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66)
- 2023(15995)
- 2022(13207)
- 2021(12216)
- 2020(10285)
- 2019(23296)
- 2018(22736)
- 2017(43776)
- 2016(23627)
- 2015(26206)
- 2014(25840)
- 2013(25796)
- 2012(23558)
- 2011(21225)
- 2010(21300)
- 2009(20313)
- 2008(20511)
- 2007(18529)
- 2006(16611)
- 2005(15477)
- 学科
- 济(105450)
- 经济(105292)
- 业(95796)
- 管理(86900)
- 企(83822)
- 企业(83822)
- 方法(46558)
- 数学(37919)
- 数学方法(37712)
- 财(36444)
- 农(34093)
- 业经(31302)
- 中国(29221)
- 制(26244)
- 务(24255)
- 财务(24228)
- 财务管理(24193)
- 农业(23656)
- 企业财务(23056)
- 贸(21067)
- 贸易(21050)
- 易(20573)
- 技术(19007)
- 体(18784)
- 银(18091)
- 银行(18051)
- 划(17709)
- 融(17428)
- 金融(17426)
- 策(17362)
- 机构
- 学院(349187)
- 大学(348538)
- 济(160051)
- 经济(157489)
- 管理(139632)
- 理学(120100)
- 理学院(118947)
- 研究(117788)
- 管理学(117613)
- 管理学院(116948)
- 中国(96364)
- 财(77915)
- 京(72584)
- 科学(66415)
- 农(62491)
- 财经(61413)
- 所(59150)
- 经(56124)
- 中心(53063)
- 研究所(52913)
- 江(51725)
- 业大(50657)
- 经济学(50563)
- 农业(49089)
- 财经大学(45794)
- 北京(45781)
- 经济学院(45545)
- 院(41409)
- 商学(39798)
- 州(39764)
- 基金
- 项目(225875)
- 科学(180777)
- 基金(170937)
- 研究(162505)
- 家(149614)
- 国家(148370)
- 科学基金(128333)
- 社会(110469)
- 社会科(104931)
- 社会科学(104906)
- 基金项目(89675)
- 省(84159)
- 自然(81861)
- 自然科(80074)
- 自然科学(80048)
- 自然科学基金(78790)
- 教育(72512)
- 划(71081)
- 资助(69891)
- 编号(61490)
- 部(52287)
- 重点(50436)
- 创(49648)
- 成果(49463)
- 国家社会(47764)
- 发(47202)
- 制(46887)
- 业(46530)
- 创新(45797)
- 教育部(45477)
- 期刊
- 济(178762)
- 经济(178762)
- 研究(106741)
- 中国(69579)
- 财(64117)
- 农(58111)
- 管理(56506)
- 学报(52486)
- 科学(51286)
- 大学(40989)
- 学学(39416)
- 农业(39023)
- 融(37986)
- 金融(37986)
- 财经(32567)
- 经济研究(29617)
- 业经(28799)
- 经(28062)
- 技术(27690)
- 问题(23666)
- 教育(23648)
- 业(23400)
- 贸(20596)
- 技术经济(19511)
- 世界(19499)
- 国际(18502)
- 现代(16714)
- 商业(16322)
- 版(16204)
- 财会(15758)
共检索到531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校美 谭人友
文章基于市场选择与政府行为的视角,将资本深化分解为工资上涨引致的资本深化和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利用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本深化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资上涨引致的资本深化能显著的促进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却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与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其临界值为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达到0.057左右,目前越过该临界值的制造业行业有20个,且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制造业。而未越过该临界值的制造业行业有8个,主要分布于轻工业制造业。这一研究结果为中国"去库存、去产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持。
关键词:
工资上涨 政府投资 资本深化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宫旭红 曹云祥
资本深化是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工资上涨及政府投资等角度分析转型期的资本深化,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力量引致的资本深化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借助不同时间段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政府投资主导的资本深化的作用显著大于工资上涨的作用,随着中国工资水平的提高,工资上涨引致的资本深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开始发挥作用,而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显著但呈下降趋势。此外,技术进步及行业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整体上显著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各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工资上涨 政府投资 资本深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计小青 乔越
在渐进式改革逐步深入和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合理调整政府干预手段助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缓解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课题。通过梳理政府干预的不同手段,分析这些手段引起的劳动生产率及其多种维度的变化,探讨政府干预对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潜在作用。研究表明,政府借助对土地、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垄断采用不同手段干预全社会投资需求,通过加速资本深化进程对劳动生产率造成短期和长期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竞争的行为以劳动生产率长期增长潜力为代价换取其短期爆发性增长;政府直接投资和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基础设施外部性决定了政府直接投资对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维度的正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春娜 陈春春 彭旭辉
研究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对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更贴近现实的、充分考虑企业异质性的微观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和边际劳动生产率,并从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的角度研究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结果发现:(1)2001-2015年间,制造业年均劳动生产率是10.20千元,年均增加562元,边际劳动生产率年均值是1.66千元,年均增加1.28千元;(2)无论是平均劳动生产率还是边际劳动生产率,先进制造业都明显高于传统制造业;(3)边际劳动生产率增长中,资本深化的贡献是26.79%,全要生产率的贡献只有5.24%。这意味着我国企业应重视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制造业 劳动生产率 资本深化 技术进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汤丹 李翔
本文将年龄结构引入到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采用截面数据研究中国制造业及非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年龄构成对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区间劳动者比重对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存在差异。45—54岁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均较高且对劳动生产率的正向影响高于对工资的正向影响。劳动者数量、25—34岁及65—74岁劳动者比重对制造业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会产生负向影响,其他年龄区间劳动者比重会促进两类产业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应对年长劳动者实行终身教育制、非全日工作制和弹性工作制,合理安排不同年龄区间劳动者在制造业中的工作比例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年龄结构 劳动生产率 工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原毅军 刘浩
制造业服务外包不仅作用于制造业的资源整合与生产率的提升,对服务业同样会产生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制造业服务外包对服务业产出、劳动力转移、生产率及其增长滞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短期内,制造业服务外包导致了服务业产出和劳动力投入的双重增加,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净效应具有不确定性,但会加剧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滞后程度:从长期看,服务外包对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滞后性的影响减弱,服务业企业通过服务创新减少劳动力投入量,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缩小与制造业的差距。
关键词:
制造业 服务业 生产率 服务外包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卢福财 徐远彬
研究旨在考察我国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是否存在驱动作用。以我国2005—2013年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互联网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正向促进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且该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金融危机后互联网的驱动作用比金融危机前更强。进一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但在样本期内,生产成本这一作用路径显著,创新能力这一作用路径不显著,且创新能力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门槛分析发现互联网水平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得出一些政策启示:一是积极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家庭 李艳旭 马洪福 曹清峰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息息相关。本文在考虑到区域与行业具有异质性的情况下,运用反事实方法与非参数方法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估算出了各省份以及分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力,并探究了制造业增长动能的转换过程。整体上看,支撑中国制造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动能正逐步由资本驱动转向技术驱动;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呈现"低水平双驱动—资本驱动—高水平双驱动—技术驱动"的动能转换过程。区域层面看,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东部稳定、中西部快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东部地区的技术驱动优势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引领着中国制造业增长动能转换。行业层面看,不同类型的制造业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动能和动能转换路径也存在显著差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行业增长的技术驱动特征逐渐显现,制造业行业整体呈现出技术驱动。基于以上结论以及经济发展事实,本文认为技术或创新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需要在考虑区域或行业异质性基础上,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再配置促进制造业生产率增长,实现制造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放之 望艳
劳动成本上升一方面弱化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当务之急是改革现行的工资机制,从关注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角度转向人力资本积累,转向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竞争动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昕 李廉水
本文以我国34个大型及特大型城市为样本,分析了聚集经济对城市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聚集经济确实是导致中国大型城市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差异的重要因素,而且地方化经济的影响远大于城市化经济;对于消费地指向型、技术与规模指向型及不定指向型制造业,聚集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和东、中、西部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
聚集经济 城市 制造业 劳动生产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克朋 樊士德 姜德波
当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重构中国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相对竞争力,使制造业出口的结构发生变动。构建两部门模型分析了其中的机理:当前低技能劳动力工资的较快上涨,虽然能推动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但依旧会促使要素从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转移到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从2003—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中总结出的经验事实佐证了理论模型的推论:这期间的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而非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增加。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一个行业的工资增长对出口份额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对于工资增长较快的行业,虽然劳动生产率也增长得比较快,但出口份额的下降并不因此而改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应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实现结构优化。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克朋 樊士德 姜德波
当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重构中国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相对竞争力,使制造业出口的结构发生变动。构建两部门模型分析了其中的机理:当前低技能劳动力工资的较快上涨,虽然能推动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但依旧会促使要素从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转移到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从2003—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中总结出的经验事实佐证了理论模型的推论:这期间的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而非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增加。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一个行业的工资增长对出口份额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对于工资增长较快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庄宗武 叶振宇 张可云
产业链龙头企业是超大规模市场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本文从集聚外部性的视角考察了产业链龙头企业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对超大规模市场在该过程中的调节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产业链龙头企业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而超大规模市场能够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相关的劳动力池、中间投入共享和技术外溢效应是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作用和超大规模市场调节效应的重要机制。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过程中,超大规模市场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中间品共享和技术外溢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但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劳动力池之间存在替代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充分利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探索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杭敬 张志远 苑立波
当前,上海面临着既要保持合理经济增长速度,又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双重艰巨任务,而劳动生产率则是完成这两大任务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经济增长本质上是劳动生产率提升与劳动力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当前上海人口红利趋于减弱的形势下,继续提升劳动生产率是保持经济合理增长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又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赖物质消耗转为主要依赖广义的技术进步。而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又是推动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的三个要素。该文利用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模型,对"十五"时期以来上海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要素进行拆解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虽然上海制造业增加值与劳动生产率呈现同步回落走势,但技术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