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83)
- 2023(15776)
- 2022(13009)
- 2021(11930)
- 2020(10302)
- 2019(23765)
- 2018(23773)
- 2017(46581)
- 2016(25307)
- 2015(29043)
- 2014(29392)
- 2013(28611)
- 2012(26125)
- 2011(23159)
- 2010(23317)
- 2009(21682)
- 2008(21298)
- 2007(19031)
- 2006(16561)
- 2005(14671)
- 学科
- 济(113204)
- 经济(113097)
- 业(75750)
- 管理(75124)
- 企(61541)
- 企业(61541)
- 方法(56076)
- 数学(50423)
- 数学方法(49708)
- 农(30519)
- 中国(29363)
- 财(28251)
- 业经(23578)
- 地方(22866)
- 农业(21069)
- 学(20327)
- 技术(19867)
- 贸(19169)
- 贸易(19160)
- 易(18586)
- 制(18571)
- 务(18497)
- 财务(18423)
- 财务管理(18382)
- 企业财务(17473)
- 理论(17434)
- 融(15645)
- 金融(15641)
- 银(15451)
- 和(15434)
- 机构
- 学院(366211)
- 大学(365045)
- 济(153091)
- 经济(150113)
- 管理(144191)
- 理学(125303)
- 理学院(124006)
- 管理学(121537)
- 管理学院(120870)
- 研究(118171)
- 中国(88619)
- 京(76065)
- 科学(72373)
- 财(68457)
- 农(59878)
- 所(59404)
- 中心(55696)
- 财经(55529)
- 业大(54642)
- 江(54346)
- 研究所(54040)
- 经(50513)
- 经济学(47945)
- 北京(47246)
- 农业(47023)
- 范(46327)
- 师范(45831)
- 经济学院(43594)
- 州(43277)
- 院(42383)
- 基金
- 项目(248698)
- 科学(196856)
- 基金(181722)
- 研究(179276)
- 家(158536)
- 国家(157283)
- 科学基金(136103)
- 社会(114651)
- 社会科(108783)
- 社会科学(108752)
- 省(97602)
- 基金项目(95500)
- 自然(88960)
- 自然科(87014)
- 自然科学(86996)
- 自然科学基金(85436)
- 教育(84903)
- 划(81940)
- 资助(76021)
- 编号(72514)
- 成果(57856)
- 重点(56272)
- 部(55583)
- 发(53259)
- 创(52111)
- 课题(50025)
- 创新(48673)
- 教育部(48046)
- 国家社会(47957)
- 科研(47898)
- 期刊
- 济(160081)
- 经济(160081)
- 研究(101625)
- 中国(68139)
- 学报(55897)
- 财(54586)
- 农(53583)
- 科学(52640)
- 管理(52592)
- 大学(42947)
- 学学(40609)
- 教育(38585)
- 技术(37199)
- 农业(36332)
- 融(30872)
- 金融(30872)
- 财经(27735)
- 经济研究(26597)
- 业经(26066)
- 经(23846)
- 问题(21662)
- 统计(20915)
- 技术经济(20632)
- 业(20203)
- 策(19162)
- 决策(17210)
- 版(17165)
- 科技(16913)
- 贸(16594)
- 商业(16517)
共检索到526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舒银燕
基于200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西部地区工业资本深化、重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对工业就业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工业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产生的负面效应相对较小,负面影响最小的是工业资本深化。统计分析表明,在2004~2010年期间,西部地区工业的资本——劳动比逐步下降,未表现出资本深化,但重工业化趋势明显,技术进步明显。为提高工业增长的就业效应,西部地区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把技术进步的重点放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上,通过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就业扩张效应。
关键词:
资本深化 重工业化 技术进步 就业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劲松 刘传江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重工业发展迅猛,各界普遍认为我国已再次进入了重工业化阶段,但关于重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就业影响的看法,却存在一些争论。本文首先从“技术中性”的理论角度分析了重工业发展对就业影响的作用机制和过程,将这种影响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然后构造两个模型并利用有关数据进行回归拟合以检验这两个效应作用程度。回归结果表明,“替代效应”会提高全社会的资本-劳动比,被证明是一种“索洛技术中性”的技术进步;而“收入效应”会提高全社会的就业量,且作用程度超过了“替代效应”,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就业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
关键词:
重新重工业化 就业 技术中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展祥
现有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私有制市场经济国家,定义良好的市场以及运行稳健的价格机制和供求规律是其共同基础。本文基于Panel-Data的实证分析,发现其研究结论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有效,但差异也是明显的,即普遍存在的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倒"U"型曲线在中国并不成立,这说明中国结构变化滞后于经济增长。经过近30年的"增长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是避免各种形式的结构性失衡,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失衡和调整的滞后,促进增长利益的广泛分配。
关键词:
结构变化 经济增长 相对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暖 高权 王帅 杨嘉聪
从我国新一轮重工业化的现实出发,基于2006—2013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结合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在同时考虑时间滞后和空间异质性的情况下,对重工业发展是否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进行重新验证。在考虑重工业内部差异的前提下,研究发现:(1)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省际层面上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布局不合理的趋势仍在加剧;(2)装备制造型重工业在当期会对城乡收入差距起扩大作用,但随着其关联和间接效应的发挥,这种扩大效应会在时间滞后模型中逐渐被抵消。在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前提下,装备制造型重工业的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资源开采和加工型重工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且在东北地区更为显著。同时还发现城镇化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显著性在东西部存在较大的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勇 韩钰
文章分析了湖北省偏重型的工业结构特征和能源消费量大的基本特点,引入了能源消费弹性和能源消费强度指标并计算了湖北省1992~2009年的指标数据。然后进一步对湖北省能源消费和工业结构重工业化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协整模型。最后对两者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湖北省能源消费弹性和能源消费强度都比较高,能源利用率较低,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湖北省重工业化程度增强是导致湖北省能源消费量上升的格兰杰因。
关键词:
重工业化 能源消费 工业结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怀建 沈坤荣
外资的引入会带来基于产品种类增加和产品质量提高的经济增长。本文利用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发现外资的引入对于新兴工业化国家来说确实会带来这种经济增长。又通过对中国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基本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不仅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即使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外资的引入也会带来这两个方面的技术进步进而导致的经济增长,但同时要注重国内固定资本的形成,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水平并适度降低政府对经济的参与程度。
关键词:
外资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蔡翼飞 王业强
通过对西部增长驱动力的考察发现,各种力量都有所弱化,说明此次增长减速是必然趋势而非周期性波动。西部地区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继续推进工业化仍是未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但在市场日趋融合的今天,西部地区也遇到了资本报酬下降的难题,加快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是延缓资本报酬下降的有效途径。根据预测,加快人力资本培育能够将西部地区潜在增长率提高约1个百分点。从政策导向上看,"十三五"时期西部大开发仍要以推动工业化为主线,但重点要从过去主要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提升人力资本培育内生增长动力上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致良
餐饮业地理集聚上的分散化有利于餐饮经济的发展,实证研究表明地区餐饮业的集聚状态又主要受地区消费水平、地区市场容量以及地区旅游业发展状态的影响;因此,地区餐饮业可以采取产业创新、市场深化以及旅游带动发展战略,以促进餐饮业地理集聚上的分散化,最终推动餐饮经济的整体增长。
关键词:
产业地理集聚 地区餐饮业 发展战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同斌 宫婷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库兹涅茨假说和结构红利理论,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在不同工业化阶段对能源效率的差异化影响。结论认为,随着工业化阶段的变迁,人均GDP增长与能源经济效率呈现先下降后稳定再上升的"U"型关系;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系数基本都为负。在工业化初期,第二产业对能源的消费需求稳定,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不明显,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优化能源的要素配置,产生结构红利提升能源效率;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全部为正且影响程度较高,以1993年为分界点,可以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分为高波动和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冯宗宪 柯大钢 傅冬
技术进步的作用,以生产函数形式体现,就是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进而提高生产力水平。我国目前对技术进步的计算大多是建立在产出增长型技术进步的Cobb-Douglas(简称C-D)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即假定技术进步是中性的,其特点是假定要素的边际替代率不变,即劳动力的产出弹性β和资本的产出弹性α为常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敬水 董亚娟
本文根据1997—2004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建立PanelData模型,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对农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各级教育程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其中初中教育对农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人力资本源泉,高中和高等以上教育也有正向作用,但目前由于比重小且人员外流严重,对农业经济增长没有产生显著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高路 吕洁华 张滨
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城市带具有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和黑河市3个核心发展区辐射周边区域,该城市带的建立有利于整合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发展区域林业经济优势产业。文章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分析,通过根据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计算,测试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分别测算林业三次产业内部增长动力,根据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出若干提升区域林业经济增长动力,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波,吴陶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试图从中观层面以我国各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在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因此各地区应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嘉瑞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利用甘肃省14个地市1995~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全省各地市的经济增长及其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提高资本要素的投入和提高其利用效率与缩小地区综合生产效率是甘肃经济增长的关键。造成各地区综合生产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使用效率及深化速度、FDI分布、市场发育水平等存在地区差异。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效率 面板数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源源
利用中国1978~200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就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短期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收缩效应";在长期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扩张效应"。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作用较小,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影响作用的程度逐渐减弱。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 就业 向量自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