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02)
- 2023(4048)
- 2022(3304)
- 2021(2851)
- 2020(2300)
- 2019(5158)
- 2018(4830)
- 2017(9675)
- 2016(4803)
- 2015(5399)
- 2014(5435)
- 2013(5601)
- 2012(5519)
- 2011(5258)
- 2010(5474)
- 2009(5302)
- 2008(5089)
- 2007(4699)
- 2006(4443)
- 2005(4229)
- 学科
- 济(51069)
- 经济(51042)
- 管理(14870)
- 地方(14276)
- 方法(13525)
- 数学(12269)
- 数学方法(12248)
- 业(11995)
- 地方经济(11499)
- 企(9438)
- 企业(9438)
- 中国(9435)
- 业经(7608)
- 学(7152)
- 财(6447)
- 农(6245)
- 经济学(6220)
- 融(5980)
- 金融(5980)
- 制(5437)
- 环境(5261)
- 体(4913)
- 农业(4858)
- 银(4837)
- 银行(4837)
- 产业(4834)
- 发(4771)
- 行(4702)
- 和(4456)
- 总论(4196)
- 机构
- 大学(83887)
- 学院(83419)
- 济(51328)
- 经济(50579)
- 研究(32412)
- 管理(30092)
- 理学(25365)
- 理学院(25079)
- 管理学(24857)
- 中国(24695)
- 管理学院(24683)
- 财(21146)
- 经济学(18328)
- 财经(16933)
- 京(16643)
- 经济学院(16160)
- 所(15953)
- 科学(15599)
- 经(15293)
- 研究所(14188)
- 中心(13460)
- 财经大学(12476)
- 江(12018)
- 院(10965)
- 北京(10907)
- 社会(10528)
- 科学院(9961)
- 经济研究(9951)
- 范(9718)
- 师范(9671)
- 基金
- 项目(48213)
- 科学(39013)
- 基金(36879)
- 研究(36163)
- 家(30910)
- 国家(30680)
- 社会(27348)
- 科学基金(26761)
- 社会科(26011)
- 社会科学(26006)
- 基金项目(18822)
- 省(17327)
- 教育(15511)
- 资助(15460)
- 自然(14520)
- 自然科(14162)
- 自然科学(14160)
- 划(14036)
- 自然科学基金(13918)
- 济(12753)
- 编号(12686)
- 经济(12647)
- 国家社会(12325)
- 发(11857)
- 部(11219)
- 重点(10720)
- 成果(10539)
- 发展(10450)
- 展(10335)
- 教育部(10304)
共检索到135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作诗 崔万田
资本流入不仅仅是使得转轨国家产出增长,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转轨国家转轨初期产业结构之存量调整;资本流出不仅仅是使得转轨国家产出减少,更重要的是它会加剧转轨国家转轨初期产业结构之存量调整。外资流入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直接地避免了转轨初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外资流入提高了均衡状态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这又起到了避免转轨初期之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对于转轨国家来说,资本流入具有增量调整之功效,有助于克服转轨经济之两难困境。
关键词:
经济转轨 资本流动 产出结构 产出水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牛晓健
根据格雷戈里关于经济体制的四种属性和刘国光对经济体制的“五分法”,本文研究了转轨经济中普遍发生的资本外逃问题。由于转轨经济的现实同科斯定理所要求的理想状态存在巨大差异,较高的交易成本、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产权未被很好的界定,使得经济转轨不可能一帆风顺。作为经济转轨的成本之一,资本外逃抑制了转轨经济的正常增长,丧失了大量的税收,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本文分析了转轨国家资本外逃的现状和规模,揭示了资本外逃对于转轨国家的负面效应,从体制转轨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转轨国家出现资本外逃的原因,并就如何防范、减少资本外逃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转轨 资本外逃 结构法 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
[作者]
戴园晨
一、经济理论突破桎梏的不平凡年月。粉碎“四人帮”的黑暗统治之后,尽管人们都在思考,都想对多年来在思想政治、经济、社会各种是是非非,给个说法,但依凭本本的“两个凡是”,仍然桎梏着人们。直到20年前进行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教条和个人崇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牛晓健
中国近期的汇率制度安排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孟代尔悖论:实行盯住汇率制度和资本管制的货币当局却难以使用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原因之一就是资本管制未能抑制潜在的资本流动,尤其是经常项目下的资本流动。本文通过对中美贸易进出口差额系数的测算,认为中国的经常性项目下隐藏在大量的资本流动,通过建立一个贸易差额模型,具体测算了中国转轨时期经常项目下的游资流入和资本外逃,分析了转轨不同阶段资本流动的背景因素,最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作诗
本文综述解释转轨国家经济绩效差异的几篇文献。指出:实际上有两类初始条件,一类与转轨相关,另一类则与转轨不相关。萨克斯和胡永泰的分析主要立足于第二类初始条件。立足于第二类初始条件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中俄两国经济绩效的巨大差异,但是却得出了“与转轨方式无关”的论断。一旦对初始条件作了上述的区分,“与转轨方式无关”的论断就需要推敲了。俄罗斯的经济绩效与转轨方式无关,具有事前决定的性质,中国的经济绩效却是与转轨方式有关的。进一步,既然转轨方式具有内生性,那么究竞是初始条件重要还是转轨方式重要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问题。究竞是第二类初始条件重要还是转轨方式重要勉强可问,究竟是第一类初始条件重要还是转轨方...
关键词:
初始条件 转轨方式 结构调整 经济绩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中国经济转轨中劳动力流动模型李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是按照两个改革战略向前推进的,一是在传统的计划体制部门中逐步地引入市场机制,使其逐渐地转化为市场引导型的经济部门,这一战略的主要表现是在转变国有企业运行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詹向阳 樊志刚 姜烨
流动资金紧张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的一个难题,但这一问题却不是仅仅依靠银行增加流动资金贷款供应数量就能解决的,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和体制原因。本文从经济制度的转轨与变迁,以及社会资金配置方式与经济增长、发展的内在联系等宏观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流动资金配置方式的变迁过程,揭示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与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高不良率等问题形成的逻辑,提出化解这些难题的整体战略思路:在宏观战略层面上,转变发展战略和改革社会资金配置方式;在微观操作层面上,改进企业、银行以及政府的微观机制,使其行为和相互关系更为科学合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潼
转轨经济五年概观———痛苦的过去,美好的愿望和艰难的前程王潼自从1989年8月19日事件后,原苏联和东欧各国先后选择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原苏联分裂为波罗地海沿岸三国(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和独联体的12个国家(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家亨
转轨期的经济和统计郑家亨编者按:本文是国家统计局咨询员郑家亨同志为本刊创刊十周年写来的专稿,文章较为全面而深刻阐释了转轨期的中国经济特征,改革方向及统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中国经济进入21世纪前,要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冯舜华
冷战结束以后,“转轨国家经济”作为新的经济范畴和研究领域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该文不仅全面评析了转轨国家经济现在所处的阶段,而且还对其走势作了预测,认为90年代后半期到下个世纪初,转轨国家经济将总体上进入一个复苏和重组的新阶段。与此同时,作者还对转轨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洽如其分地评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炜
社会主义国家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的变革探索已延续了半个世纪 ,世界上 30多个国家、1 /4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探索 ,这些国家可以统称为转轨经济国家。它们的经济运行既不能简单地用发达经济、发展中经济来界定 ,也不适合用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来界定 ,而是体现出特有的转轨经济共性。转轨经济应该成为一个独特的研究对象 ,转轨经济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从传统理论或已有体制的视角出发 ,而应该立足于转轨经济国家已经走过的实际历程 ,归纳可以作为规律性的东西 ,寻求方法论上的创新。本文对开展这一研究的初步思考以整个转轨经济国家为背景 ,而以中国经济转轨为个案。
关键词:
转轨经济 错位 方法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丽花
本文通过剖析分工、交易效率与工业化、结构变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解释了经济组织为什么会从自给自足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效率是如何促进工业化和结构变化的,以及组织结构形成之后,制度演进的方向和决定因素,从而为制度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分析了分工演进、结构转型与经济转轨之间的联系,对发展中国家目前完成工业化和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景维民 孙景宇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市场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从全球视角出发,通过研究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及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认清市场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趋势,进而有助于我们构建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来理解转轨经济,获得许多新的启示。一、对过去研究的评价与反思最初的转轨经济理论是由新自由主义学派提出的,它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从价格自由化、产权私有化和宏观经济稳定化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形成所谓"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以对转轨国家的实践加以指导,然而俄罗斯、东欧等转轨国家实践上的失败使新自由主义转轨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军
把中国的经济转轨、增长与工业化联系起来是本文的一个尝试。作者认为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近年来越来越表现出静态的特征 ,至今尚不具备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 ,而中国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的转轨过程则又典型地表现为以新兴工业部门的进入和扩张为特征的持续的工业化过程。本文给出了一个帮助理解转轨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概念框架和经验描述。在这个框架里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过去 1 0年来所表现出的下降趋势可以由过度的工业化进程来解释。
关键词:
工业化 经济增长 资本-产出比率 转轨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侯丹阳 苏剑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了30余年,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改革要遵循怎样的顺序,即价格改革与企业改革何者先行,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曾引起学者的广泛争论。对总供求的分析以及对价格改革优先和企业改革优先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结果显示: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应是企业改革优先,价格改革在总体上应略微滞后于企业改革,甚至是作为企业改革的一个配套措施。这个观点得到中国改革实践的验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