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61)
2023(14825)
2022(12316)
2021(11669)
2020(9863)
2019(22497)
2018(21659)
2017(41725)
2016(21495)
2015(23938)
2014(23093)
2013(22695)
2012(20442)
2011(18065)
2010(17377)
2009(15848)
2008(15251)
2007(12618)
2006(10614)
2005(9219)
作者
(59322)
(49410)
(49113)
(46637)
(31288)
(23675)
(22253)
(19386)
(18902)
(16935)
(16849)
(16537)
(15458)
(15295)
(15291)
(15057)
(14724)
(14404)
(14305)
(14052)
(12000)
(11882)
(11710)
(11247)
(11141)
(11112)
(10695)
(10265)
(9703)
(9635)
学科
(86044)
经济(85951)
管理(62516)
(60021)
(49229)
企业(49229)
方法(43634)
数学(39537)
数学方法(39145)
中国(24861)
(24133)
(23904)
银行(23757)
(23081)
(22394)
(21872)
(19448)
贸易(19434)
(18923)
业经(18472)
(18058)
金融(18057)
(15763)
财务(15729)
财务管理(15696)
企业财务(14985)
农业(14761)
(14721)
(13210)
技术(13000)
机构
大学(297580)
学院(294219)
(131091)
经济(129048)
管理(119842)
理学(105214)
理学院(104173)
管理学(102637)
管理学院(102110)
研究(97161)
中国(82305)
(60503)
(58746)
科学(56640)
(49821)
财经(48754)
中心(46664)
(46021)
(45033)
业大(44146)
研究所(42624)
经济学(42329)
农业(39685)
(39208)
经济学院(38457)
北京(37204)
财经大学(37188)
(34997)
(33825)
师范(33351)
基金
项目(211801)
科学(169835)
基金(161676)
研究(148986)
(142900)
国家(141811)
科学基金(123168)
社会(101107)
社会科(96208)
社会科学(96189)
基金项目(85796)
自然(80694)
自然科(79007)
自然科学(78983)
(77733)
自然科学基金(77659)
教育(67865)
(67366)
资助(65055)
编号(55778)
(48783)
重点(47629)
(45110)
国家社会(44439)
(43934)
成果(42649)
教育部(42549)
创新(42307)
科研(41789)
人文(40967)
期刊
(125393)
经济(125393)
研究(83867)
中国(49448)
学报(47325)
(44886)
科学(44406)
(43024)
管理(42350)
(39505)
金融(39505)
大学(36678)
学学(35306)
农业(28082)
财经(24460)
经济研究(23012)
技术(22263)
(20952)
业经(19680)
教育(19425)
问题(16898)
(16046)
(15858)
国际(14607)
世界(13972)
理论(13811)
(13781)
统计(13607)
技术经济(13545)
商业(13460)
共检索到415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平  冯宗宪  张娜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资本缓冲如何影响银行行为更为广泛的关注。笔者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目标资本充足率,在此基础上检验资本缓冲对银行资产和资本结构调整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资本缓冲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和融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资产缓冲较高的银行会发放更多贷款,持有更多高风险资产,但补充资本的激励不足;资本缓冲对银行行为的影响取决于监管惩罚措施的执行,资本监管的"硬约束"增强了银行调整风险偏好、采用股权融资补充核心资本以满足外部监管要求的动力。笔者的研究发现为后危机时代监管当局的逆周期资本监管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露娜  曹前进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关于流动性监管对商业银行行为影响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基于Basel Ⅲ流动性监管视角,利用2004-2015年70家中国商业银行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调整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从资产方看,提高NSFR比率会促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和二级资产比重,持有更多低风险资产;从负债方看,提高NSFR比率增强了商业银行调整活期与长期存款比重以满足外部监管要求、降低经营成本的动力,但对同业拆借无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后危机时代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露娜  曹前进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关于流动性监管对商业银行行为影响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基于Basel Ⅲ流动性监管视角,利用2004-2015年70家中国商业银行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调整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从资产方看,提高NSFR比率会促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和二级资产比重,持有更多低风险资产;从负债方看,提高NSFR比率增强了商业银行调整活期与长期存款比重以满足外部监管要求、降低经营成本的动力,但对同业拆借无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后危机时代监管当局基于巴塞尔协议III视角实施流动性监管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科  刘静平  何理  
金融系统固有的顺周期性导致金融失衡的累积与释放,放大了经济的波动,加剧了系统性风险和金融不稳定,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逆周期政策机制,成为次贷危机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VEC模型及互谱分析,探讨了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的顺周期行为现状,结果显示,在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存在顺周期行为,经济繁荣时扩张信贷,衰退时惜贷,针对该现象,本文提出了基于宏观审慎视角的逆周期资本监管建议,包括动态资本监管、前瞻的贷款损失拨备、全周期信用评级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海洪  李刚  胡金  
本文基于中国52家商业银行2007~2012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广义矩估计(GMM)研究方法,对中国银行业缓冲资本调节与资产风险变化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中国银行业缓冲资本调节与资产风险变化总体上互为正相关关系,对于缓冲资本水平低于4%的银行,两者之间则呈现负相关关系。因此,对于缓冲资本水平较高的银行,可以考虑适当增加风险资产,以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对于缓冲资本低于4%的银行,其缓冲资本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建议资本监督部门以4%缓冲资本水平为参考,对中国银行业的缓冲资本水平进行具体的指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小松  张磊  
本文主要对宏观经济、商业银行盈利性、管理机制和资本市场与资本监管政策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初步构建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框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有振  杨亦楠  王书华  
基于1998-2016年的时间序列,在《巴塞尔协议III》的逆周期缓冲资本框架下,通过Markov区制转换模型对经济周期波动性进行拟合,并基于Markov区制转换模型拟合的信贷/GDP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逆周期缓冲资本进行计提;通过对中国、巴西、日本、美国和韩国同一周期的逆周期缓冲资本进行计提,发现基于非Markov区制转换模型拟合信贷/GDP指标计提的逆周期缓冲资本波动频率远高于基于Markov区制转换模型的计提,且后者与《巴塞尔协议III》的设计主旨更为吻合,与经济运行实际也更为契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洋  马亚娜  
在使用条件在险价值(ΔCoVaR)计算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PageRank算法测度每家商业银行的传染风险权重,并研究资本监管与流动性监管对传染风险权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动性覆盖率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传染风险;第二,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覆盖率、杠杆率与流动性覆盖率在同一监管框架下发挥了降低传染风险的作用;第三,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覆盖率、杠杆率与流动性覆盖率的运用表现出较差的协同效应。中国金融监管当局需要开发偿付能力监管与流动性监管的协同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赫国胜  马妍妮  
审慎监管是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背景,利用2011—2017年22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以度量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主要审慎监管工具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效率下降,但从时间序列上看,随着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均存在一定差异。审慎监管工具中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流动性占比及贷款拨备率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产生显著负面效应,但整体来看,就四大审慎监管工具而言,其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正面效应明显大于负面效应。根据上述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贾正晞  杜纲  
本文实证分析Basel Ⅲ与Basel Ⅳ内部模型的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商业银行采用es为变量的新模型将大幅降低市场风险监管资本,而旧模型的变量VaR和sVaR在风险管理实践中仍然有效;实施Basel Ⅳ新模型有利于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转型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监管机构应尽早出台实施Basel Ⅳ的监管办法;商业银行应以实施新模型为契机,向资本节约的金融市场业务转型。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昕  马妍娇  
银行监管的核心问题便是监管效率,监管效率的关键在于监管对于银行效率的影响。银行业监管方式纷繁复杂,除了熟知的资本监管、经营活动监管以外,还有政府政策等因素对银行业进行约束。不同的监管方式对于银行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银行效率的提高对于促进技术进步与经济的长期增长意义非凡。一、银行监管有效性的理论基础银行监管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而监管是否能够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何德旭  
基于将所有金融科技活动全面纳入金融监管中来的思路,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为切入点,分析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监管框架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内在机理,为“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中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更具统一性和标准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则在盈利端发挥更强的促进作用,但其中杠杆率存在门槛效应;“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提高盈利方面的作用,与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相比相形见绌。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金融科技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稳步实现将金融科技活动纳入监管、有效统筹好“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职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性,并在金融监管与金融科技创新博弈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根据商业银行创新行为适时灵活调整杠杆率,充分发挥杠杆监管的作用,为监管提质增效。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何德旭  
基于将所有金融科技活动全面纳入金融监管中来的思路,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为切入点,分析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监管框架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内在机理,为“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中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更具统一性和标准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则在盈利端发挥更强的促进作用,但其中杠杆率存在门槛效应;“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提高盈利方面的作用,与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相比相形见绌。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金融科技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稳步实现将金融科技活动纳入监管、有效统筹好“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职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性,并在金融监管与金融科技创新博弈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根据商业银行创新行为适时灵活调整杠杆率,充分发挥杠杆监管的作用,为监管提质增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胜邦  陈颖  
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监管当局开始建立并逐步改进资本监管制度。本文分银行体制商业化转型初期、市场化银行体制形成时期、银行体系日益国际化时期三个阶段,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变迁过程进行系统性考察,全面评估不同时期资本监管的效果。本文认为,国有银行改革、银行体系开放、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和资本监管制度与国际标准接轨四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为资本监管制度变迁注入的动力,决定了资本监管制度演进的方向;资本监管制度的变革既反映监管当局风险监管理念的进步,也体现了监管当局为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推动银行业改革和促进经济增长等多目标同时实现所做的持续努力和必要妥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光宇  杨博  
为了检验资本充足性管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水平的影响,本文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联立方程模型。根据这个模型,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管是资本充足情况较好的银行,还是资本充足情况较差的银行在资本充足性管制的压力下都提高了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性管制促进了商业银行风险的降低。不过,由于多数银行已超过资本充足性管制中的最低标准,该标准产生的管制效应正在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