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7)
2023(10396)
2022(8600)
2021(7870)
2020(6558)
2019(14904)
2018(14529)
2017(27693)
2016(14528)
2015(16589)
2014(16511)
2013(16504)
2012(15710)
2011(14661)
2010(14621)
2009(14086)
2008(13842)
2007(12368)
2006(11211)
2005(10648)
作者
(41643)
(35157)
(34899)
(33451)
(22590)
(16479)
(15752)
(13550)
(13218)
(12341)
(12223)
(11534)
(11435)
(11372)
(11266)
(10834)
(10380)
(10137)
(10116)
(9535)
(9059)
(8360)
(8337)
(8089)
(7969)
(7925)
(7658)
(7281)
(6932)
(6853)
学科
(86666)
经济(86564)
管理(47112)
(40248)
(32949)
企业(32949)
方法(30323)
数学(27258)
数学方法(27113)
中国(23029)
(19366)
(17946)
地方(17829)
(16740)
业经(15917)
(14408)
贸易(14399)
(14053)
(13483)
(13442)
金融(13440)
(13196)
(13013)
银行(13006)
地方经济(12761)
(12584)
环境(12177)
农业(11016)
(10869)
财务(10847)
机构
大学(227209)
学院(222999)
(115909)
经济(114132)
研究(83910)
管理(83015)
理学(70595)
理学院(69801)
管理学(69060)
管理学院(68616)
中国(66632)
(53757)
(47493)
科学(43235)
财经(42272)
(41247)
经济学(39402)
(38522)
研究所(36849)
中心(36271)
经济学院(35197)
(31891)
财经大学(31505)
北京(30869)
(29670)
(28821)
(26747)
师范(26560)
业大(25477)
科学院(24507)
基金
项目(140376)
科学(113351)
基金(107602)
研究(104866)
(92590)
国家(91921)
科学基金(79217)
社会(74230)
社会科(70656)
社会科学(70644)
基金项目(55363)
(49318)
教育(46952)
自然(46644)
自然科(45553)
自然科学(45542)
自然科学基金(44799)
资助(44604)
(42312)
编号(38461)
(34163)
国家社会(33241)
成果(32616)
重点(31874)
(31828)
(30918)
教育部(30478)
中国(29993)
人文(29039)
(28712)
期刊
(133573)
经济(133573)
研究(77528)
中国(45472)
(41797)
管理(33904)
科学(30011)
学报(28859)
(26941)
(25874)
金融(25874)
财经(23634)
大学(23606)
经济研究(23440)
学学(22465)
(20534)
技术(18060)
农业(17879)
问题(17734)
业经(16526)
教育(16302)
(16249)
世界(15331)
国际(14999)
技术经济(12939)
统计(11476)
经济问题(10842)
(10092)
现代(9991)
改革(9944)
共检索到353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祖六  钟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芳  卢璐  卢逸扬  
2007年以来,中国发生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次数和规模明显增加,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利用全球149个经济体1992—2015年的年度数据,采用不同的实证方法进行一系列分析后发现:突然中断会造成经济增长速度显著下降,但对不同汇率制度经济体的影响却不一致;在发生突然中断时,弹性较小的汇率制度下的经济体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小;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汇率制度弹性较小的经济体通货膨胀水平通常较低,价格稳定有利于出口,从而有利于经济的恢复。这一发现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发生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危机时重新回到盯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晨曦  
中国经济的强劲态势再一次令全球感到惊叹。早在今年1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已达到11.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全社会固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余永定  
本文介绍了汇率制度的分类与特征,回顾了中国汇改进程,并强调尽管汇率预期对汇率变化趋势具有重要影响,但汇率水平归根结底是由基本面决定的,过分强调汇率预期对汇率形成的作用是错误的。事实上,汇率稳定对不同类型的资本外流的作用是不同的,通过稳定汇率来稳定汇率预期、从而实现汇率的自主稳定的政策只在特定条件下有效,且代价巨大。本文呼吁,中国在推进全球化进程中应大胆"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尽快建立一套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肖潇  张璟  刘晓辉  
本文根据三种不同标准,对资本流动进行了细分,并以全球162个经济体(1974-2010年)为样本,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资本流动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组合投资资本、短期资本和权益资本流动程度越高的经济体越倾向于选择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而其余四类资本流动——FDI资本流动、其他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和债务资本流动则对汇率制度选择没有显著影响。采用Reihart & Rogoff(2004)、Levy-Yeyati & Strurzenegger(2005)、Shambaugh(2004)等不同的汇率制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肖潇  张璟  刘晓辉  
本文根据三种不同标准,对资本流动进行了细分,并以全球162个经济体(1974-2010年)为样本,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资本流动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组合投资资本、短期资本和权益资本流动程度越高的经济体越倾向于选择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而其余四类资本流动——FDI资本流动、其他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和债务资本流动则对汇率制度选择没有显著影响。采用Reihart & Rogoff(2004)、Levy-Yeyati & Strurzenegger(2005)、Shambaugh(2004)等不同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或者采用不同计量模型并不改变本文的研究结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定坤  杨英云  
“菱形经济”,即两端小而中间大的经济框架,本文系指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三产业,主要是基础产业相对萎缩,中间第二产业相对膨胀,头重脚轻,结构失衡的经济模式.总的看来,1992年度我国国民经济有明显的超常规发展迹象,但笔者也不敢苟同国民经济发展“过热”的观点,而认为国民经济的强劲发展是在“菱形经济”格局下结构性推动所引发的,是国民经济各产业、行业冷热不均的“结构性过热”. 一、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 1、判断国民经济过热的客观依据是什么.1992年度我国国民经济以12.8%的高速度发展,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仕陈  文学舟  代宝珍  
通过考察1982~2013年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国际资本流动总体上有助于经济增长;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流入会阻碍经济增长,资本流出会推动经济增长,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情况正好相反,且国际资本流动会加剧经济波动;不同类型的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国际资本流动总量和分量的经济增长效应会随汇率制度的改变而变化,因此,我国必须同时对国际资本流动总量及其分量进行监管。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琳  徐剑刚  
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能够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和释放风险,是跨境资本流动的自动稳定器。基于32个新兴经济体1990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四季度跨境资本流动数据,考察全球金融冲击背景下新兴经济体汇率制度选择对跨境资本流动的作用可以发现,全球金融冲击影响新兴经济体短期跨境资本流入,但不同汇率制度间存在系统性差异,相比于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和中间汇率制度强化了全球金融冲击对新兴经济体短期跨境资本流入的负影响。同时,考虑到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等诸多方面与其他样本新兴经济体存在的差异,将中国剔除后进一步检验汇率制度对全球金融冲击和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调节作用,亦得到了相似的结论。而且,替换全球金融冲击代理变量、考虑制度因素影响、考虑跨境资本流入导致汇率制度变迁的反向影响后该结论依然稳健。由此可以认为,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尽管灵活的汇率制度难以提供完美的绝缘性,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全球金融冲击对跨境资本流入的负面影响。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为真正实现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我国监管部门一定要把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改革的自主性、渐进性和可控性;一定要合理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促使汇率更好地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安方  
新兴经济强国在其崛起过程中必然面临汇率制度选择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新兴经济强国的崛起需要一个相时稳定的汇率制度为其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新兴经济强国的日渐崛起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必然会对本币产生强大的升值压力。如何处理币值稳定与化解升值压力之间的矛盾将是考验一个新兴经济强国能否顺利崛起的关键。本文认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从长期来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是大势所趋,但在近期,由于中国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人民币还不具备自由浮动的条件。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应是在继续控制资本流动的情况下,通过一些中间性的汇率制度安排,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并逐渐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粮  陈雷  
本文借鉴资产定价领域的收益-风险框架梳理了跨境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并基于跨境资本流动视角分析了浮动汇率制度的外部冲击缓冲器作用机制。本文选取全球149个国家(地区)45年和25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浮动汇率制度能吸收外部收益因素对净资本流动的冲击,及外部风险因素对总资本流动的冲击,而由于其对外部风险冲击的缓冲效果较小,跨境总资本流动呈现出"二元悖论"假象。对于短期跨境资本流动,浮动汇率制度能够对外部收益冲击和外部风险冲击同时起到缓冲作用。在美联储加息和全球金融周期背景下,本文提出,中国应继续适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从而缓解外部冲击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实现国内宏观金融稳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卫平  李天栋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为检验名义汇率制度是否中性,提供了一个案例机会。此次汇改,在"事实"上提高了人民币与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的弹性,降低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的名义汇率弹性以及名义有效汇率的弹性。名义汇率波动程度的变动使得人民币美元双边实际汇率的标准差变为汇改前的大约两倍,但降低了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的双边实际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幅度。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制度是非中性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继忠  
文章对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以及法定与事实汇率制度之差异的共同决定过程进行了研究。文章以世界各国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离散变量联立方程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对于法定与事实汇率制度的差异有显著影响,但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无论是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还是法定与事实汇率制度的差异,都存在显著的状态依赖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许姣丽  刘德学  
制度因素会对美国经济冲击及传导产生影响,本文把美国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通过建立稳健性的计量模型探讨了美国经济冲击对东亚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并结合东亚地区具体的汇率制度和资本开放度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固定汇率制度和中间汇率制度使美国货币政策加剧了对东亚地区经济波动的冲击,但浮动汇率制度下的美国货币冲击却能平抑东亚经济的波动;资本开放度对东亚经济的波动会产生滞后效应,滞后一期的资本开放度会加剧东亚地区的经济波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致镇  龚茜茜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基于股市与汇市的数据,研究了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地产指数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地产指数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汇率波动是地产指数的Granger原因,汇率对地产指数的长短期走势均有显著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是地产板块跑赢大盘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