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9)
- 2023(5484)
- 2022(3902)
- 2021(3412)
- 2020(2641)
- 2019(5685)
- 2018(5625)
- 2017(10965)
- 2016(5989)
- 2015(6460)
- 2014(6605)
- 2013(6104)
- 2012(5177)
- 2011(4479)
- 2010(4394)
- 2009(4123)
- 2008(4135)
- 2007(3717)
- 2006(3512)
- 2005(3398)
- 学科
- 济(26253)
- 经济(26234)
- 业(16017)
- 管理(15592)
- 企(12335)
- 企业(12335)
- 中国(10314)
- 农(8490)
- 方法(8203)
- 业经(7533)
- 地方(6771)
- 数学(6728)
- 数学方法(6670)
- 农业(6093)
- 财(6077)
- 发(5430)
- 学(5018)
- 制(4668)
- 发展(4619)
- 展(4606)
- 产业(4511)
- 理论(4486)
- 融(4484)
- 金融(4483)
- 银(4245)
- 银行(4240)
- 务(4142)
- 财务(4129)
- 财务管理(4127)
- 行(4054)
- 机构
- 大学(83958)
- 学院(83115)
- 济(34110)
- 经济(33336)
- 管理(29406)
- 研究(29352)
- 理学(25205)
- 理学院(24835)
- 管理学(24320)
- 管理学院(24183)
- 中国(21580)
- 京(18091)
- 科学(17679)
- 财(15927)
- 所(14093)
- 范(13197)
- 师范(13093)
- 中心(13008)
- 江(12973)
- 财经(12855)
- 研究所(12825)
- 农(12302)
- 经(11713)
- 经济学(11342)
- 北京(11164)
- 业大(10924)
- 院(10863)
- 师范大学(10848)
- 州(10255)
- 经济学院(10212)
- 基金
- 项目(56788)
- 科学(46191)
- 基金(42422)
- 研究(41785)
- 家(36955)
- 国家(36683)
- 科学基金(32180)
- 社会(28966)
- 社会科(27464)
- 社会科学(27460)
- 基金项目(22858)
- 省(21784)
- 自然(19739)
- 自然科(19311)
- 自然科学(19308)
- 教育(19114)
- 自然科学基金(18950)
- 划(18331)
- 编号(16521)
- 资助(15527)
- 成果(13391)
- 重点(12936)
- 国家社会(12731)
- 发(12672)
- 部(12174)
- 课题(11620)
- 创(11570)
- 创新(10814)
- 教育部(10670)
- 人文(10565)
共检索到123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丽洁
进入概念性空间,资产随之向资本发生转换。概念化资本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资源的经济潜能、节约资产交易成本、建立资源约束责任制度、促进资产自由流通、拓展更广泛的人际关系、保护商品交易安全。社会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深刻领悟到资本的秘密,在建立资本概念化体系进程中存在诸多思想误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核心要素是不断完善对责权利关系作出清楚界定的产权制度,全面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属于人民、为人民所享用的社会财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秦红岭
政治文化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概念与城市规划领域中讨论的物质环境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概念有一定的内在关联。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作为人性场所,满足人性化需求这一精神功能。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努力,在个性化与多样化、人文关怀、场所感、空间尺度宜人性与易交往性、公共艺术的成功介入等特征中获得鲜明体现。
关键词:
公共空间 伦理意蕴 人性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孝兵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其实质和意义在于: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以提高效率;依靠社会主义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以实现公平。随着经济起飞在中国的实现,经济生活中那些非技术、非物质的要素向人们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我们现在越来越清楚,一个合理的经济伦理系统,不仅是给经济活动以道德性的辩护或限制,而且是内在于经济生活、促成经济健康发展的要素之一。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伦理坐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范锡文
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是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形成。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贫富差距,中等收入阶层数量不足,社会矛盾较为突出,主流价值观认同难度大,存在"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内涵价值,既有经济层面的富裕,也包含了公平正义、爱岗敬业、法治和谐等经济伦理规范,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是契合的。逾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加快培育中等收入阶层,形成具有较高稳定性的消费和遵守经济伦理规范的社会群体,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秦红岭
分析了亚里士多德对城邦本质的伦理学解读,指出古典时期雅典城市思想中所蕴含的基本伦理指向是:城市是为美好生活而存在的。认为以实现人的美好生活为目标的古希腊城邦体制,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以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为载体,促进了公共生活的充分发展,使城市成为人们展示自我、培养公民民主意识与公共精神的人性场所,使公民与城市形成了一种水乳交融的互动与共鸣关系。
关键词:
古典时期 雅典 城邦 公共空间 美好生活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天平
利益相关者理论不仅是一种管理技巧,而且是一种企业和经济伦理理论。其含义是指能够影响企业或受企业决策和行为影响的个人与团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利益相关者以经验主义的事实为基础,集中于参与者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力方面;狭义的利益相关者则以合法性原则要求为基础,合同、法律和道德义务成为确定利益相关者的依据。其伦理维度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对待、双边互求的平等的伦理关系,是一种信任伦理,要求企业尊重利益相关者的包括道德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具有广泛的公正性。企业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必须认清关系、认定权益并对社会负责。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伦理维度 经济伦理 运用方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彦尊
信息伦理概念的核心要素是"伦理"。信息伦理起源于米歇尔.福柯所分析的希腊语概念"自由演说"或言论自由。基于对信息伦理定义的考察,可以归纳出,信息伦理是信息制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行为规范,信息伦理与计算机伦理等新伦理具有密切的关系,这些新伦理均可以统一于"信息伦理"这一概念之下。
关键词:
伦理 信息伦理 概念 分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永春
从逻辑学视角,考察国内学者对"工作伦理"概念的理解,发现对定义的临近属概念缺乏严格确定,对概念种差的界定也有所不当。合理的"工作伦理"应当是工作者对工作本身、同事及工作团体等所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工作伦理"不是服务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理性,而是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以实现人在工作中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理想。
关键词:
工作伦理 道德责任 工作价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亚南 石伟平
麦克·杨基于知识观将英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历程概括总结为知识本位、标准本位和联结本位三个阶段,尽管这三个阶段改革的主体、路径和成效都各不相同,但三者对知识的处理都过于浅表化,都没能够认识到职业知识的独特属性及其教育价值。因此,麦克·杨借助迪尔凯姆的"神圣"与"世俗"的区分以及伯恩斯坦关于"垂直"和"水平"知识结构的内涵辨析,对职业知识的内涵进行了尝试性的阐述,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其职业知识概念化理论。基于上述理论,从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职业知识概念化的课程实现路径,并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
关键词:
职业知识 麦克·杨 概念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Des Gasper 陆丽娜
经济学对收入的测算忽视了人类福利的很多内容。虽然这种扭曲正被逐渐关注,但是“人均GNP仍然被作为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ParthaDasgupta)。从直觉上,福利被认为是一个概念是合理的,但实际上,令人困惑的是,我们遇到了对福利概念和方法的不同定义,部分反映了不同的背景、目的和注意点。那么,有没有反映福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框架呢?本文表述了一个相对的和综合的框架,建立在Sen等的贡献上,虽然可能并不完美。由于福利概念实际上反映了人的个性和科学的面貌,比较复杂,因此我们会循序渐进地讨论这个框架。为防止个人观点对这个框架的影响,通过回顾大量的相关经验和观点,对其内在的理解逐渐增强...
关键词:
福利 公益 幸福 客观的 主观的 测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昆勇 任春晓
以人为目的包容性发展与生态伦理构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迫切需要探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国家治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中国实施以人为目的包容性发展战略的根本点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共同发展。以人为目的包容性发展战略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其强调的发展协调、机会均等和利益共享折射着同一的生态伦理意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小李
互联网作为新型信息传播媒介对当今教育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苏格拉底文字观作为人类思想史上最早有关媒介的教育哲思,相关研究为网络媒介时代教育变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梳理国内外有关苏格拉底文字观的教育学解释,发现同时存在认同与批判两种观点。以哲学解释学视域融合为方法论指引,"初始视域"中的苏格拉底文字观可以被理解为"好的书写",其所表达的是苏格拉底对于文字书写之道德目标而非科学远景的关切;而在"当前视域"中,"好的书写"则可被理解为教育技术伦理,蕴含着苏格拉底对于教育技术与人、教育技术与社会之关系的伦理追问。基于上述理解,针对当今时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进一步阐释包括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界线、对逐利资本的警惕以及对学习者利益的坚守。受苏格拉底"爱智者"的启发,培育数字公民,实现教育与网络信息社会的良性互动是网络时代教育应对技术变迁社会各种伦理问题的有益之举,也是新时代教育引领社会良性发展的可行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史洪波 阳琼芳 梁裕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将职业伦理作为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立足点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回应职业教育育人本质、构建职业教育思政体系的需要。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价值负载性、课程结构的成果导向性、课程实施的实践指向性为职业伦理的意义生成提供了可能性。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推进以职业伦理为立足点的课程思政改革,要通过深刻挖掘职业伦理的意义生成点、提升职业伦理融入教学的契合度、走向意义生成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构建起职业伦理意义生成的教育场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贺汉魂 王泽应
《资本论》的土地流转观有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意蕴。《资本论》指出土地所有权是因对劳动有意义而产生的经济权,因此,劳动者应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公有制才是土地流转的应然的选择;《资本论》所谓的效率是服从人的发展的效率,私有化的土地流转不能实现此效率,从根本上看则是逆效率的;在资本主义土地制度取代封建土地制度的过程中,新兴的资产阶级运用各种手段强制性地开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道路,给广大农民与殖民地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人道灾难。《资本论》的土地流转观及其伦理蕴含论证了私有化的土地流转具有太多的不道德性,不是我国土地流转的应然选择。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私有化 《资本论》 伦理蕴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