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0)
2023(9222)
2022(7404)
2021(6800)
2020(5741)
2019(12683)
2018(12398)
2017(24461)
2016(12678)
2015(14003)
2014(13301)
2013(13229)
2012(11840)
2011(10196)
2010(10500)
2009(10217)
2008(10695)
2007(9985)
2006(8798)
2005(8341)
作者
(33835)
(28550)
(28431)
(26459)
(18450)
(13356)
(12636)
(10744)
(10689)
(10251)
(9587)
(9530)
(9241)
(8827)
(8731)
(8537)
(8430)
(8234)
(8112)
(7851)
(6886)
(6811)
(6774)
(6579)
(6374)
(6362)
(6334)
(6169)
(5590)
(5472)
学科
(79068)
(75370)
企业(75370)
(61914)
经济(61853)
管理(60026)
业经(26453)
方法(26330)
(23196)
(20739)
(19555)
财务(19551)
财务管理(19542)
技术(19011)
数学(18582)
企业财务(18574)
数学方法(18505)
农业(15286)
(14208)
中国(14187)
技术管理(13430)
(13262)
(12721)
理论(12712)
企业经济(12254)
经营(11725)
(11544)
(11109)
体制(10018)
(9782)
机构
学院(186522)
大学(179433)
(87716)
经济(86388)
管理(83586)
理学(71158)
理学院(70658)
管理学(70141)
管理学院(69781)
研究(52668)
中国(47241)
(42303)
(36131)
财经(33145)
(30032)
(29254)
经济学(26287)
科学(26173)
(26038)
商学(25418)
商学院(25202)
中心(24741)
(24609)
财经大学(24362)
经济学院(23648)
(22894)
经济管理(22665)
北京(22652)
业大(22233)
研究所(21286)
基金
项目(113557)
科学(93861)
研究(87701)
基金(85533)
(71204)
国家(70523)
科学基金(64979)
社会(59993)
社会科(57121)
社会科学(57108)
(45724)
基金项目(45173)
自然(40315)
自然科(39523)
自然科学(39516)
自然科学基金(38967)
教育(38619)
(35606)
编号(34116)
资助(33674)
(31607)
(31291)
创新(28268)
成果(25530)
(25401)
国家社会(24963)
(24931)
(24552)
重点(24287)
人文(23543)
期刊
(102866)
经济(102866)
研究(57309)
管理(39539)
(37970)
中国(36662)
(25090)
(22908)
金融(22908)
科学(21343)
业经(19286)
技术(19099)
财经(18118)
学报(17402)
农业(17126)
经济研究(16213)
(15729)
大学(15184)
学学(14618)
技术经济(13628)
教育(13268)
问题(12596)
(12262)
财会(11423)
商业(11077)
现代(10892)
(10210)
世界(10112)
经济管理(9816)
科技(9758)
共检索到289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国庆  王光辉  
文章运用2007-2016年A股制造业公司的年度数据,研究股票市场错误定价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错误定价影响企业创新的两种渠道中,直接的"迎合渠道"和间接的"融资渠道"均在我国存在,且以"迎合渠道"为主。文章发现的意义在于,在一定条件下高股价可能会促进企业创新,监管者可以利用股票市场高估的区间,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启佳  罗福凯  庞廷云  
创新质量提升已成为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我国创新活动仍存在低质低效的问题。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探究资本市场环境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寻求企业高质量创新突破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非效率资本市场定价显著削弱企业创新质量,使其陷入创新困境。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股价高估会导致企业为迎合投资者而采取策略性创新,而股价低估会削弱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这两种倾向均不利于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当企业股权融资依赖度高、短期业绩压力大、信息不对称程度强和代理问题相对严重时,非效率资本市场定价对企业创新质量的负面影响更突出。依据上述经验证据,政府可借助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企业应通过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环境的优化积极应对资本市场短期压力下的低质量创新诱导倾向,有效地增强高质量创新能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强  肖志超  
从信息不对称与行为金融视角考察媒体关注如何通过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基于2009年~2015年中国A股资本市场经验数据的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在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影响中同时具有信息功能与情绪功能,信息功能主要通过缓解公司股票低估来实现,而情绪功能主要通过加剧股票高估来实现。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媒体关注通过缓解股票低估显著抑制了股票低估引起的投资削减,但也会因加剧股票高估恶化股票高估引起的投资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关注显著降低了股票低估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缓解了股票低估引起的投资不足,但却渲染了股票高估公司的投资者情绪,加剧了股票高估引起的投资过度。即,媒体通过影响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对企业资源配置具有治理与恶化两种相反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媒体在资本市场运行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为媒体这一金融市场中介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现实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秋平   刘红忠  
文章以沪深港通政策实施所提供的自然实验为基础,使用多期DID模型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探讨了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沪深港通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而且在此过程中公司治理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激励渠道来看,沪深港通政策能够提高企业对高管的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改善高管团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增加企业所能获得的政府补助,充分调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监督渠道来看,沪深港通政策能够加强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和管理者代理行为的监督,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分析师和投资者关注,通过外部监督改善企业创新的内部治理环境。异质性分析表明,沪深港通政策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非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和法制环境较差地区企业的创新水平;进一步地,政策实施后,企业“高质量”的创新产出显著增加,全要素生产率也出现明显提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崔秀荣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民营企业必须走集成创新之路,资本市场则是民营企业实现集成创新的重要平台。为此,应从民营企业实际出发,重点培育区域性资本市场,积极培育风险资本市场,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进入二板市场,稳步推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入主板市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梅士建  
本文认为,资本市场是实现乡镇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快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乡镇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关键;公司制和私人企业是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乡镇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重点;培育风险资本市场、发挥创业投资公司的作用是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军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症结在于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缺陷。国有企业改革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突破口就在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自身功能的完善和发展,既可以为国有企业开辟新的资金源,降低高负债率;又能通过完善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进而改善融资机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绩效;还能通过流动性功能的加强,促进企业产权重组。其核心是构建一个完善、成熟、规范的市场机制,实现资本资源的优化、高效配置,最终从微观的、供给的层面来促进经济增长。为此,需以资源配置为核心,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以创新为动力,推动资本市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蓝明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沪深两市A股流通企业数据,以“沪深港通”开通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直接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沪港通”和“深港通”的促进效应分别为0.094%和0.301%;资本市场开放通过缓解流通企业融资约束间接促进技术创新;资本市场开放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产权异质性,对非国有流通企业促进效果更明显;融资约束在国有企业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文章最后提出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发展和以资本市场开放为契机引导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等政策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竹   柏向昱  
在经济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采用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探索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特别是实质型绿色创新,并最终提高公司价值,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开放的重新限制而消失;绿色创新在同行业“陆港通”标的企业间表现为资源竞争的虹吸效应,而在地区内部则表现为溢出效应;企业ESG表现起到门槛作用,随着评级升高资本市场开放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关系从抑制变为促进;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绿色引导效应和资源支持效应两条路径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均能与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形成合力,在促进绿色创新中起到补充作用;而保障机制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非国有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关系和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基础上的。研究结论为“陆港通”等制度的推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竹   柏向昱  
在经济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采用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探索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特别是实质型绿色创新,并最终提高公司价值,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开放的重新限制而消失;绿色创新在同行业“陆港通”标的企业间表现为资源竞争的虹吸效应,而在地区内部则表现为溢出效应;企业ESG表现起到门槛作用,随着评级升高资本市场开放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关系从抑制变为促进;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绿色引导效应和资源支持效应两条路径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均能与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形成合力,在促进绿色创新中起到补充作用;而保障机制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非国有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关系和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基础上的。研究结论为“陆港通”等制度的推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梅士建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民营企业必须走集成创新之路,而资本市场则是民营企业实现集成创新的重要平台。因此,构建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基本思路是:稳步推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入主板市场;培育风险资本市场、积极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进入二板市场;从民营企业实际出发,重点培育区域性资本市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靖  
一体化的内部资本市场并不能在事前承诺事后不会重新配置资本给那些获利更为稳妥的研发项目,而非一体化的组织可以在事前对研发项目承诺资本配置的数量。因此,一体化较之于非一体化有着资本投资事前不可合同化的理论特征。这一理论特征及其概念延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发的最优组织以及企业的最优边界。更为深入地,M-R模型遵循上述逻辑主线,从研发竞赛与多渠道研发外包的视角考察了潜在一体化者与研发单位的最优组织问题;鉴于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的不可合同性可衍生出对创新失败较低的容忍度,而Canidio&Legros(2016)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靖  
一体化的内部资本市场并不能在事前承诺事后不会重新配置资本给那些获利更为稳妥的研发项目,而非一体化的组织可以在事前对研发项目承诺资本配置的数量。因此,一体化较之于非一体化有着资本投资事前不可合同化的理论特征。这一理论特征及其概念延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发的最优组织以及企业的最优边界。更为深入地,M-R模型遵循上述逻辑主线,从研发竞赛与多渠道研发外包的视角考察了潜在一体化者与研发单位的最优组织问题;鉴于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的不可合同性可衍生出对创新失败较低的容忍度,而Canidio&Legros(2016)意义上的学习机制可以使非一体化对应于对创新失败较高的容忍度,对项目经理而言,如果对创新失败宽容更为利好,那么最优的研发组织很可能是非一体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靖  
一体化的内部资本市场并不能在事前承诺事后不会重新配置资本给那些获利更为稳妥的研发项目,而非一体化的组织可以在事前对研发项目承诺资本配置的数量。因此,一体化较之于非一体化有着资本投资事前不可合同化的理论特征。这一理论特征及其概念延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发的最优组织以及企业的最优边界。更为深入地,M-R模型遵循上述逻辑主线,从研发竞赛与多渠道研发外包的视角考察了潜在一体化者与研发单位的最优组织问题;鉴于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的不可合同性可衍生出对创新失败较低的容忍度,而Canidio&Legros(2016)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超  
本文从抽象劳动深度分工的维度构建了创业资本市场理论模型,解构了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增长路径,提出了两个命题:创业资本市场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升级的重要制度变量;创业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表现为其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可量化的抽象劳动产权的交易效率,从而促进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