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44)
2023(13260)
2022(11613)
2021(11091)
2020(9234)
2019(21491)
2018(21450)
2017(41541)
2016(22688)
2015(25530)
2014(25555)
2013(25184)
2012(23387)
2011(21190)
2010(21118)
2009(19461)
2008(19217)
2007(16619)
2006(14793)
2005(13178)
作者
(66227)
(55013)
(54526)
(52186)
(35338)
(26317)
(24816)
(21502)
(21007)
(19679)
(18714)
(18543)
(17507)
(17481)
(17249)
(17036)
(16516)
(16351)
(15899)
(15759)
(13765)
(13672)
(13382)
(12709)
(12371)
(12287)
(12193)
(12191)
(11101)
(10916)
学科
(89063)
经济(88968)
管理(65875)
(63256)
(51781)
企业(51781)
方法(41169)
数学(35839)
数学方法(35386)
(25567)
(23662)
中国(23312)
(20283)
业经(19240)
地方(17368)
农业(17267)
(16828)
贸易(16821)
(16579)
(16382)
理论(15448)
(15048)
财务(14983)
财务管理(14958)
(14528)
银行(14476)
企业财务(14221)
(14127)
(14040)
(13816)
机构
大学(323440)
学院(320452)
(129017)
管理(128367)
经济(126158)
研究(110941)
理学(110897)
理学院(109719)
管理学(107830)
管理学院(107282)
中国(83568)
(69226)
科学(68772)
(59545)
(56213)
(55214)
研究所(51207)
中心(49994)
业大(49693)
财经(47218)
(46980)
北京(44011)
农业(43346)
(43020)
(41975)
师范(41547)
(40270)
(37957)
经济学(37791)
财经大学(35189)
基金
项目(219155)
科学(171676)
研究(159549)
基金(159131)
(139370)
国家(138210)
科学基金(117955)
社会(98882)
社会科(93490)
社会科学(93465)
(84461)
基金项目(83811)
自然(78254)
自然科(76370)
自然科学(76350)
自然科学基金(74999)
教育(72975)
(71995)
资助(66961)
编号(65723)
成果(54114)
重点(48868)
(48515)
(46259)
(45165)
课题(44900)
创新(42058)
科研(41938)
教育部(41360)
大学(40871)
期刊
(140190)
经济(140190)
研究(97746)
中国(60305)
学报(52607)
(49550)
科学(47999)
管理(46569)
(44014)
大学(39679)
学学(37275)
教育(36361)
农业(34157)
(32795)
金融(32795)
技术(26853)
财经(22947)
经济研究(22645)
业经(22129)
(19492)
问题(18019)
图书(17550)
(17075)
理论(16451)
技术经济(15413)
科技(15361)
实践(15092)
(15092)
(14956)
现代(14534)
共检索到474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泽华  周闯  
文章在含有抵押约束的开放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探讨了短期资金流动对中国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冲击的表现形式,并据此检验不同政策组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加深将会引发短期跨境资金流动规模的提升,并导致资产价格、债务规模、通胀和产出波动加剧,表现出较强的顺周期特征;基于外资总债务占比和总产出占比的动态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均能起到缓解经济波动的效果,政策效果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呈现出递增趋势。当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较低时,最优政策组合是以产出和通胀为最终目标的传统泰勒规则;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升,缓解由此产生的经济金融波动的最优政策应当是传统泰勒规则与基于外资在总产出中占比的动态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相结合的政策组合,并且其监管效果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严佳佳  林宇星  黄志刚  
在资本账户开放视角下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实证研究在跨境资本流动冲击、房屋需求冲击、技术冲击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跨境资本流动会引发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波动,此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应当协调配合。第二,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搭配会出现"政策叠加"和"政策冲突"效应,两者的协调配合不仅取决于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同步程度,还会受到不同类型冲击的影响。第三,面临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和房屋需求冲击时,应该强调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在技术冲击下,政策当局使用纳入宏观审慎思想的扩展型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平抑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波动。基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怡彧  胡小文  
区别于现有封闭经济下的宏观审慎研究,在开放经济下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研究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搭配效果,同时考察不同汇率制度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效应。结果表明:(1)宏观审慎监管会降低货币政策对通胀调控的效果;但面对外部冲击时,审慎监管有助于缓解通胀波动。(2)融入宏观审慎监管后,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的通胀目标制货币政策不能发挥其优越性;反而外汇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能降低经济波动。(3)审慎监管水平越高越能促进金融稳定,而且不影响居民的福利损失。因此,货币当局调控通胀的同时兼顾产出、汇率和金融的稳定,可采取宏观审慎与外汇管理浮动相结合的政策框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本·布罗德本特  赵天奕  
货币政策的比较优势是稳定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宏观审慎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则略胜一筹英国的公共服务因具有"目标文化"的特点总是受到周期性批评。这主要是因为政治家们更关注公共服务中效果显著或可考核的目标,对不太容易考核的目标,即使它们同样重要,也会投入较少的精力。现实中许多工作都会涉及多个目标,并且其中一些目标比其他目标更容易考核。这就需要在目标分配时进行选择,即在可考核目标和不可考核目标同样重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骏  何晓贝  
本文在梳理学术文献和国际经验基础上,讨论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潜在冲突和协调机制。国际文献的初步结论是,为了同时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反向操作(由于政策的替代性),但有时也需要两者同向操作(由于政策的互补性),最优政策组合取决于宏观冲击的类别和风险的来源。本文认为,选择最优组合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证问题,除了冲击类别和风险来源外,不同的金融体制和经济周期阶段也会影响选择结果。因此,货币政策当局与宏观审慎当局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并加强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溢出效应"的分析能力。基于上述理论,针对我国"双支柱"决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改革建议:一是从法律上明确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职责。二是建立在同一框架内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方法和工具。三是将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宏观审慎政策决策权集中至中央银行。四是建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流程与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培华  王胜  
随着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和综合化经营的快速增长,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也呈现多元化特征,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初具规模。但由于混业监管框架的缺失,风险在多部门间交织叠加,影子银行和表外业务问题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剧烈波动的资本市场价格、房地产泡沫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岑磊  谷慎  
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家、零售商、商业银行和政府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是福利增进的,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在供给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潜在冲突,在需求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来稳定房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同时使用时,其最优配合策略是货币政策当局负责维护物价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当局负责维护金融稳定。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政策当局及其权限,确保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不同部门作出,以及成立政策协调配合委员会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基恩斯·魏德曼  郑钧  
货币政策能够影响金融稳定,但维护金融稳定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应选择宏观审慎政策作为应对金融风险的"武器"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关系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之类的问题是德央行研究的重点。德央行与瑞典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纽约联储开展合作,并在Markus Brunnermeier和EricLeeper两位教授的协助下,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研究网络(译者注:该项目主要研究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三者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与实现金融稳定目标之间关系问题),分析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影响的问题。有大量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佳  
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分化加大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配合难度在当前国内经济多种矛盾交织与外部环境出现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如何协调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宏观审慎政策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显示,货币政策无法同时兼顾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而主要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是否稳健运营的金融监管在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性方面也存在缺陷,因此同时追求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两个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丹丹  
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去杠杆、挤泡沫、防风险"的"跋涉阶段","双支柱"政策框架成为我国着力探索的焦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能够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本文介绍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概念与框架,阐述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协调的必要性,并分别从目标、工具和传递渠道三个方面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机制,最后针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爱俭  王璟怡  
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以价格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并不能保证金融稳定,因而需要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系统的稳定进行管理。鉴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并非完全相互独立,政策制定者需要首先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经济管理。本文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认为:第一,宏观审慎政策中的逆周期资本工具是福利增进的,该工具的使用对于稳定金融波动有积极的意义;第二,宏观审慎政策对于货币政策能够起到辅助作用,特别是在市场受到金融冲击的时候,辅助的效果最明显。因而我国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互相配合,发挥协同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莉萍  
本文重点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政策三种实现模式的核心内容、政策利弊及若干共识。分析表明,中央银行是维护金融稳定的主导机构之一,但货币政策不是维护金融稳定的最佳选择。在长期,或可以通过改变货币政策规则、新增货币政策工具或者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来兼顾金融稳定目标。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政策应该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首先侧重自身有调控优势的政策目标,其次要兼顾与另一政策的配合,尽量不对冲;信用创造是二者都应关注的金融活动,也是协调的重点;二者的协调配合模式是动态的,应该考虑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周期、本国金融结构等因素。针对国内双支柱政策,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货币政策宽松时期应避免力度较大的强宏观审慎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重点应放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和破产清算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落实宏观审慎评估工具,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覆盖;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自身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源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理论研究的前沿,国内外对于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协调研究还很少。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进行了比较,比较了两者目标的共同点、不同点,并分析了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协调的必要性:两者目标联系紧密、互相影响、具有互补性、需要关注潜在冲突,最后基于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匡可可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认识到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及其协调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异同的基础上,研究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如何优化货币政策体系,提出将金融稳定纳入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将金融状况指数纳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通过监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构建适合宏观审慎政策要求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对宏观经济进行动态调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辉  刘世成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具有广泛的联系,在目标上具有一定的共同点,但又有不同的传导特征。不管是利率传导还是货币供应量传导,都对宏观审慎的相关中介指标具有较强的影响;相反,宏观审慎的逆周期、动态拨备等政策又会对货币政策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近十年来宏观审慎指标与货币供应量分析,发现货币供应量对宏观审慎具有较强的联系,VAR模型表明CPI对资产价格影响力较弱,而资产价格对CPI较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