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98)
2023(4837)
2022(3987)
2021(3895)
2020(3458)
2019(8268)
2018(8379)
2017(16603)
2016(8679)
2015(9391)
2014(9661)
2013(9243)
2012(8328)
2011(7467)
2010(7707)
2009(7668)
2008(8104)
2007(7123)
2006(6619)
2005(6331)
作者
(23376)
(19217)
(19087)
(18465)
(12405)
(9167)
(9065)
(7657)
(7362)
(6997)
(6730)
(6651)
(6331)
(6328)
(6274)
(6053)
(5759)
(5737)
(5630)
(5121)
(4944)
(4897)
(4543)
(4457)
(4425)
(4413)
(4371)
(4244)
(3817)
(3798)
学科
(31131)
经济(31091)
(24883)
管理(22114)
(20474)
企业(20474)
(19487)
银行(19342)
(18932)
(17949)
方法(15936)
数学(14220)
数学方法(13973)
(12873)
金融(12873)
(11894)
中国(11480)
(11206)
制度(11203)
(10909)
保险(10817)
业务(10294)
(9031)
银行制(8558)
体制(8161)
(7823)
财务(7810)
财务管理(7788)
企业财务(7504)
业经(6507)
机构
大学(116399)
学院(113383)
(50438)
经济(49278)
管理(45001)
中国(43633)
研究(37711)
理学(36418)
理学院(36103)
管理学(35447)
管理学院(35236)
(31056)
(25103)
(24916)
银行(23837)
财经(23020)
(22185)
(20915)
中心(20055)
科学(19397)
(18827)
(18333)
(18133)
金融(17871)
(17487)
财经大学(17462)
经济学(16765)
北京(16717)
研究所(16111)
人民(15950)
基金
项目(66715)
科学(53056)
基金(50529)
研究(49258)
(42856)
国家(42502)
科学基金(37491)
社会(32488)
社会科(30789)
社会科学(30778)
基金项目(25379)
自然(24017)
(23656)
自然科(23502)
自然科学(23498)
教育(23124)
自然科学基金(23107)
资助(22888)
(20589)
编号(19339)
成果(16712)
(15900)
重点(14680)
教育部(14313)
国家社会(13826)
(13770)
人文(13537)
(13520)
大学(13261)
课题(13260)
期刊
(55336)
经济(55336)
研究(46889)
(38099)
金融(38099)
中国(26627)
(25006)
管理(17293)
(14823)
学报(14146)
科学(13522)
财经(12441)
大学(11881)
教育(11577)
学学(11118)
(10394)
技术(9188)
经济研究(9102)
理论(8159)
统计(7778)
实践(7440)
(7440)
农业(7023)
业经(7011)
农村(6569)
(6569)
(6501)
问题(6406)
决策(6097)
财会(5941)
共检索到199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冲  杜通  刘莉亚  李明辉  
为提高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与信贷配置效率,监管部门于2014年开展了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的试点工作。本文基于上市银行2010至2016年的微观数据,与银监会公布的行业信贷风险进行匹配,采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前述改革如何影响试点银行的风险偏好和信贷调配。研究发现,在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实施后:(1)试点银行显著降低了风险加权资产的规模;(2)试点银行风险偏好的变化存在非线性的特征,在调减高风险行业贷款的同时,并未显著增加最安全行业的贷款,而是增加了风险略高行业的贷款,体现出试点银行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3)进一步将行业划分为"虚"与"实",研究发现试点银行减少了房地产业("虚")、制造业("实")和建筑业("实")贷款,显著增加了金融业("虚")贷款。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资本监管方面的文献,也对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金鑫  王勇  杨庆运  
本文通过建立商业银行投融资静态最优化模型,讨论了在我国特有的刚性兑付约束条件下,信贷资产转让对银行投资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刚性兑付约束下,由于吸储和信贷资产转让的成本不同,银行选择两种融资方式的比例不同,也影响其投资风险偏好;当打破刚性兑付约束后,融资成本只影响银行选择两种融资方式的比例。并且,持有债券劣后级的监管措施可降低银行的投资风险偏好,但大型银行依然有过度资产转让的道德风险存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成  高智贤  
通过剖析央行利用信息披露影响商业银行风险偏好、调节信贷规模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央行信息披露非对称性行为的内在机理。基于2001~2012年36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支持了以下结论:央行信息披露显著影响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二者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信息披露与实际干预共同作用于银行信贷,导致繁荣期和萧条期信贷管理的不一致以及央行信息披露的非对称性。因此,中央银行应当挖掘信息披露与实际干预的配合机理,对二者加以灵活运用,以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诤诤  王洪卫  
文章从信贷配置的行业选择视角,理论分析银行偏好房地产信贷的动因;接着利用VAR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配置偏好动因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房地产价格溢价率的持续上升,降低了银行对房地产信贷不良率的预期,因而银行将更多资源集聚于房地产业,其决策动因中"避险动机"更胜于"逐利动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艳萍  李婷  
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系数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指标,它在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投资决策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系数的量化对于银行进行正确的决策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系数的设定模型,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旭艳  
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是建立于全行层面的反映了董事会和高管层愿意承受的风险程度的总体观点。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及银监会相关指引中清晰地看到,金融监管当局希望银行董事会以及高管层为银行制定风险偏好水平并作为银行总体治理和风险管理架构的一部分。合适的风险偏好体现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靖  
美国金融危机后,延付银行高管薪酬成为我国监管部门降低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从银行信贷资产配置行为视角深入研究这一政策是否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偏好。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检验:(1)利用非观测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固定效应估计和广义矩估计法)直接比较延付高管薪酬实施前后我国银行高风险贷款投放的变化;(2)为控制延付高管薪酬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利用2010年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这一政策冲击,通过"准自然实验"的PSM-DID法识别延付高管薪酬对银行高风险贷款投放影响的净效应。二者结果均显示:实施延付高管薪酬的确降低了银行风险偏好,体现为银行配置更低的贷款规模、企业贷款占比和信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守川  任宇宁  邓庭  
风险偏好是银行在实现战略目标过程中愿意且能够承担的风险数量和种类,实质上是银行战略在风险管理上的具体体现。本轮金融危机表明,构建良好的风险偏好框架是建设稳健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风险偏好设置包括选取指标、量化指标值等;传导则包括自上而下的分解和自下而上的反馈过程。风险偏好应成为全程风险管理的主线。本文从风险偏好的定义、作用、设置和传导角度做一分析,以期对国内商业银行构建和实施科学的风险偏好框架有所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晓冬  章仁俊  
2009年,对商业银行而言,无论其资产规模、经营性质、历史渊源有怎样的差异,都将受到全球经济下滑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银行同时还面临着宏观政策调整和国际资本冲击的双重考验。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工具已经引入国内十多年,以风险偏好为主要内涵的战略规划也已纳入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的董事会议程,但它能否经得起检验,是摆在国内商业银行面前的一大课题。从次贷危机爆发的诱因:风险偏好传导的整体失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要真正发挥风险偏好对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风险偏好的有效传导是关键。本文在对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传导的现实意义和一般流程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风险偏好传导中可能出现的偏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魏灿秋  
随着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模式和内容的发展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从资产负债管理深化和完善到了资本配置的管理。资本和风险资产的匹配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商业银行资本配置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江波  
现代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离不开风险资本的有效配置和绩效评估,很多银行已经着手这方面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风险资本的衡量、配置以及以风险资本为基础的绩效评估仍存在着较多争议。如何根据银行实际选择最优方式,对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风险衡量为前提,就风险资本的配置和风险调整的绩效衡量(RAPM)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欧阳正仲  
本文从最近国内外金融监管和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实践出发,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商业银行风险偏好。首先笔者认为风险管理的内在逻辑要求商业银行确定风险偏好;其次,分析了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是如何确定的,包括确定风险偏好需要考虑的因素、先进银行风险管理偏好的比较、先进银行确定风险偏好的共同点,最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研究风险偏好的渐进化路径和相关的策略。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马理  熊健  
本文以滞后一期的自回归模型为基础,综合运用统计描连、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技术,针对2002年至2006年中部某省份若干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本约束政策的实施对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影响。结论显示: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行为选择的影响巨大,但是资本软约束会强烈抵消资本约束带来的正效应;中小型银行比大型银行更具有政策的敏感度,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应当进一步进行深入的市场经济改革。本文的创新在于:建立了一个信贷行为偏好指数来刻画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并把资本约束的实施与资本约束的软化引入计量模型,分别进行了总量检验与分类检验,从而得到了有中国特色的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铁彬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也是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重点领域,房地产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该文深入剖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偏好房地产贷款投放的主要原因和当前房地产贷款所面临的风险,并从商业银行角度提出了防范房地产贷款风险的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晓曙  朱连磊  
面对经济转型倒逼信贷模式的创新压力以及社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引发的结构性资产荒,是否提高风险偏好以扩展业务边界成为银行管理层和一线业务人员共同的关注议题。作为经营风险的市场主体,在我国内外部风险挑战增多的背景下,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风险偏好体现了对待风险的态度并界定了风险经营的边界,是否提高风险偏好关乎银行战略定位和经营策略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