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56)
- 2023(14385)
- 2022(11948)
- 2021(11039)
- 2020(9518)
- 2019(22056)
- 2018(21488)
- 2017(41854)
- 2016(22553)
- 2015(25490)
- 2014(25404)
- 2013(25750)
- 2012(23994)
- 2011(21669)
- 2010(21893)
- 2009(20997)
- 2008(21283)
- 2007(19381)
- 2006(17262)
- 2005(15702)
- 学科
- 济(108978)
- 经济(108860)
- 业(94454)
- 企(76291)
- 企业(76291)
- 管理(73666)
- 方法(48591)
- 农(47761)
- 数学(39943)
- 数学方法(39683)
- 财(32379)
- 业经(31767)
- 农业(31468)
- 中国(29101)
- 制(22625)
- 务(22077)
- 财务(22059)
- 财务管理(22024)
- 贸(20886)
- 企业财务(20877)
- 贸易(20873)
- 易(20363)
- 技术(18565)
- 地方(17940)
- 策(17837)
- 和(17367)
- 学(17065)
- 体(16765)
- 银(16332)
- 银行(16299)
- 机构
- 学院(338308)
- 大学(334414)
- 济(156415)
- 经济(153788)
- 管理(134017)
- 研究(115232)
- 理学(114848)
- 理学院(113737)
- 管理学(112318)
- 管理学院(111682)
- 中国(93537)
- 财(71108)
- 京(69950)
- 农(68514)
- 科学(65962)
- 所(58735)
- 财经(56360)
- 中心(53048)
- 研究所(52777)
- 农业(52747)
- 江(51657)
- 经(51227)
- 业大(50847)
- 经济学(49070)
- 经济学院(44495)
- 北京(44253)
- 财经大学(41308)
- 州(39976)
- 院(39810)
- 范(39531)
- 基金
- 项目(215896)
- 科学(171956)
- 基金(160389)
- 研究(159731)
- 家(138730)
- 国家(137463)
- 科学基金(118575)
- 社会(106604)
- 社会科(100898)
- 社会科学(100873)
- 基金项目(84288)
- 省(83128)
- 自然(73705)
- 自然科(72031)
- 自然科学(72009)
- 教育(70858)
- 自然科学基金(70830)
- 划(68647)
- 资助(65343)
- 编号(63440)
- 成果(50529)
- 部(49970)
- 重点(48097)
- 发(47756)
- 创(47126)
- 国家社会(45399)
- 业(45305)
- 创新(43463)
- 教育部(42917)
- 课题(42345)
- 期刊
- 济(179325)
- 经济(179325)
- 研究(102014)
- 农(68591)
- 中国(65562)
- 财(57620)
- 管理(50149)
- 学报(49018)
- 科学(48468)
- 农业(46264)
- 大学(38119)
- 学学(36398)
- 融(36118)
- 金融(36118)
- 业经(32942)
- 技术(29173)
- 财经(28966)
- 经济研究(28374)
- 业(25403)
- 经(25089)
- 教育(25019)
- 问题(24376)
- 技术经济(20400)
- 世界(20153)
- 贸(19627)
- 统计(16832)
- 国际(16668)
- 版(16639)
- 经济问题(16154)
- 商业(15905)
共检索到515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谷成
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历年省级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计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时期农业资本深化与人地比例变化的特征,将其与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整合进一个统一的生产函数框架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力深度转移和人地比例没有发生根和}生变化的情况下,资本深化及其对劳动、土地要素的替代是农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源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正在经历转变,越来越倾向于劳动节约和"资本化";普遍的大规模的资本深化进程主要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同省份资本深化的进程差异较大。同时,资本深化兼具生产率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蕾 王怀明
本文使用省级农产品成本收益面板数据,运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重新估计了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并将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检验了中国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并简要分析了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纪生 陈超
本文在科研投资与农业生产率HMB指数Granger因果检验的基础上,采用非参数局部多项式核回归的方法模拟了全国及不同区域农业科研投资与农业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比较分析了区域差异存在的可能原因,进而提出了提高农业科研投资效率、优化科研投资配置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投资 生产率指数 非参数核回归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石慧 孟令杰 王怀明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1985-2005年中国地区农业生产绩效的动态表现。结果显示:(1)样本期间八大地区平均的TFP和技术进步率都为正增长,与此同时技术效率的改进不明显且为负增长,规模效率则表现出更明显的负增长,只有少数地区的配置效率改进有正增长;(2)从地区差距和波动来看,八大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有所缩小,其技术效率变化趋势相同,并且两者波动性不大,而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波动都较大;(3)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配置效率的波动是农业TFP的波动的首要推动力,即近20年来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农业TFP增长波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乐 曹静
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四个部分。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测度了1991~2010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12%,增长速率呈整体递减的趋势;规模效率变化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阻碍因素;配置效率变化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北地区是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地区来源,配置效率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来源。
关键词:
农业 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配置 随机前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樊胜根
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但比较适宜的方法测定中国农业的产出、投入和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根据新估算的农业生产和生产率增长指数,重新评价农村改革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常规方法高估了农村改革对生产和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不过,生产和生产率在改革期间仍按比较高的速度增长。本研究还发现,为了促进生产和生产率的长期增长,中国政府必须增加农业投资,因为由于制度革新所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已耗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端明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1978~2005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快速和健康的增长,年均增长率3.3%,其中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1.7%,农业技术效率增进年均增长率1.6%。但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表明,中国农业增长与发展的动力已经由投入为主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为主。
关键词:
曼奎斯特指数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激宇 李静 孟令杰
用基于线性规划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生产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据此提出了基本的解决途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谷成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和省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结论表明,转型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各省区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状况改善的贡献很有限。此外,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卫平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指数法,研究了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59%,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5.48%,而农业效率变化指数反而年均下降2.78%。从各省区情况看,测算的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除云南、内蒙古、上海、贵州和西藏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负增长外,其它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实现了正增长。从构成上看,绝大多数省区呈现出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效率损失并存的局面。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谷成
转型期中国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其中生产率增长扮演了什么角色?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未来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使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978-2005年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时间变迁和省区分布模式进行实证考察。整个实证表明,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从其内部构成来看,这一增长主要由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效率改善的作用相对有限。从时间变迁模式来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基本是顺周期的。不过从其空间分布模式来看,各省区间的生产率增长差异非常明显。论文最终认为,中国完整的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在农业R&D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整个...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录堂 薛继亮
本文从Malmquist指数及结构分解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析认为,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生产效率的下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造成了逆向作用。从地区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来看,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文章对此提出了基本的解决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俊 陈怡
考虑环境因素,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率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以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变动对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东部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的差别很小,中部略低于西部;1999-2008年间各年的ML指数均值都大于1,表明中国农业每年的生产率都在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率的改进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均值为0.997,农业技术效率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谷成 冯中朝
本文利用省级层面农业行业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系统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内部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行业差异,重点将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部分,正确识别出各行业生产率增长的不同贡献来源,为全面认识中国农业TFP增长提供深刻的行业基础。实证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各行业TFP增长较大;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技术推进特征,但行业差异较大;这在20世纪80年代表现并不明显,当时只是不同行业间表现出了较为典型的不同增长模式;普遍大规模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损失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生产率增长开始由技术推进主导;总体上各行业生产率增长基本都由技术推进或效率驱动单独贡献,没有...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范丽霞 蔡根女
论文在运用中国1990-2005年间省际平衡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采用考虑非效率项的非中性技术进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各省区乡镇企业增长的规模报酬、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因素。主要得出结论如下: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产出弹性不断接近甚至有超过劳动产出弹性的趋势,呈现出一定的"资本深化"过程;整个规模报酬略大于1,这表明适当扩大乡镇企业经营规模存在着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而整体平均技术效率水平逐年递增,技术进步率则逐年下降。在这些实证工作的基础上,论文还得出一些政策建议,希冀能够对实现我国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