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29)
2023(10601)
2022(9278)
2021(8517)
2020(7533)
2019(17265)
2018(17304)
2017(33635)
2016(18574)
2015(21174)
2014(21653)
2013(21376)
2012(19955)
2011(18011)
2010(18420)
2009(17405)
2008(18035)
2007(16571)
2006(14534)
2005(13435)
作者
(54107)
(45531)
(45382)
(43577)
(29080)
(21873)
(21017)
(17610)
(17006)
(16533)
(15398)
(15291)
(14687)
(14481)
(14421)
(14096)
(13969)
(13373)
(13333)
(13174)
(11443)
(11257)
(11083)
(10381)
(10358)
(10333)
(10219)
(10209)
(9188)
(9088)
学科
(77132)
经济(77017)
管理(62228)
(58194)
(49731)
企业(49731)
方法(35791)
数学(31360)
数学方法(31075)
(28165)
(20765)
(20388)
(19184)
财务(19143)
财务管理(19094)
中国(18840)
企业财务(18254)
业经(16207)
(14631)
(13905)
银行(13877)
(13608)
(13441)
贸易(13433)
(13430)
金融(13426)
农业(13188)
(13092)
(13054)
地方(12920)
机构
大学(274092)
学院(272947)
(113973)
经济(111427)
管理(103615)
理学(87934)
研究(87934)
理学院(87026)
管理学(85642)
管理学院(85127)
中国(69734)
(59285)
(57205)
科学(51666)
财经(45735)
(45250)
(44538)
(43598)
中心(41370)
(41151)
研究所(40107)
业大(38718)
北京(36219)
经济学(35641)
农业(34782)
(34162)
财经大学(33689)
(33083)
师范(32731)
经济学院(32265)
基金
项目(170138)
科学(133075)
研究(126025)
基金(123377)
(106067)
国家(105161)
科学基金(90071)
社会(79614)
社会科(75357)
社会科学(75330)
(66462)
基金项目(65301)
教育(59167)
自然(57296)
自然科(55912)
自然科学(55894)
(55417)
自然科学基金(54953)
编号(52269)
资助(51053)
成果(43891)
(38924)
重点(38099)
(35936)
课题(35840)
(35345)
(35222)
教育部(33747)
(33258)
创新(33081)
期刊
(130197)
经济(130197)
研究(82554)
中国(55937)
(51519)
学报(41248)
(40443)
管理(38176)
科学(36779)
大学(31641)
学学(29703)
(29194)
金融(29194)
教育(28290)
农业(26143)
技术(24400)
财经(24045)
(20524)
业经(20236)
经济研究(20191)
问题(17487)
财会(14902)
(14531)
技术经济(14264)
(14103)
理论(13730)
(13517)
会计(12669)
国际(12488)
统计(12419)
共检索到417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洁  
一、资本投资获取控制权收益的相关理论随着公司治理研究发展,相关研究已经从美国和英国这样具有典型股权分散结构的国家向其他国家不断延展,除美国和英国等少数几个典型股权分散结构的国家以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股权集中或者说相对集中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公司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大股东控制成为了普遍的企业所有权实践形态,股权分散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细雄  淦未宇  万迪昉  
本文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内涵、控制权私人收益引发的治理后果、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度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权私人收益的防范等几个方面对控制权私人收益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及其对我国公司治理实践的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郝颖  刘星  林朝南  
控制权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作为治理结构影响财务决策的重要方面,随着治理机制中不同利益主体代理冲突的演化而被不断赋予新的研究内涵。基于股权分散和集中两种公司治理模式,本文首先在理论上阐释了企业实际控制人通过资本投资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实质;然后,从实际控制人利益动机、控制权结构和资本投向三个方面系统评述了资本投资的控制权私利攫取机制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设置特征和控制权配置格局,探析了不同类型的控股股东通过资本投资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能力和实现条件;最后,从资本投向之间的挤占、资本投资的结构异化和控制权结构的设置等方面指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及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浩萍  王立彦  
通过探讨西方融资信号理论在中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的适用性,以及与控制权收益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证明,尽管我国股权再融资传递投资机会和现有资产价值信号的功能被削弱了,但它可以向投资者传递较高控制权收益的信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宇  
提升运营效率、提高流通价值链的主导权与控制权是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生产垂直分离与重构给零售企业流通价值链的控制能力带来巨大变革。本文结合投入产出理论,设置影响力、影响力系数、感应度、感应度系数四个指标,计算分析相关产业投入与零售行业产出的关系。研究得出,金融业、运输邮电业对零售产业的影响力、拉动作用都十分显著,而零售产业对高端服务业的控制力严重不足。租赁业、房地产业对零售产业的影响力有限,且对最终需求的增加呈现反向促进作用,零售产业对商业服务业的控制力表现乏力。因此,基于各产业对零售流通价值链的影响力与感应度,提出零售企业获取价值链控制权的有效路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会  李善民  
文章利用2006-2010年发生的大宗股权交易事件,对大股东获取控制权利益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大股东在所有权结构中的控制能力越强,能够获取的控制权利益水平就越高,但是与非控股大股东相比,处于控股地位的大股东更倾向于以私有收益的方式实现控制权利益;与非国有股东相比,国有性质的股东更倾向于以私有收益的方式实现控制权利益;较好的市场环境能够有效抑制获取控制权私利行为,尤其是对控股大股东和国有性质股东获取私利行为的作用程度和效果更明显。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淑云  
信息获取是信息社会的基本信息活动,信息获取权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权利,权利主体是信息获取权利体系最为关键的要素。主体的普遍性是信息获取权的基本特征之一,信息获取权的主体是社会所有信息需求者,根据主体的性质来分,信息获取权的主体不仅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国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徐宁  谭安杰  
本文认为 ,企业控制权收益已成为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的首要激励因素。在没有清晰原始契约的条件下 ,由控制权回报所决定的自我隐形激励机制会产生管理层过度自利行为 ,这些行为正在被资本化。其根本原因 ,是在产权改革“瓶颈”背景下 ,企业家市场不正常的供求关系。本文建议通过市场机制 ,将“自我隐形激励机制”转换成“市场显性激励机制” ,改善经理人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松  王平  肇启伟  
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角度,本文认为控制权收益为市场组合收益与控制权的风险溢价之和。进一步,利用中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本文度量了A股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的大小以及研究了控制权收益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控制权收益的影响因素表现出很强的年度差异特征,并且影响控制权收益的程度表现出递减的趋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星  安灵  
相对于控制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直接利益侵占,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形成、分配密切相关的企业资本配置行为对于公司价值以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在简要回顾控制权私有收益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实物投资、R&D投资、存货投资和企业集团所有权结构安排四个方面,回顾和评述了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上述资本配置行为影响的国内外新近的研究文献,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志凤  祝松梅  
因出售部分股权投资丧失控制权但仍有重大影响或形成合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应由成本法核算改为权益法核算,而实务中争论较多的问题是涉及内部交易时如何进行追溯调整。文章指出个别报表及合并报表投资相关追溯调整应考虑内部交易的影响,同时合并报表追溯调整时应区分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对逆流交易,应扣除归属于母公司未实现损益部分;对顺流交易,应扣除顺流交易全部未实现损益。此外,论述了合并报表投资收益计算的原理,提出区分正商誉和负商誉的观点,即合并报表中计算投资收益时应考虑正商誉的影响,不考虑负商誉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艾健明  
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信息不对称并不是主要原因,控制权收益才是关键所在。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偏好下过度投资行为普遍发生的形成机制,进而分析股权融资资金配置效率低下的成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香梅  袁玉娟  戴志敏  
文章在考察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基础上,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求会引起非效率投资;公司治理机制对非效率投资具有显著的治理效果。具体而言:股权集中度越高,控制权私有收益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越大,企业越易发生非效率投资;股权制衡和独立董事人数的增加,有助于降低控制权私有收益导致的过度投资;高管薪酬能显著缓解控制权私有收益对投资不足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志凤  祝松梅  
因出售部分股权投资丧失控制权但仍有重大影响或形成合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应由成本法核算改为权益法核算,而实务中争论较多的问题是涉及内部交易时如何进行追溯调整。文章指出个别报表及合并报表投资相关追溯调整应考虑内部交易的影响,同时合并报表追溯调整时应区分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对逆流交易,应扣除归属于母公司未实现损益部分;对顺流交易,应扣除顺流交易全部未实现损益。此外,论述了合并报表投资收益计算的原理,提出区分正商誉和负商誉的观点,即合并报表中计算投资收益时应考虑正商誉的影响,不考虑负商誉的影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赵国宇  
通过并购获取公司的控制权、随后变更CEO并与之合谋是大股东掏空行为得逞的重要途径。利用2007~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结论有:公司控制权转移一般同时会引起CEO变更,但控制权转移并不必然导致掏空;如果并购方以劣质企业为并购目标,并且实施的是跨行业并购,掏空是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的主要动机。进一步,若控制权转移的同时发生CEO变更,其目的是实施掏空动机下大股东与高管的合谋行为。为此,本文建议针对那些动机难以合理解释的并购行为,提前识别掏空与合谋行为,并加强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