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08)
- 2023(19004)
- 2022(16295)
- 2021(15340)
- 2020(12666)
- 2019(29695)
- 2018(28963)
- 2017(55185)
- 2016(29854)
- 2015(33786)
- 2014(33582)
- 2013(33194)
- 2012(30631)
- 2011(27573)
- 2010(27243)
- 2009(25273)
- 2008(24821)
- 2007(21259)
- 2006(18588)
- 2005(16489)
- 学科
- 济(125705)
- 经济(125571)
- 管理(84542)
- 业(80249)
- 企(65024)
- 企业(65024)
- 方法(59625)
- 数学(52795)
- 数学方法(52119)
- 中国(35861)
- 农(32902)
- 财(31026)
- 学(26329)
- 业经(25789)
- 地方(24056)
- 贸(23724)
- 贸易(23713)
- 易(23040)
- 农业(22243)
- 制(21815)
- 环境(19722)
- 理论(19534)
- 务(19392)
- 财务(19313)
- 财务管理(19273)
- 融(18988)
- 金融(18986)
- 银(18675)
- 银行(18619)
- 和(18566)
- 机构
- 大学(427884)
- 学院(422944)
- 济(175906)
- 经济(172338)
- 管理(165909)
- 研究(146095)
- 理学(144305)
- 理学院(142668)
- 管理学(140020)
- 管理学院(139261)
- 中国(110465)
- 京(91521)
- 科学(89687)
- 财(78653)
- 所(72770)
- 农(70046)
- 研究所(66552)
- 中心(66336)
- 业大(63981)
- 财经(63797)
- 江(59469)
- 经(58379)
- 北京(57786)
- 范(55525)
- 农业(55043)
- 师范(54968)
- 经济学(54251)
- 院(53204)
- 经济学院(48989)
- 州(48247)
- 基金
- 项目(293024)
- 科学(231115)
- 基金(215634)
- 研究(209861)
- 家(189256)
- 国家(187785)
- 科学基金(161439)
- 社会(134614)
- 社会科(127736)
- 社会科学(127701)
- 基金项目(113428)
- 省(111021)
- 自然(105748)
- 自然科(103369)
- 自然科学(103344)
- 自然科学基金(101517)
- 教育(96410)
- 划(94723)
- 资助(89927)
- 编号(83305)
- 成果(66834)
- 重点(65672)
- 部(65182)
- 发(61641)
- 创(60007)
- 课题(57092)
- 国家社会(56678)
- 科研(56167)
- 创新(56156)
- 教育部(55990)
- 期刊
- 济(184396)
- 经济(184396)
- 研究(125272)
- 中国(79579)
- 学报(69554)
- 科学(63820)
- 农(62354)
- 管理(60066)
- 财(59344)
- 大学(53318)
- 学学(50117)
- 教育(44066)
- 农业(43655)
- 技术(36831)
- 融(36119)
- 金融(36119)
- 财经(31168)
- 经济研究(30713)
- 业经(27651)
- 经(26810)
- 问题(25169)
- 业(23750)
- 图书(21314)
- 统计(20995)
- 贸(20891)
- 技术经济(20846)
- 版(20111)
- 理论(19771)
- 科技(19510)
- 世界(19050)
共检索到620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永慧 赵燕 邓格致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现有研究从多个维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展开了诱因识别,其中较少的研究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范式下展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潜力,在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下,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深化是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变量。文章首先从理论上解构资本有机构成深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经济逻辑,进而利用2004—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辖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本有机构成深化形成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诱因,这一结论通过了格兰杰因果分析、工业企业口径下的再检验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显示,在新常态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下,资本有机构成深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边际效应得到了强化。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显示,静态视角下资本有机构成深化主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态视角下,与禀赋结构相偏离的资本有机构成深化使得要素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此种“错位”也引导着资本有机构成不断地自我调整,诱使企业和社会内生出技术进步以矫正要素配置扭曲状态。文章所得研究结论能够为中国政府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原毅军 谢荣辉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在考虑能源消耗和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测算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来源分解,并进一步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FDI及两者的交互项对GTFP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工业GTFP年均增长3.04%,其中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来源;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GTFP增长,从生产率的视角验证了"波特假说"的成立;FDI虽未能对中国GTFP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但FDI可驱使中国加强环境规制水平,而严格的环境规制又能有效提高外资进入的环境门槛,对FDI起到"筛选"作用,因此两者的良性互动是GTFP增长的重要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建荣 杜聪 李晓静
基于2005~2013年中国物流产业省际面板数据和资源因素约束条件,采用GML指数方法,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源泉、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并判别了技术创新者。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5%,远低于传统增长速率6.5%;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动力不足;各地区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较大;技术创新者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最后,提出了提升物流业经济增长质量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博 秦欢 孙威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是,产业转型升级能否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以2003—2018年中国116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为对象,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演化特征和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56.9%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并不理想,处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不同步或双低的状态;有57.8%的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正增长,但仍有一些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技术效率未得到有效改善。(2)PVAR模型和脉冲响应估计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滞后期对其自身的影响存在负向作用。同时,资源型城市长期的传导路径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受到反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泰尔指数的负向冲击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持续性的积极作用,之后,产业结构高级化不断对自身产生正向冲击作用。(3)通过方差分解预测可知,未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仍主要依赖自身发展路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解释力高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解释力。随着期数的增加,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相互解释力逐渐上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美涛
当前学术界对租赁融资的政策效果存在一定分歧,租赁融资能否赋能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2004—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租赁融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租赁融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当使用不同方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按照注册地把上市公司划分为东中西部、划分不同的时间阶段进行回归,结论依然是稳健的;(3)使用PSM-DID进行内生性讨论,结论仍然成立;(4)引入融资成本、融资约束和技术创新等关键节点,发现租赁融资通过缓解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困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研究结果为支持租赁融资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新视角,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租赁融资 全要素生产率 PSM-DID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史修松 徐康宁
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状况及其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3-2003年中国建筑业TFP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建筑业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而技术效率的下降对其产生了负面影响;东、中、西部地区建筑业TFP增长及其动力存在区域差异;同时也表明区域建筑业发展有收敛趋势,通过技术扩散与学习可实现行业总体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汪锋 解晋
文章使用1997~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为基础核算中国各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CO_2排放总量持续增加,环境承载压力逐渐增大,但CO_2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正在逐渐下降,表明能源使用效率有所提升。(2)环境要素对产出增长表现出阻碍作用,且东部比中西部更为明显。(3)各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稳步上升,中国经济增长正逐渐由资本、劳动、能源和以CO_2排放量为代表的环境容量等要素投入转变为可持续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驱动。(4)教育投入、自主研发投入、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化改革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外商投资的存在使中国成为实质上的"污染避难所"。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能源消耗 CO_2排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久平 冉光和
通过对我国省际1978~2007年资本有机构成进行测算。利用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有机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前期,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在中期,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将产生减缓经济增长的作用;总体上,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将减缓经济增长。
关键词:
资本有机构成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豪 何宇 张建华
使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并分解中国主要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TFP),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中国主要城市绿色TFP的空间溢出效应,认为前沿技术进步是绿色TFP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环境技术效率的改善却比较滞后;城市绿色TFP显示出较大的地区差异,存在空间溢出;其中研发投入对绿色TFP的增长不仅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也具有明显的本地促进效应。人力资本对于绿色TFP的增长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玲 陶锋 杨亚平
经济增长质量反映增长的优劣程度。笔者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过去10年30个省市工业部门包含了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此作为各地区工业增长质量的度量指标,研究区域工业增长质量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工业增长质量呈梯度分布趋势,但界限已不再明显;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呈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东部各省份工业增长质量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步缩小,而全国总体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差距呈扩大趋势;全国总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存在条件收敛,对外开放水平和环境规制程度对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差异的缩小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
工业增长质量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收敛分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思莹 王汉磊 王文志
经济增长目标过高可能会导致片面追求经济规模的扩张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从而降低城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手工检索城市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基于我国2003—2021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经济增长目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并非越高越好,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会抑制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过高经济增长目标会通过抑制政府创新偏好、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及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等方式,抑制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应合理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弱化地区间经济增长竞争;始终将科技创新尤其是绿色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提高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积极引导地方创新和绿色发展;注重区域绿色经济的协调发展。外围城市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要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应强化对周边城市的绿色技术溢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书舟
推进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手工整理得到2005—2018年264个中国地级市能源消费数据,运用SBM距离函数和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地级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重点考察了银行业竞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银行业竞争加剧显著促进了当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是银行业竞争加剧情况下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途径,而研发创新因受制于绿色创新专利数量占比较低的缘故,未能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业竞争加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会随着当地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而有所增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文先 钱学锋
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日益突显,应重点关注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采用以DDF模型为基础,构建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来测度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地区行业规模、制度环境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模型,以此分析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化特征。数字经济可以从整体上显著提升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以地区行业规模、制度环境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分别呈现出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点和U型关系及区域化差异特征。进一步稳健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GTFP具有不同分位数影响。在生态文明建设约束下,本文利用DEA-SBM模型将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包含了相关的非期望产出,并利用GML生产率指数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按区域进行分类测算。数字经济不仅可以赋能予传统工业企业,而且具有绿色价值,可以为中国后疫情时代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完成国家"六稳六保"目标总任务,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生态文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晓珍 杨龙
文章利用熵值法拟合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其作为经济的非理想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其时间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只有东部地区呈现较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在控制投资率、从业人员增长率与环境治理力度后,各地区均表现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宝华 刘东皇
本文通过将FDI质量参数化,利用2004~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下,选用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L指数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分解项,运用普通面板回归和门槛回归方法,对FDI质量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增长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效率的改善;总体而言,FDI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FDI质量指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途径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以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作为吸收能力门槛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FDI质量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作用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且伴随着本地吸收能力水平的提高,FDI质量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也在增强。
关键词:
FDI质量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