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44)
2023(18940)
2022(15410)
2021(14210)
2020(11964)
2019(26895)
2018(26568)
2017(51327)
2016(27314)
2015(30205)
2014(29627)
2013(29112)
2012(26166)
2011(22989)
2010(22865)
2009(21291)
2008(20942)
2007(18630)
2006(16360)
2005(14390)
作者
(76593)
(64097)
(63698)
(60142)
(40468)
(30725)
(28913)
(25100)
(24309)
(22563)
(21758)
(21300)
(20107)
(19920)
(19485)
(19474)
(19125)
(18917)
(18407)
(18344)
(15769)
(15641)
(15543)
(14814)
(14476)
(14302)
(14180)
(14033)
(12805)
(12626)
学科
(111894)
经济(111669)
(104093)
管理(87512)
(85434)
企业(85434)
方法(49923)
(48808)
数学(40743)
数学方法(40316)
业经(35265)
(34419)
农业(32357)
中国(31170)
(23804)
财务(23752)
财务管理(23718)
(23532)
企业财务(22540)
(20991)
贸易(20978)
(20481)
技术(20438)
地方(19330)
理论(18621)
(18503)
(18402)
(18393)
(17524)
(17027)
机构
学院(382805)
大学(377643)
(160467)
经济(157476)
管理(155513)
理学(134966)
理学院(133691)
管理学(131511)
管理学院(130823)
研究(120137)
中国(94855)
(76949)
(75754)
科学(73034)
(72893)
业大(60460)
(58987)
财经(58611)
农业(58479)
中心(57772)
(57127)
(53553)
研究所(53530)
经济学(48767)
北京(46960)
(46245)
师范(45699)
(44837)
经济学院(44142)
财经大学(43323)
基金
项目(262883)
科学(209184)
基金(194332)
研究(190737)
(170038)
国家(168341)
科学基金(146173)
社会(126355)
社会科(119077)
社会科学(119042)
基金项目(103500)
(103005)
自然(94214)
自然科(92162)
自然科学(92134)
自然科学基金(90544)
教育(85910)
(85455)
资助(76868)
编号(76521)
成果(60343)
重点(58179)
(58022)
(57149)
(56520)
国家社会(52928)
创新(52871)
(51241)
科研(50573)
课题(50406)
期刊
(179080)
经济(179080)
研究(104011)
(74977)
中国(71828)
学报(60021)
管理(58474)
(58472)
科学(56237)
农业(50415)
大学(46744)
学学(44548)
(36825)
金融(36825)
业经(35181)
技术(32722)
教育(31477)
财经(29005)
经济研究(27250)
(26906)
(24981)
问题(24329)
(19980)
技术经济(19506)
世界(18566)
商业(18216)
科技(17906)
现代(17680)
图书(17662)
理论(16649)
共检索到559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凯  张仁慧  孙鹏飞  
探究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对完善地方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利用粮食主产区河南省周口市630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分组回归模型,分析了资本禀赋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的影响,探究了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均值为0.441,处于中等水平。农户综合资本禀赋和各类资本禀赋均对其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户资本禀赋对其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抚养期农户家庭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主要受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的正向影响;负担期农户家庭采纳行为主要受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正向影响;稳定期农户家庭采纳行为主要受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心理资本的正向影响;赡养期农户家庭的五项资本禀赋对其采纳行为均呈现正向显著影响。因此,提出多途径综合提升农户资本禀赋水平、充分考虑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农户家庭的差异和多措施提升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焱剑  曹大宇  廖冰  
[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农户生计资本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的影响,从产业链全过程视角下推动农户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方法]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江西省569个农户实地调查微观数据,构建二元Logitics模型实证生计资本对农户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作用关系。[结果]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农业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家庭年收入、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担任村干部、获取农业信息渠道数量对产前环节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农业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家庭年收入、获取农业信息渠道数量对产中环节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受教育水平、耕地面积、家庭年收入、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担任村干部、获取农业信息渠道数量对产后环节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耕地块数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过程采纳行为具有负向显著影响;距离县城公里数、村庄地形、经营方式对农户生产全过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结论]据此提出提供再教育培训,引导劳动力回流;推进“小田并大田”与“宜机化”改造;拓宽农户收入渠道,稳步提升家庭收入;创新农民组织功能,拓宽农业信息渠道;优化服务主体布局,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对策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永生  张德元  汪侠  
[目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考量绿色发展的重要表征。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的经验性路径和政策性选择,对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助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投入产出纬度法、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别测算了样本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深入探究了微观场域下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路径,以及农户要素禀赋在其间可能的作用,并通过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研究发现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行为的重塑能力,会随着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引起农业经营活动的空间高效集聚与农业要素的空间优化配置,呈现出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规模化、资本化与技术化特征,消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隐形壁垒”,打破农业技术辐射扩散的“玻璃幕墙”,呈现出双轮驱动的提升模式,共同实现了农户层绿色农业技术效率、绿色农业技术变化的提高。同时,这种影响呈现非线性特点,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最终表现为社会化服务的线性正向效果,共同驱动了农户层面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中,农户的要素禀赋与社会化服务存在互补作用,强化了社会化服务绿色效应的路径依赖,且这种调节影响也存在门槛。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农户要素禀赋的调节作用,降低了其跨越门槛值的难度,为之后的社会化服务借助绿色农业技术效率、绿色农业技术变化两条路径,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提供了现实保障和长效机制。[结论]研究为更好地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提升绿色发展方面的作用,而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需要继续深入实施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孟权  
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采用农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Mlogit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农村家庭的兼业化程度较高,家庭结构呈现"纺锤形"分布,社会资本积累会促使农户选择偏非农型的生计策略。通过检验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发现社会资本在家庭生命周期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中既存在调节作用,又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的大小为35.2%。为促进农户生计多样化,加强农户抗风险能力,防止生命周期阶段两端的家庭遭受生计风险,建议政府通过职业教育或者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加强对农户资金、贷款方面的支持,扩大农户的社会网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月峰  张秋  乔梅  张韵亮  王博文  
[目的]小农户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采纳行为是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核心体现,村集体兼具政府代理人与农户当家人的双重身份,其作为可有效缓解采纳不足问题,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法]基于S-O-R理论分析框架,选取陕西省关中地区69份村级样本和1602份农户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分层线性回归模型(HLM)分析村集体作为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的影响,验证农户感知的中介效应,并利用多群组分析探究社会化服务供需双方的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的调节效应。[结果]村集体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感知的信任度和行为态度维度在村集体作为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群组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化服务供需双方的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在村集体作为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结论]应注重农户反馈,以差异化战略提升农户适应性,通过村集体积极作为搭建起供需双方的合作桥梁,优化社会化服务工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畅倩  李晓平  谢先雄  赵敏娟  
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利用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630户稻农的数据,在构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的基础上,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关注农业生产经营特征的中介效应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非农就业在总体上抑制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②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变量在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具体而言,非农就业通过减少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农户的地块集中程度和生产专业化水平抑制了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③家庭生命周期在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向后推移,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负向影响增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子  饶芳萍  诸培新  
为了深入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考察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否有效缓解土地规模经营面临的约束,本文首先构建了考虑农业社会化服务要素及土地要素的农户生产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增加农业社会化服务要素投入,将促进农户增加土地要素投入,即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有正向影响。其次,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考虑到农户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和转入土地的不同生产经营决策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内生性问题,建立似不相关Biprobit联立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土地转入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缓解农户的劳动力、技术等资源禀赋约束,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永生   张德元   汪侠  
[目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考量绿色发展的重要表征。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的经验性路径和政策性选择,对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助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投入产出纬度法、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别测算了样本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深入探究了微观场域下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路径,以及农户要素禀赋在其间可能的作用,并通过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1)研究发现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行为的重塑能力,会随着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引起农业经营活动的空间高效集聚与农业要素的空间优化配置,呈现出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规模化、资本化与技术化特征,消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隐形壁垒”,打破农业技术辐射扩散的“玻璃幕墙”,呈现出双轮驱动的提升模式,共同实现了农户层绿色农业技术效率、绿色农业技术变化的提高。(2)这种影响呈现非线性特点,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最终表现为社会化服务的线性正向效果,共同驱动了农户层面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农户的要素禀赋与社会化服务存在互补作用,强化了社会化服务绿色效应的路径依赖,且这种调节影响也存在门槛。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农户要素禀赋的调节作用,降低了其跨越门槛值的难度,为之后的社会化服务借助绿色农业技术效率、绿色农业技术变化两条路径,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提供了现实保障和长效机制。[结论]研究为更好地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提升绿色发展方面的作用,而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需要继续深入实施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杰  蔡志坚  吉星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农村创业成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研究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的影响,并就改进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下生计资本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异质性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农业创业和多行业创业行为都有促进作用,其中人力资本对非农创业和多行业创业行为的边际贡献最大,物质资本对农业创业行为边际贡献最大。(2)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行为都有影响,其中相比较其他家庭,抚养期和负担期的家庭开展非农创业活动的可能性最高,抚养期和稳定期的家庭从事农业创业活动的可能性最高。(3)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有较大差异。(4)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可从农村家庭生计资本改善上实施政策,建议把握各类家庭的规律和特点,使政策更为精准地定位到家庭需求,从而使得政策更有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三峡  罗小锋  黄炎忠  唐林  余威震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利用鄂、赣两省704户稻农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风险感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对生物农药技术的采用率较低,仍有55.54%的稻农未采用生物农药;(2)风险感知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影响,技术风险感知和市场风险感知越强的稻农,采用生物农药技术的可能性越小;(3)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能有效缓解风险感知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4)相较于规模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更能有效缓解市场风险感知对小农户采用生物农药技术的抑制作用,但对其技术风险感知的缓解作用则不明显。因此,在加大技术宣传和田间地头指导,完善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加生物农药补贴力度以降低农户技术与市场风险感知的同时,有必要通过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优化小农户的农产品市场环境,以此促进生物农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朝华  
当前,绝大多数农户消费需求不足,消费支出维持在中低消费水平。研究表明,除农户自身与家庭特征对其消费支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外,保障策略、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的消费行为也有着重要影响,且影响较为复杂。建议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不同消费水平的农户,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推广、保障体系的健全与消费方式的转变上应有不同的政策侧重,以促进农户消费与社会稳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汪为  
文章利用湖北省2680户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基于Glick提出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采用Alkire和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户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分解。结果发现,湖北农户的多维贫困整体有下降的趋势。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贫困与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出倒"U"型,起步型家庭和衰退型家庭的贫困对多维贫困贡献率只有10%。医疗支出、医疗保险、做饭燃料和卫生设施这四个指标共同对多维贫困贡献率达到了50%。人均消费、金融资产、户外道路和耐用品指标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而劳动力教育水平、住房结构、土地面积和住房面积指标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基于此,政府应加强对生命周期中间阶段家庭的关注,尽快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加大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改善贫困农户生活居住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操敏敏  齐振宏  刘可  陈雪婷  黄炜虹  
基于湖北、江苏2省粮食主产区的603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了农户兼业对其施用生物农药行为的影响并着重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二者间存在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农户兼业会显著降低其施用生物农药的可能性,且农户兼业的负向影响随着兼业程度的提高而增强;2)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及其施用生物农药行为间的调节作用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对于Ⅰ兼农户,农机雇佣服务在两者间存在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然而金融贷款服务则发挥了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对于Ⅱ兼农户,由于农业保险服务在两者间的正向调节作用,农户兼业对其施用生物农药的消极影响有所减弱。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借助农技人员推广生物农药、提升农户的生态认知水平;加大对生物农药的政策扶持、提高施用生物农药的直接补贴;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针对性的选择服务对象和提供服务内容等政策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原  孙鹏飞  赵凯  
探究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对于实施宅基地退出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结合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中唯一的贫困县——安徽省金寨县333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家庭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路径的差异。结果表明:(1)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基本遵循计划行为理论,影响路径包括"行为态度→退出意愿→退出行为"和"主观规范→退出意愿→退出行为",且主观规范是主导因素,行为态度次之,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退出行为。(2)不同类型家庭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不同,其中抚幼养老型家庭和养老型家庭的影响路径与样本总体路径一致,包括"行为态度→退出意愿→退出行为"和"主观规范→退出意愿→退出行为";抚幼型家庭的影响路径仅有"主观规范→退出意愿→退出行为",且其主观规范对退出意愿的影响强于养老型家庭和抚幼养老型家庭。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家庭实施不同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激励政策,有效利用农户的社会网络,健全宅基地退出后的配套政策,以及严格落实宅基地退出补偿资金的信息公开和按时支付制度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新艳  王坤鹏  欧名豪  
[目的]家庭生命周期是研究农户行为的重要理论视角。文章借鉴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利用扬州市邗江区289户微观样本,剖析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分析法和有序Logit模型。[结果](1)家庭生命周期特征变量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家庭>成熟的核心家庭>成长中的核心家庭>扩大家庭>萎缩家庭;(2)政策了解程度、家庭年收入、承包地面积、农民收益增加、子女就学条件改善和居住环境改善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但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存在异质性;(3)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既有共同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性影响因素。[结论]应重视农户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将其作为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共同因素,采取普适性措施;对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差异性因素进行识别,"对症下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