966)
学院(187589)
(94508)
经济(93110)
管理(70898)
研究(68427)
理学(60460)
理学院(59856)
管理学(59273)
管理学院(58907)
中国(57847)
(46425)
(40433)
财经(36533)
科学(34411)
(33561)
(33341)
经济学(32508)
中心(30239)
研究所(29673)
经济学院(29277)
财经大学(27656)
北京(26331)
(26201)
(24533)
(24144)
业大(21615)
(21529)
师范(21364)
商学(20681)
基金
项目(119709)
科学(96984)
基金(92823)
研究(89522)
(79946)
国家(79394)
科学基金(68702)
社会(62915)
社会科(59929)
社会科学(59921)
基金项目(47643)
自然(41126)
教育(40987)
(40810)
自然科(40216)
自然科学(40207)
自然科学基金(39575)
资助(39007)
(35800)
编号(33256)
(30056)
(28753)
成果(28611)
国家社会(28334)
重点(26999)
教育部(26924)
中国(26644)
人文(25147)
(24833)
(24604)
期刊
(100461)
经济(100461)
研究(64055)
中国(41013)
(36868)
管理(28461)
(26053)
金融(26053)
科学(25141)
学报(24652)
(22647)
大学(20341)
财经(20208)
学学(19234)
经济研究(17934)
(17470)
教育(15210)
农业(14964)
技术(14237)
(13962)
问题(13593)
国际(12916)
世界(12492)
业经(12277)
技术经济(9151)
理论(9143)
(8534)
统计(8373)
会计(8351)
现代(8199)
共检索到295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成思  姜筱欣  袁江  
本文从资本轮动下的行业潮涌视角构建通货膨胀理论模型。我们在竞争性均衡基础上,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投资品行业与一般消费品行业,并将行业潮涌要素引入两部门均衡模型,获得行业潮涌模式下的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理论模型,然后运用1998年以来的现实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潮涌行业的繁荣和价格高涨造成一般消费品有效供给不足和价格上涨,最后传导到总体通货膨胀水平上。同时,居民收入、真实资本品(投资品)产出和有效供给是通货膨胀的三大显著影响因素。因此,通货膨胀管理过程中亟须关注资本轮动下的行业潮涌现象及其背后所暗示的新的通货膨胀驱动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光耀  范建伟  
作者通过人民银行发布的《全国储户问卷调查综述》中关于物价预期的原始数据,假定居民的物价判断分别服从差额法、正态分布、均匀分布以及逻辑分布的情况下,分别计算了不同分布下的通胀预期,并对其进行了适应性与理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的判断主要取决于我国居民对于物价的预期所服从的分布,这直接影响着我国抑制通胀的手段与策略的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同斌  
本文构建了分区制附加预期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模型,构造物价一致合成指数作为通货膨胀变量,基于时变概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MS-TVTP)方法分析通胀预期对通胀形成的差异化影响并研究通货膨胀状态的时变转换特征。结论认为,在适度通胀阶段,通胀预期最易于形成通货膨胀;在高通胀状态下,受到经济基本面和通胀"惯性"的影响,通胀预期对通胀的影响程度减弱;低通胀区制中的通胀预期往往难以自我加强,通货紧缩的循环不稳固。此外,MS TVTP模型中通货膨胀时变区制转换概率的估计结果表明,相对于推动通胀上升,需求和供给因素驱动通胀回落的时滞更长,并且需求和供给因素对通胀状态转换的作用由稳定向逐渐增强转变。管理好通胀预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超  李培培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理论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提出通货膨胀系统是由经济发展子系统、存贷款子系统、财政收支子系统、国际收支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多重反馈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Vensim软件,建立了通货膨胀系统的因果反馈模型,揭示了通货膨胀系统形成机制的主导因素,进而建立通货膨胀系统的结构流图和方程,对通货膨胀系统动态定量分析,通过调整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学彬  
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研究□陈学彬作者简介陈学彬,男,四川自贡人,1953年生。上海财经大学财务金融学院副教授。1994年于四川大学经济系荣经济博士学位。先后在政府机关、研究所和高等院校从事宏观经济、价格、货币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应用经济教学、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昆亭  郑文风  
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问题是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本文在研究传统的(Bai- ley(1956)定义的消费者剩余的估计方法)和当前流行的Lucas(2000)一般均衡框架下,用补偿思想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进行的估计方法)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估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国1992—2005年的数据,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对我国的通胀福利成本分别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认为:名义扭曲是导致社会福利损失的根源,过度的扭曲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严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强  胡静  
文章综合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混合性预期以及以因子模型为代表的有限理性预期模型,利用1990~2011年的年度和月度数据,对比检验了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是有效的,即公众充分利用了宏观经济变量来预期通货膨胀,但公众在长期中低估了通货膨胀,即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存在系统性错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谈话以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快车道。GDP每年以12—13%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的压力也非常沉重。1993年从3月份开始全国零售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突破10%的安全临界线,到6月份达到13.9%;35个大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6月份比上年同期上涨21.6%,七大类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6月份比上年同期上涨52.9%。鉴于这种状况,国务院从当年6月起采取一系列反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措施。经过一年的调控,物价猛烈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扼制,但是,物价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本报告根据近年来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影响通货膨胀的各个因素,并通过数学推算,对通货膨胀率不超过10%情况下各宏观经济变量的增长作了数量界定,由此提出了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周建  王丽婧  
无论是从有关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性文献,或者还是从有关中国通货膨胀文献来看,它们均普遍忽略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内在周期与外在水平波动的分析。为此,文章首先从内部时域和频域视角,通过"谷-谷"划分法和谱分析方法对1990年到2016年的CPI进行了周期划分和波动成分分解;随后从外部视角通过对驱动通货膨胀水平波动的系统因素,进行因子提取,采用FAVAR方法研究了价格变动的影响机制。主要发现:(1)中国以CPI为度量标准的通货膨胀在1990年1月到2016年12月完整经历了6轮周期。在有些轮次周期中,上升跨越度和下降跨越度有明显的不对称性。(2)内在成分中,食品项的主周期长度和次周期长度均与CPI指数保持高度一致,食品对CPI总指数的影响相对较大,长期保持同向变动。(3)外在机制中,外部冲击因素因子、通货膨胀自身惯性和预期对中国通货膨胀变动具有较为重要的驱动贡献。中国通货膨胀不仅是货币现象,而且也是外部冲击、自身惯性与预期波动的重要驱动结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成思  佟冠良  王麟锴  
现阶段中国的通货膨胀多被认为是结构型或者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然而,本文的研究表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货币扩张背景下的房地产价格上涨是通货膨胀的根本性驱动因素。本文分析框架基于莫尔兹(Meltzer)新货币主义学派的资产市场均衡理论,并结合存在供给与需求双向结构性失衡的拓展AS-AD模型。本文认为,非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与长期利率管制是我国货币扩张通过房地产价格向总体通货膨胀传导的金融制度基础。从通货膨胀治理的制度性安排来看,突破以需求管理为主导的现有模式,把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管理作为基础是当前更值得考虑的制度性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初览蔡重直博士的专著《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研究》(以下简称《研究》),颇为作者感到担心:这部以通货膨胀命名的专著,不仅篇、章的题目上只出现过一次通货膨胀的字样,而且其内容(至少在篇幅上)也大都与通货膨胀不直接相关。及至细读一遍之后,掩卷沉思,方才体会到作者的深心:他在这里研究的不是一般的通货膨胀问题,而是特殊的、中国的通货膨胀。立意于此,作者自然不会以罗列通货膨胀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治胀方略为能事,而是致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文哲  董丽霞  
财政政策影响通货膨胀的机制包括铸币税效应和财富效应,财政制度的结构性变化会影响这两种机制的相对重要程度。本文首先利用单位根方法识别改革开放后通货膨胀和财政制度的结构性变化发生时间,发现1992年和1993年分别发生了财政制度和通货膨胀的结构性变化。这个改变使得分税制前中央政府主导的铸币税效应发挥主要作用,分税制后地方政府主导的财富效应发挥主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方法分析了不同分权模式下政府财政互动对通货膨胀机制的影响。结果是:1994年前,地方政府财政盈余增长率越高,中央政府赤字规模越大,通货膨胀水平越高;1994年后,地方政府财政盈余增长率越低,中央政府盈余规模越大,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成思  
本文基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典型事实,将全球化因素引入微观厂商定价机制,基于微观基础构建我国新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理论模型。文章运用相关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估计,充分考虑模型的内生性和序列相关性问题,并运用工具变量信息集投影技术解决由随机噪音信息造成的估计结果不精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自1995年以来,通胀预期与通胀惯性对通胀率具有同等程度的影响,而且全球化因素显著超越了国内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为全球化背景下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经验依据与启示,同时为中国曾经历的"缩长"之谜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洋  王传毅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测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此,本文对1994年1月到2005年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数据进行拟合,并建立了模型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现象;其后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程度进行短期预测,并结合控制图刻画了我国通货膨胀的波动区间,分析了通货膨胀出现过冷或过热的状况;最后实证检验该模型预测通货膨胀的可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