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0)
- 2023(8124)
- 2022(6983)
- 2021(6250)
- 2020(5529)
- 2019(12817)
- 2018(12580)
- 2017(25332)
- 2016(13826)
- 2015(15761)
- 2014(15770)
- 2013(16033)
- 2012(15144)
- 2011(13654)
- 2010(13657)
- 2009(12637)
- 2008(12833)
- 2007(11840)
- 2006(10056)
- 2005(9055)
- 学科
- 济(66090)
- 经济(66037)
- 业(39890)
- 管理(36402)
- 方法(31808)
- 企(30771)
- 企业(30771)
- 数学(28453)
- 数学方法(28244)
- 农(18839)
- 中国(16035)
- 财(15528)
- 业经(13761)
- 地方(13554)
- 学(13023)
- 农业(12903)
- 贸(11193)
- 贸易(11191)
- 易(10822)
- 产业(10665)
- 制(10663)
- 务(9999)
- 财务(9983)
- 财务管理(9960)
- 企业财务(9479)
- 和(9253)
- 技术(9126)
- 融(9039)
- 金融(9037)
- 银(8966)
- 机构
- 大学(206986)
- 学院(206712)
- 济(91079)
- 经济(89357)
- 管理(79936)
- 研究(69858)
- 理学(69321)
- 理学院(68575)
- 管理学(67457)
- 管理学院(67082)
- 中国(52362)
- 科学(43319)
- 京(42662)
- 财(40033)
- 农(36969)
- 所(36056)
- 研究所(33042)
- 财经(32685)
- 中心(32590)
- 业大(31721)
- 江(30893)
- 经(29620)
- 农业(29382)
- 经济学(29342)
- 经济学院(26862)
- 北京(26629)
- 范(26152)
- 师范(25862)
- 院(24586)
- 财经大学(24277)
- 基金
- 项目(138923)
- 科学(109805)
- 基金(101900)
- 研究(99473)
- 家(88900)
- 国家(88232)
- 科学基金(75299)
- 社会(64546)
- 社会科(61356)
- 社会科学(61338)
- 基金项目(54600)
- 省(54303)
- 自然(48272)
- 自然科(47123)
- 自然科学(47110)
- 自然科学基金(46291)
- 划(45791)
- 教育(44792)
- 资助(41596)
- 编号(39726)
- 成果(31791)
- 重点(31672)
- 部(31191)
- 发(31174)
- 创(28872)
- 国家社会(27103)
- 创新(26979)
- 科研(26958)
- 课题(26748)
- 教育部(26570)
共检索到294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吕小柏 李红松
由于生产技术及产业间资本有机构成不同,不同产业存在不同的资本替代劳动的可能程度,这种程度可以用替代弹性衡量,各产业替代弹性的大小分布即为资本替代劳动的产业特征。在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人均资本增加,替代弹性大于1时,将导致劳动的总收入减少,进而就业减少,替代弹性小于1时,则就业增加。利用CES生产函数对我国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初步测算表明,我国整体资本替代劳动的可能程度处于中性,但第二产业则存在严重程度的资本替代劳动趋势。
关键词:
资本 劳动 资本替代劳动 就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咸金坤 汪伟 兰袁
经济学理论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改变企业的要素结构、通过资本替代劳动的方式应对,但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老龄化做出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整体来看,人口老龄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资本劳动比,但资本劳动比的上升并不一定表现为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在规模较大、融资约束较轻的企业,老龄化促使其用固定资产投资替代了劳动,但在规模较小和融资约束程度较为严重的企业,人口老龄化并没有显著提高其固定资产投资,只是缩小了其劳动力雇佣规模,说明企业规模和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要素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此外,文章还发现人口老龄化主要促使企业利用资本替代低技能劳动力,而人口老龄化的资本替代劳动效应在资本密集型、生产率水平较高和非出口企业中更为显著。文章从微观企业投资视角拓展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的研究范畴,并通过规模效应和融资约束角度分析了制约工业企业提高智能化生产程度的因素,从而对传统的见解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文章的研究结论能够为政府制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助力企业要素结构升级的相关政策提供经验证据的支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旭青 杜丽永 朱启荣
随着中国果业种植的发展,人工成本对苹果种植的影响和制约日益显现。本文以苹果生产环节为例,利用1998—2017年全国和7个主产省面板数据,将生产要素区分为机械、其他物质、家庭用工和雇工,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定量测算苹果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和替代弹性,分析近20年来中国苹果生产环节用工的数量和结构变化,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苹果生产用工20年来下降27.15%,但是用工结构发生了显著转变,雇工比重由2.87%大幅上升至28.24%。其他物质和家庭用工的产出弹性均为0.32,是影响苹果增产的核心因素。在资本与劳动替代关系中,机械—家庭用工、机械—雇工总体上呈替代关系,但机械替代劳动效应弱于粮食作物,其他物质—家庭用工呈互补关系,其他物质—雇工呈替代关系并且其替代弹性是机械—雇工的两倍。基于此,提出降低人工成本要进一步挖掘不同种类资本替代劳动的潜力、短期首选是通过增加其他物质投入来推广省力化栽培模式、长期是增加与上述模式相配合的机械投入来提升机械化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宁光杰 张雪凯
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部分企业倾向运用机器替代劳动是当前中国经济中出现的重要现象。与主要从工资成本等直接用工成本研究机器换人的传统视角不同,本文认为,企业层面较频繁的劳动力流转(较高的员工变动率、离职率以及临时工比例)带来雇佣成本上升,这一路径同样会促使企业更多地使用机器替代劳动和资本深化。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等微观数据,本文验证了以临时工比例度量的劳动力流转率与资本深化之间的正向关系。具体来说,劳动力流转率升高会导致企业人均机器设备投资和人均研发投入提高,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劳动力流转率升高会间接增加企业成本并导致企业采取降成本措施。拓展研究发现,户籍改革滞后、劳动力市场不当管制以及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信息阻碍等都会导致企业层面过高的劳动力流转率。本文的研究为当前中国企业出现的机器替代劳动等资本深化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并强调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可以降低企业层面不必要的劳动力流转,缓解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提升企业要素使用效率和竞争力。
关键词:
劳动力流转 资本深化 研发投入 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红旗 徐植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两个关键性要素在经济增长文献中得到了广泛的讨论,然而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却很少被关注。本文在构建一个二级C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OLS技术估算了我国物质资本与不同类型劳动力之间的替代参数,结果显示:我国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表现出明显的互补性,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物质资本与"中档"人力资本依赖性最为突出,即与初中和高中教育水平劳动力的互补性要强于其与其他劳动力的互补性。因此,"低档"劳动力的失业和"高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便是我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民生问题。
关键词:
资本-技能互补 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晓静
文章利用贝叶斯方法和广义最大熵方法,对中国16个产业部门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进行了估计,并通过比较,确定了各产业部门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值,为在CGE模型中使用CES函数提供参考。
关键词:
CES 替代弹性 贝叶斯 广义最大熵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登科 陈诗一
资本劳动相对价格变动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最为直接的因素。然而,由于估计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所面临的挑战,鲜有文献定量地探讨这一重要问题。本文在测算出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基础上,通过拓展最新劳动收入份额分解框架,定量考察了中国资本劳动相对价格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显著大于1;在研究样本期内,资本劳动相对价格下降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累计下降0.16;进一步的计量回归分析表明,控制劳动收入份额主要影响因素后,资本劳动相对价格下降显著拉低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兴山
数智时代是当前世界历史的时代方位,数字劳动是当前人类劳动的存在形态。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数据、代码和流量等成为劳动资料。数字劳动资料的赋能使劳动呈现出劳动工具去物化、劳动过程去人化以及劳动产品去实化的存在特质。数智化工具是科技进步、资本逐利、劳动发展以及劳动解放要求的结果。而抛开资本制度层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化工具的实现使得劳动解放成为可能。谛视数字智能赋能下的劳动,它不啻是一种“人为的”创造,更要操持“为人的”定向。为此,在发展数字经济之时,要完善数智基础设施,缩小数字鸿沟,共有数字技术;坚持人民立场,制定数智技术红线,共建数字体系;规避数智技术垄断,构建数字公域,共享数字成果。以新时代劳动创新理论指导数智时代的数字劳动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现实任务,决定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姜华东
通过人力资本分层的视角来研究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我们发现低收入阶层劳动力由于受到信贷约束以及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的约束,不能在实际中进行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中高收入阶层具备了进行劳动供给跨期替代的条件,但由于传统文化习俗、工作合约和潜在失业威胁的存在,一般也不会轻易进行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
关键词:
人力资本分层 劳动供给 跨期替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荣坦
本文对中国1978-2012年间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进行了估计。为了得到更精确的估计值,本文考虑到了这段时间内劳动者报酬统计口径的两次改变,计算出了统计口径统一、可比的劳动者报酬数据;还考虑到不完全竞争环境下,价格加成的存在对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估计的影响,测算了这段时间内中国的价格加成的变化。然后,本文运用更适合小样本估计的ARDL(自回归滞后分布模型)方法估计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发现在考虑到价格加成的情况下,替代弹性明显大于1。而不考虑价格加成的时候,替代弹性非常接近1。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江霈 冷静
在一国内部由于劳动力流动具有便利性和广泛性,限制了发达地区产业过度集聚后劳动力成本的升幅,导致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的产业转移(资本流动)被抑制。文章回顾了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相对变化幅度,发现无论与中西部地区还是和其他行业相比,其增速都明显偏慢。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民工荒"、出口转冷等新背景下我国东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资本西进的新态势进行了展望,提出内需市场的充分启动是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承接东部资本转移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资本流动 民工荒 产业转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郑旭媛 应瑞瑶
非农部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中机械对劳动力的持续替代,然而这种机械化在中国区域的发展中并不平衡。本文使用修正的要素替代弹性公式,首先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中机械—劳动替代弹性,然后实证分析了地形条件约束下的要素替代难度对粮食机械—劳动替代弹性的影响。结论表明,中国粮食生产中机械—劳动替代弹性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异质性,并表现出与耕地坡度紧密相关的关系。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亩劳均机械水平存量之后,耕地中坡耕地比例对机械—劳动替代弹性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机械—劳动替代弹性受到地形地貌约束下的要素替代
关键词:
机械化 替代弹性 要素替代难度 地形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郑旭媛 应瑞瑶
非农部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中机械对劳动力的持续替代,然而这种机械化在中国区域的发展中并不平衡。本文使用修正的要素替代弹性公式,首先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中机械—劳动替代弹性,然后实证分析了地形条件约束下的要素替代难度对粮食机械—劳动替代弹性的影响。结论表明,中国粮食生产中机械—劳动替代弹性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异质性,并表现出与耕地坡度紧密相关的关系。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亩劳均机械水平存量之后,耕地中坡耕地比例对机械—劳动替代弹性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机械—劳动替代弹性受到地形地貌约束下的要素替代难度的限制,这成为中国机械化进程呈现地区异质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机械化 替代弹性 要素替代难度 地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敏
我国目前存在的工业生产总值比重大、而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低且就业总人数增势微弱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同步调整;也成为我国农村剩余人口的转移和城市就业问题的解决难以克服的障碍。本文从我国技术使用与制造业就业状况的格局出发,从深层次分析了我国在技术引进和技术采用中广泛出现的以技术和资金代替劳动力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基础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就业 技术替代劳动力 诱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