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97)
2023(17821)
2022(15334)
2021(14445)
2020(12270)
2019(28204)
2018(28006)
2017(54824)
2016(29157)
2015(32713)
2014(32772)
2013(32466)
2012(30001)
2011(27077)
2010(27229)
2009(25308)
2008(24723)
2007(21826)
2006(19451)
2005(17443)
作者
(84513)
(70163)
(69815)
(66560)
(44814)
(33699)
(31970)
(27497)
(26658)
(25023)
(23792)
(23787)
(22301)
(22131)
(21929)
(21623)
(20899)
(20537)
(20140)
(20127)
(17479)
(17137)
(17087)
(16111)
(15932)
(15769)
(15570)
(15256)
(14262)
(13676)
学科
(130072)
经济(129935)
管理(85122)
(81627)
(66718)
企业(66718)
方法(56658)
数学(49852)
数学方法(49271)
中国(34642)
(32473)
(30156)
(29713)
(28441)
银行(28294)
(26779)
业经(26466)
(26010)
地方(25952)
(23574)
金融(23572)
(21177)
贸易(21162)
(20813)
财务(20737)
财务管理(20688)
(20544)
农业(20167)
企业财务(19710)
理论(19392)
机构
大学(420838)
学院(417642)
(177076)
经济(173340)
管理(165640)
理学(142316)
理学院(140793)
研究(139573)
管理学(138370)
管理学院(137601)
中国(113197)
(88738)
(84938)
科学(83218)
(69557)
财经(67828)
(64609)
中心(64183)
研究所(62993)
(61648)
(60749)
业大(59538)
北京(56284)
经济学(55105)
(51948)
师范(51459)
财经大学(50789)
农业(50766)
(50377)
经济学院(49491)
基金
项目(278250)
科学(219077)
基金(203925)
研究(202033)
(177090)
国家(175666)
科学基金(151398)
社会(129228)
社会科(122502)
社会科学(122472)
基金项目(107753)
(106585)
自然(98484)
自然科(96177)
自然科学(96151)
自然科学基金(94446)
教育(92646)
(90028)
资助(85148)
编号(81452)
成果(65809)
(62283)
重点(61683)
(58557)
(57067)
课题(55255)
教育部(53819)
国家社会(53475)
科研(53465)
创新(53339)
期刊
(193972)
经济(193972)
研究(130945)
中国(76413)
(64781)
学报(63876)
管理(61439)
科学(58991)
(57662)
(52500)
金融(52500)
大学(49039)
学学(46629)
农业(38354)
教育(38284)
技术(36054)
财经(34392)
经济研究(32275)
(29373)
业经(29323)
问题(25106)
理论(21777)
技术经济(21476)
统计(19908)
实践(19580)
(19580)
(19487)
(18967)
现代(18748)
商业(18557)
共检索到625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文栋  王飞  翁伟斌  
针对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构建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对资本监管、银行流动性风险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具有顺周期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型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较城市商业银行更为严重;(2)银行微观特征对流动性资产规模的影响是不同的;(3)对不同规模的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率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流动性资产规模的偏效应是不同的。研究结果启示,应提高逆周期监管思路,减缓顺周期性;不应盲目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当在一定的范围内时,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流动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孟卫东  孙广绪  
本文使用国内14家上市银行2002-2012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单步系统GMM估计法,研究了经济周期和监管变化对银行资本缓冲、风险和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呈现正相关关系。资本监管的变化使得银行资本缓冲呈现出更强的逆周期性;(2)我国银行风险的周期效应不明显,监管变化显著影响银行风险;(3)我国银行绩效的周期效应不明显,资本监管的变化对绩效影响不显著;(4)资本缓冲会显著增加银行的绩效,而其对银行风险影响不明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胡俊伟  
本文回顾了十年来我国银行监管政策的变化,并与G20相关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其顺周期性,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监管周期性的变化方向。通过研究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银行资本监管经历了两个阶段,监管力度呈不断加强的趋势。2003-2012年10年间,银行资本监管表现为逆周期性的年份为2003-2007年、2009-2010年,共计7年;表现为顺周期的年份为2008年、2011年以及2012年,共计3年。从周期性的发布来看,经济上升时期银行资本监管能够很好地保持逆周期性,如2003-2007年以及2010年;但在经济下行时期,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较强。此外,随着我国银行监管的强化,加上未来经济增速预期放缓...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祁绍斌  
国家统计局2012年7月13日公布,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比一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GDP跌破8%,这是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速又一次回到8%以下。显然,我国经济正处于长期增长放缓与短期周期下行的交织阶段,为防范经济增长放缓可能诱发的银行业风险,应该强化银行业逆周期监管。本文阐述了逆周期监管有助于化解经济下行期银行业风险,揭示了经济下行期银行经营环境变化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强化逆周期监管化解经济下行期银行业风险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漪  
金融危机之后,资本监管顺周期问题凸显,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先从理论方面指出,资本监管顺周期会通过银行信贷传导到一国经济产出,造成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变大,威胁金融安全,影响经济稳定。再运用1996~2012年GDP和银行信贷同比增长率的季度数据为样本,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方法,证明经济产出和银行信贷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有单向Granger因果。其次运用两次金融危机前后经济繁荣和萧条时期的数据,具体印证实证和理论的结果。最后提出逆周期操作的监管措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智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业务多元化的发展越显重要。本文使用我国28家商业银行2004-2014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具有保持估计参数一致性的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研究经济周期、收益多样性对资本缓存、风险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经济周期与资本缓存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说明我国银行业资本缓存存在顺周期性;(2)收益多样性对资本缓存和风险调整有显著的影响,业务单一的银行反而能具有较好的资本缓存能力,以及较小的风险行为,因为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得差的业务消耗了其它更好业务的资源;(3)资本缓存与风险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监管者通过增强银行资本缓存水平的方式,能减少...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尹继志  
鉴于流动性风险对银行体系的重要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协议Ⅲ》首次规定了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为了有效防范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中国银监会于2014年1月颁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4年3月起施行。《管理办法》设定的监管指标和监测工具搭建了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制度框架,商业银行应以此为契机,加大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力度,优化流动性资产储备及融资结构,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晨光  
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新问题,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产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本文从银行监管角度阐述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带来的压力,为防止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带来银行系统性风险,提出针对性的监管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陶宇鸥  汪怡  
本文基于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监管框架最终修订稿中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测算方法 ,以2003-2014年期间我国78家商业银行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净稳定资金比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波动下我国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特征,而且这种特征主要体现为其分母项业务所需稳定资金资产组合的顺周期变化。同时,商业银行以贷款业务为主的资产结构强化了其净稳定资金比率变化的顺周期特征,说明银行资产结构和信贷供给水平是导致净稳定资金比率顺周期变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陶宇鸥  汪怡  
本文基于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监管框架最终修订稿中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测算方法 ,以2003-2014年期间我国78家商业银行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净稳定资金比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波动下我国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特征,而且这种特征主要体现为其分母项业务所需稳定资金资产组合的顺周期变化。同时,商业银行以贷款业务为主的资产结构强化了其净稳定资金比率变化的顺周期特征,说明银行资产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琼  
宏观经济的周期性特点早已成为理论共识并得到实践检验。银行业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产生了放大作用,并在相当程度上积聚了更大的风险,因此对亲周期现象成因的研究十分关键。该文通过梳理、归纳和进一步的分析认为,亲周期性的产生主要来自内生外生两方面:银行业的内在特质以及它在宏观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导致;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监管政策、各类监管工具的加剧,对于监管而言,"亲周期"监管效应不仅完全违背了实施监管的初衷,还加剧了金融和经济波动。该文认为,对该问题的研究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并从银行业自身和外部监管两方面出发,分别对两种来源的亲周期效应的产生机理进行综述,针对部分原因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最后引出对巴塞...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林欣  
银行业顺周期性会引起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在金融危机后受到极大关注。顺周期性的原因主要在于银行贷款供求、盈利能力以及有效市场假说的偏离等,而影响因素则包括宏观经济政策、银行体系的监管以及会计标准等。有必要采取反周期监管政策来减轻顺周期性的负面作用,目标的明确和工具的应用需要具体的政策来实施,这些部分在巴塞尔协议Ⅲ的框架中有所体现,但仍需要将其他有效政策建议纳入使之完善,这将为中国银行业反周期监管的政策措施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监会课题组  王兆星  韩明智  王胜邦  
本轮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银行体系的亲周期效应(procyclicality),亲周期效应是指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正反馈机制),这种相互强化的互动扩大了经济周期的波动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虽然亲周期效应是银行体系重要的内在特征,但现行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梁琪  
影子银行应该说发展还是非常快的,中国一些国际权威机构都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给了一个界定。但是我们想谈的不是影子银行,我们想谈的是影子银行当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引用对影子银行的一个规范定义,那就是国务院107号文的定义。国务院107号文对中国影子银行给了三个部分的界定。第一块,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第二块,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立成  
本文在分析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和成因的基础上,认为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和信贷波动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目前,中国平滑经济波动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信贷控制和指导、存款准备金制度、利率和汇率政策及公开市场业务等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化、法治化和市场化,需要进一步发挥银行监管在金融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在实践中主要就在于建立和完善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调控体系、以透明独立为特征的监管组织体系和以准确快捷为目标的风险预警和测试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