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5)
- 2023(13341)
- 2022(11388)
- 2021(10699)
- 2020(9138)
- 2019(20842)
- 2018(20286)
- 2017(40137)
- 2016(22132)
- 2015(24814)
- 2014(24714)
- 2013(24609)
- 2012(23091)
- 2011(20806)
- 2010(21007)
- 2009(19867)
- 2008(20335)
- 2007(18389)
- 2006(16182)
- 2005(14472)
- 学科
- 济(88747)
- 经济(88647)
- 管理(69546)
- 业(67141)
- 企(53836)
- 企业(53836)
- 方法(41595)
- 财(37460)
- 数学(37372)
- 数学方法(37032)
- 农(26992)
- 中国(26331)
- 制(21435)
- 务(20379)
- 财务(20352)
- 财务管理(20294)
- 企业财务(19316)
- 贸(19126)
- 贸易(19120)
- 易(18664)
- 业经(18652)
- 学(17747)
- 农业(17427)
- 地方(17372)
- 银(16978)
- 银行(16925)
- 行(16049)
- 融(14954)
- 金融(14952)
- 财政(14470)
- 机构
- 学院(323261)
- 大学(322970)
- 济(137278)
- 经济(134568)
- 管理(123580)
- 研究(108958)
- 理学(106559)
- 理学院(105425)
- 管理学(103833)
- 管理学院(103239)
- 中国(84217)
- 财(72868)
- 科学(66876)
- 京(66684)
- 农(60174)
- 所(56835)
- 财经(54368)
- 研究所(51241)
- 业大(50192)
- 中心(49851)
- 经(49147)
- 江(48710)
- 农业(47936)
- 经济学(42657)
- 北京(41978)
- 财经大学(39976)
- 范(39265)
- 经济学院(38844)
- 师范(38770)
- 院(38339)
- 基金
- 项目(209101)
- 科学(163121)
- 基金(151917)
- 研究(149013)
- 家(133594)
- 国家(132456)
- 科学基金(111972)
- 社会(95285)
- 社会科(90398)
- 社会科学(90367)
- 省(81862)
- 基金项目(80373)
- 自然(72929)
- 自然科(71207)
- 自然科学(71181)
- 自然科学基金(69951)
- 划(69344)
- 教育(68370)
- 资助(62861)
- 编号(59653)
- 成果(49178)
- 重点(47365)
- 部(47001)
- 发(44894)
- 创(43408)
- 课题(41227)
- 科研(40940)
- 创新(40646)
- 教育部(39949)
- 国家社会(39198)
- 期刊
- 济(148745)
- 经济(148745)
- 研究(96215)
- 财(59974)
- 中国(58867)
- 学报(54072)
- 农(53498)
- 科学(47282)
- 管理(42456)
- 大学(39838)
- 学学(38029)
- 农业(35480)
- 融(33394)
- 金融(33394)
- 财经(27639)
- 教育(27265)
- 经济研究(25487)
- 业经(24665)
- 技术(24567)
- 经(23587)
- 问题(20477)
- 业(18303)
- 贸(17969)
- 技术经济(16213)
- 版(16013)
- 商业(15803)
- 理论(15591)
- 统计(15255)
- 国际(14615)
- 财会(14381)
共检索到478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孙永君
财政投资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后发优势作用下,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是不可分的,我国经济目前仍处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增并且大于劳动的边际收益阶段,财政投资对资本的投入应继续增加。为推动经济加快过渡到依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阶段,财政对资本的投入应集中于具有较强外部性的研发投资,提高对研发主体的投入,优化研发主体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尽早进入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发展轨道上来。由于资本深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财政投资适当向劳动密集型行业倾斜,在经济效率和分配公平之间适当折中。
关键词:
资本效率 财政投资 经济发展 劳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灿明
根据对“十五”时期财政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对“十五”时期财政政策的走势 可以作出如下的判断:财政的周期性平衡仍是财政政策的中长期目标,但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 作用的积极意义并不容忽视;财政支出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将成为“十五”时期财政的重点;财 政收入政策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则势在必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家昊 周铭浩 马春惠 邹确
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疫情防控任务需求、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诉求需要,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自的特点,来选择两者的协调方式,进而分析其在相应的传导机制下所取得的效果,最后根据经济运行现状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对未来经济走势做出合理的研判,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实施给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明艺 裴晓东
运用DEA交叉评价模型对我国环境治理财政政策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总体的环境治理效果并不理想,就各省市的规模效益而言,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水平反而优于东部。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环境治理财政政策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冗余现象,却又存在治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治理污染的技术局限性造成的。为了提高环境治理财政政策的效率,政府应当大规模实施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环境准入门槛,完善环境治理资金的有效配置,强化政府职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冷志杰 唐焕文
我们采用测算贡献率的方法 ,说明农业财政政策效率有待于提高。为了分析几种重要的农业财政政策的效率 ,我们建立VAR模型进行长期弹性分析和冲击函数时滞分析 ,同时建立相应的协整模型和VECM模型进行短期弹性比较分析。结果说明 :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政策效率较高 ,但最好效果的出现需要 3年的时滞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财政支持的总量和提高财政政策的结构效率、缩小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和继续推进市场化是兼顾短期与长期发展的财政政策 ,减轻农民负担的财政政策是短期有效的 ,而农业就业人口的非农转移政策是长期有效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江建平
我国自1998年下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有效地增加了国内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其巨大成绩是举国公认的,这是我国主动、自觉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的成功尝试。但值得注意的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行是以国债的大量发行和财政赤字的扩大为基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樊丽明
一、财政政策时滞的内容及存在的必然性政策时滞,也称政策时差,是指从政策制订到最终对经济运行及其他社会活动发生影响、实现调节目的的时间。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一样,也存在着时滞问题。财政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旭旦
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主要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股票市场是一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必然会通过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反应出来。对于货币政策与证券市场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的规范与实证研究,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拴友
由一个简单的IS -LM模型可以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公式。对于我国的IS -LM曲线的估计 ,发现它们有正常的斜率。我国的财政政策乘数约等于 2 ,可测算出我国历年财政调控的效应 ,发现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占 1/ 5到1/ 3强 ,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在需求管理中的有效性。根据以上所述 ,可以提出当前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寇铁军
一、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就是 弥补市场缺陷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也的确存在着市场不完善和功能性缺陷所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如公共产品提供涉及资源配置效率、社会分配不公影响社会公平实现、市场机制本身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造成的经济不稳定因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傅道忠
一、对我国目前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效果的基本判断 2001年是“十五”计划时期的第一年,怎样根据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财政政策,以发挥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应有的调控作用,这是我们必须加以认真考虑的问题。而“十五”期间财政政策取向是否正确,又依赖于我们能否对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下的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GDP的增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军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 财政政策是由支出政策、国债政策和税收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因此,本文关于财政政策取向的调整,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鹏 杜啸尘
各国实践表明,财政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国政府都非常注重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工具的使用。通过对我国中央政府历年出台的文化产业财政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文化经费支出规模较大,但总体支出效率偏低,财政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文化产业财政政策整体协调性较好,但是存在严重的政策缺失。最后从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财政政策 文化经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爱龙
本文从宏观经济运行和财政运行两个方面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 :(1)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部分预期目标 ,实施该政策要比不实施该政策要好。如果企图通过一直实施该政策来实现预期目标 ,则财政风险是存在的 ;(2 )我国国债在总量上不存在风险问题 ,财政风险主要存在于结构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庄海燕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四年来取得了巨大成效,促进了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但宏观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是否意味着我国已经摆脱内需不足的阴影?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已经有效地拉动了内需的增长?本文根据总需求模型,分析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三大需求的影响效果,并且就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拉动作用,给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积极的财政政策 总需求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