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71)
- 2023(17862)
- 2022(15231)
- 2021(14312)
- 2020(11935)
- 2019(27196)
- 2018(26973)
- 2017(52783)
- 2016(28266)
- 2015(31721)
- 2014(31589)
- 2013(30825)
- 2012(28243)
- 2011(25397)
- 2010(25385)
- 2009(23096)
- 2008(22421)
- 2007(19889)
- 2006(17620)
- 2005(15133)
- 学科
- 济(115150)
- 经济(115026)
- 业(88078)
- 管理(85074)
- 企(66128)
- 企业(66128)
- 方法(52106)
- 农(50215)
- 数学(45795)
- 数学方法(45190)
- 农业(33337)
- 财(29535)
- 中国(29213)
- 业经(28822)
- 学(22966)
- 地方(22679)
- 技术(21696)
- 制(21515)
- 贸(20532)
- 贸易(20525)
- 易(19999)
- 环境(19907)
- 务(18477)
- 财务(18399)
- 财务管理(18364)
- 理论(18228)
- 策(18095)
- 企业财务(17476)
- 银(17286)
- 银行(17247)
- 机构
- 学院(401440)
- 大学(397863)
- 济(164169)
- 管理(163971)
- 经济(160731)
- 理学(143148)
- 理学院(141678)
- 管理学(139216)
- 管理学院(138486)
- 研究(129767)
- 中国(98133)
- 京(82681)
- 科学(79790)
- 农(75840)
- 财(73047)
- 所(63468)
- 业大(63345)
- 中心(61069)
- 财经(59055)
- 江(58215)
- 农业(58089)
- 研究所(57940)
- 经(54087)
- 范(51937)
- 师范(51511)
- 北京(51426)
- 经济学(48564)
- 院(46966)
- 州(46792)
- 经济管理(44420)
- 基金
- 项目(279831)
- 科学(221845)
- 研究(206711)
- 基金(204493)
- 家(176974)
- 国家(175468)
- 科学基金(152459)
- 社会(131805)
- 社会科(124772)
- 社会科学(124741)
- 省(109134)
- 基金项目(108630)
- 自然(98657)
- 自然科(96325)
- 自然科学(96304)
- 自然科学基金(94592)
- 教育(94528)
- 划(90893)
- 编号(85234)
- 资助(83493)
- 成果(67407)
- 部(62255)
- 重点(61814)
- 发(59756)
- 创(58341)
- 课题(57075)
- 创新(54351)
- 国家社会(54307)
- 教育部(53581)
- 人文(52967)
- 期刊
- 济(178742)
- 经济(178742)
- 研究(113584)
- 农(74395)
- 中国(72880)
- 学报(60789)
- 科学(57502)
- 管理(56616)
- 财(53750)
- 农业(50741)
- 大学(47542)
- 学学(45160)
- 教育(41565)
- 融(37073)
- 金融(37073)
- 技术(36815)
- 业经(34368)
- 财经(27893)
- 经济研究(26670)
- 业(24229)
- 问题(24202)
- 经(23813)
- 技术经济(20576)
- 科技(20214)
- 版(19529)
- 图书(18706)
- 理论(18683)
- 资源(18239)
- 现代(18044)
- 世界(17182)
共检索到575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晓慧 陆迁 王礼力
本文基于黄土高原地区陕西、甘肃和宁夏3省份1152户农户调查数据,构建资本禀赋、生态认知、生态补偿政策和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理论模型,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资本禀赋、生态认知、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资本禀赋中,农用机械数量、林地面积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及采用程度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耕地面积对采用程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总收入对采用行为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相互信任对采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农户生态认知对其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采用水土保持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对资本禀赋、生态认知与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及采用程度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晓慧 王礼力 陆迁
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价值认知,不仅反映了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主观认识和接受程度,而且影响到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鉴于此,基于黄土高原区1 152户农户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 Selection Model实证分析了资本禀赋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的价值认知以及认知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增产价值、增收价值、生态价值认知程度较高的农民比例分别为13. 89%、12. 5%、19. 01%,农民对水土保持技术的价值认知不高。(2)影响农民对水土保持技术增产价值认知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房屋类型、耕地面积、村干部、相互信任、相互帮忙;影响增收价值认知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房屋类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劳动力数量、房屋类型、相互信任、相互帮忙、信息渠道等变量则显著影响了农民对生态价值认知程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晓慧 王礼力 陆迁
利用黄土高原陕甘宁3省(区)1 152份农户调查数据,基于农户感知价值理论,从农户对技术的感知价值和对生态环境的感知风险视角切入,探索感知价值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主效应,考虑收入水平的差异,分析总收入和农户分化分析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年龄越小、农用机械数量越多、耕地面积越多,农户之间相互信任程度越高,政府支持程度越高,农户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的概率越大。农用机械数量越多、耕地面积越多,政府支持程度越高,农户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概率越大。(2)农户感知利益、感知风险对其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和耕作技术采用行为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3)总收入能够显著负向调节感知利益与水土保持工程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显著负向调节感知利益、感知风险与水土保持耕作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农户分化能够显著负向调节感知风险与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和耕作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的关系。由此提出通过增加农户对生态环境的感知风险来提高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感知利益等政策建议,以促进水土保持技术的推广应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煜阳 陆迁 贾彬 刘戴娆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下,黄土高原农户在时间禀赋恒定条件下的劳动力配置逐渐成为采用水土保持技术的关键因素,探究二者关系对于提高技术采用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黄土高原区1197份农户的调查数据,使用Probit模型,主要考察了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行为及时间长短对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影响,进一步运用逐步检验法,检验了农户参与集体行动对外出务工影响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促进其水土保持技术的采用。但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延长,农户对农业收入依赖性降低,削弱了农户水土保持技术的采取。(2)农户参与村集体行动是劳动力转移影响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渠道之一,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证实了集体行动模式在水土保持技术应用推广中的价值。此外,农业经营决策者的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与农户家庭的邻里互助、技术改善认知以及政府的技术推广活动均对农户的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不仅提供了劳动力转移趋势下水土保持技术扩散的研究证据,对健全村集体行动以促进技术采用也具备一定的经验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天志 陆迁
基于黄土高原区1 195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探索因子、二元Logistic回归和KHB方法,构建并检验社会互动、信任对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分析框架和影响机制,以期为推动水土保持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社会互动5个维度直接正向影响农户采用水土保持技术,对农业技术采用率提高、改善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2)社会互动通过人际信任、网络信任和政府信任间接正向影响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3)信任的总间接效应(0.735 3)大于社会互动的直接效应(0.576 3),其中,人际信任的间接效应值最大(0.394 7),政府信任次之(0.220 3),网络信任最小(0.120 3)。研究深化农户与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关系的理解,建议相关部门在农业技术推广和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社会互动与信任的积极作用,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政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丽 褚力其 姜志德
黄土高原农户对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认知和对水土流失风险的感知是水土保持耕作技术采用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探究二者对技术采用意愿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户技术采用率的提高、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量、改善生态环境。本文利用黄土高原123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基于代际差异的视角,采用逐步回归法和分组回归法,分析了农户技术认知和风险感知对其水土保持耕作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及代际差异。结果表明:①技术认知对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采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认知对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少免耕、深松耕、秸秆还田、残茬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采用意愿的作用强度均是新生代农户大于老一代农户。②风险感知对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户等高耕作和沟垄种植技术采用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强度存在代际差异;对新生代农户少免耕技术采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老一代农户深松耕、秸秆还田、残茬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采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③风险感知在技术认知和采用意愿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等高耕作、沟垄种植、残茬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采用意愿中,风险感知对于老一代农户的调节作用强于新一代;在少免耕、深松耕和秸秆还田技术采用意愿中,风险感知对于新一代农户的调节作用强于老一代。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等控制变量对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户水土保持耕作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建议农业技术和政策推广视新老农户区别对待,提供有针对性的补贴,并通过鼓励土地流转为技术采用提供便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甲山 刘洋 邹倩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水土保持环境管理的重要保障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国内学者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和补偿主体、客体、标准、途径、方式等机制构成要素方面进行了诸多探讨,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然而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突出表现为补偿主体和客体界定不够明确、补偿标准难以确定、区际补偿难以实现、生态税费制度不够健全、长效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 补偿机制 补偿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甲山 刘洋 邹倩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水土保持环境管理的重要保障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国内学者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和补偿主体、客体、标准、途径、方式等机制构成要素方面进行了诸多探讨,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然而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突出表现为补偿主体和客体界定不够明确、补偿标准难以确定、区际补偿难以实现、生态税费制度不够健全、长效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 补偿机制 补偿方式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慧 陈绍俭 付咏
水土流失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采用水土保持技术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激励可能影响农户的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决策。根据对陕西省622户农户进行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政策激励显著促进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这一促进作用通过提高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认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政策激励(技术培训、技术补贴、技术示范)均能显著促进农户采用水土保持技术,且政策激励对农户采用不同属性的水土保持技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激励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促进作用在专业化程度高、受教育程度高、经营规模大、受灾程度高的农户中表现更为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郁 齐振宏 孟祥海 张董敏 邬兰娅
本文以湖北省248个专业养殖户(场)为调查对象,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了家庭资源禀赋对养猪户建立粪污处理设施及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环境行为的影响,并引入生态补偿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分析了生态补偿政策对养猪户的资源禀赋—环境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养猪户的环境行为是综合考虑家庭资源禀赋的理性选择,其中养猪户养殖培训数量、组织化程度、养殖规模和配套土地面积是影响其环境行为的关键因素。(2)生态补偿政策对养猪户资源禀赋—环境行为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据此,本文提出加大生态补偿政策宣传力度和养猪户的受惠度、增强畜牧管理部门与养猪户的互动、加大养猪户养殖环境防治的技术指导、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诗嫚 杨钢桥 赵微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利益损失的内在行为机理,为农地整治项目利益损失补偿机制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运用禀赋效应理论提出农户利益损失内在行为机理的理论假说,并以湖北省部分县市340份农户问卷为样本,采用定序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对耕地被占用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户存在经济损失和主观损失,青苗压占、林木损毁、田块分割只存在经济损失,为补偿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值;房屋拆迁、坟墓迁移和耕地占用经济损失和主观损失并存,主观损失源于禀赋效应引起的农户主观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认知差异。研究结论:不具有禀赋效应的物品发生损失时,应根据物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具有禀赋效应的物品发生损失时,应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丹晨 吴海涛
通过对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项目区农户进行抽样调查,文章基于农户认知视角,采用描述性统计、多重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评价了项目实施对农户生计的效应。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描述性统计 多重比较 农户生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邬亮 马丽 齐晔
近年来,省级政府制定的环境政策逐渐增多。在数量繁多的各类问题中,省级政府的决策者如何能够充分认识到某个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进而出台一项环境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相比,省级政府制定环境政策的过程有何特征?本文通过研究两个案例来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一个案例是陕西省制定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政策,另一个案例是云南省正在制定的类似政策。研究表明,在省级政府制定环境政策的过程中,政策倡导者往往不是省级政府决策者,而是省级政府中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政策倡导者建立政策的途径是说服作为决策者的省级政府相关领导,进而使之批准政策出台。其说服方法是建立由相关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支持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贾蕊 陆迁
本文利用黄土高原区849户农户调查数据,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从行动信息、行动参与、行动组织和行动效果4个维度对农户集体行动参与程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运用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检验方法,考察了土地流转面积、流转期限对农户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土地流转面积、流转期限通过改变农户集体行动参与程度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行为的间接影响,并对农户集体行动参与程度影响水土保持实践过程中政府补贴的调节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流转面积对修筑梯田、使用地膜和造林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并不显著;土地流转期限对以上4种措施的实施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集体行动在土地流转面积、流转期限影响农户修筑梯田、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接受政府补贴较少农户的造林活动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但在土地流转面积、流转期限影响农户地膜使用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3)政府补贴在农户集体行动影响造林和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过程中发挥调节效应,但在集体行动影响造林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为负,在集体行动影响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为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聂斌斌 蔡强国 张卓文 李国强 项宇
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需要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区研究。论文以陕西省为例,应用ArcGIS 9.2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年降雨量、土壤侵蚀、人口密度等指标,划分出陕西省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适宜区域,并分析了陕西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情况。结果表明,陕西省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区面积为23 911km2,秦岭大巴山区适宜自然生态修复的面积最大,研究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一步实施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GIS 自然生态修复 陕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东北黑土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研究——基于政府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农地资本禀赋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的影响——基于“土地粘性”与“资本激励”效应分析
家庭禀赋对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供给的影响——兼论责任主体认知的调节效应
生计禀赋对农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成效的影响——以成都311户乡村家庭为实证
江西省上饶县农户水土保持投资行为机理与实证模型
资本禀赋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及作用机制
南方丘陵区水土保持中的农户行为分析——以湖南省衡南县为例
技术认知、补贴政策对农户不同节水技术采用阶段的影响分析
创新实践地区农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成效的生计禀赋影响——苏州及成都的实证比较
耕地禀赋、非农就业与农户多元耕地保护补偿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