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19)
2023(15585)
2022(12968)
2021(12210)
2020(10360)
2019(24191)
2018(23831)
2017(45508)
2016(24546)
2015(28366)
2014(28236)
2013(28034)
2012(26003)
2011(23425)
2010(24101)
2009(23050)
2008(22228)
2007(19881)
2006(17349)
2005(16080)
作者
(69672)
(58278)
(58256)
(55771)
(36993)
(27895)
(26681)
(22593)
(22092)
(20869)
(19841)
(19687)
(18760)
(18506)
(18393)
(18301)
(17245)
(17184)
(17048)
(16760)
(14762)
(14276)
(14226)
(13268)
(13241)
(13226)
(12951)
(12945)
(11728)
(11607)
学科
(102972)
经济(102841)
管理(72924)
(69850)
(58083)
企业(58083)
方法(48120)
数学(43133)
数学方法(42481)
中国(34669)
(30799)
(30235)
金融(30231)
(28709)
银行(28683)
(27599)
(27426)
(26365)
业经(22214)
(20809)
贸易(20790)
(20347)
(19738)
财务(19680)
财务管理(19633)
企业财务(18687)
地方(18672)
(18581)
农业(17989)
理论(17409)
机构
大学(353758)
学院(352199)
(152991)
经济(149863)
管理(133355)
研究(119692)
理学(113974)
理学院(112742)
管理学(110728)
管理学院(110065)
中国(100004)
(74619)
(73646)
科学(68862)
(60071)
财经(57794)
中心(56940)
(55221)
研究所(54108)
(52796)
(52438)
经济学(49040)
业大(48091)
北京(47917)
经济学院(44250)
(44068)
师范(43631)
农业(43173)
财经大学(42961)
(42572)
基金
项目(226816)
科学(178696)
研究(168030)
基金(165906)
(143255)
国家(142119)
科学基金(122013)
社会(107860)
社会科(102402)
社会科学(102375)
(86858)
基金项目(86092)
教育(78957)
自然(76524)
自然科(74785)
自然科学(74766)
自然科学基金(73464)
(73214)
资助(69815)
编号(67934)
成果(56804)
(51914)
重点(51551)
(48152)
(47613)
课题(47568)
国家社会(45549)
教育部(45209)
(44955)
创新(44651)
期刊
(165360)
经济(165360)
研究(108079)
中国(74324)
(59080)
学报(51279)
(50511)
管理(50059)
科学(48137)
(47768)
金融(47768)
大学(40119)
教育(38947)
学学(37599)
农业(33345)
技术(32276)
财经(29703)
经济研究(27700)
(25480)
业经(24496)
问题(21574)
(19426)
(18771)
统计(18648)
技术经济(17739)
国际(17470)
世界(17092)
理论(17081)
(16768)
(16301)
共检索到539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叶春明  许新亚  
本文结合智利和中国的资本管制实践,分析资本管制在抵御外部冲击中的有效性,指出成功抵御金融危机的基础是稳定的宏观经济和健康、高效的银行体系与金融监管,应避免片面夸大资本管制的作用。新时期下,应坚定地加快对外开放的进程,同时致力于国内良好经济基础的建立,以使我国能充分享受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益处,同时避免不良的外部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全毅  尹竹  
东亚发展模式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出严重的局限性,其依靠投入与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了对美国市场、美元及美国金融的高度依赖,使得本次危机透过金融渠道、货币渠道以及商品渠道对东亚经济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东亚国家与地区应以这次危机为契机,调整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即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建立以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为动力,内需主导与外需相结合的全面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亚洲区域内经济循环机制,以期有效缓解外部冲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慧刚  
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当时都实行固定或钉住汇率制度。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东亚各经济体大多实行钉住美元的相对固定汇率制,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本币严重高估,经常项目巨额逆差,宏观经济严重失衡。在汇率贬值的预期下,国际投机资本对东亚经济体货币发动攻击,大量资本流出,受攻击的经济体外汇储备耗尽,最终导致实际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崩溃,金融危机爆发,蔓延成危及东亚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东亚金融危机的事实表明,金融危机、资本流动和汇率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国红  
本文认为金融业特有的脆弱性和强势性特征决定了金融业既要受到审慎性管制,又要受到反垄断管制。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在于美国双重管制的失败,而双重管制失败的根源在于管制者被"俘获"。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京凯  赵彦  
本文在肯定公允价值是未来会计计量发展方向的同时,也指出目前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会计应当公正、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通过会计计量属性来反映的。就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来看,笔者提出,应减少公允价值计量在实践中的应用,确立以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为主,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为辅的混合成本模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丁浩  许长新  
本文以泰国新政引发的金融动荡为契机,对比分析了1997年金融危机和2006年金融动荡背后的泰国经济模式,揭示了出口导向型经济与双轨型经济在泰国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两次金融事件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以加深对泰国金融、经济的认识,从而为我国所借鉴与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艳红  刘洪钟  
自2003年开始,泰国迎来新一轮大规模资本流入。泰国银行为避免发生货币投机行为,引入了对投机性资本流入的管制。为创造更加平衡的资本流入状态,泰国鼓励资本流出自由化。2006年,资本流入激增和经常账户盈余对泰铢形成巨大压力,导致泰铢过度升值,泰国银行决定实施无息准备金制度抑制泰铢过快升值,这一措施基本实现了其既定目标,即资本流入减少、泰铢更加稳定、出口表现强劲、国内需求回升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雪萍  
无论是从顺应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要求,还是从减缓国际金融危机的角度出发,中国都有必要加快消费模式转型的步伐。由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实,中国消费转型的目标不是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而是在现行的谨慎型消费与过度消费模式间寻求一个适度均衡的融会点。在对消费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目标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消费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志凌  
直接损害金融稳健与安全运行的最主要因素是银行不良资产。诚然,目前中国银行业巨额不良资产并没有转化成现实的金融危机,但潜伏性金融危机的存在已经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世界上各国经验和教训也表明,银行业不良资产的重组越主动、进行得越早,不良资产重组的难度越小,成本也越低。国外经验还表明,银行不良资产处理需要专门机构、专业运作;需要立法支持,政策配套,制度创新;需要与企业体制改革和重组相结合,需要与整个银行体制改革相结合,但更重要的是需要财政或者中央银行为银行不良资产重组提供后援。1999年初,中国政府决定借鉴国际经验,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形成了“信达模式”,并引起国内外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晓欢  鲍曙明  
本文从技术层次、制度层次和文化层次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背景进行分析,发现美国金融危机与当代国际环境、美国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制度和文化等方面均有密切联系。结合未来中国与全球的发展趋势,发现西方国家出现的一些问题,未来也可能在中国发生。中国首先应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金融国际化,并加强金融现代化管理与全球合作;其次要提倡经济多元化、产业多元化、制度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苏瑜  万宇艳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席卷全球,演变为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一场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最根本的影响在于凸显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脆弱。在此背景下,只有扩张性的宏观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即从出口和投资为主导转移到以消费为主导,从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转换到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从管理型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从依靠资源投入转变为依靠技术创新。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殿昆  郭红兵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由于固定汇率的布雷顿森林条约体系解体,代之以浮动汇率货币体系;货币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美国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美国经济高度证券化,金融衍生品交易过于活跃,导致人们收入虚高增长,助长过度消费等几方面原因交互作用造成的,值得认真反思和吸取教训。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日红  李强  
受金融危机导致的去杠杆化、去债务化、财富效应缩水等因素影响,近期美国消费需求出现明显萎缩,有看法认为金融危机后美国将被迫调整低储蓄高消费模式,增加国内储蓄,倡导理性消费,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未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雪萍  
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这种过度消费模式的形成既有其传统习惯的原因,也有其理论渊源和政府政策的引导。反观中国的消费模式,尽管已经发生或正在经历转型,但总体来说还是一种谨慎型消费,正是这种谨慎型消费,成为了中国抵御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道屏障。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加快消费转型的步伐,大力促进适度消费,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