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58)
- 2023(5512)
- 2022(4653)
- 2021(4055)
- 2020(3390)
- 2019(8146)
- 2018(7546)
- 2017(16300)
- 2016(8177)
- 2015(8901)
- 2014(8669)
- 2013(8786)
- 2012(8033)
- 2011(6940)
- 2010(6943)
- 2009(6690)
- 2008(6923)
- 2007(6335)
- 2006(5656)
- 2005(5249)
- 学科
- 济(48019)
- 经济(47991)
- 业(29111)
- 管理(28086)
- 方法(25506)
- 数学(24086)
- 数学方法(23993)
- 企(23862)
- 企业(23862)
- 财(14923)
- 务(10497)
- 财务(10495)
- 财务管理(10487)
- 企业财务(10180)
- 中国(9862)
- 融(9268)
- 金融(9268)
- 农(9010)
- 银(8249)
- 银行(8241)
- 制(7799)
- 行(7738)
- 业经(7200)
- 贸(7184)
- 贸易(7178)
- 地方(7134)
- 易(6940)
- 农业(6318)
- 环境(5863)
- 市场(5648)
- 机构
- 大学(126059)
- 学院(123654)
- 济(67281)
- 经济(66435)
- 管理(52254)
- 理学(45232)
- 理学院(44914)
- 管理学(44465)
- 管理学院(44246)
- 研究(38414)
- 财(33180)
- 中国(32901)
- 财经(26885)
- 经(24637)
- 京(23947)
- 经济学(23552)
- 经济学院(21612)
- 财经大学(20473)
- 所(18115)
- 科学(18028)
- 中心(17736)
- 江(16711)
- 商学(16329)
- 商学院(16188)
- 融(16062)
- 研究所(15868)
- 金融(15782)
- 农(15334)
- 北京(14958)
- 经济管理(14684)
- 基金
- 项目(79840)
- 科学(65814)
- 基金(64195)
- 研究(56532)
- 家(54876)
- 国家(54543)
- 科学基金(48981)
- 社会(41829)
- 社会科(40208)
- 社会科学(40198)
- 基金项目(33585)
- 自然(31041)
- 自然科(30382)
- 自然科学(30379)
- 自然科学基金(29945)
- 省(28164)
- 资助(27234)
- 教育(25493)
- 划(23531)
- 部(19615)
- 编号(19583)
- 国家社会(19076)
- 教育部(17923)
- 人文(17637)
- 重点(17395)
- 创(16667)
- 发(16042)
- 大学(15802)
- 创新(15711)
- 制(15493)
共检索到183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祺
本文利用2000—2012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深入考察了我国资本市场上的资产增长异象,并在此基础上对"错误定价假说"和本文建立的"最优投资效应假说"的解释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明显的资产增长异象,且这种异象在股票定价较有效和融资约束较严重时表现更为强烈,但与反映信息不对称下的套利限制等市场特征无关。这表明,我国资本市场数据支持"最优投资效应假说",资产增长与股票收益的这种截面关系主要源于企业的最优投资决策而不是有限套利、过度投资或市场择时等其他形式的错误定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祺
中国资本市场上是否存在资产增长异象?如果存在,其究竟是由错误定价还是风险变动引起?这是近年来金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关系到资本市场能否为金融资产进行正确定价。本文以199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了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资产增长异象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错误定价假说"和"风险定价假说"的解释能力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资本市场上存在明显的资产增长异象,且以总资产增长率为代表的资产增长代理指标在捕捉该异象方面具有最佳的优势。对两大假说的对比研究发现,"错误定价假说"中的"过度投资假说"和"市场择时假说"对中国资产增长异象的成因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但"有限套利假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开元 刘斌 王玉涛
资本市场应计异象是由于投资者的错误定价还是因模型误设造成的,国外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但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对应计异象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解释应计异象存在原因,而对其是否真实存在还是源于模型误设,尚未有研究进行检验。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为研究背景,对上述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应计项作为一种"系统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回报的能力,但在进一步的分析又发现这种系统风险特征与应计本身的特征高度相关,这说明应计异象并非源自定价模型的误设,而是投资者的错误定价,应计异象真实存在于我国资本市场中。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应计异象 风险 错误定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姬建军
发展资本市场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资本市场更具效率。本文基于有效率市场假说,分析了资本市场的特征、信息类型及市场效率的不同形态,阐述了有效率市场假说的意义,并对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与定价效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得出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有效率市场假说 市场效率 理论缺陷 评价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韩旺红
西方金融投资学的主流观点是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 ,以均衡、线性思维、标准计量模型优化求解为主要特征的。它们受到广泛的实证检验,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基石。协同市场假说尤其是分形市场假说等新的更为广义的非线性理论的出现 ,为资本市场研究和投资策略设计开创了一种新视角和新方法 ,并可能重新构造资本市场理论框架
关键词:
资本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 分形市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君平 徐龙炳
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如何准确度量错误定价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但人们更关注在此基础上,错误定价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以及通过何种途径产生影响。本文采用可操控应计利润作为错误定价的代理变量,运用2000-2012年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研究了股票市场错误定价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及影响途径。研究发现,股价高估会促进公司投资,但主要作用于高融资约束公司,对低融资约束公司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价高估不仅会促进高融资约束公司的股权融资,还会促进其债务融资,进而放松融资约束,促进公司投资。进一步对不同所有权性质公司的研究发现,对于外部融资环境较差的民营公司,股...
关键词:
错误定价 融资约束 公司投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强 肖志超
从信息不对称与行为金融视角考察媒体关注如何通过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基于2009年~2015年中国A股资本市场经验数据的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在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影响中同时具有信息功能与情绪功能,信息功能主要通过缓解公司股票低估来实现,而情绪功能主要通过加剧股票高估来实现。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媒体关注通过缓解股票低估显著抑制了股票低估引起的投资削减,但也会因加剧股票高估恶化股票高估引起的投资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关注显著降低了股票低估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缓解了股票低估引起的投资不足,但却渲染了股票高估公司的投资者情绪,加剧了股票高估引起的投资过度。即,媒体通过影响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对企业资源配置具有治理与恶化两种相反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媒体在资本市场运行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为媒体这一金融市场中介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现实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兰军
股市兴衰直接关乎宏观经济增长。应深入分析我国股市持续低迷原因,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激活股票市场,增加有效需求,助推经济稳步增长股市兴衰直接关乎宏观经济增长。应深入分析我国股市持续低迷原因,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激活股票市场,增加有效需求,助推经济稳步增长。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股票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直接投融资市场,具有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经济金融运行效率,繁荣活跃投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等功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谷伟 周洁如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sHypothesis)自面世以来,大量的实证研究支持有效市场假说。但是也有少量的现象明显违背有效市场假说,这些现象被称为市场异象(MarketAnomalies)。对市场异象的研究促进了金融学的发展,并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行为金融(BehavioralFinance)。本文主要对一种主要的市场异象—市场分割进行了研究综述,阐述了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理论对这个问题的各自的观点。大量的研究表明,市场并非总是有效的。
关键词:
市场分割 有效市场假说 行为金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锋
资本市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 ,对此进行分析的理论假说主要有财政压力变迁说、居民收入资本化假说等。本文据此提出金融控制与风险化解假说 ,认为 :金融控制与风险化解的动态组合 ,可以作为对中国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的抽象 ,也是我国资本市场产生和发展的一条主线。从这个角度来探寻我国资本市场的出现及其变迁 ,不仅有利于从总体上准确了解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管理、规模、结构和整个运行机制的特点及存在的局限性 ,而且能够有助于把握其今后发展和完善的趋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红敏
长期以来,有效资本市场假说一直是许多金融理论的前提,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有效资本市场假说存在很多的局限性。文章以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假设为出发点,从行为金融学和分形市场理论两方面对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提出质疑,为研究资本市场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视觉。
关键词: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缺陷 挑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引 尹庆双
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当前支付成本未来获得收益的投资行为,人力资本投资产生收益的高低就是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变化以及人为等因素,公司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本文使用2009—2016年沪深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资本市场对公司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与风险的识别与定价问题。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可以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进行定价,即高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公司的资本市场回报率显著高于低风险公司;与传统风险指标不同,这一风险因子对低杠杆和价值型公司的影响更为显著,且与公司高管层变动、内部员工知识结构和股权集中水平显著相关。笔者还发现,资本市场对公司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高低的反应并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永建
经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5年6月的股灾事件,投资者们深刻地领略到股市的风险,而这个风险问题也侧面反映了市场的效率问题。股票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决定问题始终是股票市场关注的重点,也是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中,归根结底疑惑的问题就是市场是否真的有效,所做的投资策略是否真的在起作用。基于此,本文基于三因子模型对CAPM难以解释的价值和市值效应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引入现金流指标以及毛利率指标重新构建五因子模型,基于流通企业的经验证据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以期实现对上市流通企业的收益预测指标构造。
关键词:
五因子模型 中国资本市场 流通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原 高革 李海霞
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然而"应计异象"等市场异象却影响着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分别从权责发生制、有限理性和法律系统三个方面对"应计异象"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减轻"应计异象",促进资源合理、高效配置。
关键词:
应计异象 权责发生制 有限理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爱萍 杨开元
"应计异象"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现象,也是近年来国际学界关于会计学和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首先,文章基于存在性、产生原因、持续存在原因的逻辑分析框架,系统回顾资本市场"应计异象"研究现状。然后,通过对国内资本市场近期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最后,通过分析该领域2000年以后最具影响力的12篇文献,归纳分析"应计异象"领域近10年以来的研究动向,并对"应计异象"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应计异象 评述 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