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50)
2023(11482)
2022(9551)
2021(9063)
2020(7862)
2019(17826)
2018(17279)
2017(34651)
2016(17953)
2015(19779)
2014(19677)
2013(19072)
2012(17171)
2011(15032)
2010(14529)
2009(13135)
2008(12801)
2007(10889)
2006(8917)
2005(7782)
作者
(48272)
(40301)
(40052)
(38234)
(25820)
(19412)
(18437)
(15735)
(15328)
(14207)
(13758)
(13645)
(12723)
(12499)
(12487)
(12446)
(12155)
(11690)
(11634)
(11489)
(9974)
(9615)
(9523)
(9276)
(9127)
(9070)
(8888)
(8498)
(8004)
(7866)
学科
(67062)
经济(66993)
(54090)
管理(52483)
(44252)
企业(44252)
方法(37606)
数学(33836)
数学方法(33414)
(21743)
银行(21597)
(21115)
(20164)
(19680)
中国(18938)
(15950)
(15678)
金融(15677)
(15279)
财务(15240)
财务管理(15212)
企业财务(14570)
业经(13936)
(12459)
(11828)
贸易(11818)
(11561)
理论(11414)
(11369)
制度(11352)
机构
大学(241370)
学院(239590)
(99735)
管理(99178)
经济(97813)
理学(86162)
理学院(85363)
管理学(83877)
管理学院(83429)
研究(72054)
中国(64752)
(49353)
(48381)
科学(42815)
财经(40368)
(37498)
(37083)
中心(36762)
业大(34938)
(33839)
(33768)
经济学(32475)
财经大学(31024)
研究所(31008)
农业(29830)
经济学院(29637)
北京(29264)
(27589)
(27009)
商学(26968)
基金
项目(171987)
科学(137677)
基金(130081)
研究(122296)
(113210)
国家(112337)
科学基金(98835)
社会(81004)
社会科(76991)
社会科学(76975)
基金项目(69210)
(65523)
自然(65515)
自然科(64110)
自然科学(64092)
自然科学基金(62982)
教育(56921)
(55594)
资助(53405)
编号(47120)
(39194)
重点(38354)
(36672)
成果(36233)
(35075)
国家社会(34780)
教育部(34472)
创新(34284)
科研(34225)
人文(33641)
期刊
(94058)
经济(94058)
研究(68415)
中国(40657)
(39370)
(38546)
金融(38546)
学报(36809)
管理(34931)
科学(33870)
(31982)
大学(28878)
学学(27774)
技术(20831)
农业(20412)
财经(20152)
教育(17209)
(17157)
经济研究(15990)
业经(14709)
理论(12572)
问题(12322)
财会(11869)
统计(11561)
实践(11520)
(11520)
技术经济(11319)
(11113)
(10904)
(10770)
共检索到340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爱民   赵业翔  
本文建立了模型环境松弛、微观基础统一的间接关联抛售模型,为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提供复杂间接关联视角下的理论与经验认识。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近年来显著下降,以群体一致性抛售为核心的重要性机构集在风险传染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资本短缺损失是资产抛售发生的首要条件,在监管约束机制下导致了间接抛售损失的积累,而间接抛售损失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积累方式;网络视角下风险指标对系统性风险具有异质性作用,机构视角下风险指标对银行重要性具有一致性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一锋  
文章采用条件在险价值(CoVaR)方法测度了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结果表明: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城市商业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相对较小;并进一步估计了动态条件在险价值,发现2015年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大幅上升,反映了同时期信用风险加速恶化、盈利水平持续下滑。2016年系统性风险虽然有所下行,但反弹明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单春妮   朱琳琳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进行重大转型,房地产市场调整对我国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产生一定外溢影响。本文从国内安全资产短缺问题出发,以房地产作为中介渠道,探究安全资产短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安全资产短缺程度的提高会直接抬升系统性金融风险,此外还会通过房地产市场繁荣程度来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房地产仅仅是一种“准安全资产”,市场主体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在安全资产短缺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提高安全资产供给、防止房地产市场“硬着陆”、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前瞻性监测等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利琴  胡蝶  彭红枫  
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促使更多资金流向虚拟经济,银行借助杠杆投资形成了大量的同业风险敞口,银行间金融网络不断演进和发展。本文利用VAR-NETWORK模型构建了我国银行间的有向网络关联图,发现银行资产的高同质性和创新关联交易等因素导致风险吸收效应较强,风险外溢效应明显,但是整体系统性风险溢出指数仅呈现出周期性波动态势。为了进一步明晰风险传染的诱发机制,识别政策干预的有效性,本文运用面板模型对风险传染在吸收和外溢两个方向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网络集中度会增加风险的辐射效应,央行的资产规模扩张会刺激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诱发系统性风险上升。为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应提高金融体系的连通度,同时针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溢出的方向和程度配以差异化的监管与政府干预政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孟飞  罗小伟  
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对金融科技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边际预期损失MES测度系统性风险,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基于2011~2019年我国33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种方法对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整体上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2)从作用机制来看,随着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银行机构间的风险传染效应会增强,进而加剧系统性风险;(3)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对而言,金融科技对资产规模大、盈利能力强、业务多元化程度高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作用程度较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志洋   牛亚楠   徐索菲  
金融业气候风险的实质是经济低碳转型中搁浅资产风险的增加导致资产质量下降。运用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波动率实验室发布的从搁浅资产风险视角计算的全球金融机构气候风险指标,以中国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商业银行气候风险越高,其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便越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上升;第二,当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资产负债率越高时,气候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程度便越大,资产收益率越高则气候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越小;第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存在遮掩效应,遮掩了气候风险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下,金融管理部门要推动商业银行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建立气候风险管理框架;进一步发展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业务,优化资产结构;强化银行业气候风险监测,将气候风险因子纳入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框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勇   方意  
商业银行从事跨境业务会提升自身风险水平。本文基于直接业务关联与间接业务关联构建网络模型,度量2007—2019年跨境借贷业务给银行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水平。本文发现:首先,资产端冲击会带来较高的系统性风险水平,负债端冲击亦不容忽视。其次,从风险生成机理的时间维度来看,间接业务关联性与风险敞口等因素较为重要,杠杆和直接业务关联性等因素影响较弱。从空间维度系统性风险指标来看,系统重要性程度高的银行排名较为稳定,且需要关注2011—2019年系统性风险错配指数逐年上升的趋势。最后,系统性风险与风险敞口之间存在“跨境借贷冲击→系统性风险→跨境借贷冲击”的不利循环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利  马可哪呐  周微  蔡春  
本文以公允价值审计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外部审计功能的发挥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控的作用。在剖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基础上,本文论证了公允价值审计是有助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控,并以公允价值审计在银行业的实施状况为基础,从建立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协同机制,以及构建外部审计与银行监管的协作框架两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公允价值审计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监控机制,旨在更好地发挥外部审计的功能作用,加强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监控,促进金融稳定,维护金融安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辉  李硕  
银行业在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稳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基础信贷市场又是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紧密相连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将银行间同业市场与房地产行业的银行信贷市场作为一个系统建立了扩展的矩阵模型。本文采用2007-2014年银行和房地产业的公开财务数据,基于扩展的矩阵模型,对我国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组成的金融系统比单独的银行系统更加脆弱,风险传染速度明显加快;与房地产企业信贷相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对银行业的影响更大;相对于清偿能力,银行更容易受到流动性不足的冲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辉  李源  李政  
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各国监管当局和学术界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SCCA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设计了针对SCCA技术关键环节的优化算法,并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估计时变相依函数,提出了新的系统性风险监测指标J-VAR。在此基础上,本文动态监测了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优化后的SCCA技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时变风险相依结构对系统性风险理论和实证研究至关重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恒煜  胡锡亮  吕江林  
系统性风险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前沿问题。基于拓展的CCA方法本文研究了金融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利用2007年第四季度到2012年第三季度上市银行的股票市场数据和财务报表数据,构建了具有前瞻性特征的隐含资产波动率、ADD、WDD、PDD、政府隐性担保等系统性风险日频指标序列,以能刻画银行间资产联动性的PDD和ADD之差以及政府隐性担保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受到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显著影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要小于大型银行,2012年第三季度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基于拓展的CCA...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冯超  肖兰  
本文构建银行风险指数将KLR模型应用到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预警研究中,从宏观经济指标、银行业脆弱性指标以及系统性风险传染指标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计算阈值进行检验并预测。检验表明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数对半年之内的预测结果最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小云  王业东  王道平  
本文基于新闻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了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和预警机制。我们对2000-2019年中国33家知名报纸发布的334万余条新闻,采用文本共现挖掘方法测度中国银行间网络关联,并基于银行共现新闻情绪衡量系统性风险水平。结果发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中国银行间关联由“大而少”向“小而多”转变;在全球金融危机和“钱荒”期间,系统性风险明显上升,银行系统重要性普遍提高,银行间关联明显增强。本文还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隐马尔可夫模型识别和预测系统性风险,发现该方法能较好地预警中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征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加强了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在此背景下,对系统性风险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优化了系统性或有权益分析模型(SCCA),并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5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对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动态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2015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系统性违约风险显著上升,5家联合违约的概率已逼近20%,从联合预期损失来看,其值也已处于较高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征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加强了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在此背景下,对系统性风险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优化了系统性或有权益分析模型(SCCA),并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5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对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动态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2015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系统性违约风险显著上升,5家联合违约的概率已逼近20%,从联合预期损失来看,其值也已处于较高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