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60)
2023(11446)
2022(9851)
2021(9083)
2020(7677)
2019(17478)
2018(17246)
2017(33662)
2016(18368)
2015(20364)
2014(20153)
2013(19824)
2012(18283)
2011(16555)
2010(16653)
2009(15661)
2008(15681)
2007(14243)
2006(12112)
2005(10991)
作者
(52445)
(44115)
(44050)
(42062)
(27993)
(21351)
(20165)
(17098)
(16389)
(15673)
(14800)
(14694)
(13846)
(13812)
(13793)
(13756)
(13726)
(12966)
(12866)
(12619)
(11036)
(10809)
(10742)
(10087)
(9973)
(9828)
(9803)
(9698)
(8915)
(8761)
学科
(74762)
经济(74675)
(51024)
管理(50342)
(41031)
企业(41031)
方法(37137)
数学(32118)
数学方法(31774)
(21498)
(20809)
中国(19897)
(17570)
业经(15444)
农业(14573)
(14451)
贸易(14447)
(14088)
(14032)
(13816)
理论(13812)
财务(13787)
财务管理(13758)
企业财务(13110)
地方(12504)
(12204)
银行(12173)
(11922)
金融(11917)
(11780)
机构
大学(264449)
学院(264054)
(108394)
经济(106156)
管理(98563)
研究(86542)
理学(85605)
理学院(84639)
管理学(83039)
管理学院(82546)
中国(65338)
(54217)
科学(54030)
(51022)
(46394)
(44388)
财经(41255)
研究所(40502)
业大(40005)
中心(39845)
(38827)
(37466)
农业(36890)
经济学(34850)
(34461)
师范(34080)
北京(33538)
经济学院(31569)
(31008)
财经大学(30802)
基金
项目(174517)
科学(136952)
基金(127118)
研究(126110)
(111003)
国家(110095)
科学基金(93727)
社会(80445)
社会科(76122)
社会科学(76102)
(68367)
基金项目(66825)
自然(60688)
教育(59480)
自然科(59323)
自然科学(59303)
自然科学基金(58268)
(57620)
资助(52454)
编号(51735)
成果(42213)
重点(39696)
(39195)
(36955)
(36186)
课题(35142)
科研(34127)
教育部(33769)
创新(33744)
(33607)
期刊
(116225)
经济(116225)
研究(74057)
中国(48691)
学报(44104)
(41967)
(41079)
科学(39108)
管理(33829)
大学(32774)
学学(31082)
农业(28119)
教育(27852)
(23065)
金融(23065)
技术(21230)
财经(21173)
经济研究(19809)
业经(19343)
(18236)
问题(15412)
(14816)
(13756)
技术经济(12758)
商业(12660)
统计(12540)
(12535)
理论(12159)
(11281)
图书(11275)
共检索到378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宝娇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贯穿于马克思很多的经典著作中,马克思认为劳动分工是解释异化理论的问题所在,他坚持认为劳动分工产生了个体之间的依赖,也导致了个人利益和普遍利益之间的分裂。所以有必要来充分理解人为什么异化,然后再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一直以来,学界都从人出卖劳动力以及人不能控制自己的劳动和劳动产品这个角度来论述异化理论,但是马克思曾经谈过有产阶级的异化,即使这个阶级不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因此,出卖劳动和劳动力并不是人的异化的唯一诠释,对于马克思来说,在资本条件下劳动分工的非自愿性质是最终解释异化的决定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杜奋根  赵翠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的理论基础杜奋根,赵翠萍.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的理论基础;不仅牵涉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和完善,而且涉及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价格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对此,我们必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谭顺  温立武  郭乾  
马克思对于劳动者消费能力的研究采用了密切联系社会历史条件的特殊分析方法,即研究消费能力的特殊性,而不是消费能力的一般性。具体来说,马克思区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共产主义社会三种历史条件,揭示出劳动者消费能力从制度限定、根本解放走向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历史条件是影响或决定劳动者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消费能力的培育及提升既是个人承担的发展任务,也理应是社会承担的发展任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志华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本——知识,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西方一些学者错误地提出知识是超额利润的源泉。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知识的价值,情况并非如此,知识商品的价值W= c+ v+ m ,其中c 是知识资本,是不变资本;v 是人力资本,是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仍是人——人力资本的劳动。之所以产生巨额利润是因为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相结合;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知识垄断。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南平  张明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中国劳动者既是生产社会财富的主体,又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主体。正确理解劳动在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中的重要性,既要承认一切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及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共同劳动的必要性,又要彰显劳动对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重要贡献。但是,我们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防止异化劳动的危害。异化劳动的危害主要有:劳动者生产的物质财富被私人占有;劳动自我异化的工人丧失更多取得收入的机会;劳动异化的工人会与美好生活疏离;劳动的异化将导致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本文在揭示异化劳动对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会产生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规避异化劳动的路径安排:一是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在初次分配中;二是构建劳动贡献导向的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机制;三是切实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侵犯劳动者自由劳动的权益;四是始终坚持劳动贡献为主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宇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当代尤其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在介绍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同时,着重论述这一理论的当代价值。异化劳动并不是与生俱来并且永不消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消除异化劳动和实现人性的解放,认清异化劳动的本质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桑艳  陈群  
马克思把哲学的"异化"概念与经济学的"劳动"概念结合起来,形成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制的生产关系造成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裂,劳动发生了异化,结果使人的自由劳动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理论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异化劳动扬弃的过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异化劳动的全面超越,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历史必然性。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学习和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思危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它是马克思把德国古典主义哲学中的异化观念和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结果,把传统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中的社会异化扩大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会异化的劳动学说。马克思利用它来揭露和批评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生产关系。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异化与劳动学说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没有过时,而是焕发出新的生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于静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内容,也为透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生活的贫困提供强有力支撑,基于此,马克思作了大量论述,建构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并对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作为首要内容展开系统解析。并在剖析四重规定性的基础上,挖掘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暗藏关系,寻求消除异化劳动的现实出路,才能够真正把握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关键锁钥。此理论不仅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获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同时也是其唯物史观生成的重要突破口,可以说,异化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浩  
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技术和专利作为商品的二因素,可以发现技术和专利的价值都不包含"不费分文"的前人科研劳动成果,专利作为商品出售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有限,专利作为生产资料发挥其使用价值能够在专利保护期内获得持续的超额剩余价值,在专利实际工作中专利运营的最终目标还应放在专利作为生产资料的实施应用上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吕景春  李梁栋  
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在梳理学界对改制企业、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强调国家(政府)在劳动关系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出发,探寻公有资本的内在逻辑,进一步申明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仍然是研究新时代中国劳动关系问题的基础理论和行动指南。最后,讨论"劳动平等"的相关理论及其与公有资本的作用机制,主张通过壮大公有资本构建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治理模式,从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温旭  
数字劳动价值一方面关涉数据商品世界的本质,探究数字劳动何以被抽象成数据商品、数字货币和数字资本等数字价值形式;另一方面关涉数字价值决定和数字价值量度。数字资本主义的数字要素价值理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其掩盖了数字价值的数字劳动本质。数字价值是数字劳动的数字社会抽象,“数据商品—数字货币”关系发展成数字资本关系才能使得数字社会抽象得到充分呈现。在数字价值补偿的更新体系中,数字资本积累具有普遍存在性,而数字剥削具有隐秘存在性。数字资本的生产性构建于数字劳动的生产性,然而随着数字劳动生产力的提升,数字资本利润率却下降,这种背反关系暴露出数字资本主义的危机所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牛小侠   徐尧健  
布鲁诺·鲍威尔以抽象的“自我意识”异化为起点,阐发了异化史观、宗教异化及“批判家”扬弃异化思想,是典型的思辨异化观,没有超出黑格尔“绝对精神”异化的唯心主义范式。对此,马克思对布鲁诺·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异化、异化史观、宗教异化理论以及“批判家”扬弃异化理论进行批判与超越,克服了后者异化理论的抽象性与片面性,立足社会现实与经济规律揭示人的异化根源并非“自我意识”而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马克思对布鲁诺·鲍威尔异化理论的批判与超越,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深刻内涵的理解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元晋秋  
异化劳动学说中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蕴含着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双重存在——这一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被马克思进一步表述为"现实的人"的双重存在:一方面是作为个体的"现实的人"的存在;另一方面是作为共同体的"现实的人"的存在。"现实的人"的双重存在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则形成了商品的二重性:作为个体的"现实的人"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共同体的"现实的人"的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以此为理论基石,马克思写成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巨著《资本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