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61)
- 2023(16750)
- 2022(14111)
- 2021(13281)
- 2020(11342)
- 2019(26379)
- 2018(25721)
- 2017(48835)
- 2016(26245)
- 2015(30281)
- 2014(30203)
- 2013(30039)
- 2012(28133)
- 2011(25330)
- 2010(25141)
- 2009(23480)
- 2008(23497)
- 2007(20684)
- 2006(17956)
- 2005(16204)
- 学科
- 济(118656)
- 经济(118541)
- 管理(76785)
- 业(75635)
- 企(62018)
- 企业(62018)
- 方法(56813)
- 数学(50456)
- 数学方法(49856)
- 中国(32095)
- 农(30391)
- 财(29515)
- 业经(24827)
- 贸(23145)
- 贸易(23135)
- 易(22515)
- 学(22435)
- 制(21887)
- 地方(21030)
- 农业(20197)
- 技术(20111)
- 务(18713)
- 财务(18658)
- 财务管理(18611)
- 银(18470)
- 银行(18413)
- 融(18296)
- 金融(18293)
- 企业财务(17694)
- 行(17545)
- 机构
- 大学(387426)
- 学院(384094)
- 济(167522)
- 经济(164463)
- 管理(149497)
- 研究(132282)
- 理学(129090)
- 理学院(127698)
- 管理学(125568)
- 管理学院(124859)
- 中国(101553)
- 京(81870)
- 科学(79041)
- 财(74425)
- 所(66473)
- 农(64265)
- 中心(61142)
- 研究所(60368)
- 财经(59927)
- 业大(56864)
- 江(56148)
- 经(54672)
- 经济学(52634)
- 北京(51621)
- 农业(50717)
- 范(48899)
- 师范(48389)
- 经济学院(47591)
- 院(47100)
- 财经大学(44718)
- 基金
- 项目(257019)
- 科学(203568)
- 基金(189738)
- 研究(184904)
- 家(165857)
- 国家(164563)
- 科学基金(141500)
- 社会(120076)
- 社会科(114121)
- 社会科学(114086)
- 基金项目(99650)
- 省(98269)
- 自然(91318)
- 自然科(89296)
- 自然科学(89273)
- 自然科学基金(87760)
- 教育(85615)
- 划(83417)
- 资助(78882)
- 编号(72526)
- 成果(58463)
- 部(58370)
- 重点(58242)
- 发(55293)
- 创(53657)
- 国家社会(51068)
- 教育部(50369)
- 创新(50265)
- 课题(49937)
- 科研(49499)
- 期刊
- 济(177547)
- 经济(177547)
- 研究(112113)
- 中国(75322)
- 学报(61080)
- 财(58651)
- 科学(57123)
- 农(57084)
- 管理(55088)
- 大学(46718)
- 学学(43911)
- 农业(39293)
- 教育(38218)
- 技术(36376)
- 融(35164)
- 金融(35164)
- 财经(30480)
- 经济研究(29789)
- 业经(26880)
- 经(26352)
- 问题(23631)
- 业(22510)
- 贸(21915)
- 技术经济(21385)
- 统计(21003)
- 国际(19244)
- 世界(19012)
- 策(18967)
- 版(18345)
- 图书(17633)
共检索到573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爱 盖骁敏
生产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更新带来经济系统中各产业的资本深化,资本深化又带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有偏技术进步则使不同要素的技术效率发生不同的变化,影响各要素的投入结构和产出效率,进而推动产业升级。采用1998—2019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程估计要素替代弹性,并测算各行业的劳动技术效率和资本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多数行业的劳动技术效率高于资本技术效率,且劳动技术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而资本技术效率先上升后下降。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要素技术效率在资本深化促进产业升级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资本深化、劳动技术效率提高和资本技术效率提高均可促进产业升级,资本深化可以通过提高劳动技术效率促进产业升级,但也可能通过降低资本技术效率抑制产业升级。因此,要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适度推进资本深化,优化要素配置,充分发挥要素技术效率提高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进而通过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世杰 程雪琳 高健
文章基于1998~2017年中国进口关税和行业相匹配的面板数据,从不同时间维度实证分析最终品和中间品关税对生产者的影响及其行业异质性,以考察关税是否存在产业保护效应。结论表明:在短期,最终品关税存在一定的产业保护作用,而中间品关税任何时候都对行业利润具有负效应。关税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在消费品行业,关税完全不具有保护效应;在农业相关行业,降低中间品关税会大幅提升行业利润;在高技术行业,短期内降低最终品关税能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促进该行业发展,其他行业的利润都会随着中间品关税的下降而增加。机制分析表明关税会通过"逆价格优势"效应和"逆成本优势"效应最终影响行业利润和产业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永慧 赵燕 邓格致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现有研究从多个维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展开了诱因识别,其中较少的研究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范式下展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潜力,在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下,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深化是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变量。文章首先从理论上解构资本有机构成深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经济逻辑,进而利用2004—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辖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本有机构成深化形成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诱因,这一结论通过了格兰杰因果分析、工业企业口径下的再检验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显示,在新常态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下,资本有机构成深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边际效应得到了强化。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显示,静态视角下资本有机构成深化主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态视角下,与禀赋结构相偏离的资本有机构成深化使得要素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此种“错位”也引导着资本有机构成不断地自我调整,诱使企业和社会内生出技术进步以矫正要素配置扭曲状态。文章所得研究结论能够为中国政府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如斌 田秋生
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金融中介和资本市场在资本配置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1992-2014年中国工业和建筑业季度数据为样本,研究融资结构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小微企业贷款比重和直接融资比例上升,有助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但信贷期限结构中长期化会降低资本配置效率。为此,要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和必要的政策引导,促进小微企业信贷稳步增长,降低中长期贷款比重;放宽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门槛,提高股权融资比重,进一步发挥直接融资对资本配置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德禄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不是就业数量问题,而是就业质量问题。大学生就业与生产效率关系密切,因此文章将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产业升级3个效率变量作为主要研究变量引入大学生就业模型,并对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比重与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及产业升级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性;(2)技术进步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效应在时间轴的表现强于省级截面轴;(3)大学生就业对提高资本深化产出效率意义重大,但资本深化拉动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效果不够显著;(4)产业升级带动大学生就业不能独立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并且与区域生产效率正相关。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科技进步 资本深化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彭琦 邹康 赵子铱
在采用非参数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DataEnvelopmentAnalysis)构建符合我国银行产业的BCC模型的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1993-2003年的经营绩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变迁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除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外,还存在X-效率,股份制银行内部效率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性,完全的市场化未必一定带来银行的高效率和规模效益。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潘宁 何土凤
厘清城市房价对人才吸引力的影响机制,对破解人才集聚困境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中国69个样本城市房价中位数、居民可支配收入、人才吸引力指数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城市房价对人才吸引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城市房价上涨,人才吸引力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中国多数城市正处于发展速度放缓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科学引导人才流动。
关键词:
房价 人才吸引力 城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艺璇 贺建风
通过选取2005—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科技资本和人员投入两个视角探究科技要素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资本投入增加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科技人员投入增加却会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分不同地区的实证显示,东部和西部科技资本投入正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部科技要素投入没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因此,科技要素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科技人才需要引导至产业结构升级的领域。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进步 面板数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五七 聂鸣
本文将能源与碳排放统一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使用全局DEA方法及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1998-2010年低碳导向的工业行业绿色TFP增长及其来源构成,并通过核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低碳导向的工业行业绿色TFP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演化轨迹,但工业绿色TFP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整体上拖累了工业绿色TFP增长;轻工业绿色TFP增长及技术进步显著优于重工业,采掘业与公用事业行业绿色TFP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绿色TFP增长及其来源的行业差距有扩大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永毅 沈满洪
构建基于地区要素禀赋的投入价格体系,利用成本效率DEA模型将要素禀赋因素纳入工业用水效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中国2002—2011年地区工业用水效率增长,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测算结果显示,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在不断上升,但地区间差距较大,存在三个明显的梯队;大部分地区的要素投入结构与自身要素禀赋特征不匹配,东、中部地区普遍表现为资本投入比重过低和水资源投入比重过高,西部地区则普遍表现为劳动投入比重过低和水资源投入比重过高。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并未像资本效率和劳动效率一样呈现出较强的收敛趋势,但高用水效率地区与低用水效率地区分别存在俱乐部收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国泉 刘则渊
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是能源消费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值。本文采用中国大陆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比较了1998~2005年中国八大经济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东南向西北逐步下降,并且与区域发展水平呈“U型”的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夏业良 程磊
本文采用2002—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进行实证性分析,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包括:引入外国资本存在直接溢出效应,使企业的技术效率大致提高6.28%,但不存在间接溢出效应;而港、澳、台资本既不存在直接溢出效应也不存在间接溢出效应。来自外资企业的行业竞争压力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发挥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积极溢出作用。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保持在55%为佳,这样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果最好。在考察企业的组织形式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时,我们的研究发现,外商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非独资企业这两种企业组织形式比较有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港 杨晓 韩先锋
利用2005—2010年中国工业3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面板协整估计等方法检验了信息化水平、市场化水平、行业利润等因素对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利用多种协整检验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表明,信息化水平、市场化水平、行业利润等与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面板协整估计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但该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序差异。
关键词:
信息化水平 技术创新能力 工业行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飞燕 李孟刚
本文以2001-2012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相应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不同的衡量行业技术水平和研发投入的综合指标,并且在模型中引入贸易渠道、FDI渠道等外部技术溢出渠道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技术溢出在减少污染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国际技术溢出、国内研发技术溢出以及技术吸收三个方面都降低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佟昕 陈凯 李刚
碳排放与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决定正确判断和把握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全国和30个省域碳排放与不同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增长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诱因;从省域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是导致大多数省域碳排放增加的主要诱因;碳排放与能源价格灰色综合关联度都较低;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形势不同,碳排放与影响因素的关联性不同,不能采取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节能减排政策。最后在本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碳减排策略,据此提出针对不同区域特征的低碳对策和建议,以期望能够合理控制影响因素对中国碳排放总量影响。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技术的异质性、节能减排与地区生态效率——基于2004~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生态压力、生态技术差距与地区生态经济效率——基于2006—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适宜技术、人力资本与区域知识溢出——基于1995—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人口—产业协同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基于2004—2021年中国233个地级城市的实证分析
什么影响了制造业行业内生产率结构变化?——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能源效率与工业经济转型——基于中国1998~2007年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2000—2006年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