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7)
- 2023(7581)
- 2022(6281)
- 2021(5740)
- 2020(4955)
- 2019(11110)
- 2018(10877)
- 2017(21381)
- 2016(11768)
- 2015(12893)
- 2014(13064)
- 2013(12816)
- 2012(11977)
- 2011(10679)
- 2010(10650)
- 2009(9796)
- 2008(9819)
- 2007(9033)
- 2006(7835)
- 2005(7132)
- 学科
- 济(49747)
- 经济(49681)
- 管理(35955)
- 业(35778)
- 企(29473)
- 企业(29473)
- 方法(21580)
- 数学(19160)
- 数学方法(18988)
- 财(17778)
- 农(12907)
- 中国(12041)
- 制(11889)
- 务(11585)
- 财务(11559)
- 财务管理(11541)
- 企业财务(11240)
- 体(10497)
- 学(10349)
- 融(9399)
- 金融(9392)
- 业经(9352)
- 银(8836)
- 银行(8816)
- 农业(8800)
- 技术(8490)
- 行(8443)
- 理论(8019)
- 地方(7721)
- 关系(6915)
- 机构
- 大学(167487)
- 学院(167090)
- 济(71262)
- 经济(69779)
- 管理(62474)
- 研究(59389)
- 理学(53702)
- 理学院(53134)
- 管理学(52231)
- 管理学院(51921)
- 中国(44997)
- 科学(35365)
- 财(35089)
- 京(34959)
- 农(33335)
- 所(30704)
- 研究所(27898)
- 财经(27582)
- 中心(26588)
- 业大(26441)
- 农业(25948)
- 江(25352)
- 经(25161)
- 经济学(22124)
- 北京(21692)
- 院(21564)
- 财经大学(20676)
- 州(20026)
- 经济学院(19957)
- 范(19738)
- 基金
- 项目(112443)
- 科学(88560)
- 基金(83041)
- 研究(80055)
- 家(73977)
- 国家(73402)
- 科学基金(62090)
- 社会(51582)
- 社会科(48939)
- 社会科学(48925)
- 省(43085)
- 基金项目(43083)
- 自然(40538)
- 自然科(39655)
- 自然科学(39640)
- 自然科学基金(38978)
- 教育(37292)
- 划(36792)
- 资助(34739)
- 编号(31017)
- 成果(25770)
- 部(25653)
- 重点(25375)
- 创(23500)
- 发(23174)
- 性(22408)
- 课题(22153)
- 国家社会(22084)
- 创新(22055)
- 教育部(21870)
共检索到252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哲毅 邓衡山 廖小静
合作社开展生产性集体投资是延伸产业链、增加经营利润的常见选择,但是这一投资行为在现实中却很少存在,这极大地影响了合作社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有助于理解现实中合作社不尽人意的发展现状。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剖析合作社开展生产性集体投资所需的前提条件,然后用多案例比较的方式加以佐证,并结合中国国情解释了中国合作社罕见进行集体投资的成因。分析表明,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有强烈的加工或品牌建设需求、同时获得了政府资金支持的合作社更有可能进行集体投资,而当前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农户间异质性强、财政扶持有限综合决定了合作社开展生产性集体投资的现象不会普遍存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马奔 温亚利 薛永基
盈余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合理、完善,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能否实现成功运转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林业专业合作社各利益主体在盈余利益分配上是一个合作博弈的过程,针对传统Shapley值法只考虑贡献率的特点,考虑到林农、投资者、经营者与公司承担风险性大小的差异,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改进的Shapely值法,并通过具体算例对改进Shapely值法进行了应用。
关键词:
林业专业合作社 利益分配 合作博弈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建敏 张春霞
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和谐的利益分配制度。文章结合调研数据,侧重于分析林业专业合作社难以依法按惠顾返利的原因,借鉴国际合作社利益分配原则和国外典型合作社利益分配状况,提出应按市价记录社员交易额,将交易优惠计入可分配盈余按惠顾返利数额、限制合作社资本报酬、坚持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鼓励社员扩大经营规模、加强利益分配监督等促进合作社按惠顾返利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
林业专业合作社 利益分配 法律完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建敏 张春霞 谢志忠
本研究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盈余利益分配进行理论分析,认为应将社员可计量、减少的交易成本与获得的交易优惠,看作按交易额(量)比例返利的盈余利益进行分析,更能真实体现合作社盈余利益分配关系,并以典型案例进行验证,同时提出完善合作社利益分配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林业专业合作社 盈余利益分配 理论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明星 杨宗锦
农户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与内在动力。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对于激励社员与合作社发展业务关系、吸引投资、激发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热情具有重要作用,是合作社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文章构建了交易额返利率基本模型,分析了影响交易额返利率的主要因素,为合作社制定利益分配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业专业合作社 利益分配 交易额返利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高强 穆丽娟
基于"农业合作社+加工企业+零售商"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运用Stackelberg博弈分析和Shapley值法以及修正后的Shapley值法研究"合作社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联盟中各主体的利益分配,并引入模拟数值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Shapley值分配方法使农业合作社得到了高于基础收益的分配额,而加工企业和零售商所得利益则比修正之前少;这种联盟关系体现了按贡献分配利益的原则,更符合实际,且仍然是稳定的。因此,可以通过修正后的Shapley值法设计合理的利益共享契约,以维持农产品供应链联盟关系的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新型联盟组织,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深远意义,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影响各类联盟合作成败的关键。文章从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应用熵权法对传统的Shapley值进行改进,以期更公平合理地对合作社社员间利益进行分配,促进合作社长期稳定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晓红
随着我国快速推进的农村产业化和逐步形成的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发展,市场化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在这种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利益分配机制作为合作社发展和治理的主要问题,其是否能够公平分配对农民合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关于利益分配机制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对利益分配的原则进行分析,并针对利益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利益分配 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胜忠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分析了农民合作社的形成逻辑、边界和本质规定。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社的形成是由利益相关者的两次集体选择决定;两次集体选择和交易契约的边界共同决定农民合作社的所有权边界和经营边界;农民合作社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的联结。本文提出了一个"三角型框架",主张运用架构分析方法理解中国农民合作社的组织特性,并强调"殊途同归"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利益分配机制是维系农业产业化组织稳定发展的关键制度安排,也是保障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由于"核心成员控制"是当前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量研究均指出核心成员控制会导致普通成员利益被忽视。然而,现实情况却与理论分析不一致,存在着部分核心成员让利于普通成员的事例。为此,本文运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方法,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分析结论表明:核心成员是否让利于普通成员取决于二者之间投入要素或产品的相对资产专用性程度;当一方投入要素或产品资产专用性越高时,对另一方的依赖性会增强,其谈判实力将减弱,因而在农业产业化组织分得的利益会越少。本文的研究为农业产业化组织分配制度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资产专用性—谈判实力—利益分配"分析框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娟娟 霍学喜
利用山东、山西和陕西三省11县(市、区)101家果农合作社样本,在合作社利益分配行为、产权结构与治理行为定义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合作社的组织治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利益分配行为对果农合作社决策行为、监督行为、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权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合作社治理状况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艳丽 修长柏
随着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其利益分配机制也要不断演变。本文从生命周期视角将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划分为创立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建立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基本模型,分时期构建其利益分配机制,并以内蒙古特力格图牧民专业合作社为应用实例,对其发展的特点和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的对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自敏 杨丹
通过对我国新型农民股份合作社制度的特征分析,指出合作社中存在外部投资者与农户的双边专用性投资。利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分析了为保证合作社的合作行为,在双边专用性投资下,各方可接受的收益分配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合作博弈,从侧重于效率与公平的不同视角,构建了基于各方专用性投资水平的修正Shapley值法与核仁法两种收益分配方案,并根据合作社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提出了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选择。结合我国农民股份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典型案例,分析合作社中各参与方的专用性投资、收益分配的变化。最后提出发展我国农民股份合作社时,提高各方股份投资、专用性投资水平、合理分配各方收益的政策和方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应瑞瑶 唐春燕 邓衡山 徐志刚
从成员异质性的角度解释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的安排,首先运用合作博弈框架理论分析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成员参与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行为,然后基于江苏、四川和吉林三省66家有盈余分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明显的成员异质性,合作社发起人股份比例普遍高于交易量比例;股份比例越是高于交易量比例,合作社盈余分配中按股分红的比例越大,按交易量返还的比例越小。
关键词:
合作社 盈余分配 异质性 合作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