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2)
2023(5835)
2022(4706)
2021(4356)
2020(3666)
2019(8610)
2018(7838)
2017(16812)
2016(8477)
2015(9534)
2014(9331)
2013(9415)
2012(8519)
2011(7351)
2010(7810)
2009(8140)
2008(7415)
2007(6985)
2006(6428)
2005(6194)
作者
(22489)
(18653)
(18546)
(17653)
(12167)
(8912)
(8652)
(7245)
(6797)
(6673)
(6260)
(6217)
(5971)
(5913)
(5883)
(5692)
(5610)
(5419)
(5295)
(4931)
(4683)
(4457)
(4272)
(4222)
(4190)
(4168)
(4167)
(3817)
(3746)
(3689)
学科
(41051)
经济(41012)
(38332)
(35436)
企业(35436)
管理(32992)
(27842)
金融(27842)
(24065)
银行(24065)
(23349)
方法(20593)
(20343)
数学(18973)
数学方法(18914)
(17531)
财务(17517)
财务管理(17500)
企业财务(17085)
中国(16767)
(13517)
中国金融(11273)
业经(8748)
(8679)
体制(8007)
(7772)
地方(7258)
(6449)
贸易(6435)
(6281)
机构
大学(123854)
学院(123228)
(62121)
经济(61066)
管理(51656)
理学(43954)
理学院(43695)
管理学(43340)
管理学院(43118)
中国(39400)
研究(35193)
(34650)
财经(27631)
(25139)
(23715)
(23168)
金融(22748)
财经大学(21212)
经济学(21002)
(20493)
银行(19738)
中心(19126)
经济学院(19106)
(18319)
商学(17032)
商学院(16912)
(16852)
人民(16465)
(16200)
北京(15393)
基金
项目(71362)
科学(58053)
基金(56129)
研究(53541)
(45964)
国家(45594)
科学基金(41800)
社会(37544)
社会科(36011)
社会科学(36001)
基金项目(29327)
自然(26092)
自然科(25574)
自然科学(25571)
(25476)
自然科学基金(25187)
资助(24678)
教育(24268)
(20815)
编号(20474)
(17452)
成果(16716)
教育部(16333)
人文(16174)
国家社会(15926)
(15603)
(15545)
重点(15198)
社科(14852)
(14841)
期刊
(65138)
经济(65138)
研究(41290)
(36835)
金融(36835)
(31127)
管理(20876)
中国(20306)
财经(15896)
(13361)
科学(12132)
学报(11881)
经济研究(11215)
大学(10452)
学学(10273)
(10038)
国际(9242)
财会(9101)
技术(8582)
理论(8551)
(8501)
业经(8370)
问题(8272)
实践(7535)
(7535)
会计(7420)
技术经济(6715)
世界(6200)
中国金融(6052)
会通(5983)
共检索到197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君平  徐龙炳  
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如何准确度量错误定价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但人们更关注在此基础上,错误定价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以及通过何种途径产生影响。本文采用可操控应计利润作为错误定价的代理变量,运用2000-2012年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研究了股票市场错误定价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及影响途径。研究发现,股价高估会促进公司投资,但主要作用于高融资约束公司,对低融资约束公司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价高估不仅会促进高融资约束公司的股权融资,还会促进其债务融资,进而放松融资约束,促进公司投资。进一步对不同所有权性质公司的研究发现,对于外部融资环境较差的民营公司,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君平  徐龙炳  
本文运用2000-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数据,研究了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对不同融资约束水平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股权融资,无论融资约束水平高低,错误定价对公司股权融资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债务融资,股价高估会显著促进高融资约束公司的债务融资,包括长期债务融资和短期债务融资,而对低融资约束公司则不存在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错误定价对高融资约束公司短期债务融资的正向影响要远高于长期债务融资。这表明,在中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对不同融资约束水平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高融资约束公司的影响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的融资优序现象,而对低融资约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军  刘志远  
创造内部资本市场的能力是企业集团的十分显著的特征。内部资本市场为企业集团将资金配置到最有效的地方提供了方便,有助于克服交易主体之间在产权保护和契约执行等过程中的困难,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文章通过理论模型说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放松融资约束的功能。总部能够从外部市场筹集到比单个成员企业简单相加更多的资源,能够在集团内部进行有效率的配置。而且随着成员企业数目的增加,沿着这一维度的效率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丽霞  代杨杨  
本文以整体上市的企业集团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我国内部资本市场在缓解融资约束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已整体上市的集团公司比未整体上市的集团公司控制的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大;已整体上市的集团公司中,民营性质的集团公司比国有性质的集团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祁怀锦  万滢霖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1-2016年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内部资本市场和《物权法》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内部资本市场活跃度较低时,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当内部资本市场活跃度较高时,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检验发现,全样本下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呈U型关系。然后,检验了2007年《物权法》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发现《物权法》实施后,企业现金流敏感性下降。同时,将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置于《物权法》背景下研究,发现《物权法》削弱了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进而验证了《物权法》的间接外部治理效应。这些结果说明,《物权法》对于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及减少企业对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依赖发挥了显著的公司外部治理效应。这对企业集团发挥内部资本市场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物权法》,从而更大限度地缓解融资约束均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悦  赵锐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详细刻画了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和资本结构的特征,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G-7国家实践和西方经典公司金融理论的预期截然相反。为了有效解释这一背离现象,论文以西方公司金融学的最新进展为基础,结合中国资本市场融资条件和产品市场竞争的实际状况,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给出了新的分析框架。论文最后针对如何规范资本市场融资秩序提出了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军  黄志忠  
本文以我国深沪两市2003—2011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考察区域金融发展程度和企业集团内部融资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了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以及区域金融发展对其的影响。文章的实证结果显示:1)国有企业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并没有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2)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内部资金管理能力,民营企业集团所构建的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发挥资本配置功能;3)对于国有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对区域金融市场不具有功能替代效应;4)而对于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对区域金融市场具有显著的功能替代效应,内部资本市场在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区域能够更好地发挥融资功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钱国根  
本文以上市公司主动信息披露程度和分析师跟踪程度分别度量信息环境,以一个拓展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研究了在不同信息环境下,媒体关注对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不同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仅在上市公司主动信息披露程度较低或分析师跟踪较少(即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媒体关注越多的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程度越低,表明媒体关注可能主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缓解了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这一研究发现对当前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尤其是中小上市公司融资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学胜  张建波  董文龙  
本文旨在剖析资本市场开放对微观经济实体融资约束的影响,从而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微观证据。基于1999~201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通过融资约束分析框架的构建和资本市场开放度指标的刻画,结合实证结果我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和现金流敏感度较高,存在明显的融资约束现象。资本市场开放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但是不同企业的受益程度存在差别。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的融资约束分别高于民营企业和小规模企业,多地上市企业的融资约束高于单一内地上市企业,但是资本市场开放使他们的融资约束缓解程度也分别高于对应类别。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蓝明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沪深两市A股流通企业数据,以“沪深港通”开通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直接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沪港通”和“深港通”的促进效应分别为0.094%和0.301%;资本市场开放通过缓解流通企业融资约束间接促进技术创新;资本市场开放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产权异质性,对非国有流通企业促进效果更明显;融资约束在国有企业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文章最后提出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发展和以资本市场开放为契机引导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等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宏  
内部资本市场是外部资本市场的一种替代和补充,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放松外部融资约束,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发展企业集团、实施企业间战略联盟及企业集群等方式构建内部资本市场来解决其融资问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构建内部资本市场时存在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单一落后等不足,同时也具有决策迅速、激励有效、灵活性强等优势。因此,中小企业在构建内部资本市场时,要谨慎选择联合对象,注重联合的灵活性以及改革企业治理方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银莉  陈收  
本文在科学度量外部融资约束程度的基础上,以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融资约束的替代关系。结果表明:一方面,企业集团背景及其内部资本配置可以放松成员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证实具有基本金融功能的内部资本市场有效存在,能替代和弥补外部资本市场的失效;另一方面,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可能异化为大股东转移资金的便利隧道,加剧成员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两权发生偏离时此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常武斌  
本文以2007-2014年已披露R&D支出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集团特征这一角度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约束与企业R&D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比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总体来说,内部资本市场可以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但是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相比而言,内部资本市场在民营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以及两权分离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有效。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强  肖志超  
从信息不对称与行为金融视角考察媒体关注如何通过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基于2009年~2015年中国A股资本市场经验数据的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在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影响中同时具有信息功能与情绪功能,信息功能主要通过缓解公司股票低估来实现,而情绪功能主要通过加剧股票高估来实现。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媒体关注通过缓解股票低估显著抑制了股票低估引起的投资削减,但也会因加剧股票高估恶化股票高估引起的投资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关注显著降低了股票低估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缓解了股票低估引起的投资不足,但却渲染了股票高估公司的投资者情绪,加剧了股票高估引起的投资过度。即,媒体通过影响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对企业资源配置具有治理与恶化两种相反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媒体在资本市场运行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为媒体这一金融市场中介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现实参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艳  芦冠庭  万里虹  
通过调整赔款准备金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是非寿险公司常用的缓解融资约束的方式。在保险集团化经营模式下,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本文探析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盈余管理和融资约束的关系,基于2009~2019年我国非寿险公司数据,分析非寿险公司利用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及盈余管理缓解融资约束的效果,以及这两种行为在缓解融资约束时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和盈余管理行为均能显著地缓解非寿险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且两者在缓解融资约束时存在替代效应,即不处于保险集团中的非寿险公司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缓解融资约束,保险集团中的非寿险公司倾向于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