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0)
- 2023(15543)
- 2022(13062)
- 2021(12135)
- 2020(10385)
- 2019(23927)
- 2018(23251)
- 2017(44477)
- 2016(24212)
- 2015(27494)
- 2014(27204)
- 2013(27251)
- 2012(25469)
- 2011(23161)
- 2010(23066)
- 2009(21850)
- 2008(22063)
- 2007(19769)
- 2006(17243)
- 2005(15912)
- 学科
- 济(98441)
- 经济(98308)
- 管理(71172)
- 业(67351)
- 企(54725)
- 企业(54725)
- 方法(44880)
- 数学(39748)
- 数学方法(39423)
- 制(29936)
- 财(29509)
- 中国(29417)
- 农(26337)
- 银(26227)
- 银行(26080)
- 行(24615)
- 贸(21914)
- 贸易(21900)
- 易(21403)
- 业经(21177)
- 学(20959)
- 融(20737)
- 金融(20733)
- 务(18077)
- 财务(18042)
- 财务管理(17992)
- 体(17525)
- 农业(17300)
- 企业财务(17095)
- 地方(15901)
- 机构
- 大学(356167)
- 学院(351127)
- 济(152443)
- 经济(149532)
- 管理(130995)
- 研究(127792)
- 理学(112126)
- 理学院(110780)
- 管理学(109102)
- 管理学院(108444)
- 中国(104532)
- 科学(77417)
- 京(76206)
- 财(72915)
- 农(68331)
- 所(66764)
- 研究所(60714)
- 中心(58542)
- 财经(57528)
- 业大(55100)
- 农业(54402)
- 江(52799)
- 经(52340)
- 经济学(48691)
- 北京(48400)
- 院(45441)
- 经济学院(44006)
- 财经大学(42945)
- 范(42762)
- 师范(42196)
- 基金
- 项目(233335)
- 科学(183034)
- 基金(172962)
- 研究(163057)
- 家(154227)
- 国家(153020)
- 科学基金(128862)
- 社会(106329)
- 社会科(100862)
- 社会科学(100835)
- 基金项目(91315)
- 省(87693)
- 自然(84254)
- 自然科(82313)
- 自然科学(82282)
- 自然科学基金(80908)
- 划(76063)
- 教育(73943)
- 资助(70891)
- 编号(62361)
- 重点(53761)
- 部(53120)
- 成果(51297)
- 发(49445)
- 创(48393)
- 科研(45746)
- 国家社会(45622)
- 创新(45548)
- 教育部(45030)
- 制(44711)
- 期刊
- 济(163599)
- 经济(163599)
- 研究(106763)
- 中国(71600)
- 学报(63075)
- 农(61165)
- 财(57863)
- 科学(56006)
- 管理(47283)
- 融(46629)
- 金融(46629)
- 大学(46602)
- 学学(44421)
- 农业(39471)
- 财经(29877)
- 教育(28906)
- 经济研究(27808)
- 技术(26202)
- 经(25633)
- 业经(23968)
- 业(22261)
- 问题(21979)
- 贸(20524)
- 国际(18974)
- 版(18068)
- 世界(17787)
- 理论(16960)
- 技术经济(16945)
- 科技(15735)
- 统计(15641)
共检索到536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四清
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从1994年以来,我国监管当局持续建立并逐步改进资本监管制度。本文从资本充足率计算监管、审慎资本监管和全面风险资本监管3个阶段,阐述了不同时期的资本监管特点、实施效果和趋势;从不同维度论证了审慎资本监管的实质;分析了监管制度演变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本文认为,资本监管的实质就是风险监管,通过对风险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对资本的有效利用;为应对日趋严格的资本监管,应从4个方面努力:建立资本补充机制、进行业务调整、应用定量风险计量工具、持续建设基础设施和培养人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玉茹 夏杨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制度的变迁是沿着"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制度均衡—……"这一路径演进。同样,中国分业经营的形成也是一次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背景下的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近些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也更加明朗,中国加入WTO之后,原有的分业经营的制度均衡必将打破,因此,在以风险分析为依据选择实现金融多元化经营过渡模式和设置转变进程是我国未来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明康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银行业经历了60年不平凡的改革发展历程,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持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盛松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唐淑晖
本文回顾了危机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这些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的分类计量、股权投资处理、减值计提方法、并表范围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修订和变化将对中国银行业未来的经营管理造成影响,包括在计量手段、风险管理模式和管理范围等方面都提出了新挑战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以提升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其长期稳健经营的目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际会计准则 银行业 风险管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保国 魏巍 曾建飞
近些年 ,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也更加明朗 ,中国加入WTO之后 ,原有的分业经营的制度均衡必将打破 ,因此在以风险分析为依据选择实现金融多元化经营过渡模式和设置转变进程是我国未来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卜亚
银行的资本监管一直是银行监管体系的核心,银行只有保持充足的资本才能提高在各种金融或经济压力状态下吸收损失的能力,从而降低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但非常明显的是,过多的资本要求又会加大银行的经营成本压力,从而不利于银行的稳健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的变迁历程,然后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激励相容特性,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激励相容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本监管 激励相容 预先承诺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金玲玲 朱元倩
金融危机以后,巴塞尔委员会推进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应对国际监管改革,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银监会明确提出中国银行业同步实施巴塞尔Ⅱ和巴塞尔Ⅲ,并迅速出台包含四大监管工具的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在吸收了巴塞尔Ⅲ资本框架中逆周期监管等新的监管思路基础上,又与之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在对巴塞尔Ⅲ资本监管框架改进进行简要分析后,将之与我国实施新监管标准最新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并用定量的方法探讨这一系列的指标修订将对我国银行业资本管理带来的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德旭
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外资也加快了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步伐。本文在简要介绍入世以来我国银行业开放的主要变化的基础上,讨论了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特别是重点分析了外资进入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冲击和挑战,并从全局着眼提出了我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银行业 金融市场 金融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巫景飞 吉伶华
一、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 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是构建人类相互行为的人为设定约束。在不同的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不同,由此形成一定的利益格局——利益在利益主体间的分配方式。制度长期来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从短时期来看则处于相对稳定的“制度均衡”状态。所谓制度均衡即“在现存制度安排的任何变化都不能给经济中的任何个人或团体带来额外的收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柴松霞
近代中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银行监管制度,它具备四个特征:一是构建了以政府监督为主的较为科学的监管体系;二是有配套的监理官设置来保障银行监管制度的实施;三是近代银行的监管制度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四是近代中国银行的监管制度深受西方银行理论的影响。
关键词:
近代 银行 监管制度 特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远企
改革开放40年来,从最初的少数几家行政管理体制下的国家专业银行,到今天上千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业脱胎换骨,在资产规模、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盈利水平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一蜕变中,我国银行监管结合银行业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尤其是国际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志远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社会公众对货币和银行的信心为基础,整个社会发展了广泛的债权债务契约关系,当社会公众的信心充足,信用扩大,投资兴旺,经济就会加快增长;反之,一旦银行发生清偿力不足,影响存款兑现,就会动摇社会公众的信心,造成货币金融领域的混乱,或者是环环相扣的信用关系突然崩溃,触发经济危机,或者是中央银行被迫扩大货币供给,酿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银行机构保持必要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嵩 吴育云
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各国监管当局在反思中发现,金融消费者保护理念的缺失以及对金融消费者保护不力是引发本轮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英国、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吸取危机教训,对金融立法和监管进行一系列改革,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提升金融消费者信心。俄罗斯等国家也相继出台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的重大举措,进一步加大金融消费者保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谊 蒲勇健 樊杲
作为当代银行监管的重要手段,存款保险和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人对于两者各自的监管效果及用途研究得已比较透彻,但对两者间的相关性和共同作用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地构建两者之间相关性的模型,得出了监管者如何选定适当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水平使得银行在信贷过度冒险行为与过度审慎之间找到均衡,增进社会福利。同时结合当前中国隐性存款保险的实际背景,运用计算机仿真和曲线拟合进行实证,得出存在最优的资本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在满足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下,监管资本最佳与资本补充的外生成本两者不可得兼的重要结论。
关键词:
银行监管 存款保险 资本充足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