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96)
- 2023(16673)
- 2022(13557)
- 2021(12638)
- 2020(10768)
- 2019(24642)
- 2018(24400)
- 2017(46536)
- 2016(24157)
- 2015(26712)
- 2014(26250)
- 2013(25858)
- 2012(23242)
- 2011(20384)
- 2010(20465)
- 2009(19552)
- 2008(18766)
- 2007(16453)
- 2006(14279)
- 2005(13043)
- 学科
- 济(102570)
- 经济(102426)
- 业(99548)
- 企(89173)
- 企业(89173)
- 管理(88797)
- 方法(46206)
- 数学(37593)
- 数学方法(37147)
- 财(36519)
- 业经(33100)
- 农(33030)
- 中国(29729)
- 融(29125)
- 金融(29122)
- 银(27361)
- 银行(27352)
- 制(27336)
- 务(26625)
- 财务(26568)
- 财务管理(26528)
- 行(26300)
- 企业财务(25271)
- 农业(23970)
- 技术(19807)
- 体(19292)
- 理论(18801)
- 地方(18649)
- 划(17435)
- 和(17227)
- 机构
- 学院(337679)
- 大学(333653)
- 济(147130)
- 经济(144455)
- 管理(140920)
- 理学(121025)
- 理学院(119963)
- 管理学(118261)
- 管理学院(117623)
- 研究(101463)
- 中国(88054)
- 财(73626)
- 京(67206)
- 财经(57986)
- 科学(55742)
- 经(52802)
- 农(51116)
- 中心(50881)
- 江(50518)
- 所(47355)
- 经济学(45750)
- 业大(45629)
- 财经大学(43269)
- 研究所(42038)
- 经济学院(41445)
- 北京(41306)
- 州(39889)
- 农业(39451)
- 商学(39196)
- 商学院(38840)
- 基金
- 项目(224507)
- 科学(180862)
- 研究(168081)
- 基金(167643)
- 家(143035)
- 国家(141807)
- 科学基金(126250)
- 社会(111124)
- 社会科(105636)
- 社会科学(105616)
- 基金项目(88812)
- 省(87049)
- 自然(80183)
- 自然科(78305)
- 自然科学(78283)
- 教育(77163)
- 自然科学基金(76978)
- 划(71512)
- 资助(67406)
- 编号(67036)
- 成果(52898)
- 部(50788)
- 创(50131)
- 重点(49499)
- 制(47785)
- 发(47346)
- 国家社会(47105)
- 创新(46207)
- 教育部(45032)
- 课题(44790)
- 期刊
- 济(160088)
- 经济(160088)
- 研究(97724)
- 中国(64669)
- 财(62732)
- 管理(58152)
- 农(47530)
- 融(46538)
- 金融(46538)
- 科学(42859)
- 学报(42223)
- 大学(35113)
- 学学(33641)
- 技术(33094)
- 农业(31562)
- 财经(29873)
- 教育(27772)
- 业经(27535)
- 经(25657)
- 经济研究(24735)
- 问题(20840)
- 财会(18627)
- 业(18514)
- 技术经济(18238)
- 现代(16409)
- 理论(16138)
- 会计(16048)
- 贸(15808)
- 商业(15185)
- 世界(15123)
共检索到506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冀雅文
近年来,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沪深港通政策对A股上市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具体作用机制。主要结论:一是中国上市公司普遍面临融资约束,资本账户开放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二是市场化程度对资本账户开放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企业所处区域的市场化水平越低则缓解效应越强;三是资本账户开放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主要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的渠道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梅 刘佳 陈楚
服务型制造是基于“服务化”等概念而提出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是我国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以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工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研究了服务型制造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服务型制造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服务型制造通过改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绩效和强化企业创新渠道发挥作用,且效果受到地理区位、行业竞争以及企业所有权性质等异质性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服务型制造 融资约束 产业融合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齐保垒 杜英 孙泽宇
利用"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情境,以2008—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后,试点公司避税程度显著下降,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强化对管理层的监督以及提升信息透明度等途径抑制企业避税行为。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代理问题和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企业中,即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和企业融资需求大的样本中,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强。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港通 深港通 企业避税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兵 李琳 武文杰
以"深港通"的开启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3—2019年深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股票市场开放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渠道机制,研究发现,"深港通"开通能有效缓解标的公司的融资约束,但标的公司加入MSCI指数等后续开放政策的效应呈边际递减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作用在具有高融资依赖特征的企业中尤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股票市场开放能够通过提升股价信息含量和信息披露质量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未来政府主官部门应当大力发展股票市场,继续加大股市开放力度,推动科创板增量市场改革,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举措,为更大力度地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创造条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黎文飞 陈熹 周凯航
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作为中国股票市场开放的重要创新制度,其运行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缓解雇佣不足和抑制雇佣过度。基于劳动力调整成本的分组检验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在劳动密集度越高、研发人员比例越多和融资约束越严重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提高作用主要体现在代理问题较严重、外部监督较弱以及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文章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研究视角,还为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有序开放力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莹
从就业需求角度出发,考察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降低了企业资本成本,这促使企业增加物质资本投资,根据资本技能互补假说,企业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使人力资本结构得到改善。基于“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机制的准自然实验,进一步使用多期倍差法对中国上市公司2009—2020年的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使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并进一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中国应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完善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作用,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英 刘华杰 刘胜
资本市场开放作为金融市场改革的核心要义,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体系支撑。在“去杠杆”背景下,资本市场开放能否助力企业“健康”去杠杆尚缺乏针对性研究。以分批实施的“沪港通”和“深港通”制度作为政策冲击,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企业杠杆操纵。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显著抑制企业杠杆操纵,这一结论在经过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地,资本市场开放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促进投资者结构多元化来抑制企业杠杆操纵。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效应会因行业或企业特征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熊家财 杨来峰
以地方设立城市商业银行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城商行为代表的地方金融发展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短贷长投程度,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地方金融发展对非国企和中小企业短贷长投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地方金融发展通过增加企业信贷可得性、降低贷款担保要求、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抑制企业的短贷长投。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金融发展所缓解的短贷长投有助于提升企业业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困境成本。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垠帆 黄叶苨 温梦瑶
本文围绕应收账款票据化能否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展开论述,探究票据化对于企业债务成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上海票交所成立对于票据化缓解融资约束是否带来了积极的作用。研究发现,票据作为规范的商业信用模式,提供了更好的债权人保护、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时更强的议价能力,融资属性相较应收账款也更强。票交所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能引领票据市场规范透明化发展,使得票据融资效率提升和融资成本降低,有助于防范各类操作和其他风险。票据作为融资工具,主要通过提升债权类资产质量、降低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来实现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对于持有的票据主要是银票和应收账款期限结构更长的企业来说,票据化对于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应收账款票据化 信息不对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在中国式分权模式下,"撤县设区"行政管理改革弱化了县域政府的经济事务激励,进而减少了辖区企业能够获得的政策扶持,因此这一改革能够有效地被用于识别政府偏袒政策的变动。基于这一外生的准自然实验,我们使用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持续经营的县市企业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政府偏袒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策偏袒减弱之后,辖区内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相对于其他县市企业显著变得更严重;(2)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保持成立;(3)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撤县设区改革导致县域政府财政经济
关键词:
政府偏袒 融资约束 撤县设区 倍差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在中国式分权模式下,"撤县设区"行政管理改革弱化了县域政府的经济事务激励,进而减少了辖区企业能够获得的政策扶持,因此这一改革能够有效地被用于识别政府偏袒政策的变动。基于这一外生的准自然实验,我们使用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持续经营的县市企业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政府偏袒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策偏袒减弱之后,辖区内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相对于其他县市企业显著变得更严重;(2)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保持成立;(3)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撤县设区改革导致县域政府财政经济性支出激励显著弱化,进而降低了辖区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收益,最终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
关键词:
政府偏袒 融资约束 撤县设区 倍差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建华 周林莹
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情境,以2012~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提升了企业慈善捐赠水平,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来影响企业慈善捐赠水平。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大规模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中。研究结论可为新时期推进资本市场深层次对外开放、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远标 沈亦凡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应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当地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就金融改革政策是否有助于纠正金融资源错配问题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有效缓解了当地企业的融资约束,而且这种政策效应具有持续性。第二,传导机制检验显示,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增加企业的银行贷款期限、延长企业商业信用期限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等途径,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第三,试验区设立可以改善传统金融存在的属性错配和阶段错配的问题。第四,试验区设立对高市场化、高金融发展水平地区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进一步提升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实施的深度和宽度,并做好改革经验的总结和复制推广;金融改革措施应与试点地区发展特征相匹配,以提高改革措施的政策成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莫国莉 刘振伟 张卫国 谭春枝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重要的制度革新。基于我国2016—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取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注册制改革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注册制改革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第二,注册制改革能够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和抑制企业财务风险等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第三,注册制改革对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融资约束影响更为显著。上述研究结论的启示:应进一步扩大注册制改革的试点范围,降低企业上市门槛,提高融资便利性和灵活性;强化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强化金融系统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莫国莉 刘振伟 张卫国 谭春枝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重要的制度革新。基于我国2016—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取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注册制改革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注册制改革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第二,注册制改革能够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和抑制企业财务风险两个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第三,注册制改革对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更为显著。上述研究结论的启示:应进一步扩大注册制改革的试点范围,降低企业上市门槛,提高融资便利性和灵活性;强化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完善改革配套措施,破解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外资持股对公司战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
资本市场开放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关系研究——基于“沪深港通”的准自然实验分析
资本市场开放与公司治理优化——基于“沪港通”的准自然实验
担保物权改革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吗?——来自中国《物权法》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了资本市场公平吗?:基于“沪港通”开放事件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对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基于沪港通政策的实证研究
去家族化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吗?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能缓解融资约束吗?
利益相关者治理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