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5)
2023(14922)
2022(12871)
2021(12047)
2020(10060)
2019(23454)
2018(23209)
2017(45025)
2016(23794)
2015(26919)
2014(26870)
2013(26959)
2012(25034)
2011(22848)
2010(22753)
2009(21320)
2008(20579)
2007(17799)
2006(15964)
2005(14496)
作者
(68795)
(57356)
(56735)
(54324)
(36760)
(27307)
(25911)
(22440)
(21563)
(20228)
(19528)
(19251)
(18244)
(18108)
(17680)
(17638)
(16942)
(16326)
(16293)
(16261)
(14209)
(13989)
(13623)
(12994)
(12805)
(12758)
(12558)
(12239)
(11492)
(11114)
学科
(119215)
经济(119107)
管理(67605)
(64058)
(52311)
企业(52311)
方法(49536)
数学(43256)
数学方法(42899)
中国(29442)
(26940)
贸易(26925)
(26381)
(26124)
(25780)
地方(25075)
业经(22645)
(22234)
(18219)
(17733)
金融(17732)
农业(17635)
(16547)
环境(16450)
(16321)
财务(16260)
财务管理(16239)
(16178)
银行(16140)
理论(15783)
机构
大学(353775)
学院(348663)
(160428)
经济(157575)
管理(137539)
研究(124548)
理学(118808)
理学院(117541)
管理学(115868)
管理学院(115254)
中国(93998)
(75041)
科学(71226)
(70267)
(62068)
财经(56692)
研究所(56407)
中心(53642)
(51703)
经济学(50321)
(49688)
北京(48366)
(47925)
业大(47043)
经济学院(45242)
(44941)
(43826)
师范(43499)
财经大学(42271)
(38955)
基金
项目(231758)
科学(183106)
基金(171574)
研究(170891)
(148657)
国家(147528)
科学基金(126655)
社会(111298)
社会科(105754)
社会科学(105724)
基金项目(90329)
(85639)
自然(80211)
自然科(78334)
自然科学(78319)
自然科学基金(76933)
教育(76657)
(72672)
资助(71760)
编号(67612)
成果(55248)
(52953)
重点(51346)
(49778)
(47377)
国家社会(47040)
教育部(46077)
课题(45939)
人文(44875)
创新(44320)
期刊
(176593)
经济(176593)
研究(111815)
中国(61176)
(51809)
管理(51596)
学报(50559)
科学(48292)
(44458)
大学(38940)
学学(36741)
(32349)
金融(32349)
农业(31403)
教育(31252)
经济研究(30531)
技术(28680)
财经(28676)
(24907)
(24697)
业经(24576)
问题(23892)
国际(23655)
世界(19359)
技术经济(18889)
(16753)
理论(16549)
现代(15683)
图书(15682)
统计(15516)
共检索到524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邵军  徐康宁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1985-200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GDP与投资和进出口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变量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分析表明,出口和投资在短期内对GDP增长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而进口在短期内对产出会产生负面影响,但经过一定时期后,进口的正面作用逐渐显现。这些研究结果与新古典模型关于资本深化以及内生增长理论关于进口的论断是一致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学武  
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前景通常是以考察一国长期供给潜力确定的。但许多学者认为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用共积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分析了 1 989到 1 999年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 ,得出了投资、消费、进口和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两种长期均衡关系 ,在第一种均衡关系中只有投资显著 ,其他变量均不显著 ;在第二种关系中各变量均显著。本文还分析了投资、消费、进口、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动态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伯特·卢卡斯  
2004年6月19-20日,本刊作为主要协办单位,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民营经济与中国发展国际研讨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卢卡斯、米尔利斯等一批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和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应邀参加了会议,300多名中外学者会聚一堂,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深入的理论探讨,盛况空前。温家宝总理还会见了卢卡斯、米尔利斯等著名学者,本刊主编王振中教授和孙宝臣社长参加了会见。现将会议主题发言刊出,以飧读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恺钧  唐玲玲  陆云磊  
文章利用金砖国家1992—2011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GMM的方法检验了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环境污染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是呈现N型曲线关系,印度处于N型曲线的第一拐点前,中国和南非位于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之间,巴西和俄罗斯处于第二拐点之后。总体上金砖国家的贸易开放度的提升会加剧环境污染,由贸易活动引起的经济增长会使环境恶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均会对污染物的排放产生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恺钧  唐玲玲  陆云磊  
文章利用金砖国家1992—2011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GMM的方法检验了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环境污染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是呈现N型曲线关系,印度处于N型曲线的第一拐点前,中国和南非位于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之间,巴西和俄罗斯处于第二拐点之后。总体上金砖国家的贸易开放度的提升会加剧环境污染,由贸易活动引起的经济增长会使环境恶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均会对污染物的排放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庄嘉霖  陈雯  陈鸣  
本文基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经验,实证探讨了国际贸易对国内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近代出口贸易显著促进了1910—2010年区域人口长期增长。本文利用近代条约口岸的时空分布构建工具变量,并采取多种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保持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出口贸易的长期影响主要来自工业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与历史沉没投资的要素禀赋塑造效应。本文研究证明国际贸易的影响具有路径依赖性,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重要历史原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袁一堂  王潇  
一国参与国际经济的主要形式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一直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形式。随着国际投资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参与国际投资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维护与扩大竞争优势的主要形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延平  
文章通过区分进口与出口,结合我国二元经济特征,分析了国际贸易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通过广东1979~2006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进、出口变动是居民消费变动的原因,出口对居民消费、特别是农业居民消费的影响要大于进口,而对于非农业居民消费而言,进口的作用要大一些;农业居民消费对出口的影响要大于非农业居民消费,而非农业居民消费对进口的影响要大于农业居民消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宁  
文章采用几何分布滞后模型(Koyck法)与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Almon)法实证检验了1985~2012年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短期与长期影响,研究认为:FDI对经济增长的长期贡献系数在0.8819~0.8878之间,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长期贡献系数在0.7789~0.794之间;FDI、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均存在较强的时滞效应,完全发挥作用效力达到长期一半的时间长度分别为9.523和2.24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宇星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一书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作为研究课题,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及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细致阐述,呈现出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内容全面、理论系统,方法多样、数据详实,目标明确、成果创新的特点,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和促进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小宇  刘永富  周锦岚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背景下,准确识别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选取1952~2018年的年度样本数据,并通过构建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和具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SVTVP-VAR)模型测度进口、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长期非线性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关联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在长期均衡视角下,出口、进口贸易和产出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协整关系,其中出口、进口贸易增加对产出的拉动作用小于其下降带来的抑制作用,并且出口贸易对产出的促进作用大于进口贸易。第二,在短期动态视角下,出口贸易上涨冲击在整个样本区间内对产出具有逐渐衰减的正向拉动效应,而进口贸易上涨冲击对产出起初具有正向促进效应,随后快速转为负向抑制效应,最后渐进地转为正向拉动效应。第三,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和2008年爆发美国金融危机等重要时间点上,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表现出逐渐减弱的拉动效应,而进口贸易表现出稳步增加的促进效应。因此,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中国应继续实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战略,同时也应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扩大内需战略,以创新驱动代替过去的要素驱动,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逐步告别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希果  陈刚  
本文以1986-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度量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对中国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生产率的增长,其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与人力资本相结合来实现;同时,其对中国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了技术的进步,而对技术效率的改善作用不明显。另外,本文还发现在1986-2003年间中国省级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收敛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新飞  李元剑  张勇如  
地理特征对于城市的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择每个城市到十大港口的最短公路运输距离作为国际贸易的工具变量,并详细检验了其作为工具变量的相关性和外生性。对我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我国城市人均收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国际贸易量每提高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132%。在分别控制了政治文化、地理和FDI等因素后,结论仍具有稳健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孝平  浦科学  
本文通过构建1991-2012年省际面板VAR模型,对我国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三个变量之间存在两两协整的长期均衡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长期内从经济增长到FDI及对外贸易具有单向因果关系,而FDI与对外贸易互为因果,短期内三者均互为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分析表明,F D 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正向的促进关系;同时方差分解结果发现,FDI、经济增长受到自身及对外贸易影响较大,而对外贸易主要来自自身的波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饶晓辉  
本文应用1952-2004年的实际数据,利用内生的结构断点单位根检验、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的GDP、出口和人力资本存量之间的动态行为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GDP、出口和人力资本都是有结构断点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它们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人力资本与出口之间有着双向的因果关系,且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本文的结论支持了我国是人力资本型内生经济增长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国家的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