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9)
- 2023(8698)
- 2022(7310)
- 2021(6453)
- 2020(5418)
- 2019(12161)
- 2018(11792)
- 2017(23362)
- 2016(12286)
- 2015(13690)
- 2014(13784)
- 2013(13742)
- 2012(12950)
- 2011(11863)
- 2010(12147)
- 2009(11775)
- 2008(11471)
- 2007(10446)
- 2006(9556)
- 2005(9101)
- 学科
- 济(74634)
- 经济(74549)
- 管理(42616)
- 业(36472)
- 企(30469)
- 企业(30469)
- 方法(24020)
- 数学(21269)
- 数学方法(21119)
- 财(17719)
- 地方(17438)
- 中国(16479)
- 制(15674)
- 业经(14062)
- 农(13861)
- 地方经济(12571)
- 学(12095)
- 体(11736)
- 融(11011)
- 金融(11009)
- 务(10504)
- 财务(10483)
- 财务管理(10465)
- 银(10360)
- 银行(10348)
- 企业财务(9989)
- 行(9905)
- 环境(9730)
- 农业(9690)
- 体制(9004)
- 机构
- 大学(187766)
- 学院(186343)
- 济(94186)
- 经济(92576)
- 管理(69668)
- 研究(66806)
- 理学(59088)
- 理学院(58445)
- 管理学(57728)
- 管理学院(57358)
- 中国(51932)
- 财(45571)
- 京(38096)
- 财经(35206)
- 科学(34832)
- 所(32905)
- 经(31797)
- 经济学(31730)
- 中心(29400)
- 研究所(29099)
- 江(28580)
- 经济学院(28175)
- 财经大学(26003)
- 农(24219)
- 北京(24113)
- 院(23743)
- 范(21848)
- 业大(21820)
- 州(21701)
- 师范(21663)
- 基金
- 项目(116059)
- 科学(93333)
- 基金(87580)
- 研究(86451)
- 家(74863)
- 国家(74296)
- 科学基金(64625)
- 社会(60634)
- 社会科(57641)
- 社会科学(57631)
- 基金项目(45337)
- 省(43269)
- 教育(39000)
- 自然(38486)
- 自然科(37576)
- 自然科学(37570)
- 自然科学基金(36950)
- 划(35871)
- 资助(35869)
- 编号(32529)
- 成果(27630)
- 制(27527)
- 部(27151)
- 国家社会(26450)
- 重点(26332)
- 发(25754)
- 教育部(24307)
- 创(23878)
- 人文(23642)
- 课题(23153)
- 期刊
- 济(113187)
- 经济(113187)
- 研究(64356)
- 中国(37957)
- 财(37333)
- 管理(29114)
- 学报(24234)
- 科学(24001)
- 农(22715)
- 融(21842)
- 金融(21842)
- 大学(19809)
- 财经(19764)
- 经济研究(19655)
- 学学(19063)
- 经(17124)
- 技术(15891)
- 业经(14609)
- 问题(14416)
- 农业(14411)
- 教育(13568)
- 贸(11154)
- 技术经济(11047)
- 世界(10544)
- 国际(10134)
- 统计(9705)
- 经济问题(9014)
- 经济管理(8811)
- 策(8755)
- 改革(8730)
共检索到297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芳 卢璐 卢逸扬
2007年以来,中国发生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次数和规模明显增加,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利用全球149个经济体1992—2015年的年度数据,采用不同的实证方法进行一系列分析后发现:突然中断会造成经济增长速度显著下降,但对不同汇率制度经济体的影响却不一致;在发生突然中断时,弹性较小的汇率制度下的经济体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小;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汇率制度弹性较小的经济体通货膨胀水平通常较低,价格稳定有利于出口,从而有利于经济的恢复。这一发现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发生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危机时重新回到盯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奉先 贾丽丹
文章基于1985~2018年间68个国家年度面板数据,采用面板Logit模型研究了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对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主权信用评级调整能够显著影响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发生概率,当主权信用评级上调时,"突然停止"的发生概率下降;反之亦然。中介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在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对"突然停止"的作用过程中,一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其中介程度可达24.8%。异质性分析表明,主权信用评级上调、中等主权信用风险经济体和主权信用评级在BBB级以上的投资级经济体、实行有管理的汇率制度经济体,其经济增长的中介作用更大。各个经济体应密切关注信用评级变动冲击,尤其是评级下调带来的"次生灾害",进而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稳增长,防冲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芳 卢璐
本文在IS-MP模型中引入国家对外负债结构变量,对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26个新兴经济体2003-2015年的季度数据,以FDI占比衡量国家对外负债结构,对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对不同负债结构国家的经济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流动突然中断会给一国经济增长带来显著负面影响,但是对不同负债结构国家的影响不同;在发生资本流动突然中断时,一国对外负债中FDI的比例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因此,对国家的对外负债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确定FDI占比的合理区间,有利于更好地应对经济冲击,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芳 卢璐
本文在IS-MP模型中引入国家对外负债结构变量,对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26个新兴经济体2003-2015年的季度数据,以FDI占比衡量国家对外负债结构,对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对不同负债结构国家的经济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流动突然中断会给一国经济增长带来显著负面影响,但是对不同负债结构国家的影响不同;在发生资本流动突然中断时,一国对外负债中FDI的比例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因此,对国家的对外负债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确定FDI占比的合理区间,有利于更好地应对经济冲击,保持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姚小义 易静为
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的双重背景下,中国跨境资本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波动日趋频繁,一旦演变为"突然中断"将会严重冲击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全面研究了"突然中断"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净资本流入"突然中断"和总资本流出"突然外逃"的发生均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前者在汇率较高位时冲击效应大,后者在汇率低位时冲击效应大;而总资本流入"突然中断"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资本流动 突然中断 人民币汇率 冲击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范小云 潘赛赛 王博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由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所引发的危机也自然成为各国理论界和政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界定及形成机制、经济社会影响以及研究新动向三个方面对该领域前沿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以期对我国管理国际资本流动和预防发生资本流动突然中断风险提供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突然中断 金融危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克菲
本文运用19个新兴经济体1990-2013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对新兴经济体产出水平的影响,并对比了影响资本流动"突然中断"产出效应各因素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资本流动"突然中断"会对一国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一国较高的开放度、经常账户的盈余、适度的外汇储备水平和较高的国内信贷规模有助于减少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负面效应。其中,经常账户余额、对外开放度和外汇储备与对外债务之比对减少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对产出的负面作用较为显著。
关键词:
资本流动 产出效应 新兴经济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关益众 刘莉亚 程天笑
作为一种新的外部危机形式,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在新兴市场国家频繁发生,对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构建"突然中断"的预警系统,对于完善已有的危机预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突然中断"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预警指标,采用Probit模型和KLR信号法构建了预警指标体系,并进行了预警能力的考察。结果表明,单项指标与综合指标均具有良好的预警能力。与货币危机的预警指标体系相比,文章结果突出了国际金融市场指标和资本账户结构指标的重要作用,说明"突然中断"是一种与国际投资者行为密切相关的特殊危机形式。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突然中断 预警指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郑璇
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是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开放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风险。本文基于1980-2012年23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在运用面板Probit模型考察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驱动因素的基础上,评估与识别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风险,结果发现:GDP增长率、通胀率、经常账户、金融开放、国内外利差、货币错配及风险传染等因素显著影响突然中断的发生概率;近年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风险较小,但存在重要风险来源,由此提出我国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璇
一国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是信息不对称下国际和国内投资者改变跨境投资决策的结果。对总资本流动视角下的三种类型突然中断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投资者因国际市场或新兴市场的负面信息而大幅退出新兴市场,是流入驱动型突然中断的主要成因;新兴市场国投资者因本国经济的负面信息或国际市场的正面信息而大幅对外投资,是流出驱动型突然中断的主要成因;当国际投资者撤资和本国投资者跨境投资幅度相当时,则易形成混合型突然中断。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仕陈 文学舟 代宝珍
通过考察1982~2013年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国际资本流动总体上有助于经济增长;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流入会阻碍经济增长,资本流出会推动经济增长,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情况正好相反,且国际资本流动会加剧经济波动;不同类型的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国际资本流动总量和分量的经济增长效应会随汇率制度的改变而变化,因此,我国必须同时对国际资本流动总量及其分量进行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程立燕 李金凯
本文基于64个经济体1999—2017年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广义矩估计(IV-GMM)方法,从汇率制度和金融市场发展视角研究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资本流动激增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资本流动中断、外逃和撤回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显著减弱了四种资本异常流动情形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金融市场发展显著降低了激增、中断和撤回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强化了外逃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随着汇率制度弹性和金融发展程度变化,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资本外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异质性。本文结论对于各国防范国际资本异常流动风险、维护国内经济金融稳定,以及稳步有序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宇轩
本文在对现有资本流动突然中断测算方法修正基础上,测算了中国1998-2018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金融账户整体、FDI、证券投资、其他投资项资本流动等的突然中断。第一,金融账户整体发生24次突然中断,FDI、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突然中断发生次数分别为20次、11次、17次。第二,各类型资本流动突然中断集中发生在1999-2003年、2004-2011年、2012-2018年三个时间段,分别对应中国入世阶段、世界金融危机阶段以及中国经济改革阶段前后,特别是在2012-2018年发生了高达35次的突然中断。第三,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中,总资本、FDI、证券投资项突然中断导致汇率波动减小,而其他投资项突然中断导致汇率波动增加,汇率波动造成了各资本项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增加。进一步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汇率波动与突然中断更多受自身影响。最后伴随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中国金融体系架构不断完善,需进一步优化监管机制,提前预判并规避资本流动突然中断造成的金融风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平 张红霞 王学真
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我国经济在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长后,近期面临着由于内外经济不景气带来的紧缩压力。目前,积极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已呈递减趋势,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倘若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话,应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程 佟家栋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基于金融环境约束的开放经济体跨期模型,对不同汇率制度面临不同名义冲击下的经济绩效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由于浮动汇率对于宏观经济的冲击吸收能力依赖于该国金融环境的发展条件,因此新兴市场的汇率制度退出和转轨决策应当着眼于克服金融约束的关键性门槛。本文的跨国经验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模型的结论。
关键词:
汇率制度 金融发展 金融开放 临界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