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66)
2023(4775)
2022(3979)
2021(3892)
2020(3195)
2019(7285)
2018(6872)
2017(14351)
2016(7636)
2015(8507)
2014(8535)
2013(8329)
2012(7875)
2011(7159)
2010(7398)
2009(7026)
2008(7222)
2007(6642)
2006(6212)
2005(5821)
作者
(20382)
(16803)
(16650)
(16240)
(11098)
(7882)
(7841)
(6477)
(6324)
(6323)
(5694)
(5612)
(5593)
(5522)
(5364)
(5248)
(5027)
(4987)
(4926)
(4720)
(4300)
(4259)
(3973)
(3949)
(3929)
(3913)
(3807)
(3805)
(3390)
(3350)
学科
(27374)
经济(27345)
管理(23491)
(22760)
(18519)
企业(18519)
(16704)
银行(16559)
(15333)
(14038)
方法(10958)
(10387)
(9967)
金融(9967)
数学(9878)
数学方法(9745)
中国(9680)
(9680)
制度(9679)
业务(9324)
(9114)
银行制(8129)
(8097)
(6241)
财务(6230)
财务管理(6220)
业经(6043)
农业(6000)
企业财务(5982)
(5813)
机构
学院(104572)
大学(103663)
(48449)
经济(47325)
管理(41641)
中国(35889)
研究(35526)
理学(34379)
理学院(34057)
管理学(33674)
管理学院(33449)
(26848)
(21693)
(21530)
银行(20853)
财经(19900)
(19369)
(18090)
中心(17889)
科学(17568)
(17364)
(17087)
经济学(15487)
研究所(14946)
财经大学(14793)
(14769)
(14750)
金融(14549)
(14092)
北京(14000)
基金
项目(61290)
科学(49291)
研究(48528)
基金(45455)
(37649)
国家(37293)
科学基金(32777)
社会(31610)
社会科(29987)
社会科学(29985)
基金项目(22681)
(22431)
教育(22331)
编号(20156)
资助(19900)
自然(19742)
自然科(19272)
自然科学(19269)
(19123)
自然科学基金(18946)
成果(17819)
(14513)
课题(14088)
(13679)
重点(13368)
(13070)
教育部(13025)
(12964)
国家社会(12938)
人文(12778)
期刊
(55325)
经济(55325)
研究(39360)
(30084)
金融(30084)
中国(21913)
(20677)
管理(15787)
(13805)
科学(11565)
教育(10943)
财经(10734)
学报(10519)
(9111)
经济研究(9052)
大学(8983)
学学(8459)
业经(8307)
技术(7944)
农业(7674)
国际(6995)
问题(6837)
(6709)
理论(6369)
实践(5755)
(5755)
农村(5504)
(5504)
现代(5382)
(5308)
共检索到177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仲秀  许小萍  
各经济体应结合各自情况采取三管齐下的办法:第一,提高管理资本流动波动的能力;第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第三,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前,各国正着力于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建立相关全球管辖权事宜也提上议事日程。由于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当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姜晶晶  
实现碳中和目标,将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和能源结构的巨大转变,其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值得深入研究并及早进行前瞻性管理。短期看,绿色低碳转型可能推高通胀预期,非对称式影响产出与劳动生产率,并形成结构性失业,加大中央银行在价格与产出目标间权衡的难度;长期看,有序转型可缓释通胀压力,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就业结构,扩大央行利率政策空间。但如果气候风险与经济冲击交织,可能影响中长期的货币条件及政策传导渠道。对此,中央银行在完善货币政策框架、选择政策工具时,应着眼于全局进行谋划,注重引导和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完善相应的机制与规则设计:一是谨慎评估绿色低碳转型对通胀与产出的短期干扰,区分是需求还是供给冲击,判断冲击的持续时间和力度,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二是构建绿色金融正向激励机制,切实降低绿色企业与项目的融资成本,促进资金流向可持续资产,但以不损害央行职能与法定目标实现为限。三是支持碳交易市场发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合理引导资金和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能源结构转型。四是稳步提高气候风险分析能力,逐步将气候风险纳入宏观审慎管理,统筹协调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金融风险有序处置的关系,逐步构建制度化的气候风险监管和评估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一国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现代中央银行政策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及功能的主要体现。中央银行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具备了为政府提供贷款、货币发行、最后贷款人、制定货币政策、制定宏观审慎政策等现代中央银行的功能。现代中央银行政策作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核心构成,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最终目标、操作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等。由于现代中央银行政策具有目标多元、工具复杂、从工具到目标间接传导等特征,因此提高政策精准度至关重要。中国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现代中央银行政策框架,但在金融适度分权改革环境下,地方政府、企业、银行、居民等市场主体的行为选择使现有的中央银行政策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尤其是需要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包括提高政策基准变量计算的精准性,提高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精准性,提高“双支柱”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国际金融政策等政策工具组合的精准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江春  冯丝卉  
本文基于1995年2月—2014年11月的月度数据,采用门限回归模型对我国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存款基准利率)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央行政策利率的调整对产出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当中央银行大幅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时,其对产出的影响十分微弱;而当中央银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时,利率政策对产出的抑制作用却十分显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志洋  
气候风险增加了货币政策操作的复杂性。欧洲中央银行长期秉持市场中性理念实施货币政策,在基准利率近乎为零的条件下,为应对经济衰退发起了资产购买计划,结果造成碳密集行业收益颇丰,不利于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本文从法理依据与实践效果两个角度论述了市场中性理念在应对气候风险方面不适用于指导货币政策。在金融市场无法有效对长期气候风险进行定价的现实情况下,货币政策坚持市场中性原则无助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且会增加金融体系风险。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不应以市场中性理念为指导,而应立足于“双碳”战略的现实需求,将气候风险纳入货币政策框架,积极推动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澜飚   范小云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各种可交易金融资产总量急剧增加,因而,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对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和金融体系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各国频繁出现的在物价稳定甚至通货紧缩条件下出现的资产价格膨胀—泡沫破裂—经济衰退、金融体系风险加大的现象,理论界和各国中央对货币政策操作是否要考虑资产价格因素展开讨论。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讨论的基础上,对股票价格膨胀、货币、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阐释,并提出初步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  周学东  李文森  
各主要经济体国家中央银行着力推行并致力于发挥政策利率的功能,使其能够有效引导短期利率,并期望短期利率经由金融市场生成中长期利率,进而影响就业、物价、经济增长等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然而,短期利率向长期利率的传导常常存在阻滞。因此,考察现阶段我国短长期利率的联动性,预测我国政策利率向长期利率传导的效率,将对我国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构建DSGE模型模拟我国短长期利率传导效率对政策利率功能发挥的影响,结果显示短长期利率传导效率的提高确实有利于政策利率功能的发挥。进一步的DCC-GARCH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短期利率到长期利率的传导虽然阻滞较大但可控性尚好。最后,本文就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在现有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之间存在一块政策管理的空白,充斥着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各种因素,亟需通过完善政策框架加以应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力  刘克宫  张次兰  
2009年10月2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首次明确提出了"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卢新生  孙欣欣  
本文采用2007年1月4日至2016年6月30日间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和远期汇率数据,运用单元及多元GARCH拓展模型实证检验中国中央银行政策沟通及常规货币政策操作对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政策沟通影响远期汇率水平而常规货币政策调整影响即期汇率水平,中央银行政策沟通与常规货币政策调整降低了人民币即期汇率的波动;2)不同方向的政策沟通对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性;3)中央银行政策沟通熨平了人民币在岸和离岸远期差价以及人民币即期与远期汇差的波动。央行政策沟通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效力在很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卢新生  孙欣欣  
本文采用2007年1月4日至2016年6月30日间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和远期汇率数据,运用单元及多元GARCH拓展模型实证检验中国中央银行政策沟通及常规货币政策操作对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政策沟通影响远期汇率水平而常规货币政策调整影响即期汇率水平,中央银行政策沟通与常规货币政策调整降低了人民币即期汇率的波动;2)不同方向的政策沟通对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性;3)中央银行政策沟通熨平了人民币在岸和离岸远期差价以及人民币即期与远期汇差的波动。央行政策沟通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效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政策沟通策略的选择与适时调整,实现政策沟通和传统货币政策操作的密切配合则是达成引导市场预期目的之关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会清  王剑  
当前社会上对我国资金运行状况的一个基本评价就是“流动性过剩”。然而,这种所谓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主观判断,缺乏严谨的理论依据和统一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不利于央行实际的操作决策。为探求流动性的真实内涵,澄清国内的诸多误解,我们比较了国内外流动性概念,并对其供给和需求因素作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经验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奥伯特·尼亚马塔  李讯  宋新伟  
本文对中央银行回收银行体系多余流动性应该使用何种政策工具进行了深入研究。虽然使用中央银行票据作为政策工具有实践依据,但由于政府债券对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具有正的外部效应,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最佳选择应是政府债券。政策工具选择应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中央银行操作的独立性、金融市场发展需要、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