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6)
- 2023(5017)
- 2022(4245)
- 2021(3811)
- 2020(3295)
- 2019(7751)
- 2018(7364)
- 2017(15713)
- 2016(7968)
- 2015(8847)
- 2014(8721)
- 2013(8759)
- 2012(7979)
- 2011(6894)
- 2010(6987)
- 2009(6765)
- 2008(7034)
- 2007(6367)
- 2006(5614)
- 2005(5369)
- 学科
- 济(40758)
- 经济(40721)
- 业(28919)
- 管理(25515)
- 方法(22312)
- 企(22198)
- 企业(22198)
- 数学(20979)
- 数学方法(20905)
- 财(13239)
- 中国(11548)
- 银(10885)
- 银行(10878)
- 险(10807)
- 保险(10716)
- 融(10229)
- 金融(10229)
- 行(10186)
- 务(9571)
- 财务(9569)
- 财务管理(9552)
- 制(9513)
- 企业财务(9186)
- 农(8435)
- 贸(6463)
- 贸易(6456)
- 业经(6395)
- 易(6261)
- 地方(6199)
- 农业(5606)
- 机构
- 大学(117394)
- 学院(115563)
- 济(59952)
- 经济(59059)
- 管理(49100)
- 理学(41177)
- 理学院(40896)
- 管理学(40484)
- 管理学院(40284)
- 中国(35356)
- 研究(35205)
- 财(32395)
- 财经(25478)
- 经(23275)
- 京(23099)
- 经济学(20758)
- 财经大学(19405)
- 经济学院(18929)
- 中心(17403)
- 融(17135)
- 金融(16843)
- 所(16572)
- 江(16541)
- 科学(16463)
- 北京(14760)
- 农(14586)
- 商学(14355)
- 研究所(14353)
- 商学院(14242)
- 经济管理(13331)
- 基金
- 项目(71413)
- 科学(58309)
- 基金(56811)
- 研究(51195)
- 家(48041)
- 国家(47725)
- 科学基金(42842)
- 社会(37197)
- 社会科(35499)
- 社会科学(35488)
- 基金项目(29476)
- 自然(27231)
- 自然科(26606)
- 自然科学(26603)
- 自然科学基金(26230)
- 省(25278)
- 资助(24679)
- 教育(22780)
- 划(21083)
- 编号(18451)
- 部(17388)
- 国家社会(16448)
- 教育部(15839)
- 人文(15651)
- 重点(15495)
- 创(14590)
- 大学(14128)
- 成果(14045)
- 制(14031)
- 发(13999)
共检索到179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祺
中国资本市场上是否存在资产增长异象?如果存在,其究竟是由错误定价还是风险变动引起?这是近年来金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关系到资本市场能否为金融资产进行正确定价。本文以199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了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资产增长异象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错误定价假说"和"风险定价假说"的解释能力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资本市场上存在明显的资产增长异象,且以总资产增长率为代表的资产增长代理指标在捕捉该异象方面具有最佳的优势。对两大假说的对比研究发现,"错误定价假说"中的"过度投资假说"和"市场择时假说"对中国资产增长异象的成因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但"有限套利假说"...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祺
本文利用2000—2012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深入考察了我国资本市场上的资产增长异象,并在此基础上对"错误定价假说"和本文建立的"最优投资效应假说"的解释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明显的资产增长异象,且这种异象在股票定价较有效和融资约束较严重时表现更为强烈,但与反映信息不对称下的套利限制等市场特征无关。这表明,我国资本市场数据支持"最优投资效应假说",资产增长与股票收益的这种截面关系主要源于企业的最优投资决策而不是有限套利、过度投资或市场择时等其他形式的错误定价。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开元 刘斌 王玉涛
资本市场应计异象是由于投资者的错误定价还是因模型误设造成的,国外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但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对应计异象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解释应计异象存在原因,而对其是否真实存在还是源于模型误设,尚未有研究进行检验。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为研究背景,对上述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应计项作为一种"系统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回报的能力,但在进一步的分析又发现这种系统风险特征与应计本身的特征高度相关,这说明应计异象并非源自定价模型的误设,而是投资者的错误定价,应计异象真实存在于我国资本市场中。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应计异象 风险 错误定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茂竹 黄羽佳 张永冀
依据1997年至2008年间的数据,我们将中国A股上市公司按照财务困境风险高低进行区分,通过检验和分析股票市场中存在的规模、B/M和中期动量效应,发现财务困境公司的收益要显著高于非财务困境公司的收益,但并没有证据表明财务困境风险是规模、B/M效应背后的驱动因素,财务困境公司与非财务困境公司在六个月的动量效应表现上并不完全一致。财务困境风险溢价在中国市场上的高区分度说明中国的资本市场对特定风险的定价是有效的。
关键词:
财务困境风险 市场异象 定价效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引 尹庆双
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当前支付成本未来获得收益的投资行为,人力资本投资产生收益的高低就是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变化以及人为等因素,公司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本文使用2009—2016年沪深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资本市场对公司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与风险的识别与定价问题。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可以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进行定价,即高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公司的资本市场回报率显著高于低风险公司;与传统风险指标不同,这一风险因子对低杠杆和价值型公司的影响更为显著,且与公司高管层变动、内部员工知识结构和股权集中水平显著相关。笔者还发现,资本市场对公司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高低的反应并不显著。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婧宁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金融运行总体是稳健的,但资金分布不合理问题仍然存在,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针对当前国内外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通过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资本市场,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关键词:
经济工作 风险 资本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兰军
股市兴衰直接关乎宏观经济增长。应深入分析我国股市持续低迷原因,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激活股票市场,增加有效需求,助推经济稳步增长股市兴衰直接关乎宏观经济增长。应深入分析我国股市持续低迷原因,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激活股票市场,增加有效需求,助推经济稳步增长。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股票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直接投融资市场,具有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经济金融运行效率,繁荣活跃投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等功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孝兵
中国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 ,呈现出路径依赖特征。从总体上看 ,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营效率不理想 ,潜伏着较大的风险。防范风险的思路可从市场化的秩序和融资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资本市场 效率 风险 路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严建红
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有助于储蓄向投资转化,并直接为经济增长注入投资动力。实证研究表明,对接将促进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增长,到2005年,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3116亿元,保险深度从现在的1.7%上升到2.4%;股票市值达到近1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6%。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永建
经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5年6月的股灾事件,投资者们深刻地领略到股市的风险,而这个风险问题也侧面反映了市场的效率问题。股票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决定问题始终是股票市场关注的重点,也是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中,归根结底疑惑的问题就是市场是否真的有效,所做的投资策略是否真的在起作用。基于此,本文基于三因子模型对CAPM难以解释的价值和市值效应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引入现金流指标以及毛利率指标重新构建五因子模型,基于流通企业的经验证据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以期实现对上市流通企业的收益预测指标构造。
关键词:
五因子模型 中国资本市场 流通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原 高革 李海霞
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然而"应计异象"等市场异象却影响着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分别从权责发生制、有限理性和法律系统三个方面对"应计异象"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减轻"应计异象",促进资源合理、高效配置。
关键词:
应计异象 权责发生制 有限理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爱萍 杨开元
"应计异象"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现象,也是近年来国际学界关于会计学和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首先,文章基于存在性、产生原因、持续存在原因的逻辑分析框架,系统回顾资本市场"应计异象"研究现状。然后,通过对国内资本市场近期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最后,通过分析该领域2000年以后最具影响力的12篇文献,归纳分析"应计异象"领域近10年以来的研究动向,并对"应计异象"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应计异象 评述 展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君平 徐龙炳
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如何准确度量错误定价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但人们更关注在此基础上,错误定价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以及通过何种途径产生影响。本文采用可操控应计利润作为错误定价的代理变量,运用2000-2012年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研究了股票市场错误定价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及影响途径。研究发现,股价高估会促进公司投资,但主要作用于高融资约束公司,对低融资约束公司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价高估不仅会促进高融资约束公司的股权融资,还会促进其债务融资,进而放松融资约束,促进公司投资。进一步对不同所有权性质公司的研究发现,对于外部融资环境较差的民营公司,股...
关键词:
错误定价 融资约束 公司投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蓉 何婧 崔晓蕾
本文揭示了资本市场会由于资产错误定价,引起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影响实体经济。这种影响具有不对称性,资产价格高估会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响,低估则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为进一步探究资本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这种特殊机制,将产业结构调整分解为资本变动效应、资本效率变动效应和资本-效率交互效应。结果发现,资产价格高估是通过资本变动效应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论证了产业股票价格高估由于引发资本投入量的增加,产生资本变动效应,从而引发产业扩张。本文的发现意味着,股价高估并非总是不利的,需重视和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的价格高估,允许生产效
关键词:
资本市场 错误定价 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国庆 王光辉
文章运用2007-2016年A股制造业公司的年度数据,研究股票市场错误定价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错误定价影响企业创新的两种渠道中,直接的"迎合渠道"和间接的"融资渠道"均在我国存在,且以"迎合渠道"为主。文章发现的意义在于,在一定条件下高股价可能会促进企业创新,监管者可以利用股票市场高估的区间,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关键词:
资本市场 错误定价 企业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