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53)
- 2023(4875)
- 2022(4074)
- 2021(4035)
- 2020(3326)
- 2019(7705)
- 2018(7394)
- 2017(14143)
- 2016(7323)
- 2015(8626)
- 2014(8290)
- 2013(8532)
- 2012(8102)
- 2011(7595)
- 2010(7344)
- 2009(6957)
- 2008(6894)
- 2007(6036)
- 2006(5495)
- 2005(4975)
- 学科
- 济(38736)
- 经济(38588)
- 管理(19160)
- 业(18470)
- 方法(18309)
- 数学(15111)
- 企(15064)
- 企业(15064)
- 数学方法(15063)
- 中国(14804)
- 农(9627)
- 贸(9251)
- 贸易(9246)
- 易(9145)
- 财(9104)
- 业经(7880)
- 制(7305)
- 和(6841)
- 银(6415)
- 银行(6414)
- 关系(6317)
- 融(6290)
- 金融(6289)
- 行(6254)
- 农业(5888)
- 理论(5722)
- 学(5650)
- 出(5583)
- 策(5138)
- 发(5038)
- 机构
- 大学(114556)
- 学院(109911)
- 济(59942)
- 经济(59276)
- 研究(44377)
- 管理(41328)
- 中国(35941)
- 理学(35561)
- 理学院(35165)
- 管理学(34834)
- 管理学院(34624)
- 财(26416)
- 京(24721)
- 科学(22133)
- 所(21522)
- 财经(21479)
- 经济学(21105)
- 经(19918)
- 研究所(19499)
- 经济学院(19005)
- 中心(18693)
- 北京(16530)
- 财经大学(16287)
- 院(15339)
- 社会(14272)
- 范(14192)
- 师范(14128)
- 农(13867)
- 江(13678)
- 科学院(13532)
- 基金
- 项目(71020)
- 科学(58388)
- 基金(56720)
- 研究(53751)
- 家(49112)
- 国家(48762)
- 科学基金(41906)
- 社会(40760)
- 社会科(37647)
- 社会科学(37638)
- 基金项目(28966)
- 教育(24176)
- 自然(24045)
- 资助(23692)
- 自然科(23559)
- 自然科学(23554)
- 自然科学基金(23220)
- 省(22018)
- 划(20192)
- 编号(19212)
- 部(18775)
- 中国(18640)
- 国家社会(18446)
- 教育部(16879)
- 成果(16655)
- 重点(15950)
- 人文(15517)
- 发(15003)
- 社科(14711)
- 大学(14536)
共检索到171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文菊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资本扩张提供了体制保障,同时又构成了对劳动者利益的伤害,这就是"资本扩张悖论"。资本对当前中国社会矛盾解决具有双重效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必须克服资本的缺陷,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此,我们要转变思维方式,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基础,引导与驾驭资本,促进中国社会重大矛盾的有效化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宁
文章论述了我国当前特殊的社会环境,垄断行业造成我国贫富差别过大的社会矛盾,它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则,继续抑制资源配置并制造新的社会不公。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使我国产生的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表现出特殊的形式。这些现象是社会上最直接,最现实,国民反应最强烈,社会最关注的显型冲突,其后果危及经济协调持续发展,涣散了社会凝聚力,增加了社会风险。面临财富分配不公的社会冲突和危机,分析各种失衡心态,兼顾各阶层利益化解社会矛盾,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就成了解决冲突和危机的最主要措施。
关键词:
转轨经济 垄断 社会矛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付娆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加速转型的过程中,各类社会矛盾不断产生,各种利益冲突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出现了信访数量大量上升和社会群体性事件日趋增多等问题。就现实看,政府相关部门已为缓解和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做出了大量而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客观而言,社会矛盾问题日益增加的局面并未能得到根本性扭转,许多问题因种种原因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由此导致了部分矛盾趋于激化,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因此,在新形势下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尤为紧迫和艰巨,急需对导致当前各种矛盾产生的基本成因及主要影响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社会矛盾 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顾严 魏国学
东南沿海E市新区1%常住户抽样调查显示,98%以上的受访者对上访行为表示理解;在遭受利益损失或不公正对待、相对缓和的解决方式无效时,潜在的上访者比例会超过10%。排序逻辑模型回归结果说明,上访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宣示政治主张;生活满意度低会导致更激烈的行为选择,潜在上访者具有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非理性特征;外地人、民企和外企人员、农民、下岗职工等体制外人群,选择上访的倾向更明显。
关键词:
上访 潜在上访者 社会矛盾 治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顾严 魏国学
东南沿海E市新区1%常住户抽样调查显示,98%以上的受访者对上访行为表示理解;在遭受利益损失或不公正对待、相对缓和的解决方式无效时,潜在的上访者比例会超过10%。排序逻辑模型回归结果说明,上访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宣示政治主张;生活满意度低会导致更激烈的行为选择,潜在上访者具有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非理性特征;外地人、民企和外企人员、农民、下岗职工等体制外人群,选择上访的倾向更明显。
关键词:
上访 潜在上访者 社会矛盾 治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小鲁
目前关于改革的争论的一个大背景,是相当多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在改革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争论的背后是利益冲突、社会冲突。问题在于这些普通百姓的利益受到怎样的损害?为什么会受到损害?对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并以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改革措施来解决。本文就公共资源管理、公共部门改革和政府改革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社会冲突 公共资源管理 政府改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鲁品越
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浅层生态观",正不断地被以自然界自身固有价值为中心的"深层生态观"所取代。深层生态观从自然界的内在联系角度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内在价值,这是一种历史性进步,然而它主张自然界事物的"固有价值"则具有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实际上,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自然界越来越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形成了人与自然在利、真、善、美四重关系上的深度内在联系,由此生成了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人—自然共同体"。资本扩张对自然的"殖民化",一方面从根本上提升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支配能力,另一方面则通过"人—自然共同体"形成了对人类自身的深度殖民化,由此造成了人类发展的危机。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走出危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洪秀
由于社会变革引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以及政府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粗放松管,致使农村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集结点,且矛盾有向复杂化、尖锐化方向发展趋势,呈现出矛盾主体多元化、矛盾结构多维度、矛盾形式冲突化、矛盾对象趋同化以及解决手段政治化、诉求行为激烈化等特征,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寻找矛盾根源,重视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已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矛盾纠结 矛盾结构多维度 特点原因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风圣
本文提出了我国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及其特殊性所在 ,对产生这些矛盾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正、系统、完善、配套、高效的规则 ,是推动中国改革进程 ,促进社会公正 ,达成社会共识的关键和途径。
关键词:
转型期 社会矛盾 规则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包存宽
围绕"通过公众参与规划环评化解社会矛盾"这一主题,包括什么是邻避设施和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起源)、为什么需要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意义与理论基础)和如何在规划环评中开展公众参与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规划环评是各相关方沟通、交流、协商以达到价值共识的过程,通过公众参与规划环评,让公众对与规划相关的环境影响、环境问题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是取得公众尤其是受到不良环境影响的公众理解、支持的重要手段,也是从源头预防、化解可能因规划实施导致的不良环境影响及其进一步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公众参与 规划环评 源头预防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文晖
自2013年起,历时近两年,经历"占中"风波冲击的香港政改方案,于2015年6月被反对派捆绑否决,香港社会进入了纷争更为复杂的所谓后政改时期。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要放下政改争拗、聚焦经济民生,这一呼吁尽管得到社会大多数的认可,但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马拥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还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1956年底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第一次转化。此后中国面对的主要问题都是短缺问题,直到党的十八大以后,产能过剩和资本过剩的问题凸显出来,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中国是通过社会主义道路解决短缺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第二次转化,它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将要实现伟大复兴、科学社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拥军 毛小扬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性状已经发生了改变:自2000年以来的过剩经济表明,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已经能够得到满足;在解决结构性过剩问题的同时,现在应当把注意力转移到发展"文化生产"上来。为此,首先应当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财富观从效用财富观到货币财富观再到资本财富观的变化,用需要财富观取代货币财富观和资本财富观;其次要把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想要"(偏好)区别开来,从人本价值观对货币价值观、资本价值观的超越方面,研究需要的层次和结构,以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扬弃异化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通过研究财富和需要内生关系的变化,重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并由此出发,建构针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邵国营 高海霞
根据国情变化,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论断。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孙豪 毛丰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方法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依据。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依据是:矛盾分析法和质量互变规律决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次要矛盾不断发生量变和质变,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度时,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次要矛盾发生转化。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实践依据是:经济社会发展使原来的社会主要矛盾得到有效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占据支配地位。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需要缓解不平等问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优化社会制度。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理论依据 实践依据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