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16)
2023(2615)
2022(2138)
2021(1863)
2020(1561)
2019(3522)
2018(3249)
2017(6624)
2016(3506)
2015(3929)
2014(3664)
2013(3708)
2012(3334)
2011(2959)
2010(2923)
2009(2814)
2008(3002)
2007(2559)
2006(2232)
2005(2105)
作者
(9851)
(8408)
(8215)
(7844)
(5372)
(3772)
(3707)
(3011)
(2998)
(2823)
(2809)
(2675)
(2641)
(2600)
(2548)
(2445)
(2428)
(2344)
(2288)
(2282)
(2034)
(2030)
(1975)
(1865)
(1849)
(1849)
(1720)
(1702)
(1689)
(1573)
学科
(17278)
(16667)
经济(16660)
管理(14568)
(14061)
企业(14061)
方法(8772)
数学(7670)
数学方法(7624)
(7534)
(6703)
财务(6703)
财务管理(6702)
企业财务(6547)
(4925)
业经(4191)
农业(3909)
中国(3508)
(2890)
理论(2809)
(2649)
(2446)
劳动(2440)
技术(2427)
(2381)
金融(2381)
(2379)
(2204)
环境(2166)
(2162)
机构
学院(53921)
大学(53712)
(24951)
经济(24611)
管理(22455)
理学(19958)
理学院(19800)
管理学(19589)
管理学院(19502)
研究(16091)
中国(12488)
(11491)
(10739)
财经(9613)
(8834)
科学(8829)
(8318)
经济学(8267)
(7649)
业大(7607)
经济学院(7471)
财经大学(7315)
(7160)
中心(7059)
研究所(7003)
经济管理(6576)
商学(6528)
北京(6505)
商学院(6480)
农业(6464)
基金
项目(36579)
科学(30023)
基金(28473)
研究(26461)
(24896)
国家(24705)
科学基金(21920)
社会(18966)
社会科(17973)
社会科学(17972)
基金项目(14739)
自然(13960)
自然科(13638)
自然科学(13637)
自然科学基金(13441)
(13347)
教育(12222)
资助(11615)
(11273)
编号(10017)
(8535)
国家社会(8513)
重点(8132)
(7981)
人文(7688)
教育部(7650)
成果(7551)
(7528)
创新(7349)
(7152)
期刊
(24626)
经济(24626)
研究(14974)
(10699)
中国(8157)
管理(8053)
学报(7751)
科学(7451)
(7121)
大学(6376)
学学(6129)
财经(5503)
农业(5032)
(4758)
经济研究(4597)
技术(4435)
(4242)
金融(4242)
教育(4098)
业经(3841)
财会(3445)
技术经济(3291)
问题(3257)
(3130)
会计(2679)
(2621)
世界(2530)
商业(2405)
现代(2378)
统计(2377)
共检索到73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这一讲的内容是《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的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研究绝对剩余价值(为简便以下剩余价值一般用m表示)时,我们假定劳动力的价值是既定的,从而必要劳动时间是不变的。资本家为了获取和增大m量,只有靠把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m也就越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本讲讲《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第六篇《工资》。前面第三篇、第四篇分别研究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对剩余价值生产这样一种区分是马克思的一个重大发现。这种区分只有在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的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在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上,指明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把工作日延长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前一篇(《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分析了资本的流通形式,在流通中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买来是为了消费它,劳动力的消费就是劳动,下面就着手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即劳动力的消费过程。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主要是回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陶玉  
导言:《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基本结构和学习的现实意义从本讲开始进入《资本论》第三卷的学习。本讲的主要内容是《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的导读。为了使读者对《资本论》第三卷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在本讲主要内容开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基本结构和学习《资本论》第三卷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小彬  
剩余价值是一个以剩余产品为尺度 ,评价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合理性 ,进而规范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范畴。决定一般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与劳动支出总量 ;决定超额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个别先进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幅度和与先进劳动生产率相关联的劳动支出总量。一般剩余价值水平及其变动最终取决于社会的平均知识水平、知识含量及其变动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则在于知识在不同企业间的差异分布。必须保护知识要素所有者的权益并承认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俊  苏立君  
元宇宙是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元宇宙技术有助于提高生产社会化水平,具有广阔的生产力潜能。但值得关注的是,元宇宙与资本结合的数字劳动范式具有“虚实结合”特征,将对社会生产的时空范围、支配力量和分配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异化劳动问题仍有可能在元宇宙与资本结合的数字劳动范式中存在。在数字劳动范式的基础上,形成元宇宙与资本结合的剩余价值生产方式,产业资本家和数字资本家将分别以产业利润和数据利润形式瓜分由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元宇宙与资本结合的数字劳动范式和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将成为加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服务化和贫富分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给我国发展元宇宙技术带来一些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晓飞  
剩余价值理论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起初的学者认为剩余价值产生在流通领域,后来重农学派把剩余价值的产生环节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这一转移对剩余价值理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为其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经济学家都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完善与发展,马克思更是把这一理论从经济领域扩展到了政治领域,使剩余价值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完整理论体系,并构成了马克思《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前人研究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上,从价值、价值量和使用价值入手,以泥瓦工工资到底应该是多少讨论研究了剩余价值及生产过剩,提出了价值溢价概念,并得出结论:即使消灭了工厂主对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无偿占有的剥削,企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腾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但剩余价值不能离开生产要素而产生。因此 ,并非只有劳动力才有获取剩余价值的合理性 ,其他要素都有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合理性 ,劳动、资本、土地等各种要素在获得工资、利息、地租等必要价值补偿后 ,都可依据其要素贡献份额分享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家并不是因为其资本获得了剩余价值而遭非议 ,而是因资本剥夺了劳动力分享剩余价值的权利而遭非议 ,因此 ,判定分配制度的合理与否 ,关键看其要素红利是否与其要素贡献相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旭友  
一、剩余产品、剩余劳动时间是一个永恒的社会范畴,剩余价值不过是其特殊的社会表现形式 剩余劳动作为人类总量劳动中的一部分,从早期人类劳动发生起,就已经存在了。作为剩余劳动的必然结果——剩余产品——从那时起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还必将继续存在,并将以更广大的规模存在。不管是剩余劳动还是作为其结果的剩余产品,都具有自然属性它们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剩余产品和剩余劳动都是永恒的社会范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清  
文章以一般价值理论为基础,依据生产力的作用原理①,把一般价值引入到生产力理论中,形成了生产力的价值理论,通过对生产力价值理论的论述,科学地揭示了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增值现象,即所谓的"剩余价值"的来源,认为系统的功能大于其要素之和的系统增值原理是解释生产力盈余价值②产生的重要理论工具。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冠军  
在"科技-经济"一体化新时代背景下,现代科技企业的"总体工人"是由"在场的"生产工人、"准在场的"技术人员和"不在场的"科学人员构成的,其"整体劳动系统"表现出"跨时空"的特征,因此,其剩余价值生产依次展现为"不在场的"科学人员、"准在场的"技术人员、"在场的"生产工人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这构成了现代科技企业剩余价值生产的"三阶段"动态模式。要对这一模式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必须将马克思商品价值构成的"三要素"理论拓展为科技商品价值构成的"四要素"学说。运用"四要素"学说对其分析发现,现代科技企业剩余价值的生产在三个阶段上既包括显性或直观层面上"显在价值"的创造和转移,也包括隐性或实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斌  葛扬  
追逐与实现技术创新是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隐性逻辑和潜在主线。发达完备的资本市场高度契合技术创新特点,也就是资本市场筛选评价技术创新的规律在发挥作用。美国硅谷和纳斯达克强力驱动技术创新的实质,是现代化分工与协作视域下相对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适用于相对剩余价值理论,要紧扣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机制、环境、条件,与创新驱动、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贯通起来,立足我国资本市场"新兴+转轨"特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统筹用好"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着力锻造新时代"国之重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篇,我们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抽象、最一般的关系,即商品关系,也就是把资本主义关系抽去后的商品关系一般,那里没有涉及到资本关系本身。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学说是从第二篇开始的。资本在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所以,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全部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致恒  杨锦英  
张赞洞、李善明两教授撰写的《〈剩余价值理论〉概说》共三册,分别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概说》)。《概说》简炼扼要、通俗易懂,精辟地揭示了原著的内容和实质,有不少新意,是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宝贵资料。本文仅就此书的主要特点,做些概括评介。一、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荣材  
劳动时间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重要概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地阐述了劳动时间与价值增殖的内在关系。文章以劳动时间为自变量,在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框架内,以剩余价值生产为考察对象,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函数。马克思主义生产函数具有客观性、可推导性、可应用性等理论特性。探讨和构建马克思主义生产函数,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理解,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用性和影响力,因而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