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93)
2023(5678)
2022(4554)
2021(4185)
2020(3554)
2019(7939)
2018(7262)
2017(14507)
2016(7405)
2015(8297)
2014(8014)
2013(8103)
2012(7670)
2011(6903)
2010(7265)
2009(7389)
2008(6146)
2007(5517)
2006(4973)
2005(4781)
作者
(22571)
(18423)
(18380)
(17475)
(11774)
(8957)
(8413)
(7322)
(7001)
(6637)
(6365)
(6283)
(6089)
(6031)
(6026)
(5827)
(5582)
(5427)
(5374)
(5146)
(4700)
(4598)
(4531)
(4380)
(4373)
(4146)
(4136)
(3985)
(3856)
(3783)
学科
(29117)
经济(29082)
(26246)
金融(26246)
(23822)
(22967)
银行(22945)
(22336)
管理(21339)
(20228)
企业(20228)
中国(17201)
方法(12243)
(12091)
中国金融(11121)
数学(10937)
数学方法(10847)
(10531)
(9032)
财务(9017)
财务管理(9001)
企业财务(8763)
(7767)
地方(7542)
业经(7235)
(6340)
(6208)
农业(6120)
理论(5700)
体制(5405)
机构
大学(105351)
学院(104122)
(46452)
经济(45499)
研究(38755)
中国(37915)
管理(36274)
理学(30410)
理学院(30088)
管理学(29578)
管理学院(29409)
(23936)
(22462)
科学(22341)
(20369)
(20219)
中心(19846)
财经(18692)
研究所(18346)
(17762)
(17699)
金融(17460)
(17075)
银行(17052)
经济学(16261)
农业(16257)
(15969)
(15734)
业大(15507)
经济学院(14733)
基金
项目(67691)
科学(52759)
基金(50282)
研究(46997)
(44838)
国家(44451)
科学基金(37345)
社会(30935)
社会科(29422)
社会科学(29415)
(25870)
基金项目(25764)
自然(24283)
自然科(23742)
自然科学(23733)
自然科学基金(23339)
(22265)
资助(21895)
教育(20955)
编号(17467)
重点(15890)
(15059)
(15022)
成果(14888)
(14673)
创新(13762)
科研(13492)
国家社会(13345)
教育部(12954)
计划(12891)
期刊
(48375)
经济(48375)
研究(34140)
(30793)
金融(30793)
中国(22834)
学报(19482)
(19081)
(18621)
科学(16599)
大学(14891)
学学(14290)
管理(14288)
农业(11637)
财经(10381)
(8846)
经济研究(8584)
教育(7815)
技术(6996)
业经(6252)
问题(5982)
(5878)
理论(5805)
国际(5716)
中国金融(5264)
业大(5225)
实践(5138)
(5138)
世界(5132)
(5061)
共检索到169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米切尔·康德苏  洪维智  
90年代中期以来,新兴市场的金融危机都始自投资者情绪的突发性变化,继而导致这些国家数年来所津津乐道的大量私人资本流入发生偏转。总体上讲,制约新兴市场资本流入的外部环境急剧恶化,1998年后期新兴市场面临居高不下的利率水平就是一个形象的例证。尽管一些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全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全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剧烈的动荡和调整,国际私人资本流动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之间资本往来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其中,欧洲国家对美国的投资和美国对日本的投资是其主流。发展中国家由于风险陡增,国际私人资本流入规模大大缩小。1...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斯蒂芬·格伦菲勒  洪维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高弘  
2007年以来欧债危机的爆发有两大基础:一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欧美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证券化,以及随之而来的银行加杠杆;二是19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私人部门的负债水平迅速攀升。这两大变化是欧债危机的重要背景。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触发点,欧洲银行业爆发了流动性危机,私人部门随之发生了长周期的债务通缩。为了对抗通缩螺旋,政府通过救赎银行承担起了债务,进而导致主权债务危机浮出水面。因此,私人部门的债务通缩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且决定了危机的走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曲向军  
国际私人银行纷纷针对新的形势作出调整,包括扩大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份额,调整产品结构安排,削减成本以及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国际私人银行监管与经营的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私人银行纷纷针对新的形势作出调整,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由于金融危机的深度以及各地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慧刚  
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当时都实行固定或钉住汇率制度。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东亚各经济体大多实行钉住美元的相对固定汇率制,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本币严重高估,经常项目巨额逆差,宏观经济严重失衡。在汇率贬值的预期下,国际投机资本对东亚经济体货币发动攻击,大量资本流出,受攻击的经济体外汇储备耗尽,最终导致实际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崩溃,金融危机爆发,蔓延成危及东亚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东亚金融危机的事实表明,金融危机、资本流动和汇率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叶菲  
从纵向来看,国际私人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但是从横向来看,可以发现在金融危机中私人银行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分散风险的作用,私人银行业务的业绩表现远远优于非私人银行业务,在市场状况最差的时候仍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盈利。从这个意义上讲,私人银行业务对国内商业银行未来的战略意义或许还在于通过新的业务线实现一定程度的风险分散化。文章认为,其分散风险作用的发挥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私人银行业务达到一定规模;二是银行能够通过稳健经营的形象吸引客户资金;三是以费用为基础的收入达到一定比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戴相龙  
球金融危机对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什么影响?怎样提高中国资本的形成能力?怎样扩大中国对外投资?这些已成为当前经济金融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重要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颖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在"蝴蝶效应"下迅速蔓延全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现状,探讨了金融危机对中部地区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完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中和  王红霞  
一、金融危机使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1.全球FDI总量显著下滑,前景黯淡据联合国贸发会预测,2008年全球FDI流量会降至1.6-1.2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明华  王林超  
相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中国经济相对平稳,是国际资本流入的首选国,但是受金融危机的纵深影响,中国出现了资本流入减少、回流增加的逆转现象。国际市场利率、人民币汇率、经济增长和国内资本市场变动都成为资本流动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证明,国内外利差和汇率的预期变动是国际资本追求短期投机收益的影响因素。这种不确定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存在不利的影响,鉴于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浩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当下的中国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重温马克思《资本论》,总结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意义重大。马克思1867年发表了《资本论》,全面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发展规律。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危机的原因是资本与生俱来的贪婪。资本的贪婪,使其鼓吹自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崔军  
本文认为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给许多国家的商业银行造成了冲击,也加剧了中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上的竞争。作为私人银行业务后起者的中资银行,需要充分认识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自身信誉提升、人才易得性增强、抗风险处置能力提升的相对优势,克服竞争激励、分业经营、跨文化管理等劣势,在竞争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争取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优异的经营业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