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1)
2023(8075)
2022(6745)
2021(6136)
2020(4846)
2019(11312)
2018(10886)
2017(21455)
2016(11205)
2015(12491)
2014(12413)
2013(12575)
2012(12056)
2011(10884)
2010(10936)
2009(10216)
2008(9738)
2007(8540)
2006(7791)
2005(7214)
作者
(31783)
(26636)
(26553)
(25449)
(17387)
(12793)
(12178)
(10120)
(10119)
(9353)
(9275)
(8922)
(8637)
(8357)
(8353)
(8331)
(7738)
(7727)
(7561)
(7247)
(6684)
(6370)
(6346)
(6318)
(6023)
(5984)
(5659)
(5571)
(5402)
(5133)
学科
(73222)
经济(73165)
管理(28835)
(25006)
地方(22312)
方法(20933)
数学(18815)
中国(18779)
数学方法(18681)
(17896)
企业(17896)
(14399)
地方经济(13986)
业经(12598)
(12247)
(11276)
农业(10826)
环境(9473)
(9228)
(8480)
金融(8478)
(8236)
经济学(7912)
(7735)
(7546)
银行(7534)
(7398)
贸易(7390)
理论(7304)
城市(7280)
机构
学院(163453)
大学(163358)
(80469)
经济(78832)
研究(62350)
管理(59157)
理学(49995)
理学院(49310)
管理学(48635)
管理学院(48293)
中国(46992)
(35169)
科学(34996)
(34410)
(30579)
研究所(27495)
中心(27448)
财经(27091)
经济学(26641)
(25132)
(24419)
经济学院(23631)
(22675)
(22653)
师范(22528)
北京(22276)
(22133)
(19922)
业大(19821)
财经大学(19775)
基金
项目(105039)
科学(83611)
研究(77986)
基金(77103)
(66138)
国家(65613)
科学基金(56894)
社会(53165)
社会科(50359)
社会科学(50348)
基金项目(41045)
(40043)
自然(34443)
教育(34106)
自然科(33587)
自然科学(33582)
(33474)
自然科学基金(32928)
资助(30738)
编号(30178)
(24879)
成果(24248)
重点(23711)
(22963)
国家社会(22734)
课题(21545)
(21059)
发展(20728)
(20466)
教育部(20114)
期刊
(98530)
经济(98530)
研究(57365)
中国(32200)
(26888)
管理(22516)
科学(21289)
学报(20297)
(19929)
经济研究(16829)
(16200)
金融(16200)
大学(15939)
学学(15069)
技术(14469)
财经(14465)
问题(14315)
农业(13144)
业经(12806)
(12731)
教育(12585)
技术经济(9494)
(9126)
资源(9001)
(8932)
世界(8755)
现代(8534)
统计(8344)
城市(8253)
经济问题(8002)
共检索到260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迪  钟绍军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阐述了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影响过程,并以长三角城市群66县市1996—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借助引力模型测算出各城市在城市群中的资本流动程度,随后采用本文构造的条件Markov链模型考察资本流动水平对俱乐部趋同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前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特征,即使经过五年时间的积累,高增长水平和低增长水平俱乐部趋同现象依然很明显;(2)在资本流动水平较低时,低增长俱乐部趋同程度加深,而资本流动水平较高时,高增长俱乐部趋同程度加深。考虑到长三角城市群中资本流动高水平城市主要处于经济增长高水平俱乐部,而低水平城市主要处于经济增长低水平俱乐部,从而较好解释了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现象。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应该进一步提高资本流动水平,以实现各俱乐部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迪  钟绍军  
文章将分布动态学模型引入金融发展的俱乐部趋同研究中,基于扩展的Markov链、空间Markov链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72个市县2003-2013年间金融发展的俱乐部趋同时空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四类水平俱乐部在整体水平分布中的相对位置比较稳定,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现象逐渐有所缓解,但对于高低水平俱乐部而言仍较明显,可见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不同金融发展水平的邻近地区对本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并且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高-高集聚"以及"低-低集聚"空间分布特征,这为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的"趋同特征"给出了空间上的解释,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趋同特征正逐渐由"俱乐部趋同"向"俱乐部空间趋同"转变。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如何促进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健雄  李双双  刘雨婧  刘晶  马梦瑶  
在对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综合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空间马尔科夫链和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探索其时空演化趋势及机理。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和南部城市旅游效率明显高于西部和北部城市。(2)各项旅游效率水平转移在空间因素作用下往往受到周边城市旅游效率的影响。考虑空间作用后,各项旅游效率维持原有稳定格局概率均明显增加,"俱乐部趋同"现象更为显著。(3)旅游效率时空演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俱乐部趋同效应,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效率表现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象。(4)对外开放水平、交通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宏观调控是各市旅游效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城市应制定不同的旅游发展措施,推动旅游产业进步和技术革新,促进旅游效率的高效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群峰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省际间的差异也在持续不断的扩大。以收敛性理论为分析基础,从固定资产投资角度对1978-2007年我国省际间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趋同,但是存在俱乐部β趋同,东部和西部趋同比较明显,而中部趋同不明显。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的细分,论证固定资产投资各主体投资行为差异是否是条件β趋同的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伟丽  
文章将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对象细化为中部的83个地市,并以改进的俱乐部趋同随机定义为基础,采用ADF与KPSS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1990~2008年间中部地市的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结果发现,中部总体上仅呈现出较弱的随机俱乐部趋同,而由各相邻省份的地市构成的6个区域组内也不存在较强的趋同,因此,各地市间的经济差距不平稳,并没有缩小的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覃成林  张伟丽  
俱乐部趋同是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一种重要类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俱乐部趋同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外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的热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俱乐部趋同的概念探究、俱乐部趋同假说的实证检验以及对俱乐部趋同机制的分析等方面,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研究思路。同时,在俱乐部趋同的概念界定、区域类型划分、趋同的机制以及有关的理论框架和检验框架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疑问和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伟丽  覃成林  邓冬林  
文章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对象细化到全国345个地区,并以俱乐部趋同的随机定义为基础,采用对较短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较为有效的Im-Pesaran-Shin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我国的东部、中部和东北区域内的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俱乐部趋同,而西部以及全国的各地区经济增长不存在俱乐部趋同;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不平稳,并没有缩小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克东  郑义  
文章基于1978~2013年我国各省市实际人均GDP数据,运用Ender&Lee(2012)提出的傅里叶单位根检验,考察了我国各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俱乐部趋同问题。结果表明:我国三大区域组存在不同程度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其中,区域组Ⅰ和区域组Ⅲ表现出较高程度的俱乐部趋同,而区域组Ⅱ趋同程度最低;傅里叶单位根检验相对于传统的单位根检验方法而言,在俱乐部趋同实证研究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效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唐毅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空间面板模型研究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经研究发现: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的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联系也逐渐紧密,作为城市群先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出现空间分散趋势,且这种趋势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明显正向作用。这种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散化趋势是一种资源共享性的产业链分工趋势,并长期影响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健  
人口在产业和城镇之间的均衡发展程度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尤为重要。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国内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因此,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对人口在产业和城镇之间的均衡发展程度进行了测度,并探讨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人口在产业和城镇之间均衡发展的路径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惠民  逯进  
基于200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运用时空耦合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指数均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且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发展指数增幅进一步扩大,而经济增长指数增幅则有所减弱。时空耦合分析显示,该区所有市域的耦合值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的状态,但耦合增幅放缓,存在"核心—外围"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各市际间尚未显现耦合趋同;同时,考察期内二者空间重心偏离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耦合度的提升,应当警惕金融要素脱离实体经济,以避免促进经济的金融化与投机化,形成泡沫与系统性风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健  
人口在产业和城镇之间的均衡发展程度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尤为重要。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国内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因此,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对人口在产业和城镇之间的均衡发展程度进行了测度,并探讨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人口在产业和城镇之间均衡发展的路径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惠民  逯进  
基于200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运用时空耦合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指数均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且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发展指数增幅进一步扩大,而经济增长指数增幅则有所减弱。时空耦合分析显示,该区所有市域的耦合值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的状态,但耦合增幅放缓,存在"核心—外围"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各市际间尚未显现耦合趋同;同时,考察期内二者空间重心偏离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耦合度的提升,应当警惕金融要素脱离实体经济,以避免促进经济的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史桂芬  李真  
文章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人口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人口流动促进长三角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结果显示:我国长三角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口流动会改变地区劳动力规模和结构,重塑人口分配格局,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科技创新及增加居民消费三条路径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人口流动对长三角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户籍管制宽松、人口密度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及规模较大的城市更加明显。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小鹰  田焮焮  
在梳理耦合跃迁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三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凭借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重心模型与GM(1,1)灰色预测模型,科学测算与分析了2006~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三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特征及其未来演变趋势。研究表明:(1)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与生态环境各系统综合水平发展情况总体向好;(2)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呈平稳上升态势,整体实现了由失调衰退状态向协调发展状态的转变,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平衡,呈“中心-边缘”与“Z字型”分布特征;(3)长三角城市群高科技创新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生态环境水平城市的空间错位分布特征显著,其中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匹配程度最优,但在经历前期快速融合后,现面临难以继续深化的难题;(4)预测期内长三角城市群整体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持续改善,但个别西部城市仍无法跳出失调衰退的发展状态。最后,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本文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