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74)
2023(4793)
2022(4130)
2021(4155)
2020(3739)
2019(8904)
2018(8920)
2017(18272)
2016(9549)
2015(10894)
2014(10864)
2013(10424)
2012(9357)
2011(8125)
2010(8465)
2009(7964)
2008(7892)
2007(7098)
2006(6344)
2005(5891)
作者
(26345)
(21606)
(21582)
(20757)
(14064)
(10247)
(9970)
(8318)
(8251)
(7823)
(7527)
(7393)
(7024)
(6920)
(6845)
(6806)
(6601)
(6369)
(6281)
(5899)
(5530)
(5351)
(5212)
(5083)
(5026)
(4987)
(4944)
(4767)
(4410)
(4335)
学科
(36186)
经济(36160)
(27731)
管理(27641)
(24802)
企业(24802)
方法(21683)
数学(20151)
数学方法(19673)
(18528)
银行(18383)
(17056)
(15635)
(11926)
金融(11926)
(10348)
(9684)
制度(9674)
业务(9636)
中国(8965)
银行制(8345)
(7479)
(7406)
财务(7377)
财务管理(7356)
理论(7154)
业经(7149)
企业财务(7064)
(6932)
(6498)
机构
大学(126741)
学院(126627)
(52309)
管理(52117)
经济(51131)
理学(44372)
理学院(44010)
管理学(42974)
管理学院(42774)
中国(40704)
研究(37191)
(26844)
(26416)
(23730)
银行(22698)
科学(21987)
财经(21296)
(21066)
(21026)
中心(20301)
(19673)
(19442)
(18273)
业大(17752)
经济学(16804)
研究所(16581)
北京(16573)
农业(16454)
(16342)
财经大学(16309)
基金
项目(83029)
科学(65783)
基金(62117)
研究(58000)
(53800)
国家(53436)
科学基金(47091)
社会(37040)
社会科(35263)
社会科学(35256)
基金项目(32137)
自然(32114)
(31956)
自然科(31470)
自然科学(31463)
自然科学基金(30913)
教育(27945)
资助(27856)
(26893)
编号(23158)
(18490)
重点(18490)
成果(18114)
(17543)
创新(16386)
科研(16301)
教育部(16206)
(16072)
大学(15997)
人文(15773)
期刊
(51605)
经济(51605)
研究(39305)
(33951)
金融(33951)
中国(24259)
(21875)
管理(19558)
学报(18301)
(18002)
科学(17292)
大学(14599)
学学(14082)
技术(11866)
财经(11386)
教育(10602)
农业(9859)
(9508)
经济研究(8867)
统计(8452)
(7605)
业经(7596)
理论(7585)
决策(6964)
实践(6931)
(6931)
技术经济(6597)
问题(6038)
财会(5959)
农村(5786)
共检索到196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俊豪  王慧  龙怀钢  
本文基于2013—2018年我国银行小微信贷数据,考察了资本监管、银行规模与小微信贷的关系。研究表明,大银行能为信息较为完备的小微企业提供更多信贷资金,中小银行在信贷服务中对小微企业的包容性更高。资本监管对不同规模银行小微信贷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和非线性特征,随着银行对资本监管政策适应性的提高,监管压力不断降低,大银行小微信贷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中小银行呈现出先减后增趋势。资本监管与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的关系,受大银行挤出效应的显著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金融科技有助于降低资本监管压力对银行小微信贷的影响,对小微信贷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冲  郭峰  傅家范  周强龙  
金融监管制度的有效执行依赖于针对监管者行为的激励设计。在中国,与地方官员类似,监管官员的职位升迁也往往由上级选拔决定,即面临政治激励,本文将代表中央金融监管的省级银监局局长与代表地方银行的城商行特征数据进行匹配,考察监管官员的政治激励是否通过影响其监管行为对城商行的信贷投放产生作用。实证分析发现:首先,在资本、资产质量、流动性等监管指标中,资本监管绩效显著影响银监局局长的升迁;其次,银监局局长在政治激励下的监管行为,促使城商行提高资本充足率,进而抑制了其信贷投放;最后,地方政府信贷干预、经济周期、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红坤  
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商业性金融风险和制度性金融风险。制度性金融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因此银行监管激励相容度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概念。在银行发展史上,呈现出两种迥异的银行成长模式:一种是资金约束型的数量成长模式;一种是资本约束型的质量成长模式,资本约束型的质量成长模式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资本约束机制与激励相容机制共同发挥作用是银行监管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激励相容和资本约束要以监管绩效为基础协调发挥作用、不可分割。资本约束与激励相容理念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中,而且体现在国际银行业监管实践中。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世强  张青超  眭悦  
影子银行的发展根本性地改变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结构、市场机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层次结构、存在形态、核心功能都与外国影子银行存在较大差别。本文在厘清我国影子银行构成及其规模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经济的影响,并对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政策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再清  姜雨含  彭磊  
全球金融监管倡导激励相容,强调金融机构自身目标与监管者目标协调一致。在分析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新规激励相容特征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三性"目标与监管机构目标的激励相容程度进行测算,运用GMM方法对资本监管目标与商业银行目标模型进行检验,发现资本监管目标与商业银行盈利性目标并不冲突,而且银行自身持有资本的意愿能够降低风险行为,但是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于流动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见,当前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整体上具有激励相容特性,但在流动性和风险性方面激励程度有待加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菁  
传统观点主张,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规模对应规则,即大银行服务大企业,小银行服务小企业,大银行天生不适合为小企业服务,小银行更具有对小企业贷款的优势。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以及银行业外部环境的改变,银行已经高度重视小微金融这片"蓝海"。我国大银行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再受限于传统信贷模式及市场;而部分中小银行名义上宣传为小微企业服务,实际上却并不"安分",由此使得银企之间出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程超  林丽琼  
本文通过构造贷款技术指数,量化贷款技术的应用程度。在此基础上,使用864家小微企业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对"小银行优势"理论进行检验,并论证该理论的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县域地区,"小银行——关系型贷款技术——小微企业"与"大银行——交易型贷款技术——大中型企业"的二元匹配关系依然成立。不过,随着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加剧,"小银行优势"理论的适用性逐渐削弱。最后,提出完善县域地区金融基础设施、激励大银行创新适合小微企业的贷款技术和贷款模式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鲁勇睿  
银行代售理财产品的行为具有为第三方机构提供影子信用的功能,理应被作为影子银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在对理财产品销售实施管理的活动中,由于监管部门、银行与其员工之间存在多重的激励不相容问题,势必导致金融监管整体目标的失效。因此,从金融市场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有必要基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原则配置银行的内控责任,并严格银行员工的违规责任,加强理财产品购买者的风险教育。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冉勇  
激励规制理论认为,消除规制与被规制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是激励规制合同的建立要使两者的目标尽可能保持一致。激励规制理论在我国银行监管中的运用之一———事先承诺制的引入就较好地符合了这一要求,从而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冉勇  蒲勇健  
激励规制理论认为,消除规制与被规制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是激励规制制度的建立要使两者的目标尽可能保持一致。激励规制理论中的事先承诺制在我国银行监管中的引入就较好地符合了这一要求,从而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卫国  
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市场机制与政府监管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被理解成一种平行替代的关系,监管力量的强化意味着市场机制力量的弱化,从而形成银行监管对金融市场压制性特征。随着全球市场化趋势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将“激励相容”引入银行监管的理念中,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和国家认识到,在非对称信息的环境下,银行监管不再是替代市场,而是强化银行机构微观基础的手段,银行监管并不要在某些范围内取代市场机制,而只是从特有的角度介入金融运行,促进银行体系的稳定高效运行。在此背景下,《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鲁志勇  于良春  
激励相容监管是激励理论在规制经济学中的应用,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非合作博弈的规则设计问题——机制设计(mech-anismdesign)问题。本文主要讨论激励相容监管机制的设计及其在银行业规制中的应用,本文的讨论是建立在库皮和布赖恩(KupiecandBrien)提出的预先承诺制(pre-commitmentapproach,PCA)理论基础之上的。一、机制设计的博弈原理标准的机制设计是一个三阶段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博弈的参与人包括一个委托人和一个或多个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红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监管体制和监管方式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行政命令式的银行业监管方式仍存在许多弊端。例如信息不对称问题,监管的执行问题等等。笔者认为这些严重的监管激励缺失问题可以直接通过实施以激励相容为核心的监管再造工程来逐步加以解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国晖  
银行业监管的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银行监管职责只能由政府来承担。然而,信息的不完全以及政府的内在缺陷往往导致"监管失灵",致使银行监管体制与监管目标激励不相容。本文在具体分析我国银行业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银行业引入激励相容监管理念的必要性,并从银行内部管理激励机制、外部作用市场约束、体系相容三个层面对我国银行业激励相容监管体系的构建提出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