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73)
- 2023(21729)
- 2022(18269)
- 2021(16939)
- 2020(14484)
- 2019(32837)
- 2018(32202)
- 2017(62229)
- 2016(33614)
- 2015(37142)
- 2014(36672)
- 2013(36255)
- 2012(33052)
- 2011(29587)
- 2010(29468)
- 2009(27759)
- 2008(26849)
- 2007(23678)
- 2006(20585)
- 2005(18397)
- 学科
- 济(133679)
- 经济(133535)
- 业(113747)
- 管理(106136)
- 企(99033)
- 企业(99033)
- 方法(62293)
- 数学(51810)
- 数学方法(51174)
- 财(40459)
- 农(39458)
- 中国(37517)
- 业经(37443)
- 融(30651)
- 金融(30649)
- 银(30074)
- 银行(30001)
- 制(29691)
- 务(28875)
- 财务(28801)
- 财务管理(28759)
- 行(28746)
- 学(28155)
- 农业(27632)
- 企业财务(27390)
- 地方(26000)
- 理论(24710)
- 贸(24181)
- 贸易(24164)
- 技术(23757)
- 机构
- 学院(474952)
- 大学(472541)
- 济(189963)
- 管理(187516)
- 经济(186042)
- 理学(161859)
- 理学院(160099)
- 管理学(157221)
- 管理学院(156369)
- 研究(155298)
- 中国(124757)
- 京(99592)
- 科学(98086)
- 财(90008)
- 农(85833)
- 所(78302)
- 业大(74763)
- 财经(72541)
- 中心(72453)
- 研究所(71654)
- 江(69737)
- 农业(67682)
- 经(66068)
- 北京(62105)
- 经济学(58015)
- 范(57794)
- 师范(57075)
- 州(56578)
- 院(56347)
- 财经大学(54111)
- 基金
- 项目(326348)
- 科学(256032)
- 基金(238199)
- 研究(231576)
- 家(209825)
- 国家(208069)
- 科学基金(178707)
- 社会(147422)
- 社会科(139790)
- 社会科学(139755)
- 省(127905)
- 基金项目(126146)
- 自然(118592)
- 自然科(115850)
- 自然科学(115817)
- 自然科学基金(113746)
- 划(107489)
- 教育(105628)
- 资助(98614)
- 编号(92043)
- 重点(73482)
- 成果(72887)
- 部(71020)
- 发(69073)
- 创(68942)
- 创新(64097)
- 科研(63296)
- 课题(63042)
- 国家社会(61189)
- 教育部(60484)
- 期刊
- 济(205098)
- 经济(205098)
- 研究(134525)
- 中国(87113)
- 学报(80673)
- 农(77900)
- 科学(72257)
- 财(71439)
- 管理(70541)
- 大学(60802)
- 学学(58284)
- 融(53990)
- 金融(53990)
- 农业(52576)
- 教育(42468)
- 技术(40031)
- 财经(35994)
- 业经(35102)
- 经济研究(32296)
- 经(30978)
- 业(29158)
- 问题(26745)
- 版(23842)
- 技术经济(23556)
- 科技(22949)
- 现代(21671)
- 理论(21458)
- 商业(21120)
- 统计(20924)
- 财会(20744)
共检索到691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媛媛 郭宁宁
本文以我国2008—2017年的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从产权异质性和金融生态环境双重视角分析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制造业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存在基于金融生态环境的双重门槛效应,呈现一种"斜S形"关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存在基于金融生态环境的双门槛效应,但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受金融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更明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碧琼 吴美萱
国际资本流入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差别,把握其基本规律的基础工作是对银行异质性的主要变量进行复合分类,然后从复合异质性视角深入探讨国际资本流入对银行风险承担的结构性影响。笔者选取2011—2017年全球43个国家中的458家具有代表性的银行为研究样本,构建了多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并在该模型中逐个加入资本金比率、银行规模和盈利性三个门槛变量,在依次获得每个变量门槛值的基础上进行三阶段嵌套内生性分组,据此研究不同复合异质性情景下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对国际资本流入的敏感性。实证研究表明,国际资本流入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高资本金比率的银行,国际资本流入会提高其风险承担水平;中等资本金比率的小型银行,国际资本流入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盈利性门槛效应,即提高盈利水平低的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低资本金比率的银行,国际资本流入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规模门槛效应,即提高大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主要结论的政策意义是:在较高资本金比率情况下,资本流入风险监管的重点是盈利低的银行;在低资本金比率的情况下,资本流入风险监管的重点是大型银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卫东 许赛
本文以2003-2014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资本结构对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下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资本结构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具有较高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会由于省际间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差异,随着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资本结构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会减弱。与处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相比,处于高金融发展水平地区的企业,其资本结构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关键词:
企业风险承担 资本结构 地区金融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风险承担水平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评估政府补贴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因果效应。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倍差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并未在总体上明显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不同额度的政府补贴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即只有适度的补贴提高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而高额度政府补贴则倾向于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最后,我们还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此进行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寻补贴"投资和研发激励的弱化是高额度补贴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重要影响渠道。本文为深入理解中国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变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事后...
关键词:
政府补贴 企业风险承担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文栋 刘巍 何威风
基于管理者异质性,运用高层梯队理论,构建管理者—公司配对数据库,从管理者效应、管理者影响企业风险承担路径以及管理者背景特征等多方面研究管理者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风险承担中存在管理者效应,即管理者会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管理者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途径结果显示,管理者过多的投资、并购、较高的财务杠杆、多元化经营、较多的研究开发、广告费以及管理费用等将会使企业风险承担上升,而较好的利息覆盖率、现金持有、股息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经营现金净流量则会使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下降。此外,公司管理者团队年龄大,则其风险承担较小;管理者团队男性比例高、教育程度高以及规模大则使企业风险承担较大。
关键词:
管理者特征 管理者效应 企业风险承担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芳 何剑
数字金融作为科技赋能的创新产物,在微观层面上,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具有一定影响。以2011—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19976个观测值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提升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在微观机理上,数字金融发展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改善流动性限制等机制,实现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促进;企业金融化在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之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在非国有、小规模企业中,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以上结论对深化数字金融发展、强化实体企业风险管理以及加强金融创新监管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姚洪心 陈慧敏
本文基于2011—2020年337个地级市数字金融指数和中国上市公司的匹配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虽然作用效果无法避免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约束,但在长期内保持了强劲态势。从结构上看,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而数字化程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尚未显现。第二,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提高企业信贷资金比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等路径,最终达成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功效。第三,从调节效应来看,行业竞争的加剧会强化数字金融对企业风险承担的积极效应。第四,基于企业内外部特征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成长期企业中,以及在经济政策稳定性强的情境下,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提升带来更为突出的驱动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大力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多渠道赋能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升的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明 熊先承
基于"能力"和"意愿"的双重视角,利用2012—2018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国有持股数量的增加,民营企业的战略风险承担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结论依然稳健。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国有股权既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使民营企业具备战略风险承担的"能力",又能通过降低委托代理水平提升战略风险承担"意愿"。进一步研究表明,尽管降低委托代理水平可对风险承担的提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国有股权主要还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升民营企业战略风险承担水平,且促进效果在国有股东控制背景强及高潜力行业中发挥更为显著。在市场化进程水平低的省份,国有股权可视为市场机制的一种替代,对战略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江俊蓉 宫鹏浩
基于中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特殊性的现实背景,本文以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4~2013年的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市场约束、股权结构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约束能有效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股权结构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国有股比例较高的银行抵消市场约束影响的能力较强,银行风险偏好较大;外资持股比例的提高能显著增强存款人施加的市场约束,降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长期以来的隐性保险使国有银行的市场约束显著弱于非国有银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玥璠 陈爽 张永冀
本研究融合了高管团队异质性与群体断裂带理论,以2011-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高管团队异质性、群体断裂带对企业风险承担影响的异同及CEO权力和薪酬激励对"群体断裂带-风险承担"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教育程度异质性、职能背景异质性、社会资本异质性分别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的负相关;而高管团队群体断裂带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正相关;群体断裂带的作用机理较团队异质性更具解释力; CEO权力和薪酬激励对"群体断裂带-风险承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相对于货币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的调节作用更好。即企业需合理地安排高管团队人员结构并匹配相符的CEO权力大小及薪酬激励制度来应对不同的风险承担需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军 赵姝
本文将服务企业特性和风险承担因素引入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中,考察了发展中国家不同风险承担的服务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二元市场结构上的演变机制及效应。结果表明:风险承担较高的服务企业呈现出由国内转向国外的二元市场结构演变效应,而风险承担较低的服务企业呈现出相反效应;演变机制是生产环节资本性支出的增加和营销环节贸易成本及风险的有效克服;与制造业企业的比较显示,由于外资型加工贸易企业和小型外贸企业的存在,使得不同风险承担的制造业企业在二元市场结构上的演变效应与服务企业截然相反,但演变机制与服务企业是一致的。本文研究为发展中国家促进服务业发展和扩大服务出口提供了企业风险承担视角下的政策启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孟焰 赖建阳
本文考察了董事来源异质性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进一步对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讨论。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董事来源异质性程度与风险承担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国有所有权性质以及高市场竞争程度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这种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风险承担水平与公司价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在董事来源异质性较低的上市公司更为突出。本文研究表明,董事来源结构会显著影响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董事来源集中对风险承担水平乃至公司价值存在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董事来源异质性 风险承担 公司价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旺 黄家炜 汪澜
金融开放是加剧银行业风险还是分散风险,是颇具争议的研究课题。本文借助Gygli et al.(2018)的金融开放指标,应用1999—2016年98个国家的跨国数据,检验了金融开放和银行风险承担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关系。从长期均衡关系来看,金融开放显著地提高了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长期"促进效应";从短期关系来看,金融开放则存在一定"风险效应"①。进一步研究发现,短期"风险效应"与外资银行资产占比不存在关联,而与市场制度环境显著相关,即完善的制度环境有助于弱化"风险效应"。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文章支持"以开放促改革"的观点,强调完善市场制度环境的重要性,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白鹤祥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不同银行的风险承担与小微企业融资供给之间的关系形式和主要特征。从中可以得到以下研究结论:一是资本充足性对银行风险承担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之间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影响特征上表现为门槛效应。二是商业银行过度透支风险承担以扩大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现象,不利于激发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主观意愿。三是在运用最优金融结构理论改进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时,要更加重视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转型、拓展和升级,以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质效。四是商业银行在推动风险承担与小微企业信贷有效匹配时,要更加重视员工本地化建设,提升资金运用本地化水平,注重银行风险定价能力培育,夯实负债资金来源稳定性,加快推进公司治理完善和经营模式转型。五是优化地方政府性存款分配、强化政策性风险分担支持、健全金融监管政策市场化约束机制,有助于激发商业银行增加风险承担、扩大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主观意愿。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政策启示:一是要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促进银行风险承担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合理匹配;二是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三是要加快推进银行经营和服务模式转型,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质量和效率;四是要强化市场化发展与政策支持有机结合,形成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有效合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冯宗宪 陈伟平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理论界对货币政策是否影响银行体系稳定问题的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基于异质性视角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货币政策变量对银行风险偏好的影响具有时滞性,贷款利率提高有助于抑制银行风险,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刺激银行更加冒险;不同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会做出异质反应,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效果减弱。因此,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逆周期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协调机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监管当局的重要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