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10)
- 2023(13076)
- 2022(10911)
- 2021(9895)
- 2020(8548)
- 2019(19024)
- 2018(18436)
- 2017(35775)
- 2016(19129)
- 2015(21090)
- 2014(20535)
- 2013(20037)
- 2012(18243)
- 2011(16054)
- 2010(15654)
- 2009(14328)
- 2008(13743)
- 2007(11646)
- 2006(9920)
- 2005(8459)
- 学科
- 济(80537)
- 经济(80444)
- 业(59654)
- 管理(59183)
- 企(47306)
- 企业(47306)
- 方法(43394)
- 数学(39795)
- 数学方法(39372)
- 农(24276)
- 财(23129)
- 中国(19112)
- 业经(17100)
- 农业(16916)
- 务(15405)
- 财务(15367)
- 财务管理(15337)
- 贸(15120)
- 贸易(15114)
- 易(14719)
- 企业财务(14693)
- 制(14258)
- 学(14009)
- 地方(13504)
- 技术(12474)
- 银(12317)
- 银行(12280)
- 环境(11968)
- 融(11856)
- 金融(11854)
- 机构
- 大学(266958)
- 学院(265208)
- 济(112536)
- 经济(110693)
- 管理(110370)
- 理学(97348)
- 理学院(96458)
- 管理学(94965)
- 管理学院(94494)
- 研究(80445)
- 中国(62194)
- 京(52489)
- 财(51310)
- 科学(48536)
- 农(47955)
- 业大(42886)
- 财经(42400)
- 中心(40389)
- 经(38952)
- 江(38022)
- 农业(37796)
- 所(37796)
- 经济学(35590)
- 研究所(34660)
- 经济学院(32578)
- 财经大学(32058)
- 北京(31425)
- 范(30959)
- 师范(30504)
- 经济管理(30438)
- 基金
- 项目(192404)
- 科学(154048)
- 基金(145422)
- 研究(134742)
- 家(128052)
- 国家(127040)
- 科学基金(111200)
- 社会(90480)
- 社会科(86129)
- 社会科学(86111)
- 基金项目(77326)
- 自然(73782)
- 省(73630)
- 自然科(72217)
- 自然科学(72198)
- 自然科学基金(70993)
- 划(62604)
- 教育(62482)
- 资助(58738)
- 编号(51651)
- 部(43331)
- 重点(42839)
- 创(40936)
- 发(39937)
- 成果(39266)
- 国家社会(39080)
- 创新(38301)
- 科研(38085)
- 教育部(37863)
- 人文(36922)
共检索到365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先雄 李晓平 赵敏娟 史恒通
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构建了资本禀赋影响牧民减畜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同时,利用对内蒙古372户牧民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双栏模型实证检验并分析了资本禀赋对牧民减畜意愿及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研究区牧民减畜意愿不高,减畜规模整体较低,仅49.731%表示愿意减畜,且平均减畜规模为59.717只羊,仅占达到草畜平衡标准户均应减规模(122.568只羊单位)的48.721%,仍存在较大的减畜空间。②资本禀赋对牧民减畜行为影响显著。其中,经济资本中家庭收入和牲畜数量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草场面积对减畜意愿有显著抑制作用;文化资本中蒙古族、文化程度分别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有显著促进作用;社会资本中人际信任、人际网络和互惠规范对牧民减畜意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道德约束对牧民减畜的意愿和程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③政府补贴与草原生态认知对牧民减畜意愿和程度存在正向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长江 姚娟 赵向豪
生态补偿是激励牧民参与退牧还草,实现经济与环境共赢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基于布迪厄的实践逻辑理论,构建资本禀赋影响牧民退牧参与意愿和受偿额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说,采用双栏模型对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地210份牧民样本数据进行运算,实证分析资本禀赋对牧民退牧受偿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74.76%的牧民愿意参与退牧,预期受偿额度主要集中在6000~7500元/hm2之间,牧民受偿额度的心理预期差异较大;资本禀赋对牧民退牧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收入、家庭劳动力人数、受教育程度、培训效果满意度、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牧民清理周边垃圾的态度及对子女外出打工的态度对牧民的退牧参与意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资本禀赋与牧民退牧受偿额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家庭劳动力人数、草场面积、受教育程度、培训效果满意度、生态保护的传统文化、对子女外出打工的态度、家庭关系对牧民退牧受偿额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文中提出构建多元化补偿机制、增强牧民生计能力、形塑牧民环境素养与延伸牧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新
本文在对牧户调查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后,深入研究了内蒙古牧民在实施退牧还草项目前后生产、生活变化情况。运用模型对牧民家庭的经济收入进行实证研究,计算了国家资本投入对牧民增收的贡献率,最后提出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退牧还草 牧民 收益 国家资本投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军 耿午 盖志毅
由于畜产品的经营性收入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牧区畜牧业发展的缓慢就成为制约牧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制约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内蒙古牧区产业调整的方向。
关键词:
牧民增收 畜牧业 产业调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敖拉哈,塞冬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地区。为了探索蒙古族牧区牧民老年人(60岁以上)的健康、疾病情况,以及长寿因素,我们进行了遗传、营养、劳动、嗜好、血压、主要疾病等方面的调查,其结果如下: 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位于东经115~010”~119~050”,北纬44~045”~46~045”,海拔1,000米,属内蒙古高原的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乌云花 永梅 温青超 许黎莉 冯静蕾
提升农牧民的金融素养可以降低农牧户家庭非理性投资的概率,能更好发挥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农村牧区的作用,促进农村牧区金融环境的融资主体不断实现自我优化,最终推动农牧户的持续增收和农村牧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内蒙古农村牧区为例,利用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金融知识、金融能力和金融态度三个方面测评了农牧民的金融素养水平,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农牧民金融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牧民金融素养水平整体不高,均值是66.5分。从分组情况看,29.4%的农牧户金融素养得分小于60分,只有21.4%的农牧户金融素养得分大于80分。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资本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牧民金融素养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牧民所在村的贷款违约现象和户主年龄等对农牧民金融素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针对农牧民金融素养偏低的现实,通过加强对农牧民的金融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牧民金融素养至关重要。此外,拓宽村级信息交流渠道,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扩大村民的社交范围,发挥好社会资本在提高农牧民金融素养水平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孔德帅 胡振通 靳乐山
牧民的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对于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内蒙古自治区34个嘎查294个牧民的实地调查数据,描述了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现状,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有关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总体较弱,仅有34.0%的牧民明确表示愿意子女继续从事草原畜牧业经营。少数民族、家中有村干部的样本牧民具有较强的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年龄越大,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越强。天然草场和劳动力是草原畜牧业的两种主要生产要素,与两者相关的家庭人均草场面积、草场质量状况、家庭人口数和家庭畜牧业从业人数都对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有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杰 高芬 乔光华
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国家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牧民收入结构及其不平等情况发生显著变化。为此,以内蒙古为例,利用定点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牧民收入分配状况,探讨市场化因素和政府生态环境政策对牧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与国内居民的差距不大,整体在0.4~0.5之间波动,最高值为0.47,最低值为0.41。畜牧业收入仍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贡献因素,但影响程度在逐渐下降,非牧业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在快速增加,其中畜牧业收入和非牧业收入起着拉大差距作用,转移性收入发挥着缩小差距作用。此外,工资性收入对非牧业收入不平等贡献最大,并呈增加的趋势;草原生态补奖收入对转移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贡献最大,有助于缩小差距。牧民收入的区域差异主要贡献来自于区域内差距,表明各盟市内部的收入不平等更为明显。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扩大牧民非牧业就业途径,在增加收入的过程中降低收入不平等;与此同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持续实施和结构调整也需不断加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龙 林海英 金桩
已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对居民福利具有重要影响,但居民对社会资本的利用程度如何这一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首次提出了社会资本可利用度概念,并基于农牧户视角构建了社会资本可利用度的测度体系,实际测算了农牧户社会资本可利用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不同生产方式的农牧户社会资本可利用度确实存在显著差异,民俗文化、中心城镇可达性和居住集聚性对农牧户社会资本可利用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社会资本的内涵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发现还意味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应高度关注提升居民个体的社会资本可利用度,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前路 乔娟 李秉龙
为探究家庭禀赋与外出务工因素对牧民养殖技术需求的影响,依据西藏那曲地区和日喀则市885份入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Logit模型方法,对牧民养殖技术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牧民技术需求整体偏低,副产品粗加工技术需求稍高。家庭收入水平越高、肉羊养殖收入比重越大、与村民家相处越好、外出务工人次越多、养殖技术认知越高的牧民家庭对肉羊养殖技术需求越高,而是否信仰宗教与养殖技术需求不显著。因而副产品粗加工技术应成为政府技术推广的切入点,拓展务工渠道、加强养殖技术宣传与培训、规范草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在提高肉羊养殖效率的同时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艳丽 赵益平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内蒙古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现状,总结其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应适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规范合作社产权制度,坚持社员民主控制,规范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盈利空间,规范合作社利益分配制度,建立外部审计监督制度,完善扶持政策等对策措施,以促进内蒙古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满喜 王桂霞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发展过程,研究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产值的关系,认为农业产值增长缓慢是制约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人均纯收入 统计分析 回归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伊侬
本文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牧民参与合作社的意愿。研究表明,牧民按照家庭总资源进行决策,而牧民是否需要资金借贷、牧民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牧民受教育年限、牧民畜牧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及家庭总收入等因素是影响牧民参与合作社意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牧民 Logit模型 合作社 参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啊利 姚娟 李倩娜
[目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方法]基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牧民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气候变化感知对牧民畜牧碳减排意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并进行稳健性检验与CMP估计进行内生性处理。[结果]结果显示:(1)牧民的气候变化感知程度越高,其参与畜牧碳减排意愿越强。牧民气候变化感知程度每提升1个单位,其具有强烈意愿实施碳减排行为的可能性提高6.6%。(2)牧民的气候变化感知会正向影响环境态度,进而显著促进其碳减排意愿,环境态度作为其中的传导机制,中介效应占比为22.23%。(3)社会规范在“气候变化感知—环境态度—畜牧碳减排意愿”路径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结论]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政府应加强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升牧民减碳意识,促进牧民责任和义务意识的形成。培育牧民环境价值观,端正其环境态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补贴与奖励机制,进而提高牧民碳减排响应程度。营造碳减排环境,改善低碳设施,推动草原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牧民的生计弹性和适应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海春 高博 祁晓慧 乔光华
本文利用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实施前后内蒙古自治区5个盟市260个牧户的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对牧户减畜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对牧户的减畜行为总体上产生了显著正效应,但对不同牧户减畜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牧户家庭人均收入、非畜牧业收入占比与牧户的减畜行为显著正相关,牧户人均草场面积、距旗(县)政府所在地距离、草原年均降雨量与牧户的减畜行为显著负相关。建设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应根据牧户的家庭特征推行差异化补奖机制并实施严格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牧区工矿业开发对牧户生计的影响分析——基于内蒙古B嘎查的考察
家庭禀赋如何影响就业?——对失地农民的考察
参与式灌溉管理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内蒙古灌区农户的调研
农牧户兼业时间的实证研究——基于内蒙古农村牧区的问卷调查
草场细碎化如何影响牧户实现草畜平衡——以内蒙古与青海典型牧区为例
主体再造与多元参与:“村民自办文化”的实践机制——基于内蒙古邓村的田野考察
牧民生计资本对旱灾应对策略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现状与发展路径——基于内蒙古自治区201户农牧民的调查思考
畜禽载畜量预警的实证分析——以内蒙古牧业旗为例
生计资本对农牧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农牧户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