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5)
2023(13475)
2022(11179)
2021(10071)
2020(8540)
2019(19481)
2018(18643)
2017(35702)
2016(18307)
2015(20693)
2014(20370)
2013(20385)
2012(19072)
2011(17580)
2010(17897)
2009(17093)
2008(15886)
2007(13925)
2006(12840)
2005(12162)
作者
(53729)
(44800)
(44559)
(42732)
(28768)
(21251)
(20078)
(17303)
(17055)
(15950)
(15684)
(14847)
(14562)
(14394)
(14224)
(14053)
(13144)
(12896)
(12768)
(12024)
(11401)
(11061)
(10720)
(10367)
(10236)
(10107)
(9772)
(9286)
(9146)
(8861)
学科
(105489)
经济(105419)
管理(52935)
(52586)
(42697)
企业(42697)
方法(41389)
数学(37627)
数学方法(37145)
中国(32085)
(28146)
金融(28146)
(25437)
银行(25414)
(24662)
地方(23580)
(21651)
(21524)
业经(19207)
(18640)
(17585)
贸易(17566)
(17346)
(17127)
技术(16018)
农业(15556)
地方经济(14256)
环境(13346)
(13282)
(12993)
机构
大学(273038)
学院(270766)
(134656)
经济(132471)
研究(101386)
管理(101216)
理学(86352)
理学院(85461)
中国(84415)
管理学(83874)
管理学院(83373)
(59423)
(58147)
科学(56174)
(51024)
财经(47023)
中心(46237)
研究所(46023)
经济学(44965)
(42927)
(41425)
经济学院(40394)
(39089)
北京(37875)
(35896)
业大(35369)
财经大学(35093)
(32586)
师范(32280)
农业(31954)
基金
项目(175607)
科学(140052)
基金(131764)
研究(127475)
(115419)
国家(114615)
科学基金(98106)
社会(86631)
社会科(82675)
社会科学(82655)
基金项目(67335)
(65388)
自然(60482)
自然科(59201)
自然科学(59192)
自然科学基金(58141)
教育(57411)
资助(55894)
(55141)
编号(47077)
(40294)
重点(40213)
(39316)
国家社会(38476)
成果(38202)
(37237)
教育部(35218)
创新(35092)
中国(34267)
课题(33704)
期刊
(147563)
经济(147563)
研究(89749)
中国(57374)
(45009)
管理(41270)
(40210)
金融(40210)
学报(39277)
科学(38543)
(37329)
大学(30863)
学学(29265)
经济研究(26478)
技术(26157)
财经(25255)
农业(24898)
教育(22703)
(21990)
问题(19062)
业经(18538)
(18014)
统计(17604)
技术经济(17240)
国际(16693)
世界(16432)
(15607)
(14657)
决策(13971)
科技(11898)
共检索到431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耘  吕冰洋  郭庆旺  贾俊雪  
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投入型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率低,是低效的。为研究这个结论是否成立,本文构建一个区分设备资本和建筑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提出判断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三个基本命题。结合这三个命题,本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中过去和目前都存在着明显的体现在设备资本中的技术进步,1990—2005年间该形式的技术进步率至少在5.1%—6.0%以上,并且中西部地区这种技术进步并不必然低于东部地区。这充分说明,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高投入式增长并非一定是低效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枫  
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路径的一个典型化事实。但目前经济增长理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或是沿着新古典增长的路线、或是沿着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的文献不多,本文将尝试把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于增长模型中来,考虑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的内在联系,并从这个角度尝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峰  张建堡  
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之间的动态关系是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主流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一般认为,技术进步是中性和无偏的;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技术进步一般会表现出资本生产率下降、劳动生产率上升等特征,这即是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正呈现出这种技术进步特征,并影响中国经济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基本结构,表现为技术进步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资本积累规模的不断扩大和GDP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朝着特定的技术偏向自我强化。其后果是,在一段时间后会带来资本过度积累、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失衡等问题,限制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必要革新中国技术进步路径,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辅之以需求侧管理的调节,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模式转换,释放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文兴  陈雅男  
本文发展了一个动态经济增长模型,发现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短期关系非常不同于长期关系。相对于其他消费理论分析框架而言,该模型具有明显包容性,并与Granger-Engle非经典时间序列方法成功实现了“对接”。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律、永久性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随机游走假说,以及曼昆的λ假说等消费理论或假说,也都可以在这一框架下得到解释,或者说上述理论流派或假说都属于特例。实证分析结论不但支持该理论框架,而且比较恰当地刻画出了我国转型经济中的重大政策和制度变迁的影响。将消费看成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来源,是解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短期非稳定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框架下也很容易认识到,从长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永忠  
本文以资本外溢AK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对金融发展、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作了一个文献综述。理论研究表明:金融发展通过提高储蓄转化为资本比率、改善投资配置效率和改变储蓄率等途径促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双向关系,并形成金融发达、经济高增长和金融欠发达、经济低增长的双重均衡。经验分析显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证实了金融发展与内生增长理论的预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帆  
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是一国经济实现内生稳定增长的源泉。本文将罗默和卢卡斯的内生增长思想相结合,建立了研究开发和人力资本同时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技术和人力资本相互促进式的积累过程以及两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得到结论认为,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正向的交叉外部性,并可以推动宏观经济实现更快地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汤向俊  
本文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呈现资本深化的特征,引入人力资本积累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中国的资本-产出比在1978~1994年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1994~1998年呈现上升趋势,1999~2003年出现缓慢下降趋势;1978年以来,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不断提高,并且由于存在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导致人均物质资本上升,但这种人均物质资本和资本-产出比的上升由于人力资本边际报酬递增的作用,使整个经济具有可持续的增长;物质资本积累是中国过去20多年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但在近几年有所改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洪涛  
将公共支出纳入人力资本的积累函数,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公共支出内部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1978-2008年中国各项公共支出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支出中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支出的最优配置比例,依赖于各项支出对人力资本的贡献,以及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公共支出中的最优配置不是一成不变,从工业化初期到中等收入国家,为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应从初期的公共设施建设支出逐步向教育和医疗支出倾斜;中国1994年的分税制以及上世纪90年代的公共事业私有化改制导致了政府教育和医疗支出减少和经济建设性支出强化,这会损害长期的经济增长路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先明  秦开强  
本文比较分析1980—2011年20国集团(G20)各国的资本边际产出情况,发现中低收入国家的资本积累较高收入国家往往是有效率的,资本积累的过程很有可能就相伴着技术进步,因为新资本中往往蕴含着新技术。中国的资本边际产出在这些国家中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并且表现出长期稳定向上的趋势,没有出现明显的资本边际产出递减趋势。这意味着中国在资本快速积累的同时存在较快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中国离稳态资本水平的距离还很远,投资驱动增长仍具有很大的空间甚至是必要性,资本积累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心任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严成樑  王弟海  龚六堂  
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是经济增长理论和宏观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重点,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本文在一个资本积累与创新相互作用的框架下内生化劳动力供给,假设政府通过征收平滑的收入税为公共支出融资,并且将政府公共支出区分为资本性支出和研发性支出,从而考察了税收和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当政府通过征收收入税为生产性公共支出融资时,收入税税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一个倒U形的关系,从而回到了Barro(1990)的结论,尽管本文强调的政府财政政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与Barro(1990)差别较大;在基准经济(benchmark economy)的参数环境下,财政支...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士斌  王祯敏  
中国实现了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转变,该转变与人力资本积累阶段转变密切相关。各地10多年来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阶段性关联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初等教育)驱动了中国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经济增长,随着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到来,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也变为中级和高级人力资本(中高等教育);物质资本、人口红利对中国各阶段经济增长贡献都非常明显;高等教育虽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但在经济阶段性转变过程中,其贡献并未增强。因而,我国要对不同教育水平的劳动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初等文化劳动者的生产率;加快社会保障和城镇化建设,为中等文化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海英  赵英才  
人力资本增长来源于知识、技能在劳动力个体上的累积。知识、技能在经济系统内的不同分配状态是人力资本选择均衡性增长或非均衡性增长的结果。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分配不均将直接导致人力资本存量的下降。在目前的中国,接受教育是人力资本增长的最主要手段。在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相同条件下,将受教育机会更多地分配给拥有更低人力资本的普通劳动力,是人力资本增长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梁军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教育发展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回顾37年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加入教育变量的方法,拓展出体现教育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教育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实证估计了1978—2014年教育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4年期间,中国教育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平均提高约0.2311个百分点。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提高人力资本积累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是今后中国教育发展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祚祥  胡跃红  周丽  
中国近30年来的经济增长与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内在的联系。在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农民工"通过"干中学"积累了知识,并在流动中使之产生了溢出效应,同时农民在社区中积累的社会资本在流动过程中依托特有的流动方式得以延伸,降低了农民获取工作的信息成本与在城市生存的交易费用。"农民工"的非正规学习及其知识普及所导致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成为中国近30年以来经济增长的源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荣晨  董瞾  
本文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视角分析了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度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高技术出口额增长率对资本账户开放度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正向敏感性,说明发达国家资本账户开放度的提高可以加速资本积累和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对资本账户开放度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正向敏感性,而劳动力增长率、高技术出口额增长率对资本账户开放度的提高具有反向敏感性,说明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度的提高仅可以加速资本积累,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