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1)
2023(7395)
2022(6369)
2021(6237)
2020(5036)
2019(11250)
2018(11054)
2017(20108)
2016(10819)
2015(11615)
2014(11514)
2013(10835)
2012(9574)
2011(8766)
2010(9034)
2009(8596)
2008(8558)
2007(7711)
2006(6975)
2005(6330)
作者
(28632)
(23939)
(23575)
(22608)
(15273)
(11606)
(10743)
(8909)
(8856)
(8516)
(8110)
(7919)
(7641)
(7347)
(7268)
(7234)
(7218)
(7099)
(6884)
(6857)
(6081)
(5759)
(5657)
(5597)
(5429)
(5341)
(5299)
(5245)
(4829)
(4713)
学科
(38726)
经济(38676)
(29031)
管理(28579)
(22779)
企业(22779)
方法(14686)
(14593)
(12587)
理论(12356)
(11346)
农业(11152)
中国(10995)
业经(10609)
数学(9951)
数学方法(9781)
(7692)
(7526)
财务(7507)
财务管理(7486)
教育(7361)
企业财务(7054)
地方(7022)
(6850)
(6555)
银行(6543)
(6321)
金融(6318)
(6286)
贸易(6280)
机构
学院(151155)
大学(146643)
(53722)
管理(53583)
经济(52324)
研究(45608)
理学(44989)
理学院(44452)
管理学(43537)
管理学院(43239)
中国(35658)
(30207)
科学(28504)
(28431)
(24188)
师范(23970)
(23911)
财经(22155)
(22140)
中心(21157)
(20164)
(19823)
(19773)
研究所(19741)
北京(19088)
师范大学(18910)
业大(17922)
技术(17292)
经济学(17143)
(16416)
基金
项目(91659)
研究(71991)
科学(71626)
基金(63932)
(54321)
国家(53779)
科学基金(46233)
社会(44907)
社会科(42145)
社会科学(42138)
(37920)
教育(34634)
基金项目(33535)
编号(31962)
(30408)
自然(27908)
自然科(27156)
自然科学(27152)
自然科学基金(26668)
成果(26523)
资助(26249)
课题(22293)
重点(20801)
(20463)
(19749)
项目编号(19272)
(19183)
(18934)
(18701)
大学(18028)
期刊
(69116)
经济(69116)
研究(43925)
中国(29186)
教育(23809)
(23597)
学报(20773)
科学(19767)
(19357)
管理(18945)
大学(15731)
学学(14371)
业经(13294)
农业(13038)
技术(12828)
(12468)
金融(12468)
财经(10972)
经济研究(10610)
(9561)
图书(9515)
(8923)
问题(8319)
职业(7780)
商业(7700)
(7651)
财会(7155)
书馆(6998)
图书馆(6998)
(6601)
共检索到226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少华  
现有旅游扶贫研究分类众多,但鲜有从贫困户与景区空间距离及其对贫困户资本类型、资本量、资本获取方式等维度的影响进行分类的研究。在阐释类型学、地理资本理论和布迪厄资本理论的基本内涵、引入旅游扶贫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依据贫困户与景区之间的距离关系创造性地将旅游扶贫研究类型划分为重叠型、比邻型和分离型三种基本类型,并解读了每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致贫原因把每一种类型进一步划分为因病、因贫、因学等亚类。对旅游扶贫类型所做的全新划分方法可助力现阶段和后扶贫时代的旅游扶贫事业的发展,助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彩虹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刺期。我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亟待脱贫。为此,国家制定实施了精准扶贫策略。我国经济贫困地区多拥有较好的旅游资源,将旅游与精准扶贫策略相结合,并且确定以"扶真贫"、"真扶贫"为目标,能够有效减少贫困人口。但是因经验不足等原因,常常出现牺牲生态环境谋取经济利益等问题,所以通过发展旅游业推进精准扶贫,努力实现扶贫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共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彩虹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刺期。我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亟待脱贫。为此,国家制定实施了精准扶贫策略。我国经济贫困地区多拥有较好的旅游资源,将旅游与精准扶贫策略相结合,并且确定以"扶真贫"、"真扶贫"为目标,能够有效减少贫困人口。但是因经验不足等原因,常常出现牺牲生态环境谋取经济利益等问题,所以通过发展旅游业推进精准扶贫,努力实现扶贫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共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伦  李丹妮  苟文峰  
随着扶贫模式变迁,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扶贫开发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机制演化。扶贫开发的施策单元由县域、村落延伸到家户,扶贫抓手经由建设基础设施、培育重点产业逐步向贫困村社区参与、底部资源整合转变,再进一步转向有利于贫困户家庭发展能力发现与构建的底层机制创新。与之相应,旅游扶贫几乎同步经历了以产业为核心带动扶贫,以扶贫为目的引进产业项目进而再转向旅游与扶贫机制对接融合,经历了产业自发、项目自觉、机制自洽三种机制演化形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伦  李丹妮  苟文峰  
随着扶贫模式变迁,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扶贫开发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机制演化。扶贫开发的施策单元由县域、村落延伸到家户,扶贫抓手经由建设基础设施、培育重点产业逐步向贫困村社区参与、底部资源整合转变,再进一步转向有利于贫困户家庭发展能力发现与构建的底层机制创新。与之相应,旅游扶贫几乎同步经历了以产业为核心带动扶贫,以扶贫为目的引进产业项目进而再转向旅游与扶贫机制对接融合,经历了产业自发、项目自觉、机制自洽三种机制演化形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小海  曾亮  罗明义  
如何提高我国旅游扶贫的精准度是旅游扶贫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度,就必须对旅游扶贫进行精准识别。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探讨旅游扶贫精准识别以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精准化,对今后的旅游扶贫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精准扶贫的背景出发,阐述了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的概念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旅游扶贫目标人群识别和旅游扶贫项目识别两方面的内容,最后提出了旅游扶贫目标人群识别的市场甄别机制和"意愿—能力"识别模型及旅游扶贫项目识别的"RHB"框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永文,陈玉英  
探讨了贫困地区的成因、旅游扶贫开发的内涵、特点及其战略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扶贫开发应选择的资源(Resource)—人(Humanity)—效益(Benefit)三要素系统战略思路,即RHB战略思路,为旅游扶贫开发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学钢  
1引言皖西地区是指安徽省六安地区的1市5县(六安市、霍山县、霍邱县、金寨县、舒城县、寿县),总面积17976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2.9%,其中耕地44.4万hm2、山场73.3万hm2、水面10.9万hm2。总人口629.6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素婷  苏朋华  
旅游扶贫已被证实能有效地减缓农村地区的贫困程度,但是旅游扶贫带来的不公平现象也值得关注。通过对河南省栾川县的4个乡村旅游发展点进行实地调研,以空间正义为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从前期意图正义感知、中期过程正义感知、后期结果正义感知3个方面探索旅游扶贫的居民感知情况。研究发现,居民对于前期环境获益感知较高,社会成本感知与物质获益感知欠缺;居民对于中期过程中咨询、建议、告知、参与权益的总体感知表现为赞成,但认可度不高;居民对于结果中旅游扶贫带来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感知均呈赞成态度。根据现存问题,从旅游扶贫前期、旅游扶贫中期、旅游扶贫后期以及具体旅游产品设计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淑兰  付超  
文章从产业链本地化与旅游扶贫的关系出发,以旅游产业链本地化为视角,分析了目前旅游扶贫存在缺少本地核心旅游企业、旅游"飞地化"较为严重、贫困地区旅游产业链窄且短、贫困人口参与率低等问题,并提出加大本地旅游核心企业建设、减少贫困地区旅游飞地化、拓宽延长本地旅游产业链、提高产业链中贫困人口的参与率等解决策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渊基  
旅游扶贫的机制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成果能否最终到达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决定着旅游业发展是否朝着扶贫的方向,是影响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能否有效参与和受益的核心因素,是旅游扶贫取得成功的关键。旅游扶贫机制是一个贯穿旅游扶贫全部过程的组织方式、行动方式和制度规范的大系统,主要包括动力机制、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绩效评估机制、保障机制及合作机制等,涉及到旅游扶贫各个环节,对旅游扶贫的发生、发展和达成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未来,贫困地区开展旅游扶贫应进一步对各类机制进行优化整合和系统创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平  刘春燕  
旅游扶贫工程是解决贫困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广东为代表,在省域范围内开展的立体化协作旅游扶贫工程是一个实践创新,具有政府主导、区域协调、系统运作、产业扶贫等特点和优势。本文在广东三年多来的实践基础上,首次提出“省域旅游扶贫工程”概念,并对这一新兴的旅游扶贫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其运行机制,分析了其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误区,最后提出了基于政策实践的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强国令  闫杰  
目前,有关普惠金融扶贫有效性的研究存在较大争议。从农村视角出发,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瓶颈,然后分别从理论、现实、农户和普惠金融等四个维度揭示了农村普惠金融扶贫的局限性:一是从理论上来看,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二是从现实来看,农户经营项目的低效益和高风险使得农村普惠金融的扶贫作用有限;三是从农户自身来看,农村普惠金融仅在具有创业意识、诚实守信的农户中才能发挥作用;四是从供给视角来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最后,文章就创新普惠金融扶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秋莉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对湖北省2010—2015年旅游扶贫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了政府旅游扶贫资金投入、旅游企业投资、地方旅游收入对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政府旅游扶贫资金投入、旅游企业投资与地方旅游收入的增长,对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的增加均有正向影响,且地方旅游收入的增长对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增长的影响较大,这说明贫困人口可以从旅游业发展中获益;同时,政府旅游扶贫资金投入与旅游企业投资增加是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地方旅游收入增加与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的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这说明地方旅游收入增加与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的增长相互促进,为有效衡量旅游扶贫微观经济效应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静  
扶贫是当代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那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可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扶贫过程中要精准地找出扶贫对象和主题,明确当地的旅游优势所在并找到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对其精准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当地的资源特色,从而改善当地环境,以此扩宽融资渠道、完善管理机制以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