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8)
- 2023(7388)
- 2022(6201)
- 2021(5673)
- 2020(4929)
- 2019(11165)
- 2018(10867)
- 2017(20644)
- 2016(11223)
- 2015(12456)
- 2014(12481)
- 2013(12117)
- 2012(10934)
- 2011(9659)
- 2010(9853)
- 2009(9297)
- 2008(9984)
- 2007(8818)
- 2006(7745)
- 2005(7167)
- 学科
- 管理(42229)
- 济(40325)
- 经济(40250)
- 业(38657)
- 企(33223)
- 企业(33223)
- 财(19120)
- 方法(17513)
- 数学(15045)
- 数学方法(14910)
- 制(13893)
- 务(13799)
- 财务(13775)
- 财务管理(13745)
- 企业财务(12990)
- 农(11852)
- 中国(10814)
- 业经(10332)
- 体(9575)
- 银(8531)
- 银行(8508)
- 学(8489)
- 体制(8074)
- 农业(7999)
- 融(7835)
- 金融(7833)
- 行(7757)
- 划(7296)
- 环境(7167)
- 技术(7041)
- 机构
- 大学(161123)
- 学院(160802)
- 济(66794)
- 经济(65436)
- 管理(62424)
- 理学(53966)
- 理学院(53393)
- 管理学(52644)
- 管理学院(52343)
- 研究(50190)
- 中国(40003)
- 财(39029)
- 京(32570)
- 财经(29209)
- 科学(28331)
- 经(26276)
- 农(25320)
- 江(25216)
- 所(25053)
- 中心(23204)
- 业大(22747)
- 研究所(21741)
- 财经大学(21494)
- 经济学(20896)
- 北京(20034)
- 农业(19615)
- 州(18898)
- 经济学院(18829)
- 范(18621)
- 师范(18411)
- 基金
- 项目(104423)
- 科学(83588)
- 基金(77916)
- 研究(76983)
- 家(67289)
- 国家(66714)
- 科学基金(58272)
- 社会(51519)
- 社会科(48869)
- 社会科学(48859)
- 基金项目(41551)
- 省(40450)
- 自然(36758)
- 教育(36377)
- 自然科(35912)
- 自然科学(35904)
- 自然科学基金(35359)
- 划(33677)
- 资助(30903)
- 编号(30151)
- 成果(25610)
- 制(25564)
- 部(24416)
- 重点(23599)
- 创(22385)
- 国家社会(21853)
- 教育部(21497)
- 课题(21153)
- 发(21022)
- 创新(20964)
共检索到244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潘晓江
有鉴于货币政策在20世纪末期美国式新经济高速发展中的骄人表现,人们向权倾一时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及其在资本市场上威望崇高的货币政策,提出了防范和适时消除资本泡沫的要求,并且一度质疑,美联储在运用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维持和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控制资本泡沫方面是否有所失职。迫于舆论压力,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先生曾经不得不出面加以解释,指明和确认了货币政策在微观经济和股市泡沫控制方面的局限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见丽
核准制与注册制属于两种不同的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模式。核准制对IPO实行实质审核,体现了行政权力在IPO发审上的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这种以"人治"为主的制度模式,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实质审核的准确性亦存在偏差,发审效率偏低,制约了股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催生和加剧股市IPO泡沫的根源。注册制以市场为导向,对IPO实行形式审核,将实质审核交给投资者,从制度上消除权力寻租,彻底摆脱"人治"给IPO发审带来的种种干扰,发审效率较高,有利于促进股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强化IPO信息披露,通过严格执法,有效抑制IPO造假欺诈行为,降低IPO过程的信息不对称,促进IPO合理定价,能够有效遏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泡沫,可能是经济学中被研究时间最长但迄今仍未达成广泛共识的一个领域。最近出版的一本专著,使泡沫特别是刚性泡沫广受关注。在这部专著中,上海交通大学朱宁教授认为,"刚性泡沫"概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政府不断向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担保,比如债券股就是显性担保,欠了债可以通过国有金融机构以股权方式还债"。在过去30年这种担保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作出非常大的贡献。但是,如果政府一直通过提供担保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楠 张应才
20 0 0年 10月起 ,中国证券市场经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冲击和考验 ,围绕中国证券市场的种种理论观点针锋相对 ,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泡沫问题。本文从讨论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泡沫谈起 ,围绕泡沫的成因 ,泡沫的适度性 ,泡沫的理性抑制展开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泡沫 ,引发原因多种多样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适度泡沫空间 ,应该尽量采用市场化方法抑制泡沫。
关键词:
股市泡沫 适度性 证券监管 市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航 窦尔翔
一、我国房地产泡沫判断房地产泡沫是土地和房屋价格脱离其基础价值(现期及未来收益的贴现值)持续上涨的过程与状态,是房地产价格高于市场基础决定的合理价格的部分。泡沫经济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严重的话还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秀辉
投机泡沫与非理性狂热有着客观的内在关联,贯穿于现代经济发展史中。从最近的比特币投机来看,投机对象已经变成并无客观物质存在的网络程序,这种看似极端非理性的现象背后却有其投机的合理逻辑,需要加以系统分析。在逐利欲望下,投机泡沫中的非理性诱因既存在于个人选择的"动物精神"和过度自信等方面,又存在于群体互动中的集体无意识中,由点到面形成一系列相互反馈的机制。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斯蒂芬·金·塞凯迪 吴凤丹
此文系上期斯蒂芬·金·塞凯迪教授《中央银行家与资产价格失衡》之姐妹篇,授权《中国货币市场》译成中文独家发表。资产价格泡沫的危害性令世人谈之色变,本文立足于宏观层面例举"泡沫"种种的破坏作用。对于中央银行家在资产价格失衡面前表现出的犹豫不决和顾虑重重,作者始终无法给予认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冯校明 吴星南
泡沫经济、泡沫金融与泡沫政绩冯校明,吴星南自80年代以来,控制信贷规模和调整信贷结构,几乎成了每年金融方针的主要内容,也成了各行社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其原因在于投资规模膨胀、资金需求猛增,拉动剧烈的通货膨胀这种恶性循环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理。但是,从...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田园 高利芳
选取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卖空管制放松对企业商誉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管制放松可以有效抑制商誉泡沫,且这一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卖空机制主要通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与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对商誉泡沫产生抑制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高管权力低、内控质量高的企业中,卖空管制放松对商誉泡沫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卜国琴 闫晓旭
近年来,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普遍迅速上涨,出现了较为严重房产泡沫。2017年,我国政府提出的房地产税改革、一揽子政策组合拳等举措再次引发激烈讨论。本文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在计算机化的实验环境中设置房产交易市场,模拟房产交易,从而分析了房产价格泡沫产生的原因与过程,检验了我国现存各项房产政策抑制房产市场泡沫的作用大小。结论为:房产价格泡沫主要产生于交易者的"竞争非理性",增加交易费用、单方面征收房产税对房产泡沫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限贷、提高首付比例等政策可较为有效地抑制房产泡沫;房产政策的"组合拳"往往对抑制泡沫更为有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小广
一、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现象我国房地产此轮繁荣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即1998年房改开始到2002年上半年,为合理的爆发增长期,动力来自于住房体制改革和银行鼓励消费信贷的政策;后期也就是2002年中期到现在,房地产在合理快速增长基础上出现了相当明显的"泡沫化"趋势。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毛志宏 李丽
以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并购商誉泡沫的抑制效果及路径。研究发现,企业良好的ESG表现能显著地抑制并购商誉泡沫的形成,且代理成本和创新投入是两者间的重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分析师跟踪人数的增加、内部控制质量和外部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均能够显著地增强企业ESG表现对并购商誉泡沫的抑制作用。此外,企业ESG表现也能有效地抑制商誉减值。研究结论不仅有益于增强企业对提高ESG表现的正确认识,促进其高质量发展,而且也为企业防范和化解商誉泡沫的潜在风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卜国琴 闫晓旭
近年来,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普遍迅速上涨,出现了较为严重房产泡沫。2017年,我国政府提出的房地产税改革、一揽子政策组合拳等举措再次引发激烈讨论。本文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在计算机化的实验环境中设置房产交易市场,模拟房产交易,从而分析了房产价格泡沫产生的原因与过程,检验了我国现存各项房产政策抑制房产市场泡沫的作用大小。结论为:房产价格泡沫主要产生于交易者的"竞争非理性",增加交易费用、单方面征收房产税对房产泡沫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限贷、提高首付比例等政策可较为有效地抑制房产泡沫;房产政策的"组合拳"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许罡
并购盛行使商誉估值泡沫愈发严重。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有效抑制商誉泡沫行为;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越佳,商誉资产越低,超额商誉越少,这一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中介效应研究揭示了两者之间影响机制:社会责任履行主要通过声誉激励机制和提高信息透明抑制商誉泡沫;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自愿披露更能有效发挥抑制效应,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抑制效应更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信息披露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发挥了信号传递和声誉约束功能,提高了商誉估值公允性,能够抑制商誉泡沫,有利于降低风险,维护市场稳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新 杨智
商誉泡沫及其减值风险已成为当前机构投资者调研活动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本文基于2013—201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商誉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有效抑制企业商誉泡沫;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通过提高企业信息披露水平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来抑制商誉泡沫。进一步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商誉泡沫的抑制作用会随着调研深度的增加而提高;持股型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商誉泡沫的抑制作用更强;参与实地调研的机构类型会对企业商誉泡沫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实地调研活动积极参与企业公司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为监管部门防范化解商誉风险,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供了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